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645节
“基本准确。”
“孙总指挥,长征12CBC构型,在复用模式下的LEO运力是105吨。
电视电话。屏幕那头的孙家栋点了点头:“基本上在我的预测范围之内。
龙乐豪:“这么说,长征12CBC现在就可以开造了?”
“对,可以了。等一下,不是说你们可以提前开始制造第一枚长征12CBC的吗?”
龙乐豪:“有一些零件我们是提前制造了;比如像YF12D发动机之类的。但是火箭的那个壳子,我们现在肯定还没开造啊,这两个月我们都在做结构计算呢,计算的结果决定了火箭的壳子要不要加
厚,要不要在内部设加强筋,加强筋的密度是多少,怎么走向最省重,这些不算清楚,海南的车间是不会开工的。
孙家栋:“你们的长征12,去年1993年是打了 三发都成功了,但第二发你们的第一级回收的时候是摔坏 了吧。
龙乐豪:“落地的时候没支撑好,倒了。但载荷是圆满入轨了,因此这不算失败,也不算部分失败,它就是成功了。”
孙家栋:“保险公司可不认为是完全成功。..现在我要问你长12CBC的首射时间了。能在1994年底搞一发吗?”
龙乐豪:“现在已经是1994年1月了。..不过确实我们按合同该在今年底搞一发。那就,12月份吧。”
第189章 西飞C39"汉”远程干线客机
龙乐豪与孙家栋最后确认了长征12CBC构型火箭的能力,这决定了火星返回"飞船的具体参数。
1994年1月,火星计划进入项目投资的最高峰,因为在今年,火星的远征飞船要开始建造了。
从地球到月球距离38万公里。从地球到火星的距离,在1999年火星冲日时是5832万公里,航行距离是探访月球的153倍。如果不是火星冲日,地球和火星分别位于太阳的两边的时候则有几亿公里。
当然,太空没有阻力,把飞船加速到脱离地月系统的引力,然后对准方向,最后总能到火星。但是,漫长的旅途就成了横亘在中国火星计划面前的最大的问题。
1990年11月27日和1993年1月7日的两次火星冲日,中国发射了两批探测器,再结合此前中美苏三国的火星探测数据,远征飞船的方案最终确定。
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远征。
在人类前往火星之前,首先要在1997年 发射两枚返航飞船,每艘返回飞船都要用土星5那么大运力的火箭发射,这就是龙乐豪的长征12CBC。
然后就是1998年下半年发射远征飞船,大约在1999年4月底航行至火星附近,择机登陆。
远征飞船说“发射"可能不太恰当,应该用“启程"。因为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在近地轨道 运行的空间站。
1997年3月,返航飞船确认着陆在火星表面并且自检完好,远征飞船就开始在太空建造。
这艘远征飞船需要进行14次航天发射,进行13次太空对接,并且要使用三次天马系列航天飞机,航天员出舱作业,在轨组装。
1998年8月,远征飞船将建造至375吨的构型,其中包括重1 50吨的低温燃料储藏系统。这些燃料是飞船抵达火星后减速以及从火星返回所用,要在飞船携带储存两年之久,由100千瓦空间反应堆与
太阳能电池系统共同提供制冷能源,以维持低温。
此时375吨的远征飞船还不算完全体。在启程日前三天,要从地面再发射两枚超重型火箭,发射入轨两个各约100吨的低温燃料舱“加挂“在远征飞船上,这是飞船从地球飞往火星用的燃料。
然后,主发动机点火,飞船出发。启程燃料罐用完即抛(可以不需低温维持系统),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的飞船绕地球转一个大弧线,飘向目的地。
在1999年4月24日的火星冲日,飞船进 入火星引力范围,主发动机重新点火,飞船减速,变成围绕火星运行。航天员进入人工重力模拟系统,习惯火星的重力,然后乘坐登陆器从远征飞船出发,在火星着陆。
航天员考察一番后,乘坐早就抵达火星的返程飞船,离开火星回到太空,与远征飞船对接。
远征飞船...不,还不到启程返回地球的时候。这个冲日已过,要熬到下个冲日,火星与地球再度接近的时候才行。
航天员将会在火星迎接千禧年到来。2000年底,远征飞船将返航时用不到的多余物件留在火星轨道上,再次启动主发动机,半艘远征飞船和航天员返回,在2001 年6月份回到地球附近。
天津是火星飞船和火星探测器的系统总成地,但整个火星工程的航天器制造涉及全国几十个城市,其中西北工业城市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比如西安、兰州、包头、呼和浩特。
为了将大型结构件从各个城市集中到天津,西安飞机公司还特地造了4架“胖头鱼”。
这是C39"汉”远程宽体客机的货运改型的大尺寸货物空运改型。因为火星工程的需求,C39“汉”的商业订单 首架飞机在1994年1月交付,但胖头鱼汉在1993年就先生产了4架。
所以说这是一个超巨型工程,火星工程配套的产业、配套的设备设施之多,般的行外人根本数不过来。
..
