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26节

  何曼奋力挣扎,奈何缚龙索越陷越深,甚至大片血肉如雨而落,让他整个人如同遭受凌迟酷刑一般,可伏龙大阵依旧纹丝不动。

  就在这时,何曼的部下终于追了上来,数百黄巾力士迈着大步急奔而来,让何曼重燃了希望的火光。

  “渠帅!”

  “快来人帮我拔出地上的法剑!”

  何曼怒声大喝,护体金光马上就要消散,他现在只想尽快挣脱缚龙索的束缚。

  眼看自家主将陷入敌军陷阱之中,何曼的部下当即发疯似的向着这边狂奔过来:“快救出渠帅!”

  “卑鄙小人,放开我家渠帅!”

  “兄弟们快上啊!”

  身材高大的黄巾力士开始冲阵,王景见状立即向王凌下令:“彦云,你率领剑卫进行抵挡,务必不能让这些黄巾力士靠近大阵。”

  “是!”

  王凌领命而去,带上百余剑卫,以及八百兵卒,快速变成一个圆阵,坚如磐石地挡在敌军潮水一般的攻势面前。

  “坚守阵地!”

  “死战不退!”

  王凌拔剑怒吼,以儒门神通,催动体内思能激发士气。

  他天赋惊人,是太原王氏年轻一辈中当之无愧的天骄,与王允一般,可谓是文武全才,因此平日除了剑法之外,还通读儒门经典,兵法战策。

  如今不过十六岁的年纪,就已有名将之姿。

  所欠缺的,不过是炼气的火候而已,尚未能练成太原王氏的祖传神功《真阳九炼》。

  数千黄巾军蜂拥而至,冲在最前面的三百黄巾力士,很快就与剑卫撞在了一起。

  饮用了人符符水的黄巾力士,一个个蛮力惊人,哪怕只是挥舞粗陋的武器,也能撞倒碗口粗的树木,破阵易如反掌。

  然而他们撞在剑卫身上,却是蜉蝣撼树一般。

  剑卫纹丝不动,反倒是他们自己,被反震的力道震飞。

  一些与官军有过交手经验的黄巾力士,在看见敌阵坚不可摧时,惨叫一声后又惊又怒:“啊,气血相连,以阵成势,是铁壁战法!”

  每次遇上官军的阵图和战法,黄巾军都要吃大亏,没有阵图和战法的杂牌部队,完全就是一盘散沙,人数再多,也是乌合之众。

  黄巾军何曼所部以数倍兵力,连续猛攻了足足一盏茶的时间,却依旧无法破阵而入。

  反倒是何曼的护体金光,终于坚持不住,在王景挥落的刀光中,应声碎裂。

  气罩消失,顿时刀刀见血。

  “我恨啊……”

  “去下面陪你的兄弟吧!”

  只听噗呲一声,王景手中七星刀刺入何曼太阳穴中,七星刀虽是短刀,然而所发刀气如白虹贯日,直接贯穿何曼头颅,搅碎大脑,从另一侧透体而出。

  脑花伴着血水喷涌而出,何曼愤怒而怨毒的表情,瞬间凝结,庞大的身躯失去支撑轰然倒地,而他体内因修炼毒功而积攒的剧毒也因为失去了元气压制开始暴走。

  从毛孔中渗出的毒液,在遇到空气之后立刻燃烧起来,化作阵阵毒烟,弥漫四周。

  王景只闻了一点,便顿感头昏脑涨四肢酸软,幸亏丹羽圣炎不仅能够克制鬼物,同时也克制天下一切毒素。

  玄功一转,王景的脑袋瞬间清明:“快退!这烟有毒!”

  说完一手揽住许岚的纤腰,飞身而退,远离何曼的尸体。

  “啊,渠帅死了!”

  “快逃命啊!”

  “为渠帅报仇!”

  何曼一死,他麾下的黄巾军立刻群龙无首,有人想要死战,但更多的人却只想逃命。

  阵型一乱,接下来等待着他们的,自然只有无情的屠戮。

  王凌瞅准机会率军反击,很快就将负隅顽抗之人就地斩杀,其余溃兵也懒得追击,而是守在了王景身边。

  砍得有些脱力的王景拍了拍王凌的肩膀:“做得好,彦云。”

  “二哥你没事吧?”

  王凌一脸关切。

  王景摆摆手,示意自己并无大碍:“只是体力不支而已,这狗东西的脑袋还真是够硬的,愣是砍了半天才破防。”

  说完王景又看向何曼那还在熊熊燃烧的尸身,随着何曼的死亡,毒火烧灼,他体内的天符法力也在迅速流失,庞大到身躯也开始迅速缩小,最后化成一地灰烬。

  一阵轻风吹过,何曼骨灰飞扬,露出一条原先被灰烬掩埋的铜制腰带。

  “咦?”

  王凌将腰带从地上捡起,随后面露喜色:“是狮蛮宝带!”

  许岚也有些吃惊:“此等宝物,只有校尉以上的武官才由朝廷配发,这何曼是从谁身上扒下来的?”

  此时刘宏还未驾崩,乱世还未开启,武官的品级还是很值钱的,不像三国乱世的中后期,将军满地走,都督不如狗。

  一般武将能做到校尉和中郎将,就已经差不多到顶了。

  因此狮蛮宝带这样的装备,还是非常少见的,算是个不错的宝贝。

  王景倒也不嫌弃这件战利品是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直接穿戴起来,顿时惊觉体内的力量和防御都得到了一定的增幅。

  “二哥,效果如何?”

