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我是贾琏

红楼:我是贾琏 第375节

  讲是讲无所谓官办民办,内心深处,贾琏还是倾向于民办。

  资本家虽然都该吊路灯,但也实实在在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凡事呢,不能只看一面,脱离实际的臆想,不是邪-教,就是乌托邦。

  会议结束的次日,研发司门口来了一群商人,都是奔着研发司的订单来的。

  与之相比的是,遵化铁厂那边,哀鸿遍野。为避免生出事端,内阁紧急调派西山大营,进驻遵化,同时开仓对工匠进行放粮,并要求不得停产。

  

  好歹给人一口吃的,免得人心惶惶,工匠造反。

  事情是确定了,见报之后,京城市井之间也是议论纷纷。

  无论如何,官方遵化铁厂的前景,商人非常看好。一时之间,京城商贾云集,都在打听如何推进遵化铁厂民办事宜。

  贾琏则忙着在应对前来抢订单的商人,采取的办法很简单,招标。

  所有商人都拿到了招标书,看完之后在人前也都叫苦不迭,实际上回到住处,都在摩拳擦掌,抢订单,干死同行。

  贾琏搞出的新鲜玩意,再次引发了京城朝野热议。

  承辉帝私下吐槽:这厮总能搞出点新花样,先看看再说吧。

  招标结果很顺利,一共三家企业,获得了研发司的订单,这批钢铁将用于生产军方所需的新式装备。

  从单价上看,价格远低于遵化铁厂那边,商家这边也能挣一点,算是双赢了。

  有了原材料,研发司这边的工厂全力爆产能,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

  贾琏汇报的时候表示,正确年内让驻京部队全面换装。

  与此同时,贾琏的技校也开学了,第一批学员一百二十人,都是从民间招募,学制四年,两年文化课,两年实践课。

  优秀工匠能做官这个前提下,技校招生还算是顺利,贾琏还算谨慎,没有放开了招,先搞搞看,试试水。

  这个技校,最终还是获得了官方的身份,作为研发司下属部门存在。

  具体到执行时,贾琏提出,上面睁一眼闭一眼,没人反对,顺利通过。贾琏兼校长,副校长是工部一个不得志的技术官员。

  一帮玩技术的官员,踊跃报名当老师。嗯,这里说一下,他们都是兼职,能多拿一份薪水。京官不易啊!

  所有人都没有察觉到,一个以技术流为核心的山头出现了,这帮官员的共性,就是搞技术。

  现在这个山头还小的很,但凝聚力很强大。可以算作贾琏的基本盘之一。

  折腾了快一个月,遵化铁厂的拍卖事宜正式启动,就在拍卖的当天,王熙凤也进了产房。

  随着一声哇哇哭喊,产婆出来道喜:“恭喜恭喜,是个带把的。”

  西府多了下一代,贾母大为振奋,连声道:“贾府有后,兴旺发达,长长久久。”

  李纨站在一边,面无表情,不知道心里在想啥。

  王熙凤进门之后,并没有冷落李纨这一点,做的还算是不错的。所以,李纨的心情很复杂。

  眼见大房兴旺,二房的老爷外放之后,一个月才来一封信,王夫人经常抱怨,但却无济于事。她倒是想跟着贾政上任,这不是没能成行么?

