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三国练神功

我在三国练神功 第110节

  “是匈奴人!”

  北军阵地上,张辽和徐晃都是一眼就认出了来人的身份,他们常年在北疆与异族交手,自然知道如何分辨胡人的装束。

  而早就猜到是匈奴人在背后搞鬼的王景与荀攸,对于匈奴人的到来并不意外,之所以留着预备队迟迟不下场,等的就是幕后黑手现身。

  “我们的援军到了!”

  白波军阵地上,郭大和胡才二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劫后余生的狂喜之色,亲眼看见于夫罗和呼厨泉这两兄弟带着他们的两万匈奴骑兵杀来,让他们有种劫后余生的庆幸。

  白波军终于有救了!

  大地上,马蹄如雷,风雪漫卷。

  此前一直悄悄徘徊在战场四周的南匈奴骑兵,眼见白波军就要落败之际,呼厨泉和于夫罗兄弟二人终于忍不住现身,正式介入战局。

  而他们两人一出手,便是凶狠至极的杀招。

  两万胡骑来势汹汹,北军后路被截,顿时陷入前所未用的危局当中。

  “主公,是匈奴人!”

  张辽握紧了手中的月牙戟,双眼迸射出无穷的怒火。

  白波军体力将尽,眼看着就要成功剿灭河东叛乱,结果偏偏匈奴人选在这时候跑来搅局。

  难道大好局势,就要功亏一篑?

  王景拔剑指天,高声呐喊:“将士们,区区塞外蛮夷,竟敢犯我神州疆土,吾等该当如何?”

  不少人回想起了史书上的记载,在武帝之前,匈奴人是如何年年寇边犯境,对待汉民又是如何的烧杀掳掠,他们杀死老人和孩子,掳走年轻的男人和女人,把汉民当成牲畜一样奴役。

  胡无人,汉道昌!

  尤其是河东土生土长的数千降卒,他们受南匈奴人迫害最深,因而愤怒大喝:“杀!”

  得到全军响应,王景怒视前方,又问:“南匈奴忘恩负义,得我大汉襄助才在河套站稳脚跟,不至于被鲜卑所灭,可他们狼子野心,非但不思报恩,反而年年岁岁兴兵来犯,吾等该当如何?”

  “杀!杀!”

  士卒们高举兵器,发出愤怒的咆哮,心中的战意,更加高昂。

  成功鼓舞士气的王景,趁机跃马出阵,胯下名驹绝影健步如飞,挥舞名剑纯钧指向来敌:“家园就在身后,豺狼就在眼前,匈奴人想要杀吾等同胞,辱吾等妻女,视汉人为待宰的羔羊。吾等应当如何?”

  “杀!杀!杀!”

  声嘶力竭的吼声,汇聚成愤怒的风暴,那是无边的杀意在沸腾。

  汉朝与匈奴之间早已仇深似海,数百年来彼此征战厮杀,唯有一方彻底倒下,才能终结。

  “杀!”

  王景一声令下,北军顿时转守为攻。

  屯骑校尉阎行,将步军指挥权交给族弟阎鹄,随即亲自率领屯骑营铁骑,从后阵中杀出,奋勇冲向敌阵,仅凭一千余人,就打得郭大、胡才的数万大军节节败退,人仰马翻,退回白波谷中

  而胡骑校尉张辽也紧急调动胡骑营的并州狼骑绕到后方发动奇袭,拖延匈奴骑兵进兵的速度。

  胡骑营士卒都是从并州招募,其中就有不少胡人,他们大多来自鲜卑和乌桓,心慕帝朝,似乎是因为皈依者狂热的缘故,他们为了能够得到帝朝的认可,战斗起来往往十分骁勇,与胯下的战狼配合默契,一时间南匈奴骑兵想要封堵北军退路的行动受到了阻击。

  趁着张辽牵制住南匈奴骑兵主力的时候,徐晃也调动两千步军,于官道列阵,背靠运粮的车队,以长矛、贱盾和强弩列阵,很快便成功地竖立起一道狰狞的铁壁,横阻在匈奴人的面前。

