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琏 第248节
这活不能沾,鬼知道有没有别人撺掇!
第286章 今夜有事
这事情根本经不起推敲,明明皇帝抬了手,给一个外放的机会。大过年的史家兄弟还去老太太跟前哭穷,这是丢谁的脸呢?原本好好的等年过了外放三年,一任下来别太贪了,十万两银子轻轻松松。现在是摆明了得寸进尺,希望贾家出力,官复原职,不用外放。
京城里呆着多舒服啊,离家近,钱也不少挣。问题是史家兄弟才罢官几天啊,就想官复原职。皇帝的脸面何在?这哪里是来求人帮忙的心思,这是抱着坑人的心思来的。坑的还是贾家现在的顶梁柱贾琏。
贾府西边,贾母的宅院内,尤氏与秦可卿来的稍稍晚了点,人还在院子里就听到在贾母中气十足的骂人:“你回去告诉两个黑了心的废物,败了史家还不算,还要连累我那乖孙。求人帮忙还要讲价钱,有本事靠自己,他们不要脸,我还要脸。”
二人进堂上,见史家来的管事跪在地上瑟瑟发抖,贾母一脸怒气的站着,抬手指着地上的人破口大骂:“主子不懂事,你这个做下人的也不劝他们学好,真敢到贾府来传话。揭不开锅的话也敢说出来糊弄鬼,真当我老糊涂了?”
史家管事被贾母大骂一通后连连磕头告罪,连滚带爬的去了。
尤氏与秦可卿上前问候时,秦可卿好言相劝道:“老祖宗,何至于此。都是自家人!”
贾母听了叹息道:“正是自家人,才要好好的骂一通。几十岁的人了,做事不过脑子。乖孙琏儿在陛下跟前卖了好大的面子,才算是求情成功,罢官改外放。他们两个跟着别人闯的祸,却要乖孙擦屁股。史家交在他们手上,败亡怕是不远了。”
秦可卿听出来了,贾母更多的是为史家的今后担忧,便安抚道:“老祖宗一通骂,振聋发聩,必能骂醒他们,从今以后励精图治,将史家发扬光大。”
贾母听了这才好受了一些,眼神却一直在王熙凤身上转悠,适才王熙凤一直沉默不语,坐在一旁沉默不语,贾母担心她心里不痛快。回头告诉贾琏,因此伤了祖孙二人的感情,那才是大大的不妙呢。要知道,二房没有她的支持,如何能安居荣禧堂。贾琏孝顺不假,心里难免没疙瘩。今天的事情,但凡有点偏心,贾琏心里又记一笔,今后没准便家无宁日。
曾几何时那個低眉顺眼的乖孙,如今也要看他脸色行事了。
贾母内心五味成杂,当初偏心二房,有贾赦不争气的因素,也有二房夫人王氏、元春的成分在内。初衷是维持贾家的荣华富贵,谁能想到贾琏说起来就起来了呢?
早知如此,就不该让贾琏娶王家女,如今这姑侄俩面上还能维持关系,暗地里不好说。斗不斗的不知道,换成自己做媳妇那会,婆婆倒是能忍,婶婶绝对不忍。也就是乖孙媳妇顾全大局,非但没主动争斗,反而将李纨拉来帮着管家,这才维持了内部和谐。
别看贾母明面上总是夸秦可卿最得她的意,实则心里最看重的还是沉稳大方的王熙凤。
没错,王熙凤进门后,给贾母的感觉就是如此。
女人之间的关系,贾母自己怎么过来的,心里能没点数么?
尽管出身史家,贾母还是很清醒的,贾家才是她的根基所在。
史家的管事出了西边的院子,被人叫住在前院等了一会,但见王熙凤被丫鬟扶着过来,语气温和道:“祖母说话重了点,别往心里去。史家有难处,贾家不能旁观,这点银子拿回去,算是贾家的一点心意。”
史家兄弟这边确实是被人撺掇,年前去北静王府送年礼的时候,年轻的北静王态度热情的招呼他们。看似随意的提了一句,贾琏在皇帝面前说话管用。
并不愿意出京的史家兄弟,记住了这句话,回去后便一番商议,决定派个管事去贾母处探一下口风。成不成不要紧,万一成了呢?这就是所谓的人性自私。他们完全没想过,如果贾琏受迫于贾母的压力去求皇帝,后果会如何?
