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593节

  巴克拉诺夫:“不,没有,不存在困难。我们的一切研发、制造和检测工作完全正常,没有需要协商解决的难题。”

  孙家栋、格拉汉姆博:“... ..”

  旋转动力舱用于制造人工重力环境,在当前,三国一致认为这是让航天员适应以年计数的星际航行的唯一可行的办法。不过它并不是个环形的太空城市,而是圆柱形舱外四根连杆连接着四个蛋

  蛋,每个蛋像个小牢房,能容纳1人1床1马桶。

  每两个蛋为一组,运行时相对旋转,以相互抵消旋转力矩。

  在不旋转时,连杆可折叠回来,这样蛋蛋就贴着旋转动力舱舱壁,贴在一个对接口上,这是航天员进出蛋蛋的出入口。在远航火星时这样折叠收起来的形式也便于加速和度过漫长的中间航程。

  调整蛋蛋的质量平衡也是在折叠状态下进行的。因为有出入口和质量平衡调节装置等等复杂的结构,所以光是圆柱形的旋转动力舱主体就重达80吨,用能源号火箭一次性发射 上天。

  那四个蛋蛋和连杆则在之后由美式航天飞机带上天,然后由太空民工出舱行走,安装在旋转动力舱外边。

  结果超重了。

  整套系统全重140吨,占国际空间站二期工程增加的质量的2/3,这140吨的总质量也超过了此前的估计一在旋转人工重力系统最终完成工程图纸之前,三国还以为100吨左右就能搞定这套东西呢,

  在国际空间站上超重还稍微"好点儿,问题就在远征火星的飞船,这套旋转人工重力系统超重,对于正在论证规划的火星飞船可不是什么好事。

  格拉汉姆博:“孙博士,国际空间站的扩展工程就要动工了,所以我们也该展望火星项目真正运行的时候了。中国似乎对重型运载器的研制并不在意,最近两年你们的焦点都在所谓的可重复使用第一

  级的运载火箭上。是时候启动重型运载器研制计划了。

  孙家栋“我们有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还不止一个。在未来适当的时候会进入工程研制的。现在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超重型运载火箭巨大的制造成本是横亘在面前的最大难题,因此我们希

  望的是采用新技术和新理念,造出更廉价的运载工具。我想你们也样,你们的超重型运载火箭似乎也不打算复刻土星五号,对吧。

  格拉汉姆博:“希 望你们不是等着陕西的航天公司通过长征10商业发射积累了足够的利润之后,再用这些利润投入到研制超重型运载火箭党中。

  孙家栋:“不至于,只要长征10步入正轨,那个航天公司就可以申请贷款或者扩股了。新募集到的资金用于研制超重型运载火箭。

  格拉汉姆博:.. (剧烈咳嗽)

  孙家栋:“此外,正如我刚才所说的,正在论证规划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单位和公司现在不止一一个。具体发展哪一种,这要看谁的方案得到了认可。”

  ...

  实际上,龙乐豪的秦龙航天现在对运力百吨以上的超重型火箭不感兴趣。

  龙乐豪关注的是替代长征6的重型运载火箭,当然也是第级可复用的。他规划的火箭设计也极为随大流,长征6. 上面的YF 200液氧煤油发动机不是用得挺好的嘛,龙乐豪打算继续用这个的改进

  版

  火箭结构呢抄长征10,9台YF200。从7台增加到9台,是放大了一点,这样就能在第级回收的前提下,仍旧能把30吨级航天飞6机送上太空。

  龙乐豪盯着的就是30吨级航天飞机的发射,这是很稳定的每年必有两次的发射任务。

  至于三国火星计划当中包含的超重型运载火箭方案,龙乐豪打算就拿这种重型运载火箭的CBC构型出来,三枚火箭的第一级捆一 块儿,也能让近地轨道运力达到百吨。

  天津航天提出的计划不是CBC构型,而直接就是一枚可复用的巨型单体火箭。只是这种火箭究竟采用什么发动机、第一级安装多少台,到现在还没有确认下来,只是进行理论上的论证而已。

  龙乐豪认为天津提出的方案不靠谱,因为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只有长征10实现了第一级可复用,天津没这方面的经验。

  钱学...认为超重型运载火箭还可观望一下。

  其实钱学森是知道这个东西研制出来之后发射频率会很低现在的电子 技术还没法支持星链这样的东西,不需要几十吨几十吨地往太空撒卫星网,超重型运载火箭除了搞火星计划之外,其他的必须

  要用到它的场合几乎没有。

  ...

  NASA提出了研制新的超重型运载火箭的方案,向国会要钱。

  国会大惊,你们不是有土星5吗?最后 枚土 星5虽然是十几年前发射的了,可不是把入送上了月球嘛,难道现在就已经落后了?