  至于李纨,一个寡妇,原著中心思全在贾兰身上,这个时空,因为掌握了一部分管家的权利,怨气没那么重就是了。

  给儿子起名的事情,贾赦表示他来。对此,贾琏则表示,你来就你来。

  回去翻书的贾赦,最后取了一个名字,荃!贾荃。

  这个读音,贾琏表示无话可说,贾荃就贾荃吧,你高兴就好。

  嗯,这一代人,单名,草字头。

  有儿子的贾琏挺高兴,倒也没特别高兴,倒是王熙凤,进入了一种全新的状态。

  如果说以前王熙凤属螃蟹的,那也是缺两个钳子的。如今有了儿子,钳子也长出来了。

  这么说吧,对上贾琏,王熙凤也觉得自己有一战之力了,不像以前那样,单方面被压制。

  王熙凤生儿子之后,桂香、平儿,晚一个月,先后诞下女儿。

  贾琏一家伙多了三个孩子后,再次感受到,这一大家子的担子,沉甸甸的。

  军校招生事宜,完全基本按照贾琏的方案来执行,首先是文化课必须过关,就算是推荐入学的,也要有文化。

  第一期,推荐人数不多,只有五十个名额,剩下的一百五十人,全部要考试。

  随着军校开启招生,延续至今的武举制度停止。现有的武举人,保留身份,在军中想要有所作为,也要考军校。

第431章 上课了

  皇家军校开启招生模式,各地举荐的生源汇聚京师,正式入校之前,都要考试。

  都是举荐,还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只需要考文化课,有的人还要考身体和军事技能。

  先进行文化考试,然后是分科考试,根据学员的个人志愿报考。

  总计两千名考生,最终留下二百三十人,诸多学科中,最惨的就是参谋和军医科,报考人数只有三十人,其中参谋科二十人,军医科十人。

  也就是说,这两个学科招不满人,计划是每个学科各招五十人。现在只招到了三十个,差距太大了。

  这个情况汇报上去后,承辉帝被干懵了,看着报告半天没说话,最后习惯性的开口:“传贾琏!”

  提议开设这两门学科的贾琏,自然是要背锅的。

  贾琏奉诏来到,得知情况后也很意外,天子门生都没吸引力么?还是说,事出有因?

  “应该是认为这两个学科晋升的机会不大,将来有的是人会后悔的。暂时先调剂吧,成绩达标的,强行录取,不愿意就读者,三届之内,不得再考。”贾琏给出了一条黑心的建议。

  承辉帝略略犹豫之后,想到如果招生不满,闹出笑话来丢人的是自己,默默的点点头。

  于是,有七十个考生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后,先喜后悲,其中三十人宁愿放弃今后三年的考试也不愿意就读,铁了心要招满员的承辉帝继续调剂。

  这次贾琏及时制止,表示可以从龙禁尉家属中招人,作为一个福利。并且今后再有类似情况,也这般处置。

  龙禁尉好几万人,家里有好几个孩子的多了,多一个做军官的机会,龙禁尉上下,自然是感恩戴德。

  实际上军方是有人知道参谋的重要性,只不过不愿意解释而已。

  将门带兵的规则延续至今,哪里是好改变的,没有剧烈的反弹,完全是因为皇帝的威望上来了,加之有一个金牌打手。

  贾琏作为教官之一,负责教步兵战术。这个任命,上下都没有疑问,一个是出身,一个是战绩。谁都说不出反对的话。

  开学之日,承辉帝驾临军校,并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鸡血满满,新学员们山呼万岁,从此都是天子门生了。

  开学之后,贾琏的第一课,站在一群步兵科学员的面前,看着面前的五十个学员,年龄差距比较大啊。

  有的学生明显三十上下,有的连胡子都没长出来。嗯,学员之中还有一个熟悉的面孔,贾琏假装不认识他,面不改色的继续。

  “我是贾琏,你们的战术教官,请各位遵守课堂纪律,这里是军校,实行的是军法。希望大家记住我说的话,免得受处罚时说教官不教而诛。”

  开场白效果不错,下面的学生态度很端正,没有屁股上长针眼的货色。

  贾琏看着一双双注视的眼睛,满意的点点头,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战术与武器】,放下粉笔后,贾琏回头继续上课:“请看标题,任何一种战场战术的诞生,都来自于人与武器的结合。步兵作为最基础的兵种以及战场上决定性的力量,必定要率先直面敌对方的武器以及战术变化。战场上只要步兵大阵不乱,胜负就没有定论。任何一个将领如果不善于使用步兵,不可以称之为帅才。”

  “火器将成为主流的原因,在于人的生理上限,以及培养成本。再好的弓箭手,连续射击的次数,远远低于火枪手。培养一个合格的弓箭手,需要两三年,而培养一个合格的火枪手,最多两个月。”

  “讲步兵战术之前,必须先讲军纪。军纪不仅仅体现在战场上,还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一支军纪严明的队伍,承受伤亡的能力要远远高于军纪不严格的队伍。”

