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25节

  不过,朱元璋不是那种多愁善感的人。

  刀山火海一路走来的朱元璋,就没有那个悲春伤秋的细胞。

  他仅仅只是感慨了一会儿便抛到一旁了。

  他再次看了看放在一旁的大明堪舆全图后,沉声道。

  “标儿,咱的意思是,凡事不可忽左忽右。”

  “咱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开海固然有利,但海寇也不得不防!”

  “更何况,开海不是说咱下个旨这事儿就定下了。”

  “衙门、人手、钱粮、章程,这些都是需要细细斟酌的!”

  “因此,咱们不妨先放开部分港口,试试效果的同时也是培养下人手!”

  “但那些海寇容易登陆的地方,禁海还是不能放开,反而要严防死守!”

  “我大明的百姓岂容那些番邦异族放肆屠戮?!”

  朱标闻言重重的点了点头。

  显然,老爹的这条政策倒是说到他心窝子里去了。

  其实,本来他也想劝劝自家老爹别干什么事儿都那么大开大合来着。

  他爹的性子,可比他的急多了!

  如今老爹自己都想明白了,那就更好了。

  父子俩定计以后那自然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因此,次日的朝会上,朱元璋毫不犹豫的当场宣布了自己的决议。

  可这番话落在李善长耳朵里,却是心惊胆颤。

  这到底是出什么问题了?!

  他可是当朝宰相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百官之首!

  上辅君王下辖臣民本就是他的该干的啊!

  可如今朱元璋的政策法令都已经出台了,可他之前别说跟朱元璋商量一下了,他居然连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这已经不仅仅是尴尬不尴尬的问题了。

  这特么的让人觉着毛骨悚然好不好?!

  这到底是朱元璋对于相权的试探?

  还是说对他李善长不满意了?

  又或者说,朱元璋这是还有什么其他打算,不想让他知道?

  不管怎么样,李善长不能无动于衷了。

  于是,李善长决定在这开海一事上找找存在感。

  他毫不犹豫的跳了出来,自一众朝臣目瞪口呆之中,直言反对朱元璋废除部分港口海禁的政令。

  也就是说,李善长,居然直接打算跟朱元璋刚正面了!

第264章 朱元璋动了杀心

  第二百六十四章朱元璋动了杀心

  此时的李善长,还真有股子百官之首的风范。

  站在殿中侃侃而谈的他,那叫一个气度啊!

  “陛下,这禁海一事,不仅事关我朝海防边境安宁,还涉及到衙门的设立、人员的调动、钱粮的支出。”

  “更何况,我朝之所以禁海,主要还是为了防范海上的贼寇对沿海的侵袭。”

  “如今,我朝既无强大的水军,沿海也无太多驻军,陛下一朝开海,岂不是小儿持金过闹市?”

  “届时若是引得一众海上贼寇大举来袭,岂不是害了我大明沿海一众百姓?!”

  “因此,还望陛下三思!”

  李善长这话还真不是故意杠,反倒是显得格外有道理。

  而李善长这话一出,一应李善长一系的铁杆官员也是纷纷站了出来,好不犹豫的支持、附和李善长。

  一时间,整个朝堂都显得有些群情汹涌了。

  可朱元璋却如同没看到一般,就那么一言不发,看着一样人等前赴后继的站出来。

  甚至等人说得差不多了,他还“好心”的问上一句,

  “可还有谁于此事有什么要说的?”

  看着朱元璋似乎没有发火的意思,还真有不少人站了出来,大声的诉说着对于李善长的支持。

  毕竟,李相发话了,陛下也没发对,这时候不站出来,难不成还想跟李相对着干?

  一时间,几乎朝堂之上站着的官员当中,有一半都站出来附和起来。

  面对这种情况,朱元璋脸上不显,似乎若有所思的跟平常一样的就那么静静看着。

  可实际上,他此时的内心,却早已爆发熊熊怒火。

  不可原谅啊!

  只是他老朱家的一介“长工”而已,哪怕是丞相,那也顶多就是长工头子而已。

  可如今长工头子站出来反对自己,先不管这长工头子说得对不对。

  光是这想都不想站出来附和的长工居然就占了自己朝堂的一半?

  也就是说,这一半人实际上就是跟着李善长这个长工头子走的?

  那……这天下、这朝堂,到底是他朱元璋说了算,还是他李善长说了算?

  这家当、这天下,到底是姓朱还是姓李呢?

  朱元璋很早以前就想废除丞相这个职位了。

  可他从未像现在这样的急切!

  实在是,这威势太过吓人了!

  上一个这么干的,叫胡惟庸。

  可胡惟庸也做不到今天这个地步啊。

  而且,胡惟庸这人吧,聪明得要死。

  他一般拉帮结派的时候,都是跟其他臣子在某些朝政上有分歧的时候。

  所以,以前的胡惟庸在朱元璋心中其实并不是那么惹眼的。

  顶多也就是想把他弄下去的那种。

  可如今的李善长就不一样了啊。

  无论是这个人,还是这个人所处的职位,都让朱元璋有一种感觉。

  那就是,这人在不断的威胁着自己的皇权!

  朱元璋这人素来是多疑的,不仅多疑,还擅长联想。

  尤其是身为一个老父亲,他总觉着自己作为老朱家开创这番基业的老祖宗,要为后辈子孙多做点什么。

  这不,他思来想去,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政经验,敏锐的意识到。

  丞相,固然是君王治国的帮手!

  但与此同时,就好比现在一般,他同样也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君不见,霍光是如何的把持朝政?

  君不见,曹丞相是如何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以说,丞相由于其职位的特殊性和职权的重要性,天然就站在了皇权的对立面。

  丞相但凡是个有抱负、有理想的,或者反过来是个有私心的。

  只要他有欲望,有想要达成的目标,那么皇帝就是他的对手。

  因为二者的位置实在是太过微妙了。

  抛开其他的事情不谈,那么实际上的情况就是在整个朝堂或者说政治体系上来说,皇帝和丞相都有驱使所有官员的资格。

  那么,一旦丞相想要做点什么,可偏生皇帝不乐意的话,那么就会出现刚刚朱元璋所见到的这种情况。

  纵使再狠的君王,面对这群潮汹涌的朝臣,难不成把他们都杀了?

  哪怕杀性如朱元璋这么重的人,他都做不到把朝堂之上一半的朝臣一次性屠戮一空!

  因为那样带来的结果就是整个国家的运转都陷入停滞。

  可偏偏把整个国家当做自家产业的皇帝,怎么舍得自家的买卖就此落魄?

  但丞相就不一样了啊。

  有这么多支持者,还有自己家族作为后盾,那若是换个皇帝的话,说不定不仅没坏处还能捞到不少好处呢。

  说白了,皇帝在刨除了军权意外的执政权,实际上跟相权重迭了。

  甚至狠一点的丞相,连军权都会想办法染指。

  那么,若是到了那种程度,这名义上的皇帝是谁,还重要吗?

  朱元璋正事看明白了这点,这才打算彻底消灭丞相一职。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固然能扛住、压制一个又一个的丞相。

  可标儿呢,标儿的后代呢?

  他们怎么又怎么跟那一个个从万千书生当中杀出来,而后在官场倾轧当中锤炼出来的老狐狸相比?

首节 上一节 225/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