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213节

  “有这种聪明人在,指不定在军事装备、民生器械或者其他学问、手艺上,就能突飞猛进呢?”

  “可结果我大明一个闭关锁国,彻底断绝了我等获得这种好东西的渠道!”

  “这岂不是非常的可惜?”

  朱元璋彻底陷入了沉默当中。

  有一说一,他被胡大老爷说动了!

  因为胡大老爷压根不跟他玩什么道德绑架、戴高帽子之类的文人手段。

  胡大老爷拿出来的,都是赤裸裸的利益、好处。

  就把一切放在了明面上,让朱元璋自己去衡量。

  而老朱顺着胡大老爷的思路往下一想,他便会觉着,胡大老爷说的简直不要太正确。

  而实际上,胡大老爷是悲从中来啊。

  上辈子学习历史时,见到野猪皮一通胡搞,彻底把我中原王朝打落尘埃,何等的悲凉?

  要知道,虽然野猪皮才是闭关锁国的集大成者!

  但闭关锁国这个源头,认真追溯起来的话,实际上便是来源于朱元璋时期的禁海令。

  后世已经有无数人分析过了。

  闭关锁国这种政策,对于大明来说,就是百害而无一利。

  这是连军事实力,国家实力,都会大大减弱的愚蠢政策。

  按照朱元璋之前的想法,如今大明强盛,即使完全禁海,跟其余国家脱轨,也无所谓。

  可为何就不能趁此机会,趁着大明屹立在世界巅峰的时候,大肆收割这个世界呢?

  非要等到大明衰弱了,然后咬牙切齿的看着一众跳梁小丑在自己眼前蹦跶?

  就好比大明中后期,禁海令有什么用?

  那些倭寇还不是想来就来?

  说白了,国家强大才是最根本的。

  要不然,只能防住大明的百姓出去,却防不住强大的敌人进来啊。

  胡大老爷如同闲聊一般,断断续续的补充了自己对于禁海令的一些看法。

  尤其是对于禁海令各种坏处的推演,简直听得朱元璋头皮发麻。

  关键是,胡大老爷不是瞎哔哔啊,他是有理有据的推演啊。

  只是嘛,那结果让老朱觉着毛骨悚然罢了。

  不过,哪怕真心觉着胡大老爷说得都挺有道理的。

  朱元璋实际上还是有些犹豫!

  毕竟禁海令已经颁布了一些年头,效果貌似还行,难道要这样取消?

第251章 君臣奏对出新招

  第二百五十一章君臣奏对出新招

  朱元璋此时真的挺纠结的!

  倒不是其他的,主要是,这禁海令乃是他定的“皇明实录”里的“祖训”啊!

  他是要拿着这东西让子子孙孙的老朱家帝王一路继承下去的。

  当初写这“皇明实录”的时候,他可是字斟句酌、字字揪心来着。

  他朱元璋固然在外人面前杀伐果断,似乎压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面子一般。

  可在子孙后辈那儿,他多多少少是要顾及一下名声的。

  既不能误了老朱家千秋万代的基业,也不能丢了他老朱家老祖宗的面子啊。

  总不能到时候子孙后代看着自己的“祖训”,在那儿怪罪他这个老祖宗昏庸吧!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自己定下的祖训,朱元璋是真的挺看重的。

  结果被胡大老爷一说,却好像哪哪儿都是毛病一样。

  这难不成真要取消?

  那到时候岂不是显得有些太过废物?

  想到这儿,朱元璋看着胡大老爷颇有些犹豫的问道。

  “惟庸,那你这意思,这禁海令,当真要取消?”

  胡惟庸一听这话,顿时一个激灵!

  这话问的可谓是诛心呐!

  这种国策,其实他一个如今一心摆烂的臣子能开口评价的?

  这帮着出出主意什么的倒也无所谓。

  可若是真没轻没重的说点什么不该说的,到时候出了事儿,自己岂不是又大麻烦?

  哼,这糟老头子坏得很!

  想到这儿,胡惟庸当即面色一肃道:“此事事涉颇广,乃朝廷国政。”

  “臣不过一介散官、学识不足、谋略不够,岂能在这等大事上置喙?”

  “此事,当由陛下一言而决才是!”

  朱元璋听到这话人都快被气笑了。

  不是!

  特么的,刚刚那个叨逼叨叨逼叨说着各种理由、道理,一条条一件件流利得不行的时候,你咋不说自己谋略不够、学识不足呢?

  敢情你就负责哔哔,真到了要做决定的时候,伱立马就缩了?

  你这未免也太谨慎了吧?

  可看着胡大老爷那低垂着脑袋一句话不说的模样,朱元璋彻底无语了。

  得!

  惟庸这是又开始谨言慎行了!

  这人怎么这一两年变得这么慎重了?

  真就是半点跟犯禁沾边的事情都不碰啊。

  不过,不得不说,胡大老爷能如此稳重,朱元璋还挺满意的。

  不说别的,就当前这一派谨言慎行的表现,老朱就表示很欣慰啊。

  这才是咱能安心使用的好臣子嘛。

  你要是真站起来指手画脚的跟咱说要如何如何治国、如何如何制定国策……

  那咱就得琢磨琢磨,你这厮到底是想当臣子还是想当皇帝了。

  跟现在这样提提建议,然后等着皇帝自己权衡,这多好啊。

  嗯,不错,继续保持!

  朱元璋也是个当了好些年皇帝的老手了,自然不能在臣子表现出了符合自己要求的举动的时候还去反对他。

  因此,他非常干脆的转头说起了今日里找胡大老爷来的本意。

  “惟庸啊,既然你不想说,那禁海之事,咱就之后慢慢琢磨去吧!”

  “嗯,顺便也让咱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毕竟,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嘛,这等大事还是不能乱来的!”

  “不过呢,咱今日里找你过来,主要还是有一件事。”

  “那便是你帮咱想想,这殿试,咱出个什么考题好呢?”

  “你本就是本届科举的主考官,之前的差事也干得让咱非常满意,那这殿试,你也帮着出出主意呗!”

  朱元璋这话说得特别的客气。

  可实际上,他也不得不客气。

  毕竟之前胡惟庸在本届科举当中干的各种事情,那可谓是大放异彩啊。

  至少对于他而言,本届科举选拔的人才反倒是他期望看到的。

  他还真想想看看,能从胡大老爷那一轮轮故意刁难的考题当中脱颖而出的,到底是何等的人才。

  当然了,也正因为之前的工作格外出色。

  那便更加不能让最后的殿试破坏了这大好的抡才大典才是。

  这不,朱元璋就得让胡大老爷出力了。

  胡大老爷听闻此言,倒也没慌。

  这事儿嘛,其实很简单的。

  最关键的是,殿试的考题,一般情况下皇帝本就会跟不少朝臣商量来着。

  也就是说,这事儿嘛,不怎么犯忌讳。

  那说说,也就说说嘛。

  想到这,胡大老爷正准备开口呢,忽然心头一亮,笑着说道。

  “陛下,臣这会儿忽然有个主意,虽然不知道靠谱不靠谱,但倒是挺有意思的!”

  朱元璋闻言一乐,遥指着胡惟庸笑骂道。

  “好你个胡惟庸啊,你是不是又想着什么乐子折腾那些个士子了?”

  “你这促狭性子就不能改改?”

  “算了算了,你先说说看吧,咱先听听再说!”

首节 上一节 213/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