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575节
“然而,这个明主只是看上去枝繁叶茂,实际上是独干一支。”
“很快,他就死去了。”
“看这里,事业线到这里,是不是分出一条细枝,向旁边伸展?”
“这说明,你这明主很快病故。”
“从这里开始,你的才能越发出色。”
“然而,你的事业却越发衰败。”
“最终,你会因为殚精竭虑而亡。”
张遂合拢诸葛亮摊开的左手,有些同情地看着诸葛亮道:“你这个汉室贵胄的明主,对你很是宠爱,然而,他身上流淌着的汉室贵胄血脉,微乎其微,他没有气运傍身。”
“你跟着他,只是徒劳一生。”
“你的生命线,我扫了一眼,这样下去,你也就五旬知天命的年纪。”
一旁的陈到咂舌道:“那挺凄惨的。”
“辅佐了一个不该辅佐的主上。”
诸葛亮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张遂一脸严肃的对诸葛亮道:“命运,就是用来改的。”
“倘若你已经知道命运,却把它当做笑话,你的结局会更加凄惨。”
“我这个人不说大话。”
“你信不信我的算命,那都是你自己说了算。”
“只是,你也可以试着去验证。”
“你的事业线说,你要到二十七八岁,而立之年前才能投明主。”
“这样的话,丧期结束之后,你不妨去东方寻找你这明主。”
“汉室贵胄,还在东方,应该不难寻找才是。”
“你见到他,你试试你能不能立刻替他效力。”
“如果能——”
张遂这才笑出声道:“说明我算得是假的。”
说完,又捞起身旁坐着的黄月英的右手,放在手心装模作样地把玩了一阵才道:“黄姑娘事业线一直很粗壮,说明你心想事成,事业有成。”
“婚姻线粗壮,说明你和你的夫君一辈子平平淡淡,却又圆圆满满。”
黄月英感受着张遂的手不停地在自己掌心摸来摸去,不由得想到张遂刚才隔着面纱亲吻自己的场景。
黄月英红着脸,低下头,不敢看张遂,只是低低地应了一声。
陈到忙将手伸过来道:“帮我也看看。”
张遂一把将他的手拍开,笑骂道:“滚蛋!”
“你还要看?”
“好好跟着我,保你建功立业,荣华富贵!”
陈到哈哈笑了几声,将手缩回来。
张遂见诸葛亮不言语,又对诸葛亮道:“孔明,有时候眼光放远一些。”
“你是琅琊人。”
“琅琊是生你养你的地方。”
“人最终都要魂归故土的。”
“琅琊隶属的河北,如今的河北,反正我觉得很不错。”
第563章 徐庶
诸葛亮听张遂说到“琅琊”,神色有些恍惚。
他在琅琊长大。
琅琊有着他年少时最纯真和最幸福的记忆。
那个时候,父母还在,叔父也年轻,兄长还在读书。
他的嘴角不自觉地露出一抹笑容。
他记得,彼时叔父教兄长读书,却怎么都教不会。
而他却在旁边一遍就学会了。
叔父拿他和兄长作比较,兄长被叔父数落得满脸通红的样子。
只可惜,如今一切都变了。
叔父没了。
兄长在逃难的途中走散,至今杳无音信。
目光落在一脸自得的张遂身上,诸葛亮道:“小将军,你若是能算出我兄长在何方,我可以信你一回。”
黄月英有些担忧地看向张遂。
诸葛亮是儿子中的老二,他上面还有一个,在逃到荆州的路上就走散了。
因为这事,荆州牧刘表还发动各个世家大族在荆州寻找。
只是几年下来,没有任何音讯。
很多人都怀疑诸葛亮的兄长已经死了。
如此多的人都找不到诸葛亮的这个兄长,黄月英怎么也不相信张遂能够算出来。
张遂听诸葛亮这么说,脸色瞬间严肃下来。
许久之后,他朝诸葛亮的左手努了努嘴。
诸葛亮再次伸出左手,摊开。
张遂装模作样地摸了几下,死死地盯着。
这次他却笑出来了,道:“说话算话?”
黄月英紧张地看着张遂。
陈到也有些惊奇。
难道自己这个主公,还真的算出来了?
他真有这般本事?
之前也没有听人说过啊!
诸葛亮见张遂还笑得出来,略作沉吟道:“说话算话。”
张遂这才道:“你生命线上有一条凸起,剑指南边。”
“这条凸起最终又回归生命线。”
“这说明这条凸起和你同出一源。”
“因为某种原因,他和你分离,而且,往南边而去。”
“最终,他又回归,说明他还活着,而且你们兄弟团聚。”
“这样说的话,你兄长应该是度过大江,往江东去了。”
“江东现在最繁华的地带是吴郡,因为江东小霸王孙策将这一带打造成了他的治下。”
“你真要找人的话,可以派人去吴郡找一找。”
黄月英:“.”
陈到:“.”
诸葛亮:“.”
他们是真没有想到,张遂还真能算到!
张遂顿了顿,继续道:“不过,现在去吴郡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之前江夏一战,孙策被我重创,生死不知,防守必定极其严峻。”
“孔明你现在属于荆州,派人过去,可能会被当做细作处死。”
“你要是相信我的话,我可以跟我去徐州下邳,河北别驾田丰田公就在那,我和他关系非常要好。”
“届时,我带你去找他,让他派人盯着江东。”
“江东和徐州素有生意往来。”
“兴许也可以通过商队打听你兄长的下落。”
“而刚好,你也可以回琅琊郡的老家走一趟。”
“琅琊郡已经平息战乱,你不用再担心出现意外。”
黄月英听张遂这么说,忙对诸葛亮道:“孔明,这个提议,真的值得一试。”
“小将军是河北中郎将,又和徐州那边有联系。”
诸葛亮旁边的七八岁少年放下碗筷,轻轻推了推诸葛亮的胳膊,低声哀求道:“二哥,我想爹爹和娘亲了!”
诸葛亮看着身边的少年,他的三弟,神色柔和了许多。
他当初跟着叔父从琅琊郡逃难,自己这三弟还是个婴孩。
在三弟的记忆里,甚至不知道父母的长相。
想到这,诸葛亮沙哑着声音对少年道:“等叔父丧期过了,我再带你去拜祭爹娘。”
少年忙用力点头。
张遂道:“这也行。”
“到时候,孔明你直接去下邳。”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