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435节

  “都是我自己亲手培养的。”

  “人数大约三十人。”

  张遂接过纸条,有些诧异地看着司马懿。

  没想到,司马懿还做这些!

  打开纸条,只见上面写着几列小字道:“曹操回许都,国舅董承家最近有人员频繁出动。校事府有人员跟随,是否提醒?”

  张遂好奇地看向司马懿道:“校事府是什么?”

  司马懿一边吃饭,一边道:“迁都许都之后,曹操屡次遭到刺杀。”

  “为此,曹操特意成立校事府,暗中监察百官。”

  张遂:“.”

  这个,他以前看史书的时候,还真没有注意到。

  听司马懿这么说,这不就是后来明朝的锦衣卫?

  司马懿继续道:“兄长,要不要我让门客通知国舅董承?这国舅董承看似一切密不透风,可都校事府的人发现了,后果不堪设想。”

  “曹阉党此人嗜血。”

  “我怕此次国舅会遭遇大难。”

  张遂看着纸条好一会儿,才道:“国舅那边,不管。”

  司马懿有些诧异地看向张遂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

  “曹阉党此人虽然让人嫌弃,但是,他会是兄长你未来的强敌。”

  张遂摆了摆手道:“我不是低估曹操。”

  “没有人比我更清楚曹操的潜力。”

  “我让你不管国舅,是因为国舅不是我们的朋友。”

  “此人原隶属董卓,野心很大,却没有足够支撑野心的实力,还喜欢四处惹事。”

  “早点让曹操除掉也好。”

  “说句不客气的话,如果你提醒他,将来他想办法出来,到我们这里,我们该如何处置?”

  “他是国舅,你不能弄死他。”

  “但是,他喜欢指手画脚。”

  “之前在河东郡勤王时,他就擅作主张,把天子当成傀儡。”

  “这种人,就是第二个曹操,实力大大削弱的曹操。”

  “既然如此,不如让他早点自行毁灭。”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盯着许都天子那点事。”

  “而是淮南和江东。”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行,我明白了。”

  张遂沉吟了片刻道:“对了,你让你的人看住皇后。”

  “皇后毕竟是一国之母。”

  “曹操已经掌握了天子,根本不把皇后看在眼里。”

  “但是,我们身为汉臣,该尽的义务,一定要尽到。”

  司马懿有些感动地看着张遂道:“兄长,这诺大的天下,还能记得皇室的,就只有你了。”

  张遂哈哈笑了两声,脸不红心不跳地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只想匡扶汉室,为百姓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司马懿眼睛微微发亮道:“就像兄长在中山郡做的那般!”

  “春华给我写了信,说过中山郡的情形。”

  “兄长,你真是厉害!”

  “就连父亲都赞叹兄长你,说兄长你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才华,还让我多向你学习呢!”

第423章 初见周瑜

  秦朗听司马懿这么说,好奇地问道:“中山郡怎么样?”

  司马懿这才看了一眼张遂,好奇地问张遂道:“兄长,这谁家小孩?”

  张遂干咳了几声道:“是杜夫人的。”

  司马懿“啊?”了一声,立马回过神来,笑道:“原来如此。”

  “只是,兄长的癖好挺怪。”

  爱好人妻!

  以兄长的身份,现在要女人还不简单?

  多少黄花大闺女都眼巴巴地望着呢!

  却偏偏睡了那杜氏!

  那杜氏虽然好看,但是,孩子都这么大了。

  听闻那庐江就有一对姐妹花,商人之女,倾国倾城。

  兄长真要女人,姐妹花就过来了。

  不比这杜氏强?

  想不通!

  秦朗低下头,继续吃饭,不说话。

  司马懿这才对秦朗道:“你义父在中山郡只待了一年,就让中山郡没有了流民。”

  “虽然没有做到让人吃饱穿暖,但是,没有再饿死人了。”

  “任何人进入中山郡,就会编辑入册,跟着官府一起屯田。”

  “只要你每天做事,就能有工分算,工分可以兑换粮食。”

  “你义父还让人做了大量的茅草房,供那些流民住,不至于冷死冻死。”

  秦朗有些惊愕地看向张遂。

  这个世上,还有人能做这事?

  这可是乱世,他竟然还能让人不饿死!

  感觉,比爹爹厉害太多了!

  张遂笑道:“都是我该做的。”

  “我最大的愿望,也不怕你们笑话,就是让天下所有人都能有吃有穿。”

  司马懿赞道:“兄长高风亮节,让我佩服!我一定向兄长你学习!”

  秦朗两眼也亮晶晶地看着张遂。

  原来,书中所说的那些“忧国忧民”的圣贤,真的存在!

  张遂被司马懿和秦朗热切的目光看得有些不好意思,忙道:“吃饭吃饭!吃完饭,秦朗,你好好读书写字,仲达跟我去圩台,我要祭拜一个刚刚故去的老人家。”

  司马懿点了点头道:“好!”

  吃完早饭,张遂便去找了郭嘉和赵云、赵统,然后带上司马懿,一行人带着早已经准备好的亡魂用的物品,直奔圩台。

  鲁肃家在圩台是豪强,更是一霸。

  圩台县的百姓,大都受过鲁肃家的恩惠。

  张遂稍作打听,便打听到鲁肃祖母埋葬之所。

  张遂一行人赶了过去。

  赶到的时候,竟然已经有人在了。

  确切地说,是一群人。

  这群人有二十一人。

  其中二十人穿着劲装短衣,腰间挂着利器,远远地站着,一脸警惕地看着四周。

  在他们前面,一座墓碑前,站着一个二十出头,穿着一身锦衣长袍的俊美青年。

  张遂一行人赶到的时候,这群人立马拔出腰间的利器,以俊美青年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半圆弧的形状。

  一看就训练有素。

  不过,他们并没有出手。

  他们看着张遂等人,神情有些紧张。

  这几个人,感觉都很是勇猛,非凡人。

  俊美青年也感受到动静,狐疑地转过身,打量着张遂、司马懿、郭嘉、赵统和赵云这些人。

  赵统看着这群人如此警惕的模样,也拔出身上的佩剑,做好了立马厮杀的准备。

  只是,虽然剑拔弩张,却谁也没有动静。

  张遂一边策马走向墓碑,一边对赵统道:“统儿,别紧张。”

  赵统依旧不放心。

  一行人到墓碑前,众人跟着张遂纷纷下马,取出亡魂用的东西,摆在墓碑前。

  张遂从腰间的布袋子里取出火折子,吹燃,点燃檀香,站在墓碑前拜了拜。

  郭嘉、司马懿、赵云和赵统跟着拜了起来。

  一直到张遂将点燃的檀香插在墓碑前,俊美青年这才笑着对张遂行了一礼道:“庐江舒县人士,周瑜,见过郎君!”

  张遂本来想在墓碑前暗暗和鲁肃祖母说一声,让她老人九泉之下安息,他会重用鲁肃的。

  却没有想到,旁边的俊美青年会主动打招呼。

首节 上一节 435/6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