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62节

  此时天驷正盘腿跌坐,五心朝天,面向山壁闭目凝神,虽然背对着山洞入口,可他的神念早已笼罩周遭十丈之地,任何风吹草动,皆瞒不过他的耳目。

  因而无需回头,天驷便已经知晓来人是谁。

  “何事?”

  司马徵缓缓走入洞内,将得来的消息告知:“子云已用鱼书传信,称曹操为王景所救,他并未出手。另外还有一事,袁绍已向何进建言,引外兵入京师,何进应允了。如此一来,袁隗儒门天下之大计,恐怕要功成在即了。”

  “呵呵~汝南袁氏三代人汲汲营营,还真是所谋甚大。”

  天驷面带讥讽之色,冷笑不止,明显对袁隗的计划并不看好:“然而想要为天地立心,又岂是这般轻易?不过袁隗此举,对吾等的计划却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可以试探一下天意是否已经苏醒。”

  司马徵对此并不意外:“天驷这是打算以身入局,顺水推舟,助袁氏成事?”

  “嗯,正好袁隗手里,也有我们天宫志在必得之物,此举倒也称得上是一箭双雕。”

  …………

  河南郡邸,今日贵客登门,热闹非凡。

  已经伤愈的曹操,带着一车厚礼前来拜访王景,以谢过此前的援手之恩。

  “屯骑校尉……”

  “诶,孟德切莫如此见外,你我一见如故,又一同杀敌,当互称表字,以示亲近才对。”

  “哈哈,此言甚是,当浮一大白。”

  说完曹操便举觞而痛饮,觥筹交错间,王景、荀攸、王凌和曹操四人也是酒酣人畅,变得熟络起来。

  还未经历种种人生剧变的曹操,虽说已过而立之年,三十有四了,可他依旧满腔热血,一片赤诚之心。

  “可恨那张让老贼竟如此狡诈,否则当日,我必斩落他项上狗头。”

  几杯酒下肚,曹操红着一张脸,放开了真性情,便忍不住当场骂骂咧咧起来。

  其实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在桓帝时期,甚至官至中常侍和大长秋,权柄极大,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朝野上下对他可谓是赞颂有加,名声非常不错。

  但曹操此时还是大汉热血青年,因此对肆意妄为的十常侍张让等人十分鄙夷,乃至敌视,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见王景一脸平静,曹操不解:“令尊曾因得罪张让,险些死于狱中,难道元旭你就一点也不想诛杀此贼,出一口恶气吗?”

  王景闻言摇头:“家父与张让结仇,并非私怨,乃为国事。更何况杀一人,也救不了天下,不如留着时间和精力,去做更有意义之事。”

  “杀一人不能,那就杀尽十常侍,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从小立志要做大汉征西将军的曹操,做事风格便是如此简单粗暴,他坚信只要把制造问题的人都砍了,那么这世间,也就彻底太平了。

  然而来自后世,深知东汉已然积重难返的王景,心中却是清楚得很,杀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或者说,只杀十常侍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王景握着酒觞,语气略显沉重:“十常侍论罪当诛,可杀了他们又能如何呢?大汉社稷之弊,不在皇宫大内,而在地方州郡啊。”

  “嗯?元旭此话何解?”

  曹操显然被这番论调给勾起了兴趣。

  “孟德,在我看来,十常侍不过癣疥之疾,派数十甲士,就可擒而杀之。但这汉室江山,盘踞于地方州郡的世家豪族,却是真正的心腹大患。若孟德真想拯救大汉的江山社稷,第一个就该拿世家和豪族开刀,否则天下将永远陷入治与乱的循环往复,不得解脱。”

  王景的话,却是听得曹操头皮发麻,识海之中掀起一片惊涛骇浪。

  只因方今天下,与其说是汉室的天下,不如说是世家豪族的天下。

  早在光武帝刘秀时代,各地世家和豪族就已经暗中出钱出力甚至出人,帮助刘秀击败王莽,从而光复了汉室江山。

  因此两百年下来,各大门阀早已盘根错节,依附在炎汉帝朝身上,互为表里,难分彼此。

  就算是皇帝,都对此无可奈何。

  桓、灵二帝相继掀动党锢之祸,以宦官专权来对付日益庞大的世家集团,结果几十年下来,还不是人死政息?

