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117节

  而且他们也不觉着这样的想法有错啊!

  胡惟庸看着一脸迷茫的朱标。

  “太子,这种想法没错,但给的东西,给错了!”

  “什么叫国礼?”

  “国礼其实说白了就是个面子功夫!”

  “我大明虽然不富裕,可我大明乃中华正统、汉家王朝,儒家千年传承!”

  “因此,要送国礼,送什么金银财宝、刀枪甲胄都不对!”

  “金银咱不能赈灾济困?”

  “刀枪甲胄咱不能自己用?”

  “说白了,得送儒家典籍才是最符合我大明面子的啊!”

  “他们这些番邦小国既然认了大明的宗主国,那就得需学我大明的规矩、学我汉家的规矩,是不?”

  “那这送儒家典籍,是不是就正常了?”

  “这,才是我礼部该干的!”

  众人这时候才恍然大悟。

  对哦!

  都不傻!

  胡大老爷其实说得很明白了。

  送什么真金白银啊。

  这四书五经送出去,既有面子还特娘的不怎么花钱。

  这事儿,还真就是礼部该干的啊。

  一众官员这会儿眼睛都亮了。

  不过,胡大老爷的讲述还没完呢。

  “这第二嘛,那便是这朝贡的时间了。”

  “你说这隔上三五年的来一回,那也算是人番邦小国有孝心,心向大明。”

  “可这每年都来,年年都带着一堆破烂换走咱一堆好东西,这算啥?”

  “好!就算咱拿他当孙子、儿子折腾,当个邻居吧!”

  “可这邻居也没有三天两头上门打秋风的吧!”

  胡惟庸这番话一出,算是彻底让众人服气了。

  这年头的礼部,以及这个时候的大明文官,虽然还没有大明中后期时那么嚣张跋扈。

  那时候的文官,皇帝说话算个屁!

  得咱文官说的才是真的。

  君与士大夫共天下!

  这句话在大明中后期的文官眼里,压根就没有第一个“君”字。

  不过这时候的文官,多多少少其实已经有几分这样的意思了。

  这不,眼看着胡惟庸说得有理,所有人都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朱标。

  朱标也不含糊,直接点了点头。

  “行,此事就按胡公所说的办!”

  一众礼部官员本就被说服了,如今太子都点头了,那就更不用说了。

  哪怕有几个还有其他想法的,面对一位太子,一位前任宰相,你想干嘛?

第142章 朱元璋:咱也该抖抖大明的天威

  了

  第一百四十二章朱元璋:咱也该抖抖大明的天威了

  朱标这次来礼部,本就是为了胡惟庸之前区别对待番邦使臣的事儿而来的。

  如今既然已经搞明白了,那自然就不在这儿留着了。

  而等他回到皇宫后,第一时间找到了自家老爹。

  听完朱标详详细细的转述的胡惟庸的那些话,老朱的脸色格外的难看。

  可这一次,他却没有当场发作,反倒是一屁股坐在了台阶上,抠着下巴慢慢琢磨了起来。

  “标儿,你觉着,胡惟庸说得有道理?”

  朱标是个知礼懂礼的,他可不敢跟他一起做台阶上。

  老爹坐着,那他只有站着的份儿。

  听到自家老爹发问,他沉吟了片刻才缓缓答道。

  “父皇,孩儿觉着,胡公所谏之言振聋发聩。”

  “番邦异族,本就跟咱们不是一条心。”

  “他们不过是一条到处找食吃的野狗罢了。”

  “咱中原王朝厉害的时候,他们就上门巴结一会儿,讨两口肉吃。”

  “若咱们中原王朝虚弱、气短的时候,那他们就会暗戳戳的龇牙咧嘴冲上来,从咱身上咬下两块肉来。”

  “说白了,还是那句老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啊!”

  没错!

  这句话才是朱标真正扭转观念的核心。

  也正是这句话,才让原本把周遭番邦都当小弟看的心态猛然间来了个转变。

  你拿人家当小弟,可人家拿你当冤大头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听胡惟庸这么一掰扯,可不就是冲着大明而来的嘛。

  说白了,算计来算计去,最终吃亏的还是大明啊。

  听着朱标的回答,朱元璋的眉头皱得愈发深了。

  他不自觉的扭头看了眼身后,那深深地宫闺,此时在朱元璋眼中没有往日里的富丽堂皇,却多了几分肃穆。

  “标儿!”

  “孩儿在!”

  “有件事儿,爹想差了啊!”

  这话一出,朱标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朱元璋这个当老爹的,最疼自家胖儿子,哪里舍得自家胖儿子跪下。

  赶忙起身把人拉了起来,还帮着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这才略带惆怅的感叹道。

  “伱坐下,咱爷俩说说贴己话!”

  “唉!”

  “这事儿,其实惟庸说对了,咱有些想当然了啊!”

  “你看,咱在皇明祖训里把那些个国家列为了不征之国,这固然是高看了那些番邦一眼。”

  “但其实呢,咱的本意是做给他们看看,是想让他们知道,大明不会冲着他们下手,让他们老实一点而已。”

  “可咱想岔了啊!”

  “你是个孝顺孩子,将来等你继位了,那些番邦若是不老实,恐怕你顶多也就写封旨意斥责一二了。”

  “毕竟嘛,你爹都说了不征之国了,你这孝顺孩子又怎么会违背你爹的安排呢!”

  “你都如此,更何况后世子孙?”

  朱元璋说到这里,长长的叹了口气。

  “还是惟庸看得长远啊!”

  “别说后世子孙呢,但凡你这里出点麻烦,结果却因为爹这儿弄出来的麻烦让你没法收尾,爹都觉着心肝儿疼。”

  “只能别人打咱,咱不能打别人,这不纯纯二傻子嘛!”

  “甚至若是碰上个不成器的,岂不是得让人欺负上门?”

  朱标听到这儿,赶忙答道:“父皇,倒也不必如此介怀,儿孙自有儿孙福,说不定他们就能出个比儿子还争气的呢?”

  朱元璋闻言哈哈一笑。

  “不会了!”

  “绝对不会有比你还争气的了!”

  “这不是咱吹,而是后世子孙哪个能像咱这样,辛辛苦苦、放手培养太子的?”

  “没咱这个气魄,但凡当太子的,日子都过不安生,还说什么争气呢?”

  “所以啊,这事儿确实是咱做错了,是咱给后世子孙留下了隐患。”

  “咱错了就认嘛,这又没啥!”

  “惟庸也是自家人,他要不是真看不下去了,不会跟你说这些的。”

  “那老小子,内秀着呢!”

  “他如今韬光养晦一门心思关着门过他的小日子,要不是事情紧急或者他真看不过眼的,他绝对不会跟你开口。”

  “标儿你也莫要因为今日之事去埋怨惟庸,他可是咱老朱家的忠臣良将!”

  朱标了然的点了点头。

  “此事孩儿知晓!”

首节 上一节 117/3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