管事的回来,兄弟二人赶紧询问结果,了解情况后不免失望。不过也不亏,拿到了一万两银子,过年的花销有了。二人也没多想这银子拿了会有啥后果,反倒称赞王熙凤大方。
此事贾琏当日回来后,听了也就是付之一笑,至少面子上没看出任何端倪。晚一点去给贾母请安时,非但没生气的意思,反而安抚贾母别动气,也没提一万两银子的事情。
年前送年礼的事情,往年都是贾琏去做,如今自然不用亲往,安排林之孝与来旺去做。
说的难听一点,比贾家门户高的,让贾赦去出面就是了,其他的也轮不到贾琏主动。
眼瞅着小年到了,公务缠身的贾琏日日坐镇五城兵马司,主抓京城治安、卫生,这是当下看着最要紧的事情了。
这日东平王大摆宴席贺寿,贾琏自然是不会去的,反倒一大早进宫求见。
承辉帝屏退左右,身前只留一个裘世安。君臣说话时,裘世安跟前伺候茶水后,主动的退了出去。站在外面的裘世安,小心翼翼的检查,不让闲杂人等靠近。
君臣独对时,贾琏直言不讳道:“满城要员多在东平王府!一旦有事,后果不堪设想。”
承辉帝听了忍不住叹息道:“朕也不希望看到有事,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何不可呢?”
对此贾琏很不客气的打醒承辉帝道:“陛下所想,奢望也!所谓欲壑难填,陛下退一步,他们就进一步。顶层权利资源就那么多,陛下让无可让时,必然起争斗。”
贾琏昧着良心说话,实际上是承辉帝一直在咄咄逼人,又是清欠,又是整顿京营。忠义亲王,四王八公,哪家晚上能睡的着?也就是贾府一个例外。
“爱卿所言极是!朕不能再退了,这国家非朕一人的国家。”承辉帝说着自己都信了,唯独贾琏没信,腹诽:这是你的国家吧?
皇权再怎么温情脉脉,贾琏都不会完全信任的。到了贾家这个阶段,感情不重要,利益关联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是贾琏的因素,王子腾不会放弃京营的兵权,也不会离京万里。
承辉帝见贾琏低头不语,等待指示的恭敬姿态,也懒得继续装了:“正月十五放花灯,那是放花灯么?那是障眼法!东平王借寿诞大宴宾客,未尝不是在打配合。恐怕东平王早就安排妥当,一旦有事立刻出城去通州,静观局势变化。又或礼花为号,铁骑进京,清君侧。”
能说出这番话,说明承辉帝根本不信东平王。想要获得承辉帝的信任,此刻的东平王就该在山东老实的呆着,而不是借口生病回京,又大办寿宴。要知道,东平王寿诞,带兵的勋贵们,绝大多数都要去赴宴的。
“陛下,臣已经严令神机营枕戈待旦,一旦有事,一个时辰内,保证京城可以到达京城任何一处要地。同时,臣撒出去数百探哨,少有异动,第一时间上报。臣出宫后,坐镇神机营,以防有变。”贾琏非常严肃的告知自己的安排。
承辉帝满意的点点头道:“以防有变,说的好啊。朕看是一定会有变的,从现在到正月底,没有哪天比今日更适合兵变了。”
看来承辉帝早就笃定是今天了,又或许他有别的消息渠道,确定了今天。
“如此,臣这便告辞,安排应付一切。”贾琏抬手重重的敲打胸膛。
“去吧,万万小心。”承辉帝叮嘱一句,贾琏重重的点头:“一旦有事,臣即率部杀向西华门,确保陛下无事。”
“紫禁城的安危,爱卿无需多虑。一旦有事,首重乃破敌主力。朕不怕他们杀来,就怕他们离开京城,或关中,或关外。届时,想要再剿灭,必定大费周章。”
听到此处的贾琏点点头:“臣明白了,臣还是坚持,一旦有事,遣五千精锐至西华门,紫禁城一旦出事,臣的一切努力都毫无意义。”
承辉帝听罢表情微微一怔,随即凝重的挥挥手,示意贾琏可以走了。
出了紫禁城,贾琏依旧先去五城兵马司,日常交代一番后,借着巡视的理由离开。
从时间和经验上判断,如果要兵变,最合适的时间就是入夜后,届时城门关闭,主要有内应,城外的军队进城,守住九门,承辉帝无处可逃。两代皇帝的心思都差不多,绝对不能让对手跑出京城。
年关的京城大街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正在置办年货的百姓。巡视的贾琏没坐车,也没骑马,直接便衣走在人流中。基本可以确定,兵变就在今日。
唯一没想明白的还是那个无尘,这个女人在水月庵蹲守的目的究竟何在。难道说,只为了认识一下自己,能勾引则勾引,勾引不成则寻机行刺?不对,要行刺也不是现在,好歹等大军进城后吧,提前行刺只会引起承辉帝的重视,坏了布局已久的大事。
为何说布局已久呢,这大概要从四王八公为首的勋贵集团站出来争功开始。东平王去了山东,看似气不顺的承辉帝,拿史家兄弟开刀。勋贵们意外的没有团结起来反抗,是牺牲史家兄弟么?贾琏现在认为不是。而是有人在背后压住了众人。
无论如何,过了今日,真相大白。
贾琏前脚出了乾清宫,后脚裘世安便向承辉帝禀报:“圣人,元妃要生了!可需奴婢唤回贾大人。”承辉帝听了先是一喜,随即又面色平淡道:“告诉皇后,元妃不可出事。派人往贾府知会一声,贾琏那边,自然有人知会,他也知道该怎么做。算了,朕亲自去一趟。”
承辉帝直接去了元春处,到的时候周皇后已经在了,并且拦住承辉帝道:“陛下止步!”
