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60节

  “王景,可敢与我决一死战!?”

  堆迭的尸体中,心知必死的张绣强撑着伤疲的身体,持枪弃马,踩着泥泞的滩涂地,怒吼着冲向王景,想要困兽犹斗。

  华雄手持玄铁大刀,跃马阵前,对其展开劝降:“文锦,事已至此,何不跪地请降?祁侯勇冠天下,扫灭叛贼必是易如反掌,伱何必再如此执迷不悟?”

  “住口!你这背主之贼,吾羞与你为伍!”

  “你!”

  华雄闻言大怒,正想上前一刀结果了这位老同事,好向王景这位新老板表忠心,以示自己与过去一刀两断的决心。

  倒是王景开口劝住了华雄:“放他过来。”

  华雄不敢违逆军令,当即遵照王景吩的咐,让左右让开一条道路,任由张绣一路杀到王景的面前。

  “王贼,我与你不共戴天!”

  张绣面露狰狞,怒火烧红了他的双眼,杀叔之仇,夺婶之恨,此刻尽作一枪,直取王景面门而来。

  只见枪尖微颤,如猛虎咆哮,威震千川,整个人腾空而起,化作一道金色长虹,穿云贯日而来。

  然而王景之强,犹如大日凌天,霸道无比,又岂是区区一杆破枪能够贯穿的?

  真阳九炼!

  烈日骄阳!

  在丹羽圣炎的日夜淬炼之下,王景的运动系统早已强化到了非人的境界,身具千钧神力,手能掷象,足可撼山。

  铮~

  鸿鸣出鞘,神火耀世。

  一刀!

  王景轻描淡写地挥舞手中神兵,顷刻间便见炽烈的圣炎沿着刀刃斩在了张绣的枪上。

  先斩枪,再斩人!

  抢断,人亡!

  刀芒火光一闪而过,随后便是张绣那怒目圆睁的头颅飞起。

  张绣死了,这一世,他时运不济,还未开启属于他的传奇就遇到了王景,死在这小小的渡口,葬身于鸿鸣刀下,成为了一具冰冷的尸体,身首异处。

  “厚葬吧,此人倒也算是勇士。”

  杀人不过头点地,王景没有继续羞辱张绣的想法,毕竟是历史上曾击杀了典韦,更让曹操痛失爱子的猛人,值得尊重一下。

  战斗结束,王景命人打扫战场,收降俘虏。

  而让王景深感意外的是,今夜钓上来的大鱼除了张绣之外,居然还有第二条,只见李儒被同行之人指认出来,随后就被五花大绑地带到了王景面前。

  “你就是李文优?”

  王景好奇地打量着眼前的中年男人,四十多岁,发须斑白,略微有些显老。

  只是单论长相的话,李儒其实并不算丑,毕竟当初能够被选上成为刘辩的幕僚,外形气质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至少也是文质彬彬,举止儒雅之人。

  但李儒的一双眼睛,却给人阴沉狠毒的感觉,仿佛毒蛇一般。

  很显然,他是一个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男人。

  面对王景,李儒一时间心情复杂,微微躬身行礼:“见过祁侯。”

  三千甲士将士,默然伫立,肃杀的气氛,实际上已经压得李儒喘息不能。

  但他一向自诩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怎肯相信自己竟会落入他人的算计之中:“祁侯,可否告知是何人识破了我的谋算?”

  “文优,许久不见,别来无恙乎?”

  就在这时,贾诩笑意盈盈地站了出来,并且丝毫不觉尴尬地站到了王景身后。

  而身旁士兵高举的火把,亦清晰地映照出了贾诩那张冷峻中带着淡然的脸。

  “贾文和,竟然是你!”

