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96节

第119章 院试的考题,朱元璋听了都说好

  !

  第一百一十九章院试的考题,朱元璋听了都说好!

  人怒不可遏的时候,哪里是那么容易说得通的?

  明明出来劝说的考生,可谓是苦口婆心,但落在旁人耳中,那味道就不对了。

  刚刚跳起来要跟胡惟庸同归于尽、告御状的学子,这会儿眼珠子都是红的,看着对方道。

  “怎么的?”

  “就你聪明?”

  “这种题,你给在下解释解释,怎么就叫正经了?”

  “难不成,你读的书都是在青楼读的不成?”

  之前发言的学子此时满脸冷意的看着对面这位不知是得了失心疯,还是破罐子破摔的同学。

  可既然对方都已经当着众人的面,一而再再而三的怀疑自己的水平并且辜负自己的好意了。

  那好有什么好说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行,既然伱真不怕丢脸,那我就给你说个明白。”

  “此题,乃最正经不过的截搭题。”

  “君夫人一词,出自《论语。季氏第十六》最后一句“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而阳货欲一词,出自《论语。阳货第十七》“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说到这,这位本身显得有些过于温和的学子,毫不客气的盯着对面冷汗都出来了,半句多话不敢说的学子道。

  “两句都是出自《论语》,而此书谁敢说自己没学过?”

  “圣贤之言、必读之书,谁敢说这里面挑出来的题不正经?”

  “没错,胡大人确实玩了些手段,他一句之中截取了三个字,凑成了一道题。”

  “可那又如何?”

  “论语内截取、拼凑的题,你答不出来,只能怪你自己书读得不行。”

  “某的书是不是青楼学的,某不知道,但你读过书吗?”

  这话一出,对面的学子一时间面如金纸、气血郁结,最后差点一口老血当场喷了出来。

  而贡院门前,随着这番对话,也彻底没人吱声了。

  告御状?

  告啥御状啊!

  现在摆明了胡大老爷这次真就是好好出题,规规矩矩考人学问而已。

  虽然看上去有些不正经,但那不过是某些人学识不够,或者压根没想到而已。

  不然的话,该怎么解释?

  《论语》都背不下来,好意思说自己读过书?

  而一众学子,此时也恨不得给自己两巴掌。

  最近备考的日子里,他们天天看那些杂书,这一来二去的竟是连《论语》里的内容都忘记了。

  此情此景,谁还好意思抱怨?

  随后两天,此题的破题正解彻底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之后,更是随着学子们之口越传越广。

  这会儿一众学子们明白过来后,还真没几个继续骂街的了。

  不好意思骂啊!

  《论语》都背不会,读过书吗?

  这句当初发生在贡院门前,刚刚散考之时的对话,彻底响彻了整个大明。

  一应学子,这会儿只顾着捶自己脑袋了。

  没说的,只能怪自己学识不够了!

  而此时的皇宫之中,身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处理完手头最为紧急的一批奏折后,忽然头一抬。

  “宋利,今科院试是不是过了?”

  “回皇爷,前几天就已经结束了,此时正在判卷呢!”

  朱元璋闻言也没多说什么。

  他每日里要处理的事情海了去了,还能记着这么一个小事儿,都得夸他博闻强记来着。

  朱元璋倒也没多重视,似乎只是随口一问。

  不过,当他视线扫过站在对面,仿若不存在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之时,他忽然心头一动。

  “毛骧,咱问你,这次胡惟庸可亲自出题了?”

  朱元璋问的随意,可毛骧可不敢随意答,他恭恭敬敬的躬身道。

  “回陛下,此次院试,胡大人如往常一般,只出了最后一题。”

  朱元璋一听这个,嘴角不自觉的一抽,犹豫了片刻后,才轻声问道。

  “那…此次院试,可有考生怨声载道、埋怨惟庸出题刁钻,最后闹事的?”

  毛骧一听这话就在心中默默感叹。

  ‘这位胡大人圣眷正浓啊!’

  不过毛骧羡慕归羡慕、感叹归感叹,可答话一点不敢迟疑。

  “回陛下,此次胡大人出题,虽说还是一如既往的刁钻,但却压根没有考生抱怨。”

  “毕竟胡大人此次可是正正经经出得经义题。”

  朱元璋一听胡惟庸出题刁难人还没人骂,顿时还真就来了兴致。

  正好这会儿闲着,他干脆把手中的朱笔一放,嘴角都翘了起来,朗声道。

  “说说,胡惟庸出的啥考题,居然刁难完了人,还能让人老老实实服气不闹腾的?”

  “要知道,那帮子酸儒可不是好相与的,咱没少被他们顶撞过。”

  “要说他们在乎胡惟庸的官职、名声,那咱绝对不信!”

  毛骧心里都在滴血啊。

  娘咧,同样是给老板打工,为啥胡惟庸那厮就能这么得朱老板信任呢?

  自己这边但凡干点啥,朱老板就得要担心自己是不是偷偷下了黑手,或者有啥不一样的心思。

  不过,毛骧还是规规矩矩的回答道。

  “回陛下,因为胡大人的题,难归难,但确实是经义题。”

  “胡大人出题为:君夫人阳货欲,以这六字为题,写一策论。”

  一听这题,朱元璋好悬当场把刚刚喝到嘴里的茶水喷出来。

  “啥?”

  毛骧也不敢吊胃口,赶忙说明真相。

  等到毛骧把此题流传在外的破题思路说出来后,朱元璋这才恍然大悟的一拍御案。

  “咱就说嘛!胡惟庸办事还是有章法的!”

  “既然是《论语》之中有的句子,那帮考生做不出来怪得了谁?”

  “咱当年虽然没读书不识字,可后边都是学过的。”

  “这读书人背书可就是从《论语》开始的!”

  “这要是《论语》里边的题都做不出来,那怪得了谁?”

  “胡惟庸没错!”

  说到这儿,朱元璋还主动替胡惟庸找借口呢。

  “胡惟庸想必也是关心那些学子!”

  “院试,童子试的最后一关嘛,那考考典籍,让他们知晓知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何错之有?”

  “毛骧啊,你看,胡惟庸有心栽培,这帮学子也是知礼的,也不吵不闹。”

  “这多好!”

  “就是这考题,确实容易让人想歪啊!”

  朱元璋喃喃说了一句。

  他刚才就差点想歪了,幸好,毛骧解释的够快,要不然,就要丢脸了。

第120章 胡惟庸:这世道看不懂了

  第一百二十章胡惟庸:这世道看不懂了

  胡府,胡惟庸此时有些着急。

  这局势……有些不对了啊。

  胡惟庸端坐在书房内,颇有些心绪难平的看着眼前的一杯茶汤,久久不语。

  不怪他心烦。

  他一个一心摆烂的咸鱼精,躲朱元璋还来不及呢。

  结果呢,一不小心的功夫,胡仁彬、胡馨月便冒出头了。

  乖乖,他俩只是参加了个再普通不过的皇家宴会,见一见同龄的年轻人罢了。

首节 上一节 96/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