  好不容易扛过了张辽一轮奇袭,准备包抄王景所部的于夫罗和呼厨泉此刻亦不得不勒马转向,停止冲锋。

  只因匈奴骑兵全都是轻骑兵,碰上严阵以待的汉军,就算是几万骑兵都休想打败几千步卒。

  汉武帝时的胡骑校尉李陵就曾以五千精兵,让八万匈奴骑兵死伤惨重依旧无可奈何,最后还是靠围困才让其弹尽粮绝而投降。

  因此面对所谓的匈奴骑兵,汉军拥有极大的心理优势!

  “列阵!”

  徐晃亲临一线,举起手中长矛。

  长矛林立而起,散发着森寒的锋芒,南匈奴骑兵见之根本不敢靠近,面对如此密集的精锐重步兵列阵,冲进去就是送死。

  呼厨泉心中大恨,眼前的这支汉人军队,变阵太快了,竟然让他错失良机。

  见偷袭无望,那就唯有拖延战术,强攻是不可能强攻的。

  呼厨泉取出猎弓:“放箭,射死他们!”

  匈奴骑兵绕阵而行,在马背上弯弓搭箭,想以骑射之法来破阵。

  箭雨从天而降,落在徐晃的这几千河东健卒身上。

  然而猎弓射程短小,力量不足,根本无法穿透徐晃等人身上的铁制扎甲,造成的伤亡微乎其微。

  徐晃任由身上足足插了好几十支箭,却都只是小伤,甚至无法影响他的战斗力。外有铁甲护身,内有毛料缓冲,箭矢根本扎不透,只是扎穿了衣服挂在他的身上。

  “后排都换上木漆弩,咱们要给匈奴的狼崽子们一点颜色瞧瞧!”

  “是!”

  又有一千步军赶到增援,他们不仅手持长矛,同样也配备了汉军特有的木漆弩作为武器,远程打击能力远超匈奴人的所谓草原骑射。

  骑在马背上想要射箭,只能用短小的猎弓,除非是制作精良的反曲弓,否则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普通的猎弓根本不足以和汉军的木漆弩相提并论,还没抵达自身射程就得先吃一波箭雨。

  这么搞的话,能活下来几个输出?

  果不其然,当徐晃命令麾下河东健卒换上了木漆弩之后,千弩齐发,顿时就有数百匈奴人应弦而倒。

  于夫罗见了又惊又怒:“这支汉军怎么配备有如此多的劲弩?”

  呼厨泉同样难以理解:“全军配备铁甲?人手一副木漆弩?他们难道是汉人皇帝的禁军不成?”

  两人都有些气急败坏,他们搞出那么多事情,就是为了来劫掠点妇女财货而已,结果却遇上了一身奢华装备的北军,心中顿时怨气滔天,觉得王景是在欺负人。

  要知道,南匈奴的生产力极为低下,其军队体系里,百夫长都还混不上一套铁甲,你汉军人手一件?

  伱们究竟是来打仗还是来炫富的?

  有这样的实力你倒是早说啊!

  于夫罗和呼厨泉兄弟二人哪里还不明白,自己这次怕是踢到铁板了,只是初步接战,损失就让他们痛得龇牙咧嘴。

第80章 南匈奴人有高达!

  挟众而来,却战事失利,于夫罗此刻心情非常不爽:“河东这个破地方,还真特娘的邪门了!”

  南匈奴和白波军联手进攻并州,寇略河东、太原等地,东西没抢到几多,人倒是死了不少,只因为河东百姓的反抗太激烈了。

  这样下去,他别说是回南匈奴王国夺回继承权,怕是连眼前的这些手下都要掌控不住了。

  南匈奴王庭虽然也看重血统,可更看重能力,狼群的头狼若是没有能力带着大家吃肉,那么头狼的位置就难以保住。

  毕竟塞外草原环境酷烈,生存艰难,若是不信奉强者为尊弱肉强食的道理,所属的部落早就被灭几百回了。

  因而眼下于夫罗和呼厨泉都非常头疼,他们对上王景的北军,只一个回合的交手,造成的兵力损失就让两人心疼得要死。

  呼厨泉甚至心生退意,看着比他大了十几岁的于夫罗说道:“大哥,要不我们还是撤兵吧?继续打下去,即便能够取胜,恐怕也是得不偿失。”

  这一仗打得太窝囊了,白白损失了好几百人,造成的战果却寥寥无几,简直血亏!