  李儒看到贾诩现身,哪里还不明白,就是他在王景身边出谋划策,识破了自己的计划,陷自己于死地。

  得知真相的李儒,顿时大受打击,有些意兴阑珊,苦笑着感叹道:“难怪祁侯能够对吾等的动向了若指掌。”

  如果说谁对西凉军的状况最为了解,那么那个人就一定是贾诩,为了谋求自保,专业卖队友三十年的毒士自然不会和昔日的同僚讲什么情面。。

  对于贾诩来说,打工人就该有打工人的思想觉悟,不要老是想着为老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是要多想想自己,多想想自己的家人。

  这么多年了,工资涨没涨,官职升没升,前途是不是一片光明。

  因而这次随同王景出征,贾诩就打算竭尽所能,好好表现一番,以谋求更好的薪资待遇。

  而此刻才想明白这一点的李儒却是心中大恨,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因此瞬间就读懂了贾诩的选择。

  让他难受的是,他居然没有早点发现这一切,否则今日也不会遭受如此惨败。

  西凉军败走之后,贾诩没有跟着一起逃跑,当初李儒还道他运气太差或许已经死在乱兵之中,却没想过他居然投靠了王景,如今更是调转枪头,帮着北军来打西凉军,欲置致自己等人于死地。

  李儒本就是一流的谋士,从未认为自己不如贾诩,没想到初次交锋,就直接惨败,他颇为不服气地凝视着贾诩:“文和,你是如何猜到我会逃亡白鹤渡口的?”

  贾诩淡然一笑,目光看向李儒,轻声说道:“聪明人的想法,总是比蠢货更容易猜到,你的计划太完美了,所以才不出我所料。”

  李儒听完,想死的心都有了,他没料到自己居然也有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一天,但他还是很不服气地看着贾诩:“文和就如此笃定我会中计?你难道不怕张绣出城之后,不听我的劝说,直接向西逃遁?”

第118章 杀人刀

  贾诩闻言,表情依旧淡然,冰冷的目光仿佛没有丝毫多余的情绪变化,他显然是一位绝对理智的谋士。

  面对李儒的质问,贾诩不以为然地回答道:“就算向西逃窜,你们也要面对吕布,终究是难逃此劫。”

  李儒听后,终于吐出胸中浊气:“果然,我败得不冤。”

  两者都是顶级谋士,智力差距并不大,之前李儒只是被贾诩以有心算无心,毫无防备,才大败亏输。

  如今贾诩只说了几处细节,李儒立刻就猜到了他的全盘谋划和兵力排布,随即发出一声惨笑:“想来南面的兵马只是幌子,你将吕布安排在西面设伏,自己则亲自来到白鹤渡口等我自投罗网,果然好计谋,这次我输得心服口了。”

  贾诩遥望滔滔江水,戏谑一笑:“文优,昔日高祖皇帝就是从此地绕开潼关,直扑洛阳,最终击败项羽而成就一番基业,今日正好用来做你的葬身之地。”

  蝼蚁尚且偷生,更何况是李儒这样的大活人。

  他可没有给张绣陪葬的忠心和义气,当初投靠董卓,也不过是为了官职和权位。

  因此贾诩几句恫吓,本来还想拿捏一下架子的李儒,此刻哪里还顾得上什么体面不体面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他十分果断地向王景认怂说道:“儒愿降,还请祁侯网开一面,饶我一命。”

  当初各为其主,李儒还曾为董卓出谋献策,给王景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差点成功分化了北军,让张辽与王景生出嫌隙。

  王景的心眼一向很小,喜欢的是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因此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目光冷冷地凝视李儒,语气带着几分杀机:“哦,可是伱凭什么认为我会答应?”

