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341节
戍守的将士们还在屯田。
各种条件加持下,中山郡官府赚得盆满钵满。
张遂让各地官员从粮仓抽出一成的粮草,准备运送到邺城。
之后,他紧急组织流民、世家大族的部曲,在各县修筑简易土房子,以方便流民过冬。
这些简易土房子,张遂不准备收钱。
但是,修筑简易土房子的人,还是按照工分算。
这几年的冬天都来得格外早,格外冷。
按照后世历史所说,汉末也处在一次小冰河时期。
这个时候,多修筑一些简易土房子,保证流民过冬,这于张遂而言,也是一笔投资。
这些流民只要活过这个冬天,他们来年依旧在中山郡,依旧能够帮助屯田。
除此之外,张遂还让各县县衙四处宣传:不管是哪里来的流民,不管如今如何处境,都可以到中山郡来,以家庭为单位,每家可以申请一间简易土房子,并且提前支付一定的工分,兑换被子、衣服、食物。来年,这些人便必须加入官府屯田,靠赚取工分偿还债务。其中老人和六岁大以下的孩童,还能免费领取一定的粮食和衣服过冬作为补助。
因为有了大量的粮食作为支撑,张遂甚至和所有官员商议着鼓励婚姻和生儿育女。
比如,结婚的新婚夫妻,可以一起到县衙领取一份一百工分的奖励。
生下一个儿子,允许开垦荒地五亩,五年之内不收任何赋税,五年之后,逐步加赋税到正常水平。
等等。
十月初十,张遂在无极县县令周炯等人的簇拥下,正在城外看着百姓修建简易土房子。
看着百姓们忙得热火朝天的样子,张遂也不住的点头。
想当初,他穿越过来的时候,无极县城门口附近到处都是流民,到处是尸体。
如今虽然百姓过得依旧不顺遂,穿得破破烂烂,而且一个个瘦骨嶙峋。
但是,已经看不到他们游走在各处像行尸走肉一般了。
所有的流民都被官府登记在册,拉到其他百姓一起统筹分配事务。
一些特别懒的人,张遂也制定了策略,要遭受鞭刑。
在这些措施下,整个中山郡都没有再出现有人饿死的现象。
众忙碌中的百姓看到张遂和县令周炯等人过来,一个个停下手中的事务。
绝大数人远远地看着,有些小激动,小感动,却不敢上前。
于这些百姓而言,张遂的官位太大,他们承受不住官威。
只有极少数胆子大的人走过来,会冲张遂露出满嘴的黄牙,对张遂表示感谢。
刚开始,张遂还有些接受不了如此场景。
时间久了,他也就接受了。
就像穿越前,他面对公司小领导都有些紧张。
如今,自己在这些百姓面前不只是小领导这么简单,而是随时能够改变他们生死局面的大人物。
张遂和周炯逛了一半,就有士兵紧急找来的。
李儒让他赶紧回府衙。
张遂辞别县令周炯,带着亲卫兵紧急回府衙。
如今气温很低了,李儒将自己裹成了一个粽子,双手搂在袖子里,像个小老头一般在府衙门口来回走动。
见到张遂而来,李儒忙迎了上来。
张遂和李儒小跑到府衙里面的议事厅。
府衙的小吏烧好炭火,端来茶水和糕点。
张遂示意李儒坐下。
李儒这才端起一杯热茶,呡了一口,嘘了一声,看向张遂道:“刚刚来的情报,宛城投降了曹操了!”
张遂:“.”
两个月前,他就接到消息,和他一起协助天子渡河赶到函谷关的张济死在了进攻宛城的战争中,他的侄子张绣接手了军队,和荆州牧刘表达成了屈辱的协议:张绣放弃为张济报仇,刘表将宛城让出来给张绣,并且提供一定的粮草,让张绣及其大军有落脚之地。但是,张绣名义上属于荆州。
一切和历史轨迹一般。
不过,如今,又有些不一样了。
那就是,历史上的张绣第一次投降曹操之后,曹操把人家婶婶睡了,然后张绣又反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
如今,宛城直接投降了!
想到之前自己在函谷关杀死典韦,张遂幽幽叹息了口气。
也不知道自己那次行动是好是坏。
但是,如果让他再来一次,他还会那么做。
不为别的,只为了伏寿。
李儒继续道:“而且,不止如此。”
“第二份情报显示,曹操在拿下宛城之后,正在厉兵秣马,准备南下进攻袁术。”
“曹操还向占据徐州的吕布、荆州的刘表、已经拿下江东吴郡和丹阳郡的孙策发布檄文,要求他们一起围攻袁术!”
“之前袁术联合公孙瓒、陶谦都打不过曹操。”
“如今曹操假借天子名义,招来帮手。”
“袁术被灭是迟早的事情。”
“曹操在今年得到天子之后,先后拿下京兆、豫州。”
“如今又得到宛城。”
“他自己又占据兖州。”
“一旦他围剿袁术成功,占据淮南,然后再度过大江,直取江东。”
李儒幽幽叹息了口气道:“怕我们河北,也很难是他敌手了。”
“冀州牧该急了。”
“我想,主公,你这次不是要带着粮草去邺城,参加三朝吗?”
“这次不能带多人,但是要带着精锐去。”
“我感觉冀州牧要急了。”
“邺城可能出事。”
“主公,这可能是你崛起之机,可别错过!”
张遂听李儒这么说,心里也嘘唏不已。
总体还是按照历史轨迹走,曹操没有让人失望。
自己一个穿越者,明明知道历史局面,却无法做什么,这种憋屈感,着实是不舒服。
不过,他还是疑惑地问道:“邺城可能出什么事?”
第328章 赵云的儿子赵统
李儒见张遂发问,笑了一声,反问道:“主公,之前三公子袁尚奉命出征徐州,被吕布差点打得全军覆没,这事难道就忘了?”
“那可是两万人!”
“而且,根据我对冀州牧的了解,这两万人必定是精兵。”
“冀州牧喜欢平衡。”
“他想让所有人看到,他是能从善如流之人。”
“不管是对待自己麾下的臣子方面,还是亲情方面。”
“他封了长公子为青州牧。”
“封了二公子为幽州牧。”
“封了高干为并州牧。”
“三公子袁尚要去出征徐州,冀州牧必定是做好了他自认为万全的准备。”
“别说是三公子袁尚,就是放一只阿猫阿狗去统帅,都能胜利的。”
张遂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李儒感叹道:“必定是两万精兵的。”
“可偏偏这么充足的准备,却一战损失了两万精兵,冀州牧怎么可能还给三公子袁尚机会?”
看向张遂,李儒问道:“试问主公,换做你处在三公子袁尚这个处境上,你明知道自己没有机会了,你会不会想搏一搏?”
“此次三朝之前,邺城必定爆发冲突。”
“主公,你能带人去,但是不能带太多去。”
“否则,容易引起冀州牧的猜忌。”
“你要做好你没有准备的架势。”
“可你却又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
“所以,只能带精锐去。”
“数十人最好。”
“最好袁夫人也去。”
“并非我残忍。”
“但是,此是主公你最有希望之机遇。”
“袁夫人的嫡女身份注定主公做很多事都名正言顺。”
张遂听李儒这么说,再次点头。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