  两人麾下满打满算也就两万人马,再打下去棺材本都要拼没了!

  然而他们想走,却还得问问王景同不同意。

  只见北军阵前,步兵让开两个缺口,王景和张辽,各领二百披甲重骑从中杀出。

  张辽久在塞外与胡人厮杀,因此对匈奴人的骑兵战法极为熟悉,趁着匈奴骑兵变阵蓄力的空档,立刻就抓准了时机要出击。

  只见他身后虎纛一开,全军顿时煞气冲天,正是张辽的鹰击战法,如苍鹰搏兔,以极其迅猛的速度,挟无边威势,在极短的时间内爆发最强的战斗力,用摧枯拉朽一般的姿态击溃敌军的士气。

  “大风起兮,威加海内!”

  张辽以自身所创之《金雁横空》神功,与兵法相结合,神通初成,威力惊天动地,此刻真雄翼一展,当真是所向披靡。

  “杀啊!”

  看着胡骑营的并州狼骑凶猛突击敌阵,王景也是毫不犹豫发动战法,一千剑卫人马具甲,在他的率领下化作两道钢铁洪流,怒涛滚滚的杀向匈奴人。

  沉闷的马蹄声,脚下大地亦为之震撼,还未接阵,冰冷的杀机就让于夫罗和呼厨泉的部下陷入混乱之中。

  轰隆~

  两军相撞,虎啸千川,龙腾万里。

  “杀!”

  并州狼骑一声咆哮,手中长矛随即刺出,在大地上犁开一条泥泞的血路,胯下战狼爪牙锋利,撕裂着匈奴人的血肉之躯。

  北军之威,势不可挡!

  脚踩双马凳的胡骑营骑兵,可以身穿重甲,手持长兵器作战。

  而匈奴骑兵只能用马刀来和胡骑营对砍,光是长度上就吃了大亏。

  毕竟战场是男人的天下,而男人当然是一寸长一寸强!

  只见匈奴人的马刀砍在胡骑营的钢甲上,仅仅溅起了零星的火花,就已经刀口卷刃,费尽全力,也不过是在坚不可摧的钢制板甲上留下一抹刮痕。

  而胡骑营的长矛,却是能夺人性命的战场凶器!

  重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坦克,一旦发起冲锋,就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其脚步。

  两万匈奴骑兵竟挡不住眼前这三五百骑兵的进攻,被张辽拦腰截成了两段,顿时首尾难以相顾。

  眼见局势崩坏至此,呼厨泉也是目光发狠地看向于夫罗:“大哥,不可再有保留了,否则我军危矣。”

  两人手中还握有一张底牌,本来还打算以后用在王庭争权之时,可眼下局势危殆,再不用就没有以后了。

  “该死的汉人,是你们逼我的!”

  于夫罗睚眦欲裂,最后还是一咬牙,从怀中取出一枚太阳形状的金牌,用力一捏,象征着阳光和火焰的金色边角顿时刺入血肉之中。

  “厉神助我!”

  轰隆隆~

  冬雪之中,忽起雷霆,转眼间风暴汇聚而来,在天空中化作了一张巨大而充满威仪的面孔。

  这张巨脸一经出现,方圆十里之地,所有人的心头上都仿佛压了一座大山,即便是王景这样的高手,都觉得难以喘息。

  北军八营的士卒更是人人惶恐,生出一股想要跪下祈求,顶礼膜拜的本能。

  荀攸见状不由大惊:“如此神威浩荡,这是上古厉神,匈奴的祭天金人秘术?”

首节 上一节 110/1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邪气冲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