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630节
因为,这一切,都是自己那远在河北的主公操控的。
如今荆州这局面,于刘琦而言是必死局面。
但是,于主公而言,却是大好局面。
主公愿意肝胆相照,甚至让扬州牧赵云待自己以兄弟之礼。
自己怎么可以背叛他?
刘琦忙跪着追上去道:“孔明,我求求你了,救救我!”
诸葛亮咬着牙,不敢吭声,将书籍放回案几上,这才快步走向楼梯口。
还差几步,诸葛亮脸色骤变。
只见楼梯口的梯子,竟然没了!
诸葛亮愤怒回头,怒道:“公子,何须如此?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第619章 刘琦的决定
刘琦见诸葛亮动怒,仰天长啸,声泪俱下道:“我刘琦一辈子善良对人。”
“如今,我做错了甚?”
“为甚都要置我于死地?”
“苍天!”
说着,他一把握住腰间的佩剑剑柄,哐当一声拔出来,就要架向脖子。
诸葛亮见状,这才喟叹了一声,沙哑着声音道:“我只说一次。”
刘琦这才扔掉佩剑,喜极而泣道:“我就知道,只有孔明你愿意救我。”
跪着到诸葛亮身前,刘琦仰头道:“孔明,你说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你和我不同。”
“我庸庸碌碌,鼠目寸光。”
“你是世间大才。”
“你说的,哪怕是错的,也绝对比我能想到的要好。”
“就算结局注定是死亡,在我看来,那也好过于等死。”
诸葛亮俯瞰着刘琦,这才低沉着声音道:“公子难道忘了公子重耳之事?”
刘琦苦笑道:“我想过。”
“但是,我效仿重耳又能去哪儿东山再起?”
诸葛亮眉头蹙紧道:“公子,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公子,你扪心自问,自小锦衣玉食的你,做到了其中哪一点?”
“这些都没有,又谈何东山再起?”
“是选择委身于权贵之间,成为跳梁小丑,最终命丧他人刀下。”
“还是选择自由之身,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学到老,活到老。”
“最终选择权,都在公子自己。”
诸葛亮说完,远远地看了一眼案几上的纸质书籍,犹豫了片刻,还是走过去,拿起,回到刘琦身前道:“再说一句,公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德不配位,是自古以来绝大数权贵陨落的通病。”
“举头三尺有神明。”
“任何事物,都是阴阳相生相克,盈满成一体。”
“得到了不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和财富,那必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失去。”
诸葛亮说完,这才再次走向楼梯口,朝着下面喊道:“梯子!”
刘琦呆呆地回味着诸葛亮的话。
好一会儿,他突然爬起来,抱住诸葛亮的大腿,满是泪痕的脸上挤出一抹苍白的笑容道:“孔明,你缺书童吧?我能力虽然平庸,但是,写写字,给你整理一些东西还是可以的。”
诸葛亮俯瞰着刘琦:“.”
刘琦又道:“孔明你之前不肯开口,我想,是不是你效忠的明主也参与了进来,所以你为难,不愿做那背信弃义之事。”
“你带我走,你今天说出去的话,就没有第三个人知道了。”
“我一直在你眼皮子底下,你也能时时刻刻注意到。”
诸葛亮有些无言以对道:“你是荆州的长公子,跟我走算怎么回事——”
刘琦打断诸葛亮的话,道:“孔明,你曾经四处宣传过的,只要帮你找到《鲁班书》全书,你可以帮这个人做任何一件不违背道义之事。”
“你带我走,让我待在你身边做一个书童,不违背道义吧?”
“还是说,你孔明也只是一个说话不算话的小人?”
诸葛亮耷拉着脑袋。
好一会儿,迎着刘琦希冀的目光,诸葛亮才低声道:“我马上要走。”
“我最多只能带一个书童。”
刘琦右手抹了一把鼻涕眼泪,快速站起身,忙招呼外面的人送进来梯子,飞奔下去。
诸葛亮看着刘琦消失在外面,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件事,只能求赵云了。
如果主公不同意,自己只能想办法送刘琦去其他安全地方。
看了一眼手中的纸质书籍,诸葛亮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
既然是曾经答应的事情,就算是再艰难,也得做下去。
诸葛亮顺着梯子来到外面。
在外面跟着亲兵等了不到半个时辰,就看到刘琦穿着一身粗布麻衣,挽着一个包裹小跑着过来。
诸葛亮看着停在身前的刘琦,神色缓和许多道:“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不能回头了。”
刘琦重重点了点头。
诸葛亮叹息了口气,这才在前面带路。
亲兵和刘琦则跟在身后。
三人一路来到港口。
那里,李儒和赵统、黄祖已经等待在那里了。
船上站着一个少年。
赫然是诸葛亮的三弟。
见诸葛亮和刘琦过来,黄祖脸色骤变。
诸葛亮迎上前,低声对黄祖道:“公子这里,我自会向主公交代。”
将手中的书籍递向黄祖,诸葛亮道:“这是他给黄夫人找到的《鲁班书》。”
黄祖看向刘琦。
刘琦忙低下头,不敢和黄祖对视。
黄祖看向李儒。
李儒一边轻轻拍打着圆鼓鼓的肚子,一边点头。
黄祖这才朝诸葛亮做个了个请的手势。
诸葛亮招呼刘琦上船。
黄祖示意船夫划船离开。
刘琦站在甲板上,看着襄阳城在视线里渐渐远去,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好一会儿,他才放下肩膀上的包裹,跪在甲板上,朝着襄阳城叩拜了几下。
所有人没有注意到的是,港口的人群里,一个穿着粗布麻衣,形容憔悴,但是身姿挺拔的身影在数个身影的簇拥下,目光不舍地看着刘琦远去。
一个壮汉低声道:“主公,真这样让长公子跟着离开?”
身影看向壮汉,沙哑着声音道:“次子愚钝,必将死于他们之手。”
“如果我们失败,我们也得死。”
“他吃尽苦头,总比跟着引颈就戮好。”
“好歹也能为我刘家留下一支血脉。”
壮汉点了点头,道:“不知道长公子能不能体会主公你的良苦用心。”
诸葛亮带着三弟诸葛均、刘琦和两个亲兵渐行渐远。
就这时,一骑一边沿着岸边飞奔,一边大声朝着诸葛亮的船只喊道:“孔明,稍等!孔明,稍等!”
诸葛亮没有听到声音。
倒是一旁的诸葛均张望四周,指着远处岸边飞奔的身影对诸葛亮道:“二哥,岸上好像有人在叫你?”
两个亲兵听诸葛亮这么说,都神色紧张起来。
诸葛亮从船舱走出去,眺望着岸边。
好一会儿,他才对船夫道:“麻烦老人家稍等。”
第620章 徐庶荐诸葛
船夫听诸葛亮这么说,只能将船停在江中。
身影飞奔到岸边,将马匹交给一人,然后跳上小船,忙让小船的船夫划过来。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