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朕就是万历帝

朕就是万历帝 第908节

  要么远远的地斜眼看过来,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

  那是徽剧戏班的。

  同行是冤家。

  徽剧和黄梅戏同源安徽,一都是地方戏曲,一个逐渐洗干净泥腿,在一干文人雅士的吹捧下,走上“高雅艺术”的路子。

  一个还在泥地里泡着,依然俗不可耐。

  简直就是冤家中的冤家。

  但是碍于同乡面子,不能像昆曲戏班那样清高,只能勉强打声招呼。

  有小吏上前,客气地问:“两位是?”

  俞巧莲和董理连忙把邀请函递上。

  小吏低头查看邀请函,俞巧莲回头一看,看到朱轩妮带着朱常浩、朱常瀚,悄悄坐到靠墙的座位上。

  那里一般是给秘书、或者会议记录人员坐的地方。

  三人坐下,朱轩妮笑眯眯地给俞巧莲挥手打招呼。

  杨金水也施施然地坐下,他身上的飞鱼服格外扎眼,再加上身边两位身穿制服的军官,往来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瞅一眼,但没人敢吱声去问。

  偶尔有认识杨金水的人,看到这阵势,也不敢轻易上前打招呼,把话闷在心里,悄悄猜测着。

  “原来是黄梅戏的俞班主和董管事,两位的座位在这边,请跟我来。”

  小吏带着俞巧莲和董理往前走,指着两张座位说:“这里,两位请坐。”

  俞巧莲和董理懵懵懂懂地坐下,另外一位小吏上前来,在他俩前面的桌面上摆上两个名牌。

  “俞巧莲”。

  “董理”。

  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样庄严肃穆的地方,两人激动异常。

  大明门东西会堂啊,在这里开会的人,不是高官就是地方大员。

  百姓也能进来开会,不过都是工农商学优秀代表,先进分子。

  按照京师皇城根底下京爷们的说法,坐在东西会堂里开会的人,都是有面,有大出息的人物。

  就算现在还不是官,以后也必定是一鸣惊人,飞黄腾达。

  两人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会出现在这传说中的地方。

  当初离开安庆,坐船顺流到南京浦口,乘坐火车北上进京时,心里满怀憧憬,却绝对没有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场景。

  俞巧莲无意左右一看,吓了一跳,连忙拉了拉旁边的董理。

  “舅舅!”

  董理刚才在幻想,开完会出去后怎么跟同仁、以及街坊邻居们好好吹嘘一通,寄给家里的书信,也可以好好矜持地写上一句。

  大明门东会堂,也就那样.

  他被俞巧莲拉回现实。

  “怎么了阿莲?”

  “舅舅,你看看我们的位置。”

  董理左右一看,吓得差点蹦了起来。

  自己和俞巧莲坐在最前面一排,最中间的两个位置。

  昆曲的人在左右两边,徽剧的人在后面,其余的只看得到脑袋。

  这里与主席台相隔不到三米,正对着主席台席位的中间位置。

  那里肯定是最大的官,正好跟自己面对面。

  再看周围坐着的同仁,有一个算一个,眼睛里全是不解和嫉妒。数以百计的目光,像数以百计的火把,聚集在自己和阿莲身上。

  “阿莲,我们是不是坐错位置了?”董理惶然,犹豫要起身。

  俞巧莲反倒冷静,一把按住董理。

  “舅舅,没事,我们就坐在这里。”

  “会不会是刚才那位当官的搞错了,”董理想到一点,不由压低声音,心惊胆战地说:“会不会他收了别人好处,故意坑我们?”

  俞巧莲看了他一眼,“舅舅,这里是什么地方?在这里做事的官吏,哪个不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再三小心?

  再说了,大庭广众之下,待会还会有大官来,陷害我们,闹开了对他有什么好处?”

  是啊。

  董理强按住忐忑的心,不顾周围同仁们各种异样的眼神,继续坐着。

  十几分钟后,九点还差十分钟,会场坐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座位。

  董理扫了一眼,发现各地剧种戏班,在京师稍微闯出点名气的都在,班主、管事和演员,大约有一百六七十人。

  还有六七十人是士子文人,坐在单独的一个区域。

  他们都是编剧,也算是戏曲协会一员,他们可能还是文艺联合会另外一个分属组织,文学协会的成员。

  董理看到几位熟人,其中有大名鼎鼎的戏剧大才子,清远道人汤显祖。

  据说他以前跟江南大名士、苏州戏曲研究院王世贞兄弟走得很近,能够出名也是得了王氏兄弟奔走举荐。

  可后来他跟王氏兄弟理念不符,反倒跟在南京大学坐镇的卓吾公(李贽)走得很近。

  那可是王氏兄弟的死对头。

  然后听说汤先生跟王氏兄弟闹翻。

  他离开苏州,到处游历,给其它地方剧种写剧本。黄梅戏《天仙配》的戏本,就有他帮忙修改,焕然一新。

  苏州戏曲研究院、《词林》、《戏曲评论》,频频出文,抨击汤显祖的戏本,淫词艳文,污秽不堪。

  许多戏曲界同仁大为不解。

  这是怎么了?