  “步枪加了膛线之后,子弹在飞行的过程中,增加了旋转,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各位请看,这是一支最新式的步枪,前膛装药,火帽击发。请注意看这枚弹药的设计,这种设计保证了装弹的速度,由此催生了一种新的战术,散兵战术。”

  “散兵战术,由优秀射手衍生而来,正面野战时,脱离本队前出五十到一百步,以精准的射击先于敌军开火,敌军在抵达攻击距离之前,就已经受到沉重的打击,士气受挫,达到己方先声夺人的目的。”

  “火炮,我称之为战争之神。战场上,尤其是正面战场上,火炮的重要性永远是第一位的,如何正确使用火炮战术,是各位必须掌握的技能。”

  贾琏觉得这个课堂时间设计的太不可科学了,一堂课两个小时,要不是带了茶杯,根本撑不下来。

  这样的课,居然两天一堂,贾琏觉得应该给自己加钱才能抚慰他受伤的心灵。

  下课之后,贾琏立刻开溜,多一分钟都不愿意。说实话,贾琏没多少为人师表的热情。可惜,教材上的主编人是贾琏,无处可逃。

  之所以用贾琏来负责步兵战术的编写,原因也很简单,新战术在实践中,贾琏是不二人选。

  如果说郧阳和济宁两场战争说服力不足,那么小年夜李逆叛乱之战,以及张家口一战,则毫无疑问的证明了贾琏是新战术的第一人。

  实际上不仅仅是战术教材是贾琏主编,参谋科的教材,军医学的教材,也是贾琏负责主编。

  只能说,承辉帝在使用贾琏时,真就是好用往死里用。

  回办公室的路上,贾琏的身后跟进来一个人,进门之后笑嘻嘻的开口:“孤是不是要尊贾兄一声先生?”

  “我说课堂上怎么多一个人,殿下是怎么混进来的,同学们都不认识你?”贾琏也很好奇,他是怎么隐藏身份的。

  “就算有认识的,也会装着不认识的。”李亨给出了解释,来军校上课是他主动提出的,承辉帝居然还同意了。

  说实话,贾琏很不理解,承辉帝怎么就同意了呢?无论如何,这也是李亨的一次胜利。

  可惜,李亨接下来一句话,贾琏发现自己猜错了。果然是承辉帝,在继承人的选择方面,一如既往的慎重。

  “不止是孤来听课,老二也会来的。我与他只能在课堂上听课,不必参与到训练中。”

  看着李亨脸上略显遗憾的表情,贾琏淡淡道:“殿下还是少往我跟前凑的好。”

  李亨悻悻的转身,离开之前道:“下次李元往你跟前凑,你也这么说他才好。”

  贾琏嗤的冷笑一声,李元怎么会?

  一刻之后,贾琏走进参谋班的课堂时,看一眼台下的学生,愣了一下,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说一下,步兵战术课是必修课,贾琏教学任务挺重的,两天要上课一天,每天四堂课。

  重复了上一堂课的内容,这次贾琏更加的从容,教材都没打开,第一章的绪论,轻松拿下。

  下课回到办公室,李元也跟着进来了,并且很有礼数的抱手:“李元见过贾先生!”

  贾琏笑着回礼,抛开个人情感来看,李元这个人的卖相,确实要远远强于李亨。

  “殿下客气了,给学生上课是贾某的差事,先生二字,当不得。”

  贾琏刻意保持距离,甚至走门口,把门打开。绝对不能让外面造成误解。早知道这个情况,就不要单独的办公室了,又没有女秘书。

  李元对于贾琏的举动,非但没有生出不满,反而在心里默默的赞许,不愧是父皇最信任的臣子,为人谨慎,忠字当头。

  “古有一字之师,今孤听了贾大人的课,先生一词当得起。孤来就为了谢谢贾大人,不会给贾大人添麻烦的。告辞!”李元说明来意后就走了,贾琏抱手恭送,目送他远去后,心里暗暗想,这做人的风度,确实上佳。

  下午还有两节课,一天上八个小时,贾琏给累够呛,好在只有八个小时,比起资本家,还是有底线的,不会强制加班。

  次日贾琏没课,本打算去处理其他衙门的事情,却被承辉帝叫进宫里问话。

首节 上一节 375/39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