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40节

  看着胡馨月那明显异于之前的气色和神态,说明今儿个求的姻缘签貌似不错?

  想到这儿,胡惟庸笑眯眯的拉着人坐上了马车打道回府。

  毕竟他今天还没来得及抽胡仁彬一顿呢,这事儿得赶紧回去补上才行!

第50章 朱元璋:这个陈近南很不错啊!

  第五十章朱元璋:这个陈近南很不错啊!

  秉承着“陈近南装逼,跟我胡惟庸有什么关系”这一朴素道理,胡大老爷半点没把之前的事儿放在心上,优哉游哉的回府了。

  他套个马甲,不过是习惯性的苟一手罢了。

  就算将来被人给翻出来了,那也不过是文坛佳话,而不是主考官私会今科士子。

  毕竟,他今日所做的一切都在大庭广众之下,双方之前也没什么交集。

  回避一下,无非是苟道中人的本能反应,但太多在意,倒也没必要。

  回府后,胡惟庸先溜溜达达的去祠堂把胡仁彬揍了一顿通透的。

  胡仁彬也不知是挨揍挨习惯了,皮糙肉厚了,还是胡惟庸今天心情好,手上松快了一些。

  居然惨嚎的声音都小了一点。

  好在今天胡仁彬超水平发挥,眼见着自家老爹下手有变重的趋势,立马惨嚎声直接跃升了两个量级。

  高音准、中音甜、低音沉,体现的就是一个通透。

  胡惟庸表示,今日份的锻炼体验蛮好。

  同时,回想了一下的话,发现最近胡仁彬这混账似乎…大概…也许…可能…说不定变好一点了?

  至少现在每天胡仁彬读书、写字没断过,虽然字依然丑,书读得仍旧有些狗屁不通,但态度还是出来了嘛。

  这样子就已经够了。

  能不惹祸、不闹事,就已经很好了。

  多余的,那继续慢慢教育就是了。

  这让胡惟庸感觉很欣慰啊。

  看来棍棒底下出孝子这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即,气沉丹田、吐气开声,一声爆喝:“逆子!”。

  之后,藤条挥舞得愈发虎虎生风了。

  而胡仁彬的惨嚎声再次提升了一个量级,连情绪也饱满了不少。

  嗯,不错!

  揍完胡仁彬后,胡惟庸例行公事一般的再次叮嘱了两句,扭头忙活自己的事儿去了。

  昨日里娜娜说要给自己个惊喜,看那神神秘秘的模样,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惊喜。

  不过……管她什么呢,这小日子如今是越过越好了,简直赛神仙啊。

  尤其是习惯性的负手走到后院,看到那块被插了好几块牌子的田地里郁郁葱葱的秧苗的时候,胡惟庸的心情愈发的好了。

  啧啧,有这东西打底,他苟道中人胡惟庸无病无灾混到寿终正寝,绝对无问题啊。

  晚间,再次享受了一番厨子精心烹制的美食后,胡惟庸终于见到了娜娜的“惊喜”!

  有心了啊!

  几个火炉猛烈燃烧之下,暖烘烘的内室里,光脚光腿身着薄纱裙装,隐隐约约露出一截白腻美腿。

  纤细的脚踝上挂着一串金玲,一层约等于无的珠帘遮面,扭着腰配着音乐缓缓朝着他走来。

  两手张开就能环绕的细腰,在抹胸和薄纱长裙的映衬下,一扭一晃的显得跟软骨动物一般,怎么看怎么晃眼。

  最骚气的是,那小巧的肚脐眼里,还贴着一颗在火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宝石。

  妈的,老祖宗一直对西域念念不忘,果然是有道理的啊。

  这一夜,老胡,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艺术的魅力。

  胡大老爷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而异军突起的陈近南,一首《临江仙》同样传遍了整个应天府。

  大庭广众之下挥笔而就,事先也没有什么准备,那自然是可以保证公正性的。

  更要紧的是,这首词,真绝啊。

  仅仅两三日的功夫,便已经有自应天府往外疯传的趋势了。

  无数文人墨客,看着自己手写誊抄的这份《临江仙》心醉不已。

  “段兄,这临江仙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我怎么感觉我这辈子都写不出这等水平的诗词?”

