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80节

  马背上的董卓,大笑间肥肉疯狂抖动,脸上的毛发浓密得像一头雄狮,可这副模样非不滑稽,反而给人一种豪迈大气的感觉,见之使人印象深刻。

  就连王景都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位汉末三国最为出名的胖子,确实堪称是当世豪杰,就算人长得丑,也有别具一格的奇特魅力。

  可惜卢植与皇甫嵩是至交好友,早就从他那里得知了董卓的为人和野心,因此没给董卓好脸色:“并州牧不去地方就任,率兵进驻京师,究竟意欲何为?”

  此话一出口,顿时引得董卓军中众人大为不满。

  尤其是向往着洛阳花花世界的董旻,更是看卢植十分不爽,怒哼一声便反驳道:“卢尚书,吾等有大将军调令,乃是奉命进京!”

  “哦?是吗?可如今大将军已然身故,不如你们从哪里来,就回到哪里去可好?”

  “你又是谁!”

  “我姓王,单名一个景字。”

  “哼,无名小卒,这里没你说话的份,再敢多言,信不信我砍下伱的脑袋!”

  董旻随董卓征战大江南北,行事作风素来狂傲蛮横,因而见王景年轻,便不把王景放在眼里,只把王景当成是一个不知死活的愣头青。

  “是吗?我不信。”

  王景拿出霸王弓,先是朝天射出一支响箭。

  鸣镝声在寂静的黑夜中尖锐刺耳,很快一道剑气便自洛阳城东发出,相隔十余里,遥遥指向董卓和董旻等人。

  剑意充塞天地之间,举之无上,案之无下,运之无旁,上绝浮云,下绝地纪。

  赫然是剑圣王越以帝师身份,强行催动斩蛇剑所发出的天子剑之剑意,人还未至,那横绝四海的强大剑意,就已让人胆战心惊。

  董卓和董旻顿时呼吸困难,仿佛被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咽喉,咬着牙喊出了四个字:“剑圣!王越!”

  眼见董卓和董旻被王越的剑意所震慑,王景这一瞬间甚至在脑海中思量起来,是否要趁着眼下董卓还未起势,借着王越和斩蛇剑之威,强行将其格杀在此地。

  原本松开的弓弦,再次被王景拉开,方才还未射出的烈羽神箭,此刻再次凝聚在霸王弓上。

  卢植被王景身上爆发出来的杀意吓得眼皮直跳:“北中郎将千万别冲动,陛下还在马车里呢!”

  此时若爆发冲突,乱兵冲杀之下,万一死了皇帝刘辩,后果不堪设想。

  而王景也担心若是董卓有什么底牌,自己这一方若不能将其击杀,怕是后患无穷。

  董卓一眼就认出了王景手中的霸王弓和烈羽箭,昔日项羽以此箭术,大破十二金人,灭其半数,天下谁人不知?

  因而此时被王景以霸王弓和烈羽箭瞄准的董卓,眼皮狂跳不止,根本不打算因为一点小事就拼命,当即主动服软:“北中郎将,舍弟方才一时莽撞,故而失言,还请你莫要与他计较。卓这次前来,只为救驾,别无他意。”

  董卓此时恨不得挥刀斩杀王景,面上却仍是笑脸迎人,将心中杀意隐藏得很好。

  王景没有说话,董卓没来由的一阵心慌,本能地感觉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降临在自己身上,让他惴惴不安。

  短暂的沉默,让空气都为之凝结,仿佛有电光和火花炸裂。

  最终,王景还是收起了霸王弓,由自身元炁凝聚而成的烈羽箭也随之消散,显然同样不打算在这里和西凉兵火拼。

  作为一个理智的人,王景深知此时不宜与董卓冲突,制造与西凉军的矛盾与不和就足够了,毕竟是做做样子给袁隗看的,以此来向袁隗表明自己和董卓绝非一路人。

  如此一来,袁隗为了制衡董卓,想必会也乐意扶持王景与董卓交恶,好让袁家能够居中调停,大搞平衡。

  扯着王越的虎皮与董卓硬刚了一波,王景见好就收:“陛下就在马车里。”

  见王景没有选择动手,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而董卓也用眼神制止不服气的董旻,随后便带着人来到刘辩车架前,下马行了拜礼:“臣董卓救驾来迟,还请陛下恕罪。”

  董卓长得又胖又丑,身上还带着边将所特有的凶悍,气质和形象几如恶鬼,因而甫一见面,刘辩便受到了巨大的惊吓,看向董卓时话都说得结结巴巴。

  关键时刻,还是卢植上前,安抚住了慌乱不安的刘辩,然后吩咐董卓带兵随行,护送皇帝回宫。

  对于卢植的安排,本想借着擎天保驾之功多要些好处的董旻心中再次不满,凑到董卓身边小声地抱怨起来:“二哥何等英雄,我们难道真要效忠这样一个懦弱无能的小皇帝吗?”

