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69节

  而最强大的两个派系,分别是掌握武力的王景的新党势力,以及掌握财政、粮食和天下大义名分的杨、袁等几大世家所代表的旧党势力。

  王景虽然在政治上稍显单薄,但军事占优,且内部勠力同心,就像凝聚起来的拳头,十分有力。

  与之相比,世家豪族内部,就派系林立了。

  杨彪和袁隗始终无法真正联手,而地方豪族与官僚士族之间,同样矛盾重重,难以齐心协力,反而在与王景的争斗中落入下风。

  但就算落入下风,王景也不能无故对这些人大肆杀戮,否则立刻成为董卓第二,被天下唾弃。

  所以王景想要动手,必须要有绝对正当的理由。

  而最合适的理由,莫过于对方先动手了。

  王景看向贾诩和李儒:“现在我们该怎么做?”

  贾诩默然不语,显然并不打算抢这功劳。

  而李儒则是略加思索,便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我们现在备受各方瞩目,不能什么都不做,但也不可反应过激,否则必被他们看穿了底细。不若这样,主公依旧称病,私下则委派徐荣领兵前往洛阳支援。”

  “徐荣吗?虽是老将,但能征善战,倒是可以委以重任。”

  王景认可了李儒的建议,但目光又投向了贾诩,显然不想让他继续低调下去:“文和,你怎么看?”

  贾诩心中暗暗叹气,看来想偷懒是不成了,只好开动脑筋,然后向王景献计:“主公,两关之内,西凉军的降兵降将太多,不如让徐荣领兵,将这些人都调去洛阳前线。”

  此计一出,王景和李儒都是悚然一惊。

  太狠了!

  洛阳眼看着就要就要爆发大战,到时候战斗必然惨烈。

  贾诩这是明摆着要拿这些西凉军的兵将去当炮灰啊。

  无论输赢,这些人恐怕也没几个能够活下来的。

  不过很显然,无论是王景还是李儒,都不怎么在乎这些西凉兵将的死活,甚至巴不得这些内部的不稳定因素全都“消失”。

  要不是怕军心不稳,王景早就想将这些人杀个一干二净了,董卓当权的时候,除了董越、段煨和徐荣等少数西凉将领的手下还能维持基本的军纪之外,其他的兵将,哪个手里不是沾满血腥?

  “那便依文和所言,将潼关和函谷关内的有异心者,调往洛阳协防。有徐荣统兵,想来这些人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来。”

  王景一声令下,徐荣当即领兵出征。

  两万大军东出函谷,浩浩荡荡地向着洛阳开拔。

  洛阳,名士蔡邕府邸。

  在朝堂上受了一肚子气的马日磾,又跑来找蔡邕喝茶解闷:“这还没过几天太平日子呢,一群老狐狸,整天想着算计这个算计那个,就是不肯消停。”

  两人对坐而饮,蔡琰亲手煮茶。

  只见纤细的指间,青烟袅袅,茶香四溢。

  “怎么了?哪个又惹得太常如此大动肝火?”

  蔡邕调侃着笑道,手里依旧笔墨不停,在写着他的《汉书》。

  如今的蔡邕,小日子过得还挺不错,得到王景赏识,执掌秘书监,同时还负责管理出版局的具体事务,校对图书,光是每月补贴的薪俸,就足以让他维持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并且活得非常滋润。

  所以和马日磾的郁闷相比,蔡邕官职虽小,但心态却好。

  看到没心没肺,依旧不明白政治斗争残酷的蔡邕,马日磾对这个老朋友真心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不得不提醒他:“伯喈,眼下都火烧眉毛了,你还笑得出来?徐荣的两万大军明日就会抵达洛阳,祁侯身受重伤的消息看来是真的,毕竟陛下都出手了,他却依旧没回来。”

  一听王景可能有事,蔡琰手一颤,滚烫的茶水洒出了一些,痛得她“哎呀”一声缩手,茶壶摔在地上,摔得粉碎。

  蔡邕心疼地看着女儿被烫得通红的手背:“怎么这般不小心?快去找刘婶上点药。”

  蔡琰显然想知道更多关于王景的消息,可哪里拗得过父亲,只好先行离开。

  马日磾对蔡琰的反应很是诧异:“昭姬这是?”

