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夫人,我乃正经人家 第252节
就连后世的唐玄宗李隆基都这样。
自己这样的路人,更难做到了。
张遂策马一路狂奔。
夫人这才走了过来。
她快步迎了出去。
走到甄家府邸门口,看着张遂策马消失在街道另一头,她的脸上浮现浓浓的不舍。
二公子甄俨将玻璃镜子递给夫人。
张遂离开了甄家府邸,径直来到了城外,和早已经聚集的张郃等人汇聚。
三千骑兵,带着四千黑山军强壮者,运送着此次从无极县“收缴”的物资,浩浩荡荡地朝着邺城赶去。
赶到邺城的时候,出乎意料的,城门口竟然有人在等待了。
竟然是三公子袁尚和监军沮授。
张郃让牵招带着大部队运送物资进城,这才带着张遂、眭固和赵睿三个大都统迎上去。
双方见了面,张郃好奇地问监军沮授道:“怎么搞这么大阵仗?”
“为何监军和三公子都来迎接?”
三公子袁尚笑道:“父亲回来了,说此次张将军你们立了大功,我作为他的儿子,必须代替他迎接。”
张郃狐疑道:“主公怎么回来了?易京那里有何问题?”
三公子袁尚摇了摇头道:“这我就不知了。”
监军沮授道:“也没甚大问题。”
“主公带领着大军一路摧枯拉朽,根本没有遇到抵抗。”
“公孙瓒以易京为防线,筑高城墙,加固防御工事。”
“他想要以易京为边界线,和主公瓜分河北。”
“而且,我们有情报显示,易京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还有将士数万。”
“想要强攻易京,基本不可能。”
“大家都没有想到破城的办法。”
“因此,主公让别驾带兵镇守,他先带着部分将士回来敦促粮草。”
看向张遂,沮授笑道:“这次,张校尉立了大功了。”
“无极县各个世家大族平叛得到的粮草,还有甄家捐的那些,够维持很长时间。”
“主公听说张校尉的功勋,很是开心。”
“都给你记了一大功。”
“明天早会,就会给你论功行赏了。”
三公子袁尚看向张遂的目光有些灼热。
张郃看向张遂,也笑了下道:“伯成真是有勇有谋。”
“这次托了他的福,我甚都没干!”
沮授点了点头,颇为欣慰。
当初他和田丰商议着选出张遂,看来,没有选错。
一行人跟着三公子袁尚、监军沮授进了城,直奔州牧府邸。
袁绍在州牧府邸设了宴,为张郃、牵招、张遂、眭固和赵睿几人接风洗尘。
赶到州牧府邸的时候,袁绍正在和三人议论着什么。
是荀谌、郭图和许攸。
见到沮授、三公子袁尚带着张郃、张遂、眭固和赵睿赶到,袁绍笑道:“牵校尉呢?”
张郃道:“我让他先去安排将士将粮草运送到府库。待会,他就过来了。”
目光扫过荀谌、郭图和许攸,张郃笑着打招呼道:“三大军师,久违了。”
荀谌冲张郃点了点头。
郭图则低头看着脚尖,像是没有看到似的。
许攸手握一把巴掌大小的扇子,一边扇着,一边环顾四周,全然不把张郃、张遂等人放在眼里。
张郃蹙了下眉头。
袁绍见状,忙道:“我已经让人去准备了宴席,宴席开席之前,我们先去大厅里坐一会儿。”
“刚好,大家一起商议下天子的诏令。”
张郃这才收敛了脸上的不悦,一边跟着袁绍进去,一边问道:“天子怎么又来诏令?这次说甚?”
一行人进入州牧府邸大厅,入座,袁绍这才叹息了口气道:“还能说甚?”
“前段时间,天子不是度过黄河,去了河东郡安邑县嘛?”
“原本,天子想要以安邑县为新的都城。”
“但是,最终这个想法夭折了。”
“天子觉得安邑县太小,太寒酸,配不上大汉。”
“天子还是想要回到回到洛阳。”
“但是,弘农港现在驻扎着李傕、郭祀的大军。”
“天子根本回不到洛阳。”
“所以,天子再下诏令,封我为邺城侯,护国将军,让我统兵十万渡河击溃李傕、郭祀,护他回洛阳。”
第239章 戏志才
张郃听袁绍这么说,有些失声道:“天子疯了不成?”
“现在还挑三拣四!”
“安邑县能够安定,那就在安邑县好了。”
“洛阳有甚?”
“如今的洛阳就是一片废墟!”
袁绍端起热茶,呡了一小口,笑道:“所以咯,他又发布了第二道诏令,号令天下群雄送出物资到洛阳,帮助洛阳重建。”
张郃、眭固和赵睿都面面相觑。
张郃没好气道:“如今天下纷乱,大旱连年,瘟疫横行,百姓饿殍遍野,这个时候,天子还要我们帮忙重建洛阳?他到底在想甚?”
袁绍轻蔑一笑道:“还能想甚?”
“看不清时局罢了!”
“一只被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罢了。”
“而且,这件事,也未必由他提出。”
“细作来报,如今他已经被张济、董承等人控制。”
“别人让他作甚,他作甚。”
看向沮授,袁绍道:“上次,沮公看到天子在弘农港口被李傕、郭祀追杀。”
“渡河时,皇后被车骑将军董承安排的虎贲校尉踹下小船。”
“皇后的哥哥更是被董承所杀。”
“天子甚都不敢说。”
“汉室倾颓,国将不国。”
“寄希望于天子身上,非我大逆不道,而是此天子非我大汉臣子真正拥护的天子,太过单纯和幼稚。”
张郃长长叹息了口气。
一旁的沮授道:“明公,我还是以为,此时正是将天子接到邺城来的绝佳机会。”
“天子固然年幼,容易被人蛊惑。”
“但是,有明公你在一旁辅佐,又有何惧?”
“至于董承、张济等奸臣,他们听话,我们就带他们过来。”
“不听话,在河北,我们还怕他们不成?”
“这河北,到处都是我们的人。”
“而明公作为四世三公的袁家嫡系传人,名正言顺。”
“届时,振臂高呼,天下人杰还不争相恐后来投?”
“等我们拿下河北,在一路南下,我们都能顺利很多。”
一旁的郭图还不待袁绍回应,忙起身朝袁绍行礼道:“我以为不可!”
“想当初在洛阳,天子非如今天子。”
“国贼董卓擅自废立,主公你曾经阻止过,天子早已经将你嫉恨在心里。”
“现在主公迎天子过来邺城,天子绝对要鸠占鹊巢。”
“至不济,他也要给主公你使绊子。”
“为了一些人杰,特意将天子接到邺城来,太不划算。”
“天子本身容易受蛊惑,又对主公你嫉恨,手底下的张济、董承等人,都是狼心狗肺之徒,汹汹当道。”
“一旦将天子接过来,我河北永无宁日!”
“更别说,主公你身为四世三公袁家的嫡系传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
“将军的威名,谁人不知?”
上一篇:万历明君
下一篇: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