  由此可见,虽然拿世家和豪族开刀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正确,不代表你能这么选。

  曹操双眸凝视王景,想要将他的心思看穿:“元旭,此事伱与我说便也罢了,莫要在其他人面前提及半句,否则祸事至矣。”

  王景洒然一笑,随后将觞中的美酒一饮而尽,发了几句牢骚:“孟德且放宽心,我这人胆子小得很,当初助大秦富国强兵的商君是何等下场,我熟读史书,又岂会不知?今日不过戏言耳,然而汉室将亡,也不知道谁能站出来,去为天下人做些事。”

  说完王景也是幽幽长叹,他虽无太大的野心和志向,却也明白乱世之中,人命当真是如同草芥一般,那种情景,惨不忍睹。

  这话若是面对袁绍之流,王景肯定不会乱说,但对于曹老板,王景还是想试试看能否对眼前这位三国的雄主施加一些影响,扭转一些曹操心中固有的观念。

  在王景想来,如果自己不能扛起责任,那就找一个扛得起的人来扛显然也是极好的,而王景觉得曹操就有这样的器量和才能。

  所以他今日才会故意说出这些话,想要看看曹操的反应。

  就算无法说动曹操,至少也可以先在他的内心深处,埋下一颗种子。

  实际上,曹操本人其实也是大将军府中的一个异类。

  诸如袁绍等人,许多都是为了个人的权势而汲汲营营,曹操则不同,至少他心怀远大的志向,有一定的政治抱负,起码还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

  只是受限于时代和立场,曹操并不完美。

  但王景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因此只能先试试看。

  曹操看向王景,语气沉重:“元旭为何如此敌视世家豪门?你亦出身名门,难道当真认为天下衰亡,是世家与豪族之过吗?”

  王景对此倒是十分坦然:“非我敌视世家豪门,而是数百年来,世家豪门大肆土地兼并,已然使得贫者无立锥之地。而农户失去土地,便只能沦为流民,一旦遇到荒年,立刻就有祸事。背后稍有野心家推波助澜,便是天下板荡,尸骸遍野,血流成河。”

  说完王景还特意看了曹操一眼:“孟德,你曾亲历黄巾之乱,难道那样的景象,日后还想再亲眼目睹吗?”

  曹操闻言神色一滞,虽然不知该如何反驳,心中却仍是不认同王景的想法:“难不成因此就要杀尽天下世家豪族?如此做法,与太平道的妖人张角何异?”

  张角的名气,在汉末可谓如雷贯耳,毕竟他可是一脚将炎汉帝朝半个身子都踹进了坟墓的狠人。

  本身的修为更是通天彻地,名列玄宗五象之一,被尊奉为土象。

  一手黄天道法,不知灭杀了多少将门高手,世家名儒,可以说是让世家豪族闻风丧胆。

  当然,能杀人还不是张角最让世家豪族痛恨的原因,世家豪族最愤怒的,是张角要求实施平均地权的改革要求。

  土地是世家和豪族的命根子,张角此举无疑是犯了众怒,因而才迎来了帝朝上下一心,毫不留情地围剿扑杀。

  曹操此时提及张角,也是想要提醒王景,切莫步上其后尘。

  王景自然没打算要搞什么平均地权这一套,因为他深知只要生产力不发展,没有从农业文明转变成工业文明,那么平均分配土地就没有意义,因为哪怕土地兼并被遏制,人口繁衍到最后,也必然会导致土地产出不足。

  其实对于如何改革,王景还是有一套方略的。

  这个三国有各种神功妙法,完全可以另辟蹊径,试试看能不能用另一种方式去攀科技树。

  而不是像如今这般,土地、资源乃至知识都被世家和豪族完全垄断,平民百姓很难有出头的机会,以至于许多人才就这样被埋没于田间荒野,技术进步极其缓慢。

  就算有强者能够飞天遁地又如何?

  高手又不能亲自下田种地,提高不了社会生产力,只会打打杀杀,跟只会占山头抢地盘的盗匪何异?