  虽然怕死,但李儒脑子没乱,明白这时候求饶的话说得再多也是无用,唯有展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有一线生机。

  因此李儒十分直截了当地就对王景说道:“祁侯固然神功盖世,威震天下,但儒观祁侯近日来在京师的作为,想必与儒门并非一路人,而帝朝独尊儒术数百年,天下儒生何其多也?祁侯欲扶持墨学等百家流派,除了怀柔之外,恐怕还需要一把敢于大开杀戒的刀。”

  这世上的聪明人不少,王景虽然从未公然直接地对整个儒门表现出恶意,但是扶持墨家,就已经代表了某种政治倾向。

  李儒眼下点破此事,就是为了展现他的价值:“祁侯,我李儒,愿意成为你手中之刀。别人不敢做的事,儒来做。别人不敢杀的人,儒来杀。”

  身在局外,李儒早就在暗中看得分明。

  王景终究与儒门乃至整个世家,要有一战,此战不可避免。

  而王景麾下的谋士,荀攸出自儒门,贾诩明哲保身,郭嘉与徐庶皆学业未成,就算学有所成,也不是能做这种狠活的人。

  可狠活总得有人来做,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要流血的,甚至最后极有可能要大开杀戒,六亲不认。

  毫无疑问李儒就是这样一把能杀人的刀,他阴狠的性格,用来对付儒门和世家最是适合不过。

  王景动心了,目光带着深意看向李儒,轻笑一声问道:“哦,你做得到?”

  李儒壮着胆子,挺胸抬头:“我能!”

  虽是学儒出身,但李儒本身并无多少门户之见,他终究是注重实际利益的人,连刘辩这位旧主都能背叛,还辅佐董卓这样的权臣,可谓离经叛道到了极点,这天底下的事情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

  而李儒也知道,王景身边虽有贾诩和荀攸这等超一流的谋士为他谋划,但一些脏活,贾诩和荀攸未必肯去做。

  但是他李儒肯啊!

  左右不过是杀人而已,他连少帝和太后都敢谋害,还有什么人是他不敢杀的?

  贾诩在一旁默不作声,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很多事情确实不会亲自去做,因为那样太拉仇恨了。

  而王景则是嘴角一勾,对李儒露出灿烂的笑容:“很好,我欣赏你的坦白和决然,那就努力成为我手里最锋锐的刀吧。”

  “儒,拜见主公!”

  李儒激动得难以自已,终于不用死了!

  而且王景是比董卓更加强大的雄主,李儒觉得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再一次看到了希望。

  而李儒为人倒也光棍,反正他现在都已经投靠王景了,为谋一个好的前程,他索性便把旧日的同僚卖个干净。

  只见李儒直接抱拳躬身,向王景主动请缨说道:“主公,儒可不费一兵一卒,为主公拿下函谷关。”

  王景原本出兵,也只是想要驱赶西凉叛军离开洛阳地界,却不料李儒居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文优真能为我拿下这千古雄关?”

  李儒闻言,抬起头来,双眼露出毅然决然的神色:“儒愿立军令状,若不成功,提头来见!”

  这般慷慨激昂,自然是在演戏。

  但李儒的话,王景倒是听了进去:“不知文优有何良策,?”

  “只要主公放我回去,不出三天,必可让主公将这函谷关收入囊中。”

  “好,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我信你。”

  王景信个屁的李儒,只不过是看出了李儒在西凉军中混得不怎么如意,知道他不可能陪着注定败亡的李傕等人一起陪葬,所以才故意表现出对他信赖有加的姿态,甚至还让他从平阴县城里带上了几千残兵败将回去函谷关。

  山岗上,王景骑在马背上,远眺西方,此时李儒的身影正好消失于地平线上:“文和,你说他还会回来吗?”

  此时王景身边除了十二名剑卫和许岚之外,就只有贾诩随行。

  贾诩捻着胡须,语气倒是十分笃定:“文优不是蠢货,他应该会明白要如何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

  李傕、牛辅等西凉军残部虽说实力犹存,可没了董卓还被朝廷通缉的他们,如今已然成了丧家之犬,天下虽大,却无他们容身之地。

  因而但凡是有识之士,都能看得出来这伙流寇的败亡只是迟早之事。

  与之相反,王景此时正如日中天,大势将成,只要不半道崩殂,未来大业可期,甚至有机会在乱世中逐鹿中原。

首节 上一节 16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