  被叫做段兄的,乃是今科学子。

  最近一帮子学子,被即将到来的府试备考给折腾的心力憔悴的,故此时不时的就互相约着聚一聚。

  这聚在一起,除了聊聊学业之外,最要紧的当然是“士林新鲜事”了。

  好巧不巧的,最近几天,士林当中最新鲜、最要紧的事儿,还得是这位“落榜老学子”陈近南所写的《临江仙》。

  但凡读过几年书,背过几本唐诗宋词的,就没有不扼腕长叹的。

  感叹的内容虽然因为文化水平和素质的不同,会分成“彼其娘之”、“直娘贼”、“呜呼哀哉”、“幸甚至哉”等各种不同。

  但对于《临江仙》的欣赏和佩服,那是绝对不会变的。

  这不,刚刚聊了几句学业上的问题,就有小老弟迫不及待的朝着桌上相聚的老大哥问起了《临江仙》的问题。

  听到自家小老弟的问题,段兄飒然一笑,一脸坦然的说道。

  “你那感觉自热没错!”

  “我等不过是中人之姿罢了,连考个科举都要头悬梁锥刺股,你觉着我等算什么英才?”

  “而这位陈兄,虽说科举不顺,可就凭着这份诗才、这首《临江仙》,都能青史留名啊。”

  “我等禄虫,在一旁看着,顺便叫上两声好,便可以了!”

  段兄这番话说得可谓是辛辣到了极点。

  对面刚发问的学子,被这番话说得脸一会儿青一会儿白最后涨成了个猪肝色,但最终还是憋了下去。

  “唉,确实啊!”

  “比不上就是比不上,这都不是努努力就能追上的,而是天份的差距。”

  “不过,这词…啧啧,真好啊!”

  “在下往日里对诗词一道,还算有点心得,可如今看来,在下那简直不堪入目!”

  这句感叹,算是落到其他人的心坎里了。

  有这种感觉的,又何止他一人呢。

  更放肆一点说,随着这首《临江仙》的传播越发的脍炙人口,竖起大拇指高声叫好或者恸哭流涕自叹不如的,又何止应天府的这些个学子?

  “落榜老学子陈近南”的大名,也随着这传奇般的故事和《临江仙》这首传世名词,一摇一晃的快速传播开来。

  连朱元璋身在皇宫之中,也同样看到了这样一首词。

  老朱农家文盲出身,连字都是后来学的。

  但他佩服那些真正有学问、有本事的。

  尤其是眼前这首《临江仙》,读起来就荡气回肠,若是专门写给咱朱重八就更好了。

  本来本届科举,还是有很多大才涌入大明朝堂啊。

  这个叫陈近南的,就很不错!

  想到又有一批才子来朝堂为官,替大明江山打长工了,老朱倍感欣慰。

第51章 胡惟庸:看来这拯救大明学子思想的重

  任,还得我来了!

  第五十一章胡惟庸:看来这拯救大明学子思想的重任,还得我来了!

  休沐一过,胡惟庸再次恢复到了上衙摸鱼打卡、下衙倚红偎翠打逆子的节奏。

  不过,也因为每日里要到礼部报道,他清楚的感受到了“文艺界”对于自己马甲以及那首唯一作品的追捧。

  对此,胡惟庸嘴角带笑、眉眼含笑、走路都虎虎生风,就差没叉着腰自爆身份了。

  这种穿着马甲出去装逼,然后换个身份回来竖起耳朵听人吹捧自己的感觉,真好啊!

  娘的,难怪但凡来到古代的穿越同行都少不了这抄诗装逼的剧情呢,当时有多尬,这回过头来就有多爽啊。

  尤其是这些礼部官员的评价,跟普通学子看待的角度还不同,听起来简直有瘾!

  “张主事,万万没想到平日里四平八稳的,居然还能写得一手好飞白啊!”

  被打趣的,乃是礼部某个司的主事。

  别看官职不高,但这可是礼部这等“清贵”衙门出身。

  放在外间,那也是无数人赶着拍马屁的角色。

  可落在礼部内里,那就只是个小字辈了。

  这不,被老前辈拍着肩膀夸赞一句,腰杆子立马就弯了下来,赶忙答道:

  “是张某孟浪了,不过这首《临江仙》确实让张某见猎心喜,忍不住啊!”

  夸人的老前辈同样是主事,不过是在这个位子一坐将近十年的老前辈,送上去、送出去的侍郎、尚书都不知道多少了。

  就冲着这份香火情,礼部上上下下也给他面子。

  关键是,这位赵姓老前辈,除了略有些好面子的小毛病外,为人处世真没的说。

  因此,得了他一句“平日里四平八稳”的评价,张主事好悬没笑得小舌头抖起来。

  赵主事夸小张只是顺便,但这幅字,有一说一,他看上了。

  “张主事,赵某轻易不开口,但这幅字实在是让赵某心醉不已啊!”

首节 上一节 40/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