  一点格局都没有,让王景十分鄙夷。

  说到这里,王景也终于图穷匕见,对曹操说道:“孟德若想拯救汉室江山,当肩负起改革天下之重任,届时若有敢挡路者,大可挥刀荡平嘛。”

  曹操显然被这气势给吓住了,猛地又灌了自己三杯酒,心情复杂地看着王景:“元旭你说得很有道理,那你为什么自己不做?”

  “景才具不足,孟德你就不同了,我觉得你有这个能力,你可是大英雄大豪杰啊。”

  然而面对王景的忽悠,曹操直接把脑袋摇成了拨浪鼓:“免了,这样的大英雄大豪杰还是你来当吧,我想做的,也不过是大汉征西将军罢了。”

  王景显然不死心:“要不孟德你再考虑考虑?”

  曹操无语地瞥了王景一眼:“元旭,你是不是和我有深仇大恨啊?撺掇我去与天下人为敌,是恨我入骨,想我死无葬身之地吗?”

  随后猛地灌了自己半壶酒,语气唏嘘:“我还以为我做事情已经够离经叛道的了,没想到元旭你比我还要狂悖,操甘拜下风。”

  此时此刻,曹操对于王景的想法也是五体投地,他很难想象,一个人人究竟得多疯狂,才会想着要站到世家豪族的对立面啊?

  虽然曹操心中也有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和志向,然而那更多的还是一种修修补补的改良主义,他既解决不了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也没有王景口中那种掀翻棋盘,再造乾坤的魄力。

  看见曹操魂不守舍的离开,王景一脸失望。

  自己的忽悠,居然失败了。

  随后王景看向荀攸:“公达……”

  荀攸被吓了一大跳,方才他和王凌都是一言未发,此时才从震撼的思绪中回过神来,对王景说道:“主公,如此改天换地之举,攸办不到啊。”

  王景又看向王凌:“彦云……”

  王凌被王景看得眉角直跳,连忙摇头:“二哥,如此重担,只有你这般雄才伟略之人才能扛起啊。”

  王景气得牙疼:“你们一个个的,能不能有点格局和器量啊?这样名留青史的机会,我都递到你们面前了,你们居然都不肯好好把握一下?”

第43章 这个属下不太聪明的样子

  原屯骑司马董义的官邸,西厢客房里。

  “咳咳咳~”

  阎鹄挣扎着想要从床上爬起来,胸前却传来火辣辣的刺痛,让他顿觉无力,支撑不住便只能躺了回去:“我没死?”

  “你醒啦?”

  负责送药的仆人是个十七八岁的少年,见状连忙去找管家鲁方,告诉了他这个消息。

  鲁方虽然年轻,做事却很有条理,又是王景从陈留带出来的亲信之一,因此眼下不仅帮助王景管理在洛阳的生意,同时还成了官邸里的管家。

  毕竟王景不是在屯骑营留宿,就是在河南郡邸待着,这边的产业总得有人盯着,而王景手下值得信任人不多,唯有鲁方最为合适。

  很快,鲁方便亲自过来确认。

  见到他,阎鹄开口问道:“这里是哪?”

  鲁方挺起胸膛,一脸自豪说道:“此地乃我家主人的官邸,而你则是我家主人救回来的,昏迷了足足五日五夜,若非我主为你请来城中名医诊治,又不惜花费重金为伱购来血丹参、肉芝草、壮骨花、养心香兰等奇花异草制成灵药,你早就死得透透的了。”

  得知自己被人救了,阎鹄当即询问:“你家主人是谁?”

  “嘿,听好了,我家主人姓王名景,出身名门,身份显耀……”

  “居然是他救了我!?”

  阎鹄心中一惊,此刻的他,得知是王景救了自己,心情却是错愕不已,眉心更是拧成了一个“川”字。

  另一边,屯骑营驻地,王景刚刚练完兵,得知阎鹄醒来,便索性过来瞧瞧。

  屋子里,此时还散发着浓浓的药味。

  当夜王景那两拳,出手极重,阎鹄没死纯粹是他命大,心脉要害并未遭受什么重创,否则神仙难救。

首节 上一节 62/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