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425节
张遂准备晾干身上的汗水,然后去洗澡,却发现那哭声还在。
只是时断时续的。
张遂略作犹豫,这才穿上衣裳,走向哭声方向。
没有多久,就看到一个黑影坐在亭子里。
黑影听到脚步声,忙擦干眼泪,转过头。
不是杜夫人又是谁?
见到月光下张遂走过来,杜夫人忙压抑住内心的慌乱,站起身,朝张遂行了一礼,声音哭得有些沙哑道:“将军,还没有睡?”
张遂走到杜夫人身前。
看着对方脸上的泪水还没有擦干,张遂问道:“听到什么关于你夫君的传言了?”
杜夫人抽了下鼻子,这才哽咽道:“我,我今天听人从寿春赶回来,他说,见到我夫君在寿春迎娶了一个宗亲女子。”
张遂:“.”
杜夫人继续道:“听说,他们你侬我侬的,好生幸福。”
“而且,他已经成为了袁术的臣子,不愿意再回来。”
杜夫人说着,又梨花带雨地道:“那个丧良心的,他在寿春那般快活,难道他就忘了我和儿子在这里是怎样的一个境遇?”
张遂想要安慰一两句,却发现不知道怎么开口。
毕竟,历史上,秦宜禄的确就此抛弃了杜夫人和他的儿子秦朗。
好一会儿,他只能道:“杜夫人也无需伤心。”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可能这就是传言而已。”
“如果万一是真的,那也不是杜夫人你的损失,而是他的损失。”
“像杜夫人这般出色的女子,他不会再找到第二个的。”
“你儿子秦朗虽然年纪小,今天吃饭,我看他行事颇为沉稳。”
“我老家有句话,三岁看老。”
“从秦朗的行事,可以看出,将来必由出息。”
杜夫人这才破涕为笑道:“谢谢将军夸赞。”
“这孩子今天跟我说,将军这般年轻,却已经有了一代人杰之相,他要以你为偶像,向你学习。”
张遂见杜夫人笑了出来,这才道:“替我谢谢他的夸赞,我会努力的。”
杜夫人嗯了一声,朝着张遂盈盈一礼,离开。
张遂看着杜夫人离开的倩影,在亭子里晾干汗水,冲了个凉,回去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了。
穿好铠甲,佩戴好兵器,张遂就要出门,却见杜夫人已经起来了。
见他从房间出来,杜夫人忙道:“将军,我已经做了一些早点,你吃完再走吧!”
张遂看了一眼杜夫人。
这个温柔模样,还真有些像蔡文姬。
之前在中山郡,每天一大清早出门前,蔡文姬都会提前做好早点等他起来。
张遂也没有客气。
吃完早点,张遂和杜夫人打了声招呼,又叮嘱家里的下人和丫鬟听杜夫人安排,张遂这才策马赶往城西。
那里,郭嘉、陈宫、高顺、赵云、亲卫队已经在那里等待了。
张遂带着他们直奔陷陈营军营,将陷陈营提了出来,之后赶往田豫军营,和田豫一起带走三千步兵精锐,直奔小沛。
与此同时,寿春以北的大泽乡山野。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尸体。
一匹匹战马孤零零地站在尸体边上,不知所措。
在山野的北侧,一座小山丘上,数十个穿着铠甲的身影簇拥着一个身形短小的身影俯瞰着远处山野的这一幕。
赫然是在函谷关和张遂有过交手的曹操。
曹操骑在战马上,腰间挂着佩剑,长叹了口气道:“终于,我曹操也到了这地步。”
“昔年我追随袁本初,做梦也不敢幻想和他交手。”
“如今,他三千骑兵,如此庞大的军力,却葬送在我的计谋之下。”
“不知道袁本初听到这战报之后,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在曹操身后,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双手捧着一件披风走上来,披在曹操的肩膀上,瓮声瓮气地道:“主公早已经今非昔比。”
“听闻昔日主公在函谷关备受袁绍女婿欺凌。”
“这次莫要让咱再见到。”
“否则,咱必定锤爆他的脑袋!”
曹操拢了拢披风,回过头,笑着看着身边的大汉,道:“诶,仲康,莫要轻敌。”
就这时,一个瘦削的身影策马快步过来。
曹操笑着道:“公达,敌军统帅郭援抓到了?”
身影策马来到曹操身前,脸色有些难堪道:“没有。”
“这人拼死逃脱,往寿春城赶去了。”
“寿春城高防厚,要拿下不容易。”
“而且,我们该走了。”
曹操点了点头,安慰道:“没事,公达,不用放在心上。”
“区区一个郭援而已,一看就是没有大本事的人。”
“今日能够让他逃脱,他日再来攻城,必教他死无葬身之地。”
“对了,志才那边怎么说?下邳那边有消息没有?”
“我们在这里消耗了这么久,下邳那里应该做好了准备才是。”
第413章 荀攸:感觉陈登不是个可靠的人
身影听曹操这么问,眉头微微蹙起。
曹操疑惑地看向身影。
身影名叫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嫉恶如仇。
之前曹操带着天子迁都许县,感觉人才不够用,所以让荀彧,他最早的谋士之一,也是他如今最器重的谋士,推荐一些人才。
荀彧推荐了两个人:钟繇和荀攸。
曹操考验过荀攸,对荀攸的能力颇为肯定。
只是,这荀攸有一个问题。
他来到麾下之后,对戏志才和钟繇都颇为不满。
尤其是戏志才。
曹操问过荀攸具体原因,荀攸又不说。
如果是其他谋士,曹操很可能会怀疑对方的能耐。
但是戏志才是跟着荀彧一起投奔自己的。
这些年,戏志才也出谋划策,给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议。
虽然这两年,他也感觉戏志才心态似乎发生了变化,不像以前那样对自己唯命是从。
尤其是看自己的目光,没有了往日那份神采。
但是,该出谋划策的时候,戏志才也从来没有疏忽。
至于钟繇,荀彧推荐之后,他准备让后者去长安担任司隶校尉,处理关中诸侯的问题。
这次能够设计围剿郭援的三千骑兵,还是钟繇提供了关键性的计策。
因为郭援是钟繇的外甥!
钟繇为了帮助自己,连外甥都照样对付,这种钟繇,曹操如何敢寒了对方的心?
因此,对于荀攸对戏志才和钟繇颇为不对付的态度,曹操心里也百感交集。
他可不想自己麾下的文臣武将像袁绍那般分裂。
看着荀攸还不想说,曹操叹了口气,示意其他人离开。
就连虎背熊腰的大汉,他刚刚招募没有多久的亲卫队张许褚也是如此。
一直到所有人走远,曹操才对荀攸道:“公达,虽然你投奔我没有多久,但是,我对你的态度,你清楚。”
“你和文若是我的左膀右臂。”
“我知道你不喜欢背后说人坏话,但是,如果为了战争胜利,又有何不可?”
“而且——”
曹操戏谑道:“还是公达你以为,我像是袁本初那蠢货一般,无法分辨孰是孰非,只会搞所谓平衡?”
荀攸这才看了一眼曹操,沉吟片刻道:“戏志才那里提供了最新情报,没有任何问题。”
曹操笑道:“那就好了,你愁眉苦脸作甚?”
荀攸眉头依旧拧着,道:“没有任何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
“之前戏志才的情报就显示,袁绍分两路大军分别南下。”
“一路就是这支郭援的三千骑兵。”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