  许多昆曲大腕也十分可惜,以前清远道人给昆曲写得戏本,《西厢记》、《牡丹亭》,写得多好,怎么就生分了?

  可是他们可惜归可惜,却无力改变。

  昆曲牢牢掌握在王氏兄弟以及苏州戏曲研究院手里,清远道人已经跟那边闹翻了,再给昆曲写戏本完全不可能。

  要不是《西厢记》和《牡丹亭》实在太出名,唱遍海内外,戏曲研究院都想把这两出戏从昆曲曲目中下架。

  篡改著者名,朝廷有颁布《著作版权法》,只要敢动手,一告一个准。

  于是这些人就把汤显祖写过的昆曲、徽剧剧目戏本的著者名,改为清远道人。

  这些鸟人,聪明劲全用在这方面了。

  哗哗!

  突然响起了掌声,坐着的人纷纷站起来鼓掌,俞巧莲和董理跟着站起来,使劲地鼓掌。

  他俩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什么也不懂,跟着做就好。

  从左边的门进来一行人,都穿着正资服,颜色不是黑色就是藏青色。

  打头是张四维,带着微笑,精神抖擞。

  紧跟着的是礼部尚书潘晟、太常寺卿杨令德、礼部右侍郎兼管学政司王圻、礼部右侍郎兼管文化司申时行、精神文明建设委长史沈一贯、文化司艺术局郎中屠隆等一干官员。

  看到这阵仗,跟官场关系有些密切的昆曲和徽剧的班主、管事们,心里暗暗咋舌。

  这是要上天啊!

  他们努力想在这行人里寻找王世贞兄弟的身影,他们近期也进京了。

  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不由哀叹。

  凤洲公兄弟俩,就算文华誉满海内,可是终究没有官身,会议规格一上去,连坐主席台的资格都没有。

  俞巧莲、董理和下面大部分戏曲从业者一样,只知道傻傻地鼓掌。

  一行官员坐下,张四维坐在正中间,C位。

  左边是潘晟,右边是杨令德

  沈一贯没有坐下,今天会议他主持。

  “诸位戏曲工作者.”

第916章 遇到张四维,算你们倒霉!

  沈一贯的声音在会堂里回响。

  “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与礼部和太常寺,召开戏曲协会扩大会议,是积极响应皇帝陛下于十二月二十六日在《皇明朝报》上,颁布的《关于进行大明精神文明新一阶段建设的御批》。

  戏曲是大明文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戏曲工作者,也是大明文艺工作者的重要组成成员。你们肩负着宣传教育、歌颂真善美等精神文明的重要任务。

  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有感于目前大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要对一些历史问题就像厘清和调整,故而召开这次扩大会议,邀请了在京的诸多地方戏曲的代表。

  精神文明委员会承宣厅统计过,今天与会的戏曲演艺工作者,合计一百九十二人,有班主、管事和演员,全部到齐。

  代表着六十二个在京戏班,以及昆曲、徽剧、黄梅戏、河南高调等十一个地方剧种。不敢说完全野无遗才,但是足以最广泛地代表大明全国戏曲行业。

  另有戏曲戏本创作工作者六十四人,他们有的还是文艺联合会文学协会的成员。”

  沈一贯口才很好,说的话很流畅,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

  他此前那口宁波方言很重的口音,也纠正过来,很纯正的北京官话,只是偶尔会掺杂着一两个宁波口音的词。

  “他们在为戏曲工作做出重要的贡献,也是大明戏曲工作者,乃至大明文艺工作者.

  好了,现在由资政学士、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张四维主任,做重要讲话,大家欢迎!”

  说完,沈一贯率先鼓掌,众人也跟着一起鼓掌,台上台下掌声一片。

  沈一贯的话,台下的俞巧莲、董理,包括汤显祖等才子,也就听了个热闹。

  但是主席台上的诸位官员,却是听出遮藏不住的锋芒和杀气。

首节 上一节 908/96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也是皇叔

下一篇:重生朱由检,再造大明巅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