  “叔颖,天子年幼,吾等才需要尽力辅佐啊。如今恰逢大将军意外身亡,此等天赐良机,岂能错过?”

  很显然,比起只想索取官职和财宝的董旻,董卓则是从中看到了一个可以接近权力中枢的机会。

  随后便是浩浩荡荡一行人,安然回到了洛阳。

  史阿不知何时出现在王景身边,怀中悬翦剑铮鸣不止,而他双眸也是杀机森然,低声询问道:“主公,方才为何不趁机杀掉董卓等人?吾虽身在洛阳,却也听说过董卓此人之名声,他狼子野心,做事毫无下限,进入洛阳恐怕会生出事端。”

  董卓毫无疑问是个真正的枭雄人物,他在世家豪族眼中,是个桀骜不驯的边将,可在底层士卒的眼里,却是个阔绰大方的优秀统帅,因而许多出身不好的人都愿意跟着他混。

  在史阿看来,这样的人必是野心勃勃,难以驾驭。

  如今的洛阳,才刚刚经历一番变故,大将军何进身死,太后的党羽都被剪除,辅政大臣只剩下袁隗一人。

  而董卓又是袁隗的人,一旦桀骜难驯的西凉兵肆虐京畿之地,恐怕会给洛阳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灾难。

  史阿毕竟是王越的弟子,因而难免为自己的师尊担心。

  对王景而言,他也丝毫不敢小看眼前的这个胖子,因为董卓同样是一个只要实惠而不怎么要脸的人,看他取得的几次斩击就知道了,那可是宁愿吃败仗挨训斥也绝不肯损失自己的兵力,好几次都靠着卖队友加官进爵。

  这种人,到了洛阳,还不知道要闹出个何等的翻天覆地来。

  “现在要杀董卓,哪怕我与帝师一同出手,也没多少必胜的把握,所以此时还是宜静不宜动。”

  王景当然知道董卓今后会搞出多大的麻烦来,但留着他,显然也是另有用处。

  至少在成功扶持刘协登基称帝之前,王景不打算动董卓。毕竟之前就答应过王越,做人嘛,当然是要言而有信。

  更何况,杀了董卓,自己就得直接和袁隗对上,到时候来个十八路诸侯讨王,自己岂不是要抓瞎?

  史阿听完王景的话后,却是有些不信:“董卓虽强,可师尊手持斩蛇剑,又有主公你的配合,杀他应当不难吧?”

  王景摇头:“太傅袁隗必不会任由我们杀死董卓。”

  史阿不解:“这是为何啊?难不成太傅真的与董卓有所勾结?”

  “若是没有勾结,董旻为何可以迅速率兵进驻洛阳,击杀何苗?董卓又为何知晓陛下在此,救驾得这般‘及时’?”

  史阿听完王景的分析,也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可随后他又忍不住心生疑惑:“可太傅此时已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以辅政大臣的身份,独揽朝纲轻而易举,又何必与董卓这样一头暴虎勾结呢?”

  王景对此倒是看得分明,因此语气淡然说道:“因为有些事,袁隗自己不能做,所以就只能让别人为他代劳了。”

  “大将军已死,皇宫遭到军队血洗,何太后此刻已然被孤立在宫闱之中,难成气候,这天下还有何事是太傅不能做的?”

  “自然是废立皇帝。”

  “什么!”

  得到这么一个耸人听闻的答案,史阿大为震惊,甚至脸上流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怎么可能?”

  王景不答反问:“为何不能呢?陛下已经十三岁了,再过两年便可亲政,到时候作为辅政大臣,太傅是退还是不退?不退吧,清名有损,说不定还会引发众怒。可这要是还政于天子,袁家所做的一切又失去了意义。因此汝南袁氏想要继续长久地把持朝政,那么陈留王就是最好的选择。毕竟八岁和十三岁,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算术题不是吗?”

  刘协只有八岁,距离亲政尚需七年。

  而七年时间,已经足够袁家做许多事了,甚至到时候给天子来个病故,亦未尝不可。

  史阿对此无言以对,相比于冷静从容的王景,从小就在对皇权敬畏不已的他,显然一时之间难以接受这种大逆不道之事。

  毕竟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相信君权天授,而皇帝乃是天子,岂可被人如同傀儡一般操纵?

