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开局剧透大明结局!老朱原地爆炸 第159节

  你的意思难道是咱老朱还弄了个冤假错案?事事和咱对着干,简直就是气死咱了!

  “陛下,要知道子大明建立以来,你就一直没有放下对文武百官的监管。”

  ··…求鲜花·

  “像户部、吏部和兵部这些重要衙门更是监控的重中之重

  “这种监督措施下,恐怕郭桓往自己家里运那么十几石粮食就被发现了。这两千四百万粮草,你说他怎么运?”“就算运到他家里,陛下你确定他府中放得下?”方云飞直接反驳道。

  虽然锦衣卫是今年才建立的,但是兼职的检校和它的前身亲军拱卫司却是一直存在的。

  有了这么多的眼线,郭桓确定能贪得了这么多粮草?更何况年两千四百万石粮草可是比大明一年的赋税还多。郭桓的宅邸确信装得下?

  “放屁!你小子就尽管替郭桓这些贪官开脱!这些粮草可是郭桓积年累月贪墨下来的。他之所勾结那么多官吏,就是为了这个!”

  “况且郭桓又不是傻子?肯定不会把这么多贪墨藏在自己府中。他的同伙遍布大江南北,就不能藏在其他地方吗?”

  朱元璋这是真生气了!

  方云飞的说法简直就是把自己和郭桓都成当傻子。狡兔尚且三窟,更何况郭桓这种大贪官。他能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陛下你这真有点大帽子扣人了!人有人道,鼠有鼠道。朝廷六部都有自己发财的路子,何必同郭桓勾结在一起。“更何况地方的左右布政使都是从二品的大员,郭桓他一个户部右侍郎不过正三品,比这些地方大员还低着一级。这个封疆大吏干吗要卖他们的面子?”

  “在自己单干多好?又安全又不用同郭桓分润,何必多此

  一举?”

  “最关键的是,这些被贪墨的钱粮是从洪武元年到十五年的总和,但是郭桓洪武十年才调入户部,还只是个主事。要不是陛下把他前面的官员都杀了,他也没这么快成为侍郎。

  “把这么多年的损失的粮草损失全部算在郭桓一个人头上,不仅有失公允,恐怕还会放过那些漏网之鱼吧?

  方云飞向朱元璋反问道丁.

  0205方小友一向这么勇吗?没错,他超勇的!

(感谢139.05读者老爷催更!)

  “放肆!听你的意思,要不是咱的缘故,他郭桓还当不了这个户部右侍郎?也贪不了这么多粮秣?”“如果咱只杀郭桓一人,还会遗漏漏网之鱼?”

  听了方云飞的话,本来就一肚子火的朱元璋更加生气了。你小子这说的是人话?

  合着你的意思,还是咱老朱把郭桓这个大贪官捧起来的?把这些贪墨的粮草归到他头上,还是咱徇私枉法了?“那陛下你觉得呢?

  方云飞双手一摊,摆出一份无能为力的样子。

  自己已经把事实都放在朱老板面前了,怎么他的头还这么铁呢?

  咬死郭桓还不松口了?

  要知道洪武十年郭桓不过是正六品的户部主事。

  他和正三品的户部侍郎还搁着三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和一个正五品的郎中。

  如果按正常“八八三”流程,从六品主事到三品侍郎,怎么也要十几年。

  可是郭桓洪武十年担任主事,十一年就是员外郎,半年后升郎中,洪武十二年年中就成了户部右侍郎。

  升官速度堪称恐怖!

  可他为啥能官儿升得这么快?

  还不是因为陛下你把郭桓上级杀的杀,抓的抓。朝廷无人可用,只能火箭提拔郭桓了。

  再说,这两千四百万石明明白白是从洪武元年到十五年的贪墨总和,结果陛下你非让一个洪武十二年的侍郎来背锅。

  要不是朱老板你是皇上,我还以为你是故意嫁祸郭桓,让他来背锅的!

  “方小子你.

  “父皇息怒!恩公,为何内阁会算错郭桓贪墨的数字?”看到方云飞略显鄙视的小眼神儿,朱元璋顿时就搂不住火了!

  好在太子朱标及时出面,将话题转移了过去。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没有统一度量衡,大家的计量单位没有统一的缘故。

  方云飞也不愿意接着招惹暴怒边缘的洪武大帝,果断接过了太子的话题。

  “没有统一度量衡?我华夏自秦朝以后就书同文,车同轨,度同制。怎么方小友会说这句话?

  “对啊!这案卷里全部都采用的是石为单位,方小友何故说没有统一计量单位?

  听方云飞这么说,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两个内阁大佬立刻

  开口问道。

  就连刚才还在爆发边缘的洪武大帝也冷静下来,等待方云飞的解释。

  “韩国公和诚意伯所言不错,虽然表面上度量衡和计量单位被统一了,但是事实上并不如此。

  方云飞想了一下举例说道:“就拿民间交易来说吧,百姓大多喜欢使用铜钱,但是除了这个还有人以物易物,或者用盐巴或者贝壳之类的。

  “而涉及到大额交易,这些东西就不用了。大户人家通常使用的是金银等贵重物品,有的干脆使用丝绸、珊瑚或者珍珠这些东西作为钱使用。

  “这个小王我知道啊!这不就没有锚定物,所以人们只好因地制宜,用其他东西来充当钱这一般等价物吗?”晋王朱棡在一旁兴奋地插话道。

  他现在最感兴趣的就是挣钱,所有和钱有关系的东西晋王都记忆犹新。

  所以当方云飞说起这些,朱棡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不错不错!这个方先生确实讲过。”“既然讲过,那方先生就无需再述了。”

  “对啊!那些玩意儿听着头大。方先生还是不要再重复一遍了。”

  有晋王的提醒,燕王朱棣、秦王朱樉和周王朱橚也想起来了。

  看到嫡出四王的样子,一旁的刘伯温摸了摸胡子。锚定物?

