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72节

  相权恒大,自古以来就和皇权分庭抗礼又如何?

  咱老朱就是要把你这相权废掉,从此以后,再无人敢威胁皇权。

  所以听到高丽西班大臣居然如此懦弱以后,他朱元璋是从心底一万个看不起这些人。

  觉得他们就是活该!

  “恩公,那要这么说,虽然此战必胜,但我大明还是和高丽会有一战了?”

  “若是如此,我辽东明军是应该原地防守,还是主动进攻

  “如果进攻的话,是应该先解决高丽还是先解决北元纳哈出?

  太子朱标出言问道。

  “北元太尉纳哈出也是一员名将,我大明军队一下啃不下来。时间一久,恐怕会两面作战。高丽人虽然战斗力不行,但是恶心人的本事也不算小。”

  “不过高丽军心不稳,士气低落。可以速战速胜。如果真要开打,我明军应该先行击败高丽大军,再集中兵力迎战北元太尉纳哈出。”

  “不过这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高丽多半会不战而降

  方云飞想了一下,将自己推测的几种情况都说了出来。如果按照历史,高丽大军不仅会不战而降,而且会集体兵变,杀回开京推翻高丽王朝。

  可是现在的历史时间线已经因为自己的出现产生了些许变动。

  所以方云飞也不知道高丽大军是否会像历史上那样发生兵变。

  他刚在之所以分析那么多,也是担心如果大明君臣相信了高丽兵变的结果,可历史却改变走向的事情发生。

  “不可能吧?高丽人这就兵变了?”

  “这又是举国而来,又是不战而降的,这高丽人搞什么么蛾子呢?”

  “对啊!不是那些西班大臣逆来顺受惯了吗?怎么这回又雄起了呢?”

  出乎方云飞预料,所有人都自动忽略了前两种情况,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高丽人不战而降上面。

  毕竟不战而降的事情实在是太少见了!

  任凭朱棣他们想破脑袋,也不清楚高丽人为什么会有这

  种脑回路。

  要是战,那就战。

  要是不敢打,你就别搞那么多小动作。

  现在又降又战的,你们高丽人是吃饱了撑得吗?丁

  0081朱元璋:你小子搁这玩回旋镖呢?(求读

  者老爷订阅!)

  “方小子,高丽人为什么会投降?你刚才不是说高丽军民被驯化已久,纵然知道必死的结果也不敢反抗吗?

  “为何这次就敢反抗高丽君主和那帮东班大臣了?朱元璋皱着眉头,略带不满地看了方云飞一眼。翻转翻转再翻转。

  你小子搁这儿给咱玩儿回旋镖呢?“陛下,将乃兵之胆!

  “高丽军民对东班大臣倒行逆施的行为不满已久。整个高丽犹如一个装满火药的大炮仗,一点就着。差得就是那一点火星。”

  “如果这次带队的主帅,有那么一点火气。那么整个高丽就等着爆炸吧。”

  方云飞点头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认可他的说法。自古以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一个主帅的性格甚至能影响一个军队的作战风格。况且不论是高丽还是华夏,底层的民众只是没有发声渠道,但是并不傻!

  等怒气和不满积攒到一定程度,只要有人振臂一呼,必然应者如云。

  关键就是,有没有人敢当这个出头鸟了!

  “方小子,是不是你已经知道有人当主帅的结果了。”朱元璋双眼一眯,迅速抓住了关键“八一七”所在。“不错!如果别人带兵,那么高丽大军还会做做样子。”“但是如果是李成桂统兵的话,高丽大军必然会不善而降!盘踞在庙堂的东班大臣,也会被他杀个血流成河。

  方云飞斩钉截铁地说道。

  朱元璋:“那这个叫李成桂的,有几成希望成为高丽主帅

  “启禀陛下,超过七成!”方云飞十分肯定地说道。“方先生,这个李成桂是何许人也?为何会不战而降?”“恩公,你是如何断定这李成桂有七成把握成为高丽主帅

  “啧啧啧..血流成河?这李成桂可够狠的啊!”

  李成桂迅速成为所有人讨论的焦点。

  太子甚至拿出锦衣卫的密报,从里面寻找是否有关于李成桂的消息。

  可惜锦衣卫对高丽的关注还是太少,朱标翻看了许久还是没有找到关于李成桂的情报。

  “标儿你就别费那功夫了,让方小子直接告诉咱们就好了

  “方小子,这李成桂和其他西班大臣有何不同之处?”“高丽君主和东班大臣为何会选他为大军主帅?”“那李成桂又因何敢违抗东班大臣的命令?”朱元璋冲着方云飞问道。

  “陛下,一切都很简单。因为这个李成桂并不是土生土长的高丽人,而是一个归顺不久,野性未驯的蒙元鞑子。“嗯.也不能说是纯鞑子,他身上也有一部分高丽血统

  方云飞想了一下说道。

  “哦?又是个鞑子?这高丽人里的鞑子可真是多啊!方小子,给咱细说。”

  朱元璋一听就乐了。

  这高丽君臣里的串串儿可真多啊!上一任君主是,这一任主帅又是。

  怪不得喜欢四处认人为父,这可是传统啊!