  蔡邕叹气:“唉,女大不中留啊。”

  蔡琰现在还只是把王景当场至交好友,蔡邕却是误会了两人的关系,还以为女儿已经对王景芳心暗许。

  马日磾闻言洒然一笑:“美女爱英雄,也属正常,中肯的说,王元旭确实是当世人杰,其才情和气魄,放眼四海,亦无人能及。”

  说到这里,马日磾又再次叹气:“唉,可惜了,王元旭若是没出事,我豁出这张老脸,也要为昭姬讨取这门婚事。可现在王元旭身受重伤,还能不能活过来都是两说,可惜了这等天赐良缘。”

  而蔡邕的脸色也很不好看:“怎么可能,那个不是假消息吗?”

  如今蔡邕的政治生涯完全与王景捆绑,王景若是出事,他别说地位不保,恐怕小命都要跟着一起丢掉。

  马日磾叹气:“我也希望这是一则谣言,毕竟眼下的京师,少了谁日子都能过下去,却唯独不能没有他王元旭啊。”

  虽然骄傲的马日磾不想承认这一点,但他心里还是很明白,如今汉室江山已经到了最危亡的时刻,偌大的炎汉帝朝,唯有王景这种做事有底线的强权人物,才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

第125章 快男袁绍

  洛阳,太傅府邸。

  书房里,袁隗正在与长子袁胤下棋,只可惜袁胤似乎并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他关心的是洛阳眼下的局势:“父亲,你让我暗中与董承结交,还给他出谋献策,让他与王元旭交恶,当真能挑唆新党与皇帝的内斗吗?”

  袁隗手执白子,神色自若地说道:“董承已经入局,王元旭既然想钓鱼,那老夫就给他送上一条大鱼,就不知道鱼儿上钩之后,他是吃还是不吃了。”

  “父亲此话怎解?”

  袁胤不过中人之姿,文不成武不就,显然没有继承袁隗的政治智慧,更不明白朝堂上的斗争是何等险恶。

  袁隗对此倒也不勉强,毕竟汝南袁氏内部英杰不少,武有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文有袁基继承袁氏基业,多一个袁胤不多,少一个袁胤不少。

  终究是自己的亲儿子,袁隗还是耐着性子提点了他几句:“董承想要掌握权力,陛下也希望培植党羽,为将来亲政做准备,老夫只需顺水推舟,就可挑拨他们与新党相争,吾等自可稳坐钓鱼台,坐山观虎斗。”

  袁胤却还是难以理解:“董承当真会如此不智吗?”

  “董承此人有志无谋,目光短浅,还极好面子,我让你与他接近,对他诸多恭维,就是要让他对吾等放松警惕。而他一直渴望掌握军权,又因太皇太后董氏一事,而对王景怀恨在心,所以想要摆布他,并不难。”

  袁隗身居高位,久在中枢多年,能够在灵帝统治时期始终屹立不倒,可见他的手腕和智慧。

  可惜最近偏偏诸事不顺,尤其是在涉及北军和王景的事情上,袁隗屡屡碰壁,渐渐有种力不从心之感。

  历经董卓之乱后,武将抬头,兵家势起,儒门的影响力开始受到冲击,袁隗发现自己的话开始变得不好使了。

  为了彻底改变这个困境,如今的他只能将手中的所有筹码都押注在儒门天下的计划之上,只要计划成功,他有山河社稷图在手,代天牧民,自可镇压天下所有不服。

  奈何万事俱备,现在就缺传国玉玺。

  所以袁隗才会挑动新党与皇权的争斗,以此来吸引外界的注意力,让他能抽身事外,去找回失落的传国玉玺。

  只要找到传国玉玺,则大事可定!