承辉帝也没硬要往里去,叫上周皇后一道,在附近走了走,交代了一干要紧的事情。尤其重点让皇后转告元春,皇帝来过,回去等结果了。
夫妻同心,周皇后知道承辉帝的心思,让他安心去等结果。
回到乾清宫的承辉帝,看见等在外面的夏守忠,吩咐他跟进去。
贾家,得知元春进了产房后,贾母跟前立刻汇聚了一群人在等消息。
其中王夫人有种扬眉吐气的感觉,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一个音调。
众女人议论纷纷,都在说元春一定会生个皇子,从此母凭子贵,连带贾家跟着富贵。
王熙凤难得安静的坐在一边,看着众人围着贾母和王夫人说话。心里想的却是贾琏私下里说的话,元春最好生个公主,生皇子未必是好事呢。
【无所事事】的贾琏在街上转了一天,很多人都看见他东游西荡的。一直到贾琏回到五城兵马司,才见到贾家来报信的人,知道元春进了产房。
贾琏借机离开五城兵马司后,上了一辆马车,悄无声息的到了神机营驻地。
杨副将在此等了一天了,见到贾琏颇为严肃道:“卑职奉命在此坐镇一天了!大人有何吩咐!”贾琏大步流星的进了中军帐,看看外面天色黯淡后,交代一句:“都安排好了?”
杨副将道:“军令已经下达,年前所有人天黑前必须回营,以防有事,违令者斩!”
这是很正常的一道军令,当兵的过年不得离开军营,防备可能发生的变故。差不多每年都有这么一道命令,只不过看下面的执行。往年的执行基本是走形式,外界也习惯了。今年情况不一样,杨副将再三严令下属,从小年到大年三十,都必须严格执行纪律。
等年后了再轮流休假!
下面的人对于杨副将的命令表示理解,毕竟新官上任,谁不想进步呢?
天黑之前,出营的将士陆续归队,高级将校进了中军帐,看见坐在中间的贾琏时,心里都会咯噔一下,气氛不对,恐怕今夜有事。
贾琏对着所有人道:“营门已经由本官亲卫把守,各位想出营也不能,还是都安心的等待。我也不想有事,更不想杀人,只是不得不防!”
第287章 对撞
关于承辉帝展示出来的一切尽在掌握中的表象,贾琏不是不相信,而是怕意外。
承辉帝太拧巴了,不愿意主动出击,非要等别人先动手。
说的好听一点,这是后发制人,让所有藏在暗处的人主动跳出来,一网打尽。
说的难听一点,这是在冒险,这是在赌。因为同样拥有大义名分的太上皇的存在,将先手让出后,增加了无限的可能。人心是无法看清楚的,无法预测的风险让贾琏不免心生焦虑,面上还必须保持平静,端着一张扑克脸。
一干将佐都知道,今夜必定有事。别看将佐们对贾琏很服气,也愿意听他的指挥,但是贾琏真要造反的话,这帮人不对贾琏出手都算是为人厚道了。自己和族人的身家性命,难道不比贾大人给的那点好处重要么?与其被裹挟,还不如反戈一击,擒了贾琏去领赏。
绝对会跟着贾琏一条道走到黑的人也有不少,只能说一半一半吧。底层士兵愿意跟着贾琏干的,反倒是远远超过半数的绝大多数。贾大人对大家好,贾大人战无不胜,贾大人公平,最关键的,基层士兵更多的盲从。
中军帐内不安的气氛渐渐放大时,终于有人站起来,冲着贾琏抱手道;“大人!卑职有话要说!”不等贾琏开口,杨副将上前直接瞪眼骂娘:“闭嘴,再废话老子一刀剁了你。”
贾琏按住杨副将的肩膀,示意他后退。没有表情的脸上露出笑容,贾琏伸手探入怀中,摸出承辉帝给的金牌,举在身前:“大家请看!”
