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373节
各部门主官被训斥了,回去后就要抓替罪羊。张庭恩上任的第一刀,对着京中各部的官员而来。
怎么理解考成法呢?简单点,一件政务,限期完成,还要做到相关各方,基本满意。
以军饷为例子,下发的时候漂没是潜规则,大家都认,但是你故意拖延时间太久,让人送礼后才核准,下面不满了,就可以去内阁举报。
内阁明文规定了,一旦因懒政怠政被举报,先停职,查清楚之后,根据情节轻重,或罢免,或降级。
京城各部门的官员,如今身后如同跟着好几条大狼狗,走路都带风,生怕慢点被咬了。
这不,岳齐回到兵部,下属们一看他脸色,就认为他是被叫去训斥了。官员们纷纷传递消息,今天走路要绕着点,别让岳尚书碰上。
贾琏倒是不忙,也没人来盯着他,让他加油干活。不是说对贾琏优待,实在是不好意思,这厮兼任那么多差事,再盯着他,怕他撂挑子。
不忙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放权。下面的部门,除非大额资金的开销,贾琏问清楚后签字之外,其他的基本不管。
也不是不管,有点风吹草动的,有的是人给贾琏打小报告。势头不妙,贾琏自然会把下面的负责人叫来骂娘。
一个偏僻的大院子内,摆放了十几口大水缸,尽管盖着盖子,空气中还是弥漫着一股奇怪的味道,非常的冲。
大缸上有编号,每一口都是试验品。
这是让阿让的差事,根据贾琏给的一个粗略的方案,反复实验,不断配比,弄了三个月,才弄出第一批酱油。
传统工艺生产酱油非常麻烦,有了盐酸之后,用化学手段来生产酱油,速度大大的提高。
不要说贾琏没良心,这玩意的危害性没那么大,关键是效率大大提高了。
今天是让阿让汇报成绩的日子,特意把贾琏请来观摩成果。
说实话,贾琏真不愿意来,但考虑到这今后是源源不断的财源,捏着鼻子戴着口罩还是来了。
每一口水缸都有严格的记录,做出来的酱油,味道各异,有的甚至不能算酱油,只能算奇怪的化合物,单单看颜色,就没人敢尝试,直接叉掉。
贾琏看了一会,发现之前的五口水缸里的实验品都可以说失败了,心里默默的嘀咕,试验就是在烧钱啊。
其实原材料也没那么贵,主要是一些豆柏,贾琏如此嘀咕,完全是因为最近研发司搞了一堆项目,钱烧的有点猛。偏偏贾琏没法打击大伙的积极性,这帮人只要管饭,管实验室和原材料,工钱有没有无所谓。
“连续五口水缸都是失败的废品,也许是我运气不好,带衰了让阿让。”贾琏自言自语,给自己找个借口,交代一句你们继续,他先走开了。味道太难闻了,戴着口罩都挡不住。
让阿让仿佛看见了奖金在消失,失望的看着剩下的水缸,咬咬牙:“继续!”
离开研发司前先换一身便装,官服拿包袱收好,贾琏去了城南,香菱还是太弱了,又不想扩大打击面,不能尽兴的贾琏,提高了来城南的频率。
才到城南呢,叫一个便衣打扮的内侍拦下了,这位贾琏见过,所以知道是啥情况,顺着他手指看过去,赶紧翻身下马,让人知会姐妹俩一声。
城南新开的一家戏楼,场子里是一家徽班,生意很是火爆。
承辉帝难得听戏,今天出宫的目的,其实是因为贾琏。但是又找不到他人,裘世安表示,最近贾琏总来城南,所以便来守株待兔。
贾琏进了戏楼,见楼上靠着栏杆的桌边,便装的承辉帝正看戏呢,赶上换场,戏楼里一片人声嘈杂,有的大呼小叫的,有的兴奋的开口唱。感觉到喧闹的戏楼,突然就安静了,下意识的往门口看。
啥情况呢?这些看客,坐姿也是千姿百态,甚至有人一脚踩椅子上。一看就是桀骜不驯之辈。
贾琏出现在门口,立刻被人注意到了,看客们如同看见了瘟神,纷纷端正坐姿,一副乖巧的样子。
没法子,五城兵马司的小黑屋,谁住过谁知道。黑心的贾琏,一碗蛋炒饭,他敢卖五两银子。不是喜好听戏么?那好办,安排戏班子,唱一天五百两,一直安排到你破产为止。某愣头青,因为在五城兵马司听十天戏,欠了衙门五千两银子,家里来人赎回去之后,睡觉从床上掉下腿摔断了。
京城权贵二代们,人人都知道,五城兵马司是京城最大的黑店,惹不起,只能躲。
君臣二人视线对上后,贾琏叹息一声,转身出了戏楼。
承辉帝立刻明白贾琏的意思,这地方没法谈事情,认识贾琏的人可太多了。
这么说吧,京城里的二代们,见过皇帝的很少,见过贾琏的肯定有一个算一个。
这些二代们,分别被贾琏用鞭子抽过,被关小黑屋卖过高价粮,还有个别死硬分子,被饿过三天,差点没忍住吃自己的皮鞋。
每个从五城兵马司出来的二代,无不痛哭流涕,表示宁愿死,也不愿意再回那个鬼地方。
承辉帝起身出了戏楼,看见贾琏站在一处院子门口,信步过去,贾琏微微躬身:“您请!”