  …………

  洛阳,西阳门。

  一支身穿黑甲的大军缓缓抵达,周围的百姓看见是西凉军的旗号之后更是吓得面无人色,奔走疾呼。

  “不好!西凉人又来了!”

  “西凉兵又要杀人了,快逃命啊!”

  徐荣看见眼前这鸡飞狗跳的一幕,表情也是有些尴尬,连忙下令约束士兵:“不可践踏农田!违令者斩!”

  “不许杀人掳掠!违令者斩!”

  两道命令一下,顿时全军肃然,不说对百姓秋毫无犯,至少不敢明着违抗了,毕竟军法处置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徐荣率军抵达西园之后,便立即将部分兵权转交给了荀攸。

  与此同时,交到荀攸手上的,还有一封王景亲笔所书的密信。

  密信卷宗以绳结捆绑,绳结处用封泥、盖印,以防私拆。

  在确认封泥并未被人动过手脚之后,荀攸这才拆开信封,很快就读完上面的内容,虽然没看到“阅后即焚”这四个字,但他还是默默地将密信给丢入了火盆之中,亲眼看着雪白的信纸,化成灰烬,目光却是冰冷得可怕。

  几个亲信暗卫看到荀攸情绪不对,顿时关心地问道:“议郎何故如此?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无事,尔等先下去吧。”

  荀攸随口回了一句,却是没有把心中的话说出口。

  因为很多事,都不可对人言。

  手下离开,书房里,再次只剩下荀攸一个人。

  “唉,乱世将至,人命当真是贱如草芥啊”

  荀攸心中感慨,只因为刚才的密信中,王景所交代的事情,竟然是让荀攸派这一万多的西凉兵去死。

  除了徐荣手下的六千人之外,其余的西凉兵,至少要死掉八成,才最“合算”。

  荀攸不仅是当世第一流的兵法家,更是最顶级的谋士,他自然知道王景这么做的用意,更知道这么狠辣的毒计,必是贾诩所献。

  但即使没有贾诩,荀攸也会如此向王景建议,毕竟智者的谋算都差不多。

  如今王景麾下的兵力总数,也才三万人不到,其中一万主力,另外两万全都是刚招募不到半年的新兵,战斗力十分有限。

  可西凉军光是降兵就超过四万,其中有两万多是跟着董卓一起征战的凉州老卒,身经百战,骁勇无比。

  这些人以秦胡兵、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和八种西羌为主,大多都不是汉人。且不提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在性质上基本属于是外族雇佣兵,在董卓麾下时军纪就很差劲,往往拿钱办事,有奶就是娘。

  想要让这群外族雇佣兵忠君爱国,但凡脑子正常的都知道不可能。

  王景虽然吞并了这群兵痞和老油条,可却知道这种士兵打起仗来最是奸猾,根本没有改编和改造的价值,甚至已经成为内部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因此王景才会留下了西凉军内部还有改造余地的两万新兵,打算当做以后进军关中的核心班底,至于“老兵油子”,则一口气全都派来洛阳。

  虽然明白怎么做才是最高效最合理的选择,但要亲手扼杀两万多人的性命,荀攸心情终究还是难以平复。

  …………

  虎牢关,旌旗招展,士卒披坚执锐,士气颇为高昂。

  伍琼来到关墙前,抬头看了一眼城楼上的迎风飞舞的北军战旗,他的嘴角便露出轻蔑的笑意。

  “来者止步!”

  车队被守关士兵拦停,几位身披甲胄的持矛士兵挡住了伍琼的去路,明言此地已经禁止通行。

  或许是感知到虎牢关外十八路诸侯联军的蠢蠢欲动,此时驻守关墙的守军已然提高了警惕,战争或许很快就会到来。

  伍琼走下牛车,姿态傲然:“我要见徐晃。”

  “大胆!”

  “竟敢直呼将军名讳,你是何人?”

首节 上一节 169/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