随着金牌的展示,所有人心中的不安顿时消散。只要不是贾琏要造反,身上奉了皇命,一切都好说。起身质疑的校尉也露出惭愧之色,躬身抱手作揖:“卑职该死!”
贾琏笑着摆摆手,把金牌放在中间的桌子上,淡淡道:“我能理解各位的心情,这过年的来这出,换成我是各位,心里也犯嘀咕。”说完了这话的贾琏,表情陡然一变,极其严厉的低沉的语气道:“各位的疑惑有了解答,接下来贾某希望各位能谨遵将领,否则,别怪家某人人不讲情面,心狠手辣的执行军法。”
“卑职遵命!”几十个将校纷纷起身,抬手横胸,整齐应答。
贾琏掏出怀表,看看时间已经是晚上九点了,这个时候也该战前准备了。
西山皇庄!柳老头表情凝重的站在院内,看着堂前背手而立的太上皇。
“陛下,非要如此么?”柳老头的声音在颤抖,丝毫没有【人屠】的风采。
“朕也是为了国家着想,父子相残,朕亦不忍。然璋执政以来,民变四起,朝野怨怼,为国家计,为百姓计,朕不得不为。”太上皇这些话说的明显底气不足,不然也不会背对着柳老头了。心虚嘛,这个国家怎么会变成这样,他应该是知道的。
但是知道又如何呢?以司马光和王安石为例子,他们两个人,哪個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国家好呢?请注意,这两人对于国家的定义,大概是与底层的劳苦大众无关的。同理,太上皇与承辉帝关于国家的定义,大概也是相似的。
说的通俗一点,在生产关系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任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行为,都是竭泽而渔,是在加速国家走上败亡的速度。
太上皇与承辉帝之间的权利斗争,必须单拎出来讲,因为前者单纯的是为了收回权利。不甘心做李渊!承辉帝则是真的想形成一个制度,长期有效的解决国家财政问题。
柳老头太了解太上皇了,所以他说的话,柳老头是一个字都不信的。
“既然如此,陛下保重!”柳老头的声音变得艰涩缓慢,太上皇惊回首时,看见的是跪在地上,嘴角鼻孔不断溢出鲜血的柳人屠。
其实上一次准备伏击贾琏时,柳老头就已经内心动摇了。只是装着相信太上皇的那套鬼话,如今他再也装不下去了,但又不愿意背弃太上皇,只好做出了永远离开的选择。
承辉帝看着在五步之外倒下的【人屠】,看着他咽气之前,身体无意识的抽搐。
一股强烈的不安情绪,笼罩着太上皇。不安归不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戴权步履小心的进来,看一眼倒在地上的柳人屠,下意识的吞咽口水,绕过地上的尸体,走近太上皇跟前低声道:“圣人,小亲王遣人来报,城门拿下了,兵不血刃。”
太上皇浑身微微哆嗦的看着院子里的尸体,竭力平稳呼吸还是失败了,颤抖着道:“抬出去,事了厚葬。”戴权躬身道:“奴婢遵旨!”
比起太上皇的不安,戴权此刻非常的兴奋,他现在就想看到贾琏跪在面前求饶。然后当着他的面,狠狠羞辱他。对了,贾家的女眷不少,事成了全都分给下面的官兵。
几个小内侍进来,抬走柳老头的尸体,太上皇眼不见,心绪渐渐的平息,总算是恢复了常态问:“御马监可有变故?”
“回圣人,暂无消息。奴婢以为,只要御马监闹起来,不能发挥作用,健锐营顺利进城后,姓穆的自然会倒向圣人。毕竟那人不能善待勋贵,四王八公心生怨怼日久。”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