  “草民遵旨!要说清楚李成桂,恐怕还要从其父李子春说起。

  方云飞回忆了自己记忆中的资料,开始一五一十地讲述出来。

  李成桂的父亲李子春是蒙元和高丽人所生的混血儿,蒙古名叫做吾鲁思不花,蒙元时期担任双城总管府军民达鲁花赤一职。

  在辽东和高丽两地位高权重,声名显赫!李成桂则是他的嫡长子。蒙元末期,朝纲崩坏。

  各地都有农民起义,烽火不断!这个时候的蒙元武将一般分为两种。

  一种是像王保保那样,替元廷四处灭火,依靠军功不断升迁,直到掌握蒙元军政大权的骁将。

  另一种是像孛罗帖木儿和察罕帖木儿这样拥兵自立,依靠手中的兵马和元廷讨价还价,成为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大多数武将都走的是这两条路,区别无非是单走一条还是两条路都走。

  不过李子春和这些人不同,他走出了第三条道路一一带粮投敌!

  高丽上一任君主王颛是高丽有史以来难得的英主。雄才大略,野心勃勃!

  不仅让高丽脱离了蒙元的控制,甚至还开始图谋前爸爸的双城总管府和合兰府。

  正好李子春也对自己的势力仅局限在双城总管府一地十分不满。

  两个人都有蒙元血统,又都不甘心现在的地位,所以一拍即合。

  王颛出兵,李子春带路。

  二人里应外合,拿下了蒙元的双城总管府和合兰府。

  从此之后,李子春就成为了王颛的头号心腹,平步青云。最后,以荣禄大夫判将作监事,出为朔方道万户兼兵马使;成为高丽军方的实际掌门人。

  李成桂身为李子春的嫡长子,也非常受王颛的信赖,小小年纪就独领一军,镇守自己的老家一一双城总管府。

  虽然年纪小,但是李成桂却极有军事天赋。

  在他镇守双城总管府期间,多次和北元、女真以及红巾军交手,屡屡获胜,被王颛视为高丽关云长,并且极有希望接替其父,成为高丽军方的头号人物。

  可惜好景不长!

  王颛于十年前被高丽内部的亲元势力所杀,身世扑朔迷离的王禑被北元太尉和东班大臣扶持成高丽新一任君主。

  身为王颛绝对心腹和北元叛将的李子春父子,地位和待遇一落千丈。

  李子春接受不了高丽君臣的打压和落差,郁郁而终。李成桂也一改以往嚣张跋扈的性格,变得沉默寡言。东班那帮大臣叫他干什么,他就谈什么。即便占他的便宜,李成桂也决不抱怨。

  见他这么老实,久而久之,东班大臣也就放松了对李成桂的监控,重新安排他统军练兵。

  因为卓越的军事才能,李成桂再次成为高丽军届支柱。如此的才能再加上李成桂过往的一系列胜迹,如果高丽真要让人率军和大明作战的话,他绝对是最佳人选。

  “照方先生这么说,这个叫李成桂的,确实是高丽主帅的不二人选啊!”

  “论统兵作战的本事,此人居然可以抗衡蒙元大军和红巾军,实力不俗。

  “就算失败了,这种降将贰臣在高丽的地位只怕连一般的西班大臣都不如。

  “死了也就死了,正好除一祸患。”

  李文忠分析了一下方云飞关于李成桂的描述,赞同地点了点头。

  “方小子,那你为啥说此人带兵,高丽大军就会不战而降。他和其他西班大臣有何不同?”

  朱元璋点了点头,向方云飞问道“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李成桂是双城总管府本地人,他的家人也居住于此。双城总管府位于高丽的最西面,分别同北元、大明和女真三方势力接壤,形式错综复杂。

  “再加上双城总管府归附高丽不过十余年,东班那帮人对此地的掌控力不从心力。一旦有个什么风吹草动,身为经营此地多年的李成桂肯定有办法将自己家人转移走。

  “第二是李成桂今年不过四十岁,大半时间都是蒙元高官思维方式很多地方和鞑子相似。东班大臣那帮君君臣臣的说法还没给他洗脑。

  “所以只要有机会,他肯定会报复这帮杀父仇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李家父子带兵多年,在高丽军中威望极高。不论是双城总管府、合兰府还是高丽其他地方,都是不少李家父子的亲信。

  “再加上李成桂还有一帮家丁心腹,只要他敢造反,瞬间就能拉起一只大军。

  “到时候高丽全部大军掌握在李成桂这个怀有异心的大将手中,他又和现在的高丽君臣有血海深仇。

  “只怕大军到不了鸭绿江,他就会杀个回马枪,将高丽上下杀个血流成河。”

  “到时候他在上表乞降,瞬间就是我大明的功臣。”“就算失败,有自己的嫡系人马。不论投诚我大明或是做个割据一地的藩镇,对于他都不是个难事。

  方云飞伸出三个指头,优哉游哉地说道。

  “不错不错!确实是这个道理。没想到这帮东班大臣的倒行逆施,居然可以帮助我大明兵不血刃拿下高丽!实在是一帮妙人!

  发现高丽这个亲近北元的跳梁小丑居然被自己人给拿下了,一贯严肃的朱元璋也忍不住开了一个玩笑。

  “父皇所言不错,但是当务之急是如何确保李成桂可以当上高丽主帅。另外我们也要防备一旦高丽任命其他人为主帅,我们改如何应付。

  太子朱标站在一旁补充道。

  “标儿所言不错。大家再议一议,如何确保李成桂可1.2以当上主帅。如果当不成,我大明天兵该如何应对高丽和北元联军。”

  朱元璋一边说一边赞赏地看了朱标一眼。

首节 上一节 72/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