  “很好!我感觉我现在能随手一拳就能打死一头牛!”

  感受着体内暴增的力量,王景神色振奋,随后又有些惋惜:“要是能扒下一件宝甲就好了。”

  下军校尉鲍鸿身上就穿着一件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宝甲,品质不低,虽不知道名字,却让王景十分眼馋。

  许岚闻言却是忍不住毒舌说道:“要是何曼今天身穿一件宝甲,我们都得死在这里,更何况穿戴宝甲需要一定的修为,有些甚至需要特别的体质,否则就算是摆在你面前,你也穿不上。”

  王景也没在此事上多做纠结,打扫完战场之后,便准备继续撤离。

  王凌面露忧色:“二哥,我们就这样撤走吗?”

  “不然呢?眼下葛陂出现了这样巨大的变故,战局的胜负已经不是你我所能决定的了,先保存实力,才能考虑后续该如何行动。”

  撤回谯县的半路上,王景还遇到了方才走散的曹仁:“见到子孝你也没事,我就安心了。”

  “多亏了元旭你把我唤醒,否则这次我怕是没这么容易脱身。”

  提起当时的情况,曹仁此时也是表情凝重,心中后怕不已。

  黄天道国的力量实在太过诡异了,一个不好他甚至极有可能把命留在葛陂,虽然这次出战,他身上还有着曹家长辈赐予的底牌。

  但底牌能不能抵挡住黄天道国的侵蚀,他却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见曹仁安然无恙,王景便又询问起黄琬和鲍鸿的下落来:“黄豫州和鲍校尉人呢?”

  曹仁眸光焦虑,心情很是不安:“我亦不知,一路行来,都没看见他们的身影,恐怕此时已经陷落在了黄天之中。”

  此时,葛陂。

  黄天道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道域,遮天蔽日。

  蜡黄色的幽光笼罩之下,能破万法的大汉龙气都难以寸进,被阻挡在外。

  倒是黄琬腰间的一枚状如新月的玉珏,散发出一道朦胧的月华,缭绕周身三尺之地,将黄天之力阻隔在外,使得黄琬的魂魄免遭黄天之力侵蚀。

  鲍鸿也靠着身上的浑铁兽吞宝甲,维持着自身的神智清醒,只见他握紧手中宝刀,凝神警戒四周。

  就在这时,一道轻佻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欢迎二位驾临黄天道国。”

  看着再次出现的神秘面具人,黄琬神色肃穆:“掀起战祸屠戮无辜百姓,只为用他们的神魂来铸成法器,原来这就是道门的谋算!尔等自诩正道,却行此邪法,就不怕天谴吗?”

  “呵呵,一个即将饿死的路人,你上前捅了他一刀,那么他究竟算是饿死的,还是被你杀死的?这天底下的流民居无定所,食不果腹,行将就木,难不成还是我道门之过?”

  面对神秘面具人的冷嘲热讽,黄琬反驳道:“哼,你这不过是诡辩而已!若非你们太平道蛊惑流民,又怎会有如此惨烈一幕?无数人因为尔等的野心流离失所,葬身于战祸之中,尔等难辞其咎!”

  “呵呵,儒门之士自诩满腹经纶,言必冠冕堂皇,可说到底,不还是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吗?如今闹得天下不靖,民怨沸腾,反倒怪罪我玄宗掀起战祸?”

  神秘面具人冷冷一笑,如今黄琬和鲍鸿已成瓮中之鳖,他却是一点也不急着动手。

  “道门如此逆天而行,图谋不轨,必不得善终。”

  黄琬目光愤恨,他是儒门出身,自然看不惯太平道的做法,如今更是把眼前之人,当成是道门内部的野心家。

  “呵呵,图谋不轨这种事,儒门不是早就做过了吗?而且比我道门更加得心应手,黄豫州莫不是忘了新朝王莽旧事。若非王莽篡国,儒门又岂能占尽中原七成气数,形成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如今我道门效仿一二,有何不可?”

  “你!胡说八道!”

  黄琬虽想反驳,可昔日王莽确为儒门领袖,德行品性之高,冠绝海内,若非如此,也不会得到儒门上下的极力推举了。

  奈何最后的结果,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而道儒之争,更是由来已久。

  汉初之时,天子以黄老之学治理国政,及至武帝,才让儒门崛起,取代道门成为国之显学。

  而山河社稷图的出现,更是让道门再也无力与儒门争夺天运,不得不退居二线。

  在黄琬看来,太平道的出现,就是道门对儒门的反击,而黄天道国,必是道门用来对抗山河社稷图的镇国神器。

第18章 天人三剑,道家神通

  轰隆隆~

  苍天之上,乌云密布,时有狂风呼啸,银蛇乱舞。

  怒吼的雷霆,声震九霄。

  葛陂东北方向约一百二十里外,固始城。

  建武二年,光武帝刘秀封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建立固始侯国,固始由此得名,意为“欲善其终,先固其始”。

  退往谯郡方向的王景和曹仁等人,此刻就在城中驻守,建立防线。

  城中大营,王景作为军阶最高之人,如今每日都忙着收拢溃兵,并且派出斥候不断在黄天道域的外围打探消息。

  没一会,王凌踏入书坊,他刚从城外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来,甚至都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便用沙哑的嗓音向王景汇报军情:“二哥,黄天的范围并未继续扩大。”

  王景放下手中的竹简和毛笔:“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可有打探到黄豫州与鲍校尉的下落?”

首节 上一节 26/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