还是说一下C39汉"远程宽体客机吧..
这是C29"秦”之后,西安研制的第二款客机。
C29"秦"是150座级的中程窄体干线客机,C39"汉”是350座级的远程宽体干线客机。
C29"秦”咋样了?
从1982年首飞到现在都12年了,1994年1月,第1000架C29出厂。
当今150座左右的中程干线客机,西飞C29、空客A320、波音737三款是直接对线的,卷得相当厉害。
就如中央在10年前所料,客机市场迟早会杀成红海。麦道的MD80/81/82当年是不是还不错?可MD 80的结构限制了升级潜力,加上麦道公司不思进取,现在MD82已经被卷死了。麦道公司巨额亏
损,可能过两年要被收购。
至于比麦道还要小众的航空公司的客机,坟头草木已郁郁葱葱矣。
到1994年1月,第1000架C29秦“出厂。波音737是 第2700架出厂。空客A320是 第540架出厂。
这个对比不太公平,因为C29是1984年投入量产的,空客是1988年,而波音737是1967年。
还是只看上一年度产量吧,1993年波音737产量是152架,C29是110架,空客是117架,三者大概在一个水平线。
算各自的手持订单数,波音737是550架,C29是570架,空客是515架。也大概在一个水平线,C29险胜。
C29现在手里有那么多的订单,是因为苏联。俄航现在独立核算成本利润了,那可不得挑运营成本最便宜的客机使用么。而且,C29可以用人民币买。
当去年俄航、乌克兰航、哈萨克航等几个航空公司组团"刷"地一次从国际客 机租赁公司租下85架C29时,欧美的航空和工业类杂志一齐悲愤地大叫"中国人在吃冷战红利”。
把C29搞出来并且搞成了气候,大飞机这层窗户纸就捅破了,接着搞C39是很自然而然的事。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C39非常简单,就用C29的发动机,装四台,宽体机身,从C29的33座椅变成343,搞定。
但后来仔细算算帐,可能不太行哎,四发结构复杂造价贵,维护费用也贵。由于四发的风阻大,油耗可能也拼不过双发。一型客 机是要不断推出改进版生产很多年的,如果基础没打好,以后都没改
进价值了,这个项目就死了
西飞一咬牙,就搞双发了。
设计个双发的远程客机倒是没问题,但是,单台推力30吨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呢?
在1986年国内还真没有。
的。
因此C39是装罗尔斯罗伊斯的造达700进行试飞的。在1987年 签订发动机订购合同时,西飞C29是遄达700的唯一客户,甚至可以说遄达700就是罗&罗为了满足C39的需求而从遄达600基础上改出来
到了1989年,空客着急忙慌地要搞A330,遄达700才有了第二个客户。
1990年,C39开始在国际市场招揽订单。1990年11月,C39原型机试飞。1992年量产型机试飞,在1993年全球试 飞结束,1994年1月第一架交付航司的C39出厂。
1993年12月,成飞的涡扇11也终于通过了阶段试飞,30吨推力级别的三转子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风扇直径达2.42米,净重4.8吨,最大推力31吨。
量产的C39,可选的发动机一共有三种:罗&罗的遄达700、成飞的涡扇11、通用电气CF680。选用哪种发动机取决于客户是哪国以及哪个阵营的所以才有通用电气CF6插队进来,如果不装
CF6,C39可 能卖不到北美。
让西非吃惊的是,空客硬是开加速挂搞出了A330。C39的第一 架在1月份交付,空客的第一架A330要 在1994年7月交付。空客手中也一堆的A330订单,毕竟他们也不是完全自由经营竞争,后面有欧
共体/欧盟的补贴,头几年亏号本卖也无所谓。
....