  一般等价物?

  看来方小友不仅满腹经纶,而且还擅长教书育人啊!老夫都不知道的概念,居然能让几位王爷记忆犹新。厉害!

  什么时候要和方小友讨教一番了。

  “晋王殿下所言不错!因为缺乏可以大规模流通的钱币,所以各地官府收上来的赋税就五花八门,什么东西都有。

  “但是这就给他们造成了一个难题,那就是上报朝廷的时候,该怎么书写。如果是收到什么就写什么的话,恐怕就是户部也得乱套。嗯..

  方小子/方小友/方恩公/方先生说得好有道理!所有人都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想象一下,如果户部收到的交割文书乱七八糟都是些皮毛、布帛、盐巴和各地特产,那负责统计的官吏非疯了不可。

  这怎么估量价值?

  这么看来确实需要统一一下计量单位。

  “本来大明宝钞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因为朝廷滥发的缘故,已经不能作为计量单位了.实在是可惜!”听到这句,刘伯温顿时看了旁边的李善长一一眼。

  方小友这是怎么回事?

  当着上位的面指着朝廷办事不力?

  谁不知道滥发宝钞是陛下的意思,方小友这是指着和尚骂秀驴?

  这方小友一向这么勇吗?李善长默契地点了点头。伯温你猜得不错!

  把疑问的语气去掉,他一向超勇的!朱元璋也是脸色一沉。

  好在这次方云飞没有直接说他,而是指责朝廷办事不力。朱元璋也就假装没听见,继续等待方云飞的解释。“所以各地官府为了方便,就统一把计量单位换成了粮食的重量,也就是「石」!”

  “反正是人他就要吃饭,给官员和士卒发的俸禄军饷也大多是粮食。用「石」来做计量单位,既方便又实用。何乐而不为?”

  “恩公,那这有什么错误吗?”朱标接着问道。他现在是越听越糊涂。

  恩公一开始指责账目出错是因为度量衡不统一。

  但是绕来绕去,又说朝廷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十分实用。这不是自相矛盾,自己打自己的脸吗?如果换了别人,那肯定是逻辑无法自洽。但是换了恩公嘛.莫非里面还有什么深意?

  “太子殿下所言不错!这错误错就错在「石」这个计量单位上!”

  方云飞点头说道:“要知道郭桓这1.2帮人都是文人。文人嘛,就喜欢附庸风雅。至于钱粮这些一来够用就行,二来弄得太多肯定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所以他们贪墨的大多是古玩字画或者奇珍异宝这些体积虽小但是简直难以估量的物品。

  “比如郭桓通过权钱交易贪墨了一副王羲之的手书。这一副手书可能就要价值十几万石粮秣。

  “但是小吏在摘抄笔录的时候,只会摘抄郭桓贪墨十几万石粮秣,而不是他贪墨了王羲之的手书。

  “因为前者的数量十分明确,但后者的价值却难以估量。所以不明就里的人很容易误会郭桓的贪墨数量。

  “实际上放在他府邸之内的,并不是十几万石粮秣而是一副王羲之的手书。”

  “这么说,你们明白了吗?”方云飞向众人询问道!

  0206大老虎和小蚂蚁

  原来如此!

  听了方云飞的解释,所有人都恍然大悟!

  特别是李善长和刘伯温这个两个牵头郭桓案的内阁大臣,更是懊恼地直拍脑门!

  怪不得自己不论严刑逼供还是审问拷打,都无法找到郭桓贪墨的粮草。

  原来这家伙全部都换成古玩字画和奇珍异宝了啊!这些东西和粮草比起来,简直是太好携带了。

  郭桓往袖子里面一塞,就算是奉了皇命监督他们的拱卫司也不能无缘无故搜查一个三品大员啊!

  都怪「石」这个计量单位误导,害得自己始终把注意力集中在粮草上,忽略了其他方面!

  要不是方小友提醒,说不定真还追不回这些贪墨之物了。“那恩公,这郭桓到底贪墨了多少?”太子朱标在一旁问道。

  “根据我们的估算,郭桓这些高官总共贪墨了六百万石粮草,其中以古玩字画和奇珍异宝居多。

  “其他人贪墨了一千八百万石,这些就全部是粮秣了。”方云飞想了一下说道。

  听到总的贪墨数字没有错,李善长和刘伯温暗暗松了一口气。

  22一旁的汤和却忍不了了,猛地拍了一下书案:“这些混蛋,居然贪了六百万石粮草!他们知不知道这些粮草可以养活多少士卒,又可以救多少百姓?”

  “信国公所言不错!这些人简直就是好胆大包天啊!”“这些人有什么自称是圣人子弟?简直就是一群硕鼠!”“抄家灭族,真是一点都没有冤枉他们!”

  朱棣等人也义愤填膺地说道。

  汤和之所以这么激动,是因为他是从乱世之中走来,见多了无数百姓因为官员贪墨流离失所。

  没想到的是大明建立不过区区十五年,居然就出了郭桓这么一个大贪官!

  如果这个趋势不遏制下去,岂不是以后无官不贪?到时候官逼民反也不是不可能。

首节 上一节 159/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董公之子,开局天胡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