进了院子,姐妹俩躲在里面不出来,裘世安临时干了服务员。
“陛下,您怎么找这来了?”贾琏好奇的问一句,承辉帝呵呵呵的皮笑肉不笑:“这不是贾卿太勤勉了么?朕想找也得能找到啊。”
说着话,还拿手扇鼻子,一脸嫌弃:“身上什么味道?”
贾琏知道承辉帝的意思,不就是觉得自己偷懒么?被熏到了对吧,爽不爽啊?
当然了,面子上还是很认真的回答:“刚从工坊过来,正打算洗一洗身上的味道,换一身衣服。”
承辉帝果然被吸引了注意力:“工坊,又搞什么好玩意?”
这话问的非常赤裸裸的,就差被省略掉了三个字“挣钱不”。
贾琏如实禀报:“不是啥好玩意,就是速成酱油法。”
听到酱油,承辉帝自动省略了“速成”,没心情多问了,酱油才能挣几个钱啊?春天到了,反季节菜的好日子到头了。皇帝的房租,也不好意思继续收了。可惜了,还没收过瘾呢。
“朕今日召见了张相与岳齐,决定开一所皇家军校,朕任校长,卿来做个西席如何?”
贾琏当然不愿意掺和进去,这可是军校,谁知道皇帝是真心还是假意。
“微臣年幼,不能服众,如何为人师表,不如微臣将家传带兵心得总结成策,献给军校作为参考教材。”
承辉帝听他不愿意,旋即明白他的担忧所在,不愿意沾染兵权。
“年纪轻轻的,喜欢胡思乱想。卿去做先生,朕看谁敢不服?岳齐对朕说了多次,卿的参谋处独此一份,上了战场用处极大。卿去军校教参谋学,朕觉得很合适。再说了,岳齐与卿合作,朕相信一定能办好军校。嗯,就这么定了,回去也拿个方略出来,三天,只给你三天。”
这就是硬逼着贾琏干货的意思。
第429章 正确的迎合上意
虽然没有从军的经历,但是电视剧电影没少看。
一支军队重要的不仅仅是装备,还有团队凝聚力,以及精神层面。
贾琏的方案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军队构成,就是简单的分科。
军校设步科、炮科、骑兵科、辎重科、参谋科,情报科,军医科,具体科目的课程内容,贾琏写了一点大概,细节只能慢慢补充了。
然后就是精神层面,具体到个人和团队。
个人自然是生活卫生上那一套,以及忠君爱国教育,团队则是集体感的培养。
总而言之,完全是按照打造一支近代军队的模式去编写。
很多事情看起来稀松平常,但全世界的军队都这么干的时候,充分说明了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天后,贾琏弄好了章程,亲自送宫里,进宫后遇见从乾清宫里出来的李元,这位居然微笑点头了,贾琏回了个点头,没笑。
说实话,就算是承辉帝再稀罕李元,贾琏都要给他使绊子的。
承辉帝看见贾琏,表情看着很愉快,主动说起李元的事情:“适才老二来见朕,说了他在顺天府听到看到的一切,朕观之,成熟了一些。”
老父亲的欣慰之情溢于言表,贾琏嘴上不说,心里腹诽,李亨不是亲生的么?还是说庶出?
贾琏一言不发,没等到捧哏的承辉帝没了炫耀孩子进步的心思,有点失望的撇嘴:“章程呢?”