《中国将拥有自己的“空军号”》
“在西飞的C39汉远程干线客机下线之际,中国民航、空军军事航空部联合宣布,中国将以C39客机为基础,设计一款国家领导人专机。”
“这意味着中国的领导人专机队在不久的将来全部采用国产飞机。”
“当前,中国的领导人专机有两种固定翼客机,第一种为C29秦’,用于国内中远省份考察或对临近国家的出访,属于国内专机;第二种为波音747洲际专机",用于洲际出访。在1982年采购波音747
之前用的是伊尔62。
“领导人出访所用的波音747就是普通的波音747客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是在1982年向波音公司订购了大批波音747,然后随机指定其中一架为领导人专机。这样的领导人专机其实为客
串使用",其实是纯正的普通客机配置,并无太多的专用功能。
“C39汉在335座运营状态下的最大航程可达14000公里。C39远程型的航程达180020000公里,现在已有客户下单订购这种增程型的客机。这意味着C39的航程可以覆盖全球,可替代波音747作
为领导人洲际出访的专机。
“完全由中国设计制造的客机自然可放心地进行改装和加装设备。C29“国内专 机上就装有完善的通信系统,C39的起飞重量虽比不上波音747,但也达到了C29的3.5倍,自然可安装更多、更完善的专
用设备。
“据航空杂志猜测,C39专 机可能会具备卫通数据链以及应急军事通信指挥能力。除此之外,它还可能装备套完善的安全系统和逃生舱。”
这篇报道发出后,西飞的股票第二天涨了5.5%。但这篇报道并不是噱头,它的确是真的。C39的特别版要人专机改型,确实已在西飞的项目库里建档了,大概会在1997年左右交付给空军车事航空
部第一局。
所以,尽管龙乐豪的各种火箭和火箭计划天天在曝光,但要论对西安经济和财税的贡献,西飞仍然是大于秦龙。
累计交付1000架0C29客机,除此之外西飞还卖出去了272架运10支线客机。
每年制造的C29超过100架,运10现在也在持续生产和销售,每年十几架。这些都是滚滚而来的现金流。到1994年,除了C29之外还多了一个C39,1994年的预定交付数量就达到11架。
和客机的抓钱能力相比,西飞正在造的轰炸机、运输机这些反而成小头了。
“空客真不地道,他们硬上个A330,和我们直接撞车。”
西飞管理层的会议上,总经理韩鹏程打开PPT,第一页是一张大图表,上面的x轴是 客机的航程,y轴是标准载客数。在x轴11 .5万公里、y轴300座左右的这个区域,有三个圆点:波音767、西飞
C39、空客A330。
其中波音767已经太老了,而且航程还是偏短,对西飞已经不构成太大的威胁。但A330和C39的这两个圆是紧贴在一起的,这意味着两者的主要性能指标高度趋同,直接竞争。
韩鹏程:“我们C29的第一 批订单,和以前一样,国内民航和我们的友好国家的订货撑起来的。不是朋友圈’的其他国家的订单,现在共就10架,只占我们手持订单数的9%。在对外打开销售市场的
时候,我们一定要把A330作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这是销售部必须注意的。
总工程师陈一建:“韩经理,我说一下我的看法。这张图表上缺一个型号的飞机,可能因为它还没有投入量产的缘故没有入列,但是,这种飞机可能会对我们以及空客A330都构成威胁。”
“波音777。
韩鹏程:“波音77?我找一下,我这儿应该有点资料。.资料。啊,航程和座位数比C39高出不少,恐怕不是同一一个档次的飞机了,会对C39构成一 一些威胁,但影响不会太大。
技术规划部李霍军:“韩总,陈总师,我也认为波音777不是直接竞争对手,它可能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其技术的对象。.... 如果我们想以绝对优势打败A330,那么应该是设计一种在这个区间内的、先
进一代的机型,通过技术跨代进行碾压。
韩鹏程:“那岂不是连我们的C39也起碾压了?”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