  可王景来自后世,哪里会把天子和皇帝放在眼里,但就算这样,王景也深知废立皇帝这种事,代价极大,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引来天下诸侯的共同讨伐。

  连辅政大臣的袁隗都不敢自己做,而是把董卓拉过来背黑锅,就知道做这种事的风险是何等之高。

  因此王景此前与王越定下赌约,答应要助刘协登基称帝,从头到尾都是打着占便宜的想法。

  这么大个黑锅,与其自己来背,那当然是找个替死鬼来扛啊。

  毫无疑问,董卓就是最合适的背锅侠。

  董胖子长得又肥又丑,肥硕的脑袋比西瓜还大,盖个黑锅上去岂不是正好合适吗?

  当然,王景也知道这种话自己知道就好,宣之于口,就落了下乘,容易被人抓住话柄。

  王景和史阿两人正聊着,前方传来争吵声。

  原来是带着少帝刘辩刚进洛阳,董卓就看见了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而为首之人,正是此前不知道躲到哪里去的太尉崔烈。

  崔烈位列三公,又出自与清河崔氏齐名的博陵崔氏,因而身份显赫尊贵。

  这样一个人,自然是看不起关西边将出身的董卓,甚至十分无礼地直呼其名:“董卓,边军无召不得入京,你是想造反吗?万一冲撞了圣驾,让陛下受惊,你担待得起吗?”

  周围文臣无不出言附和,开始齐齐声讨董卓,在关东世家出身的文臣眼里,出身西凉的董卓显然只是一个身份卑微的“小人”,因此对他极为敌视和排挤。

  在世家豪族眼中,擎天保驾这样的功劳,你一个出生在关西,刀口上讨饭吃的“下等人”也配?

  然而崔烈瞧不上董卓,董卓本人也同样看不起只会装模作样的崔烈,一个靠着五百万钱买来的三公,在老子面前装什么清高?

  满身铜臭这一典故,就是源自崔烈。

  双方相看两厌,如今已经知晓了何进的死讯,背后又有汝南袁氏撑腰,董卓的野心也随之膨胀。

  自己既已手握重兵,又何须再有顾忌?

  因而看见崔烈等人敢来抢自己的功劳,董卓是一点也没惯着,直接便是破口大骂:“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在场诸位大臣,尽显骄横之气:“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汉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凭什么让卓退走?就凭尔等尸位素餐之辈,能够保护好陛下的安危吗?”

  崔烈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哪里能忍得住,当即不甘示弱地开骂道:“董卓!你休要出言不逊,洛阳乃是天子脚下,不是你可以撒野的地方!”

  其他随行的朝臣也出言附和:“没错,滚回西凉去,我们洛阳乃首善之地,不欢迎你这样的无礼之徒!”

  “让我滚回西凉?”

  董卓此时已然出离的愤怒,方才被王景用箭指着,他已经够憋屈的,现在一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扛的弱鸡,居然也敢对自己指指点点骂骂咧咧,当真是不知所谓。

  只见董卓铮的一声便把刀出鞘,朝着身后的虎狼之兵大吼道:“兄弟们,这群虫豸要将吾等忠义之士赶回西凉,吾等能答应吗?”

  “不能!”

  五千西凉兵随即站到董卓身后,呐喊声直冲云霄,煞气更是扑面而来。

  军心与士气,思能之力简直如同滔天的血浪一般席卷而至,其中还夹杂着刀山火海的异象,杀气腾腾,凶戾残暴。

  崔烈等人的嚣张气焰在这股以无数鲜血和尸骨铸造而成的军气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很快便鸦雀无声,无人再敢说半个“不”字。

  王景站在人群之外,倒是乐得看热闹:“暴虎董卓,还真是一个十足的暴脾气,这就按耐不住要发飙了吗?不过让他把洛阳闹个天翻地覆也好,将那些碍眼的家伙都扫荡干净,省得到时候还要我来动手清除。”

  世家与豪族骄横已久,必然不可能乖乖让出利益和权力,因而王景若真想要革鼎天下,对手其实并不是董卓这样的诸侯军阀,而是躲在暗中搅风搅雨且又冥顽不灵的世家和豪族。

  纵使是乱世之中,兵强马壮者称王,背后其实也是世家和豪族的力量在博弈。

  若否,曹魏政权最后也不会落入到了司马家的手里,而世家豪族也从此再也无人能制,历经两晋,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门阀政治,并且影响深远,直到宋朝才靠着科举的方式,彻底割掉这个寄生在华夏文明身上的大毒瘤,让中原大地得以重现生机。

  最初之时,出身世家的王景只求活命,并没有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

  可随着手里掌握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渐渐的自保已然不成问题,王景心中的想法也在改变。

  比如真正掌控洛阳乃至整个司隶地区,以此为基业,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把这吃人的世道,稍微改造得顺眼一些。

首节 上一节 8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