贾琏双手奉上,安静的站一边,承辉帝接过后没着急看,而是先拿一份给贾琏:“岳齐的,你看看。”
说完承辉帝才看贾琏送来的章程,贾琏也不客气,打开岳齐的章程看了起来。
很明显,岳齐没有办学方面的经验,相比之下,贾琏把现代办学的那套搬到这个时代,无疑领先了很多。
其中差距最大的,就是岳齐采取的是保举制度,就是由各部主官推荐,然后直接上学。这个无疑不是岳齐的初衷,而是与武将们妥协的结果。
贾琏的招生模式则很简单,考试+加推荐。
具体到考试内容,按照现代的说法,语文和数学。尤其是数学成绩,必须过关。
因为装备的进步,个人勇武的作用被极大的弱化,战场战术发生了巨变,传统军人训练的模式也应该进行调整。
简单一点来讲,岳齐的方式,重视个人战斗素质的培养,贾琏的方式,则更重视个人的指挥能力的训练。
看完之后,贾琏还回去,承辉帝还在看,贾琏继续一言不发。
看一半,皇帝拿出眼镜戴上,显得极为郑重。
终于看完之后,承辉帝摘下眼镜,抬头道:“卿家说的战场战术教育,为何没有详细内容?”
“这只是个概述,具体的战术其实很简单,几百个字就能说的很仔细,嗯,还有配图。”
“你现在画一张看看。”承辉帝显得有点击破,他也是上过战场,学过军事的,只是他发现,按照贾琏的模式,以前学的用处不大了。
早有准备的贾琏,摸出碳条,借了把尺子,现场画张简略图。
并且在图上标注清楚,猎兵前出,主力列队。这么说吧,近代军队战术一点都不复杂,不过就是排队枪毙的加强版,原因是线膛枪的出现,前出的猎兵更多一些。就射程而言,前装线膛枪对比滑膛枪,并没有优势,真正的优势是射击精度。
真的对手冲到五十米以内,比的就是火力密度了。德军率先在单位距离上派进去更多的人,这一套现在也是适用的。
当然还要分具体的战场,比如一马平川的地形遭遇战,排队枪毙就是首选。预设战场能做的文章就多一些,总之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根据不同的地形以及攻守地位,选择不同的战术。
前装线膛枪时代,爆发过两场激烈的战争,一场是克里米亚战争,英法联手带着土耳其对抗俄罗斯,别看俄罗斯输了,但英法付出的代价也不小。要知道,当时英法装备的是米涅弹线膛枪,俄罗斯还是滑膛枪。另外一场就是美国南北战争,两场战争都是几十万人的伤亡。
前者还诞生了南丁格尔这个提灯女神。
几张草图画的很快,关键是标注慢,承辉帝等贾琏画完了,没着急仔细看,而是继续问:“参谋科、军医科,仔细说说?”
看的出来,承辉帝内心已经有明显的倾向了。
贾琏很耐心的解释:“参谋科培养军事参谋,主要任务是根据掌握的情报,制定相应的战术,以及具体的执行。最大限度的分担主将的压力,使之有足够的精力,应对战场上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各种的琐事上。至于军医科,顾名思义,主要就是战场治疗。当兵的上了战场,往往不怕死,而是怕伤了之后得不到及时治疗,死了还好,落下了残疾,生不如死才是最伤士气的。军中设军医,战场上及时救护,士兵没有后顾之忧,伤了有人管,士气将大大提高。就士气而言,军医科的重要性,远比战前各种重赏许诺要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立功。”
承辉帝嗯了一声,点点头再问:“这里提到军人荣誉感,仔细说说。”
贾琏微微一笑:“这个好理解,您看看前明的军队就知道了。军人没有社会地位,缺少荣誉感,十成战斗力,能发挥一半就是强军了。以前的那一套,官兵的个人荣辱,往往与主将挂钩,如今陛下破旧立新,开设军校,毕业生都是天子门生了,不能再搞以前那一套了。”
以前那一套是啥,贾琏没明说,承辉帝心知肚明,不就是以文制武么?
这一套的根源是唐朝末年一直延续到北宋建国,五代十国武夫跋扈,稍不如意就杀上司,杀节度使。
北宋就是在矫枉过正,明朝前期还好,土木堡之变后,朱叫门复辟,开启了以文制武的时代。以戚继光为例子,他给张居正写信的落款,门下走狗。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看,这种事情太过荒唐了。
但是从皇权追求稳定的秩序的角度看,这种事情完全可以接受。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祟。
家天下时代,皇帝个人的喜好,影响太大了。
别的皇帝贾琏不管,总之承辉帝这里,贾琏必须影响他,让他认识到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性。
现在是十八世纪,已经初步打开了看世界的窗口,贾琏会竭尽全力的推动中原王朝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
至于贾琏不在了,国家会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那就不是贾琏担心的事情了,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嘛。
承辉帝很认真的听贾琏讲解后,低头继续看,看完之后抬头道:“很不错,看来还是你对新装备和新战术研究的更深。以此为蓝本,朕会让人制定详细的办学计划。只是卿家状元出身,到军校讲课,恐有不甘。”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