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19节

  对此,荀攸只能在心里感慨一声:“唉,也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书房里,下人送来三碟小菜,又热好两壶黄酒。

  王景与荀攸就这么相对而坐,秉烛夜谈。

  荀攸听完王景讲述事情经过,捏了捏下巴上的小胡子,说道:“现在宣璠已死,原本追随他的从事、假佐和一千二百中都官徒隶,必然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董卓没了这些眼线,只能当一个瞎子和聋子,哪怕只是暂时的。”

  王景抚掌而笑:“我之所以要杀宣璠,也是因为这个目的,不能让董卓掌握太多情报。而且此时董卓不知道我在洛阳,必然怀疑事情是袁隗派人做的,毕竟天底下像我这样的高手可不多啊。”

  这个计划,本来就是此前荀攸所献,针对宣璠所布设的绝杀之局。

  杀死宣璠,就等于破坏了董卓获取情报的渠道。

  要知道宣璠可是司隶校尉,他手下的缇骑都是洛阳本地人,战斗力或许不怎么强,可对本地的熟悉却是绝对的。

  西凉军本就有着强大的武力,一旦得到精确的情报,对王景接下来要做的事极为不利。

  王景随即又问荀攸:“城南贫民窟的事情处理得怎么样了?”

  那里本是藏污纳垢之地,当然少不了罪犯和人渣,王景要从流民中征兵,自然就得先把这些垃圾“剔除”掉。

  荀攸回答道:“已派史阿亲自带领暗卫暗中处理干净了。”

  王景闻言点头:“那就好。对了,赈济灾民的粮食要如何送进去?”

  这确实是个问题,如今西凉军占据洛阳,水陆交通都被设立关卡,严密监控地方。粮食这种战略物资,更是被重点监控之物,想要大规模偷运正常来说绝无可能。

  但既然这世上有正儿八经的物流渠道,那自然就有不太正经的野路子。

  比如走私!

  荀攸想了想,建议道:“主公,袁绍手中原先就掌握着一条秘密的走私路线,收降其担任司隶校尉时的旧部之后,我们如今已经掌握了这条路线,可以借用这条两道,从河东运粮进入洛阳。”

  但随后荀攸又提醒道:“粮食可以运来,但主公想要从流民中征兵,这恐怕不行。就算招募完成,也无法进行训练,否则必不可能瞒过董卓耳目。”

  王景也为此事头疼:“这确实是个问题。”

  针对兵力不足的问题,荀攸想了想,向王景建议道:“主公,或许可以考虑收降吕布,他手下的士卒多为并州老兵,与董卓的西凉军不是一条心。更何况这些士卒的父母家人皆在并州,主公可以藉此控制这支军队。”

  荀攸之所以如此建议,就是因为张辽正好是并州牧。

  当然,用家人来做人质进行威胁,太过下作。

  可又不得不承认,这种方法简单粗暴,直接有效!

  王景总算是明白为何三国历史上荀攸为曹操谋主,其才能和功绩不逊色于荀攸和郭嘉,却名声不显的原因了。

  阴谋这种东西,终究不太见得光。

  但王景又不是来当老好人的,自然选择采纳了荀攸的计策。

  计策已定,接下来自然是由王景亲自写一封书信,让在河东主政一方的王凌想办法筹集粮食送来洛阳了。

  转眼就到了第二年正月,天气渐暖。

  洛阳城中,王景和荀攸依旧在暗中布局。

  虎牢关外,关东诸侯也在暗中联合,准备起兵讨伐董卓。

  其中东郡太守桥瑁,最是胆大,竟然假作三公的名义,通过驿站发送文书给各地州郡,怒诉董卓的罪恶,还说天子受到威逼,处境危险,正踮着脚跟盼望义兵来消除国家灾难。

  而改易姓名逃出京师洛阳的曹操,在回到陈留后,也立刻散尽家财招兵买马,为此还得当地富商卫兹的资助,招募到了五千义兵。

  有了实力,还缺名望和大义,因此曹操第一个公然站出来号召天下英雄一起讨伐董卓,顿时让天下皆知他曹操的名声,吸引了不少豪杰义士前来投靠。

  而因为曹操的号召,各地心怀野望的豪杰也纷纷响应,要起兵勤王!

  勤王不勤王的,无非是喊个口号的事,关键是大家现在难得有个正当的理由拥兵自重,所以没有几个傻子会去拒绝。

  而在冀州,渤海郡城。

  逢纪匆匆赶到太守府,面见袁绍后兴奋的说道:“主公,元伟已发讨贼檄文,天下豪杰无不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吾等也该顺势而起才是!”

  而得到曹操首倡义兵这一消息的袁绍,则是差点鼻子都气歪了:“曹孟德,真当我袁绍是好欺负的不成?”

  袁绍深知名声的重要性,因此对曹操这种“摘桃子”的行为非常不满,本来桥瑁发出檄文之后,出风头的人应该是自己才对!

  要不是涵养好,袁绍早就气得破口大骂了,不过眼下还有别的麻烦事儿,所以他暂时没时间去找曹操的麻烦。

  “传我军令,起兵讨董!”

  袁绍麾下文臣武将,无不欣喜若狂的领命道:“是!”

  然而大军刚刚开拔出城,就有手下武将前来向袁绍禀报粮草被克扣一事。

  原来是韩馥担心袁绍会夺走自己的州牧之位,所以暗中减扣军粮,想要让他军心动摇。

  “韩文节,竟敢坏我大事!”

  袁绍怒火蒸腾,心中已然生出杀意。

  关键时刻,还是谋士田丰站了出来,建议道:“主公,吾等举兵勤王,有大义加身,区区一点兵粮,借之何难?”

  袁绍一听大喜过望,便派田丰出去筹集粮草。

  袁家四世三公的好处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冀州的郡望世家都很是看好袁绍的前途,加上田丰所在的田家已经下注,其他世家顿时愿意也在袁绍身上投资,纷纷送来粮草和金钱,甚至派出家中优秀的子嗣,募集乡勇前来投靠。

  一时间,袁绍的兵力仿佛吹气球似的膨胀起来,暴增到了三万以上。而且手下人才济济,谋士如云,将士如雨,已然显现出了霸主之姿,让天下为之侧目。

  至此,袁绍再不掩饰自己的雄心壮志,当着一众手下的面发问道:“为今之计,是先夺冀州,还是先诛董贼?”

  逢纪语带嘲讽,冷声说道:“韩文节此人既无胆识,也无气魄,连天下大势都分辨不清,主公何须在意?这偌大的冀州,迟早是主公囊中之物,取之易如反掌。”

  田丰也说道:“韩文节此人无才无德,就算身居高位又能如何?不得人心,冀州迟早为主公所得,为今之计,应当以国事为要,这联军盟主之位,主公必须握在手中。”

  郭图等人也纷纷附和,要袁绍领兵出战,前往洛阳讨伐董卓。

  手底下的谋士难得意见统一一次,不过这也实属正常。

  毕竟为夺冀州而失信于天下,纯粹是自绝后路,智者所不取。

  哪怕再是意见不合,他们也不会在这上面起争斗。

  数万大军,倾巢而动,旌旗蔽空,甲兵齐整,浩浩荡荡向着洛阳开拔而去。

第87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

  废立皇帝之后,董卓对待世人集团最初其实也是以拉拢为主的,尤其是王景这种实力派,王凌还未行冠礼就已经官拜太守,不要觉得这很夸张,在察举制为主的炎汉帝朝,世家子弟年纪轻轻就出任地方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袁绍年幼的时候就成为郎官,在中枢接触朝中文武重臣,刷了几年人脉之后,二十岁就出任濮阳县令。

  要知道,濮阳可是东郡治所,而袁绍甚至不是家中嫡长子,他只是个庶子而已,王凌可是有王景力捧的。

  至于说汉朝的官职和爵位值钱,但这跟董卓有什么关系?

  东汉末年的官职大肆贬值就是董卓开始的,为了拉拢世家之人,董卓到处封官许愿,太守乃至刺史州牧之类的职位,不要钱的大派送。

  人灵帝卖官鬻爵好歹还收你钱的,董卓是真的直接送。

  在洛阳城内,董卓拉拢了世家出身的周毖和伍琼等人,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

  然后在这些世家出身的幕僚忽悠下,董卓各种礼贤下士,不仅亲近士人,还征召名士入朝为官,解除桓、灵二帝以来的党锢之祸。

  有多夸张呢?

  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从平原国相到光禄勋再到当朝司空,位列三公,前后才花了多少时间呢?

  九十三日!

  坐火箭都没这么快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董卓手里的官职根本不值钱,朝廷的权威已经被打落尘埃了。

  董卓不仅针对王景和张辽使用了分化的策略,他对关东的各大世家豪族,用的也是同一个招式。

  在董卓看来,他反正政令不出洛阳,所以干脆把虎牢关以东的地盘全分了,然后就是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等人陆陆续续走马上任,被分到了地方太守等要职。

  就连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都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然而屁用没有,毕竟世家本就垄断官职,你拿我们的东西送给我们做人情?还要说感谢你?

  做什么梦呢!

  因此很多士人在拿了官职之后,直接美滋滋地手下,但并不念董卓的好,反而是该声讨声讨,该起兵起兵,十八路诸侯齐聚酸枣,讨伐董贼的序幕就此拉开。

  咕咕咕~

  洛阳城外,一只鸽子扑棱着翅膀降落在一座小院子里。

  荀攸稳稳抓住,然后从鸽子脚边取下密信,返回屋内,神色郑重说道:“主公,关东诸州郡的牧守们果然起兵讨伐董卓,联军已于昨日会师于虎牢关外,还共推勃海郡太守袁绍为盟主。”

  王景接过密信,嘴角浮现冷笑:“董卓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果然愚不可及。”

  原来是密信中还记载着,董卓进京后所任命的冀州牧韩馥、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等,现在全都跳出来表示要干死他,一个个仿佛和董卓有杀父之仇。

  只能说董卓的政治手腕太差劲,从世家手中抢走了权力,还指望着丢几根肉骨头就能让世家就此罢休?

  真是愚不可及,人家吃了伱的肉骨头,力气大了,跳起来打你岂不是打得更狠了?

  董卓想当然的封官,造成的结果就是反而加速了关东士族联军的集结。

  荀攸此时心情一阵轻松:“联军来势汹汹,董卓必然无暇他顾,我们的计划,也可以开始执行了。”

  “公达所言极是,那就开始吧。”

  小小的沙盘上,一座群山环绕的城池,屹立在黄河南岸。

  而城池的北、东、南三个方向,各有一串旗帜,化作箭头,携带兵戈杀伐之气直指而来。

  “主公,关东联军共计十一路诸侯,兵分三路,已对洛阳呈现包围态势。”

  一连数日,荀攸坐镇中枢,派遣暗卫四面出击,侦查情报,再用飞鸽传书的方式迅速传回总部,轻而易举地就洞悉了整个战局。

  联军与董卓,双方兵力齐聚于京畿之地,即将展开一场龙争虎斗。

  而这场战争的胜负,将决定接下来的天下格局,王景哪一边的人都不是,但他手握重兵,自然也希望着下场分肉,而洛阳乃至整个司隶地区,就是一块最肥的肉。

  “公达,你说谁会赢?”

  王景看着沙盘,幽幽而问,仿佛在感叹大汉四百年江山社稷,漫长的国祚也终于要走到尽头了。

  高祖昔日剑斩白蛇,秋风起于青萍之末,却最终御宇海内,登基称帝,建立炎汉帝朝,名列史册。

  如今事随时移,当年秦失其鹿,今日汉亦失鹿,这中原的大好河山,自然是有德者居之。

  依靠暗卫搜集的情报,荀攸在脑海中思考推敲了良久,才开口分析说道:“联军虽然兵力雄厚,然而士卒大多是新近招募,比不得董卓手下身经百战的西凉铁骑,而且人心不齐,故而此战胜算极低。”

  儒门神通强悍无比,但那是在盛世,能借山河社稷图赐予的官气压制地方。

首节 上一节 119/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