  格拉汉姆博的回答是,的确落后了。

  在长征10连续发射成功之后,美国当然也看在眼里,这东西向太空中发射航天器的成本比航天飞机还低,肯定是未来运载火箭的发展方向。

  NASA现在也匆匆制作了 版PPT,描述自己设想的新 代超重型运载火箭:

  芯级也采用9发并联、垂直回收,此外再附加24个固体助推器,这助推器就是航天飞机用的那种大型助推器,也是可回收的(降落伞溅落在海上),总之,第一级的芯级和助推器全都可以回收。

  在捆绑2个助推器的时候,这种火箭的近地轨道运力就和土星5不差上下;在捆绑4个助推器的时候,则比土星5还要大得多。

  但是这个计划在第一次审议的时候没有通过。

  好大一笔钱,现在国会不少人觉得NASA太烧钱了,十年前说要上航天飞机替代运载火箭向太空运送卫星,国会给了一大笔钱;现在又说航天飞机不好,还是可重复使用的火箭好。有完没完,合着在

  两条路线之间来回横跳骗钱是吧。

  莫斯科。

  这段时间,苏联中央号称在进行戈尔巴乔夫新政”。

  从中国回来之后,戈尔巴乔夫采取的改革措施有:

  新设苏联国资委部长会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职责是承担监督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体系,制订考核标准,通过统计、稽核对所监管企业

  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进行监管,负责所监管企业工资分配管理工作,制定所监管企业负责人收入分配政策并组织实施。

  新设部长会议质量监督管理局,从宏观管理和指导全国质量工作,研究拟定提高国家质量水平的发展战略,组织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组织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

  这些都是从中国抄过去的。

  推行国企改革,目标是让企业从过去的国家计划的执行者变成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企业内部实行自治,推行经济核算制和资金监管制。

  企业计划自主权增加,国家改为制定总的控制数字,企业获得自行与消费者和供货者达成协议的权限,能够确定"协议价”。

  增加工人的工资。在部分直持续开工生产的搞得比较红火的企业,按照当年柯西金的设想,增设普遍的绩效工资,这意味着工厂一线工人拿到的实际工资大约能增长50%。

  在资金方面,也引入了企业贷款审核制度,禁止向没有完成生产任务、上了生产 质量黑名单的企业提供贷款。

  银行体制也进行了改革。苏联此时有银行,不但苏联自己有银行,还有外国银行一德意 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花旗银行、摩根等等西方银行以及中国银行都在莫斯科有业务。从1987年1月1日开

  台,根据最高苏维埃通过的《苏联银行活动和组织结构改革法》,从苏联的国家银行分出四个专业银行,用于不同产业的资金放贷工作。

  农业体制改革,完善“农工综合体”管理,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注销大约1 100亿卢布的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债务(反正这么 多年都还不上,笔勾销算了),并且还向其中一些农庄发放补贴,以

  鼓励这些农庄搞好农业。

  拟在1987年通过允许注册私人企业 雇工超过5人的真正的私人企业的法令。

  先例。

  虽然此时媒体和统计机构估计苏联每年存在着多达900亿卢布的影子经济,也就是黑市和黑作坊,但要在国家层面上承认私人企业是可以注册和可以存在的,这在苏联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上依旧是毫无

  在苏共中央刚刚提出这一方案,征集各加盟共和国意见时,各加盟共和国的领导层就纷纷发表发意见,其中有的意见完全是相反的。

  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反对这么搞。

  而爱沙尼亚第一书记卡尔 瓦伊诺认为这么改不痛不痒,他建议苏共中央别遮遮掩掩了,就大大方方地宣布吧。

  卡尔瓦伊诺的这个意见遭到了驳斥。

  驳斥他的是戈尔巴乔夫:

  “私有制,很清楚地,这是人剥削人的基础。我们的革命完全是为了在全苏联消除剥削,最终把财富转交给人民所有。我们不会恢复国家的私有制度。”

第138章 三十多岁的克格勃奶爸想搞点事

  在这一轮改革中,通用机器制造部(民用航天部)的航天研究所、工厂没涨工资。

  除此之外,中型机器制造部(核工业部)也没涨。除此之外,航空工业部、船舶工业的军舰制造设计单位...也没涨工资。

  因为“他们的工资已经是涨过的样子了”。

  苏联军事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工资整体高于其他工业,这大概算是19661969年柯西金改革的遗留,工厂企业可保留一部分利润自 主分配(最无争议的分配当然是作为绩效奖金发给全体职工)。

  七十年代,勃列日涅夫收回柯西金改革,但因为美苏冷战苏联转守为攻的需求,军事工业不能躺下,要高产量而且也要高品质,所以军事工业的工厂、研究所直都有额外发放的绩效奖金。

  到现在,戈尔巴乔夫要增加全国工资收入,苏联部长会议以及整个苏共中央思虑再三,认为军事工业的工资还是先不要同步上涨,先把民用工业的工资涨起来再说吧。

  苏共中央当然知道这会导致军事工业职工的收入水平降低,无论是相对水平还是绝对水平全国工资普 张之后,现在就绷得紧紧的岌岌可危的农产品和物流供应链就面临着更大的压力,说不定就连

  万年不动的国营商店价格也会上涨。

  ......

  但是苏联的军事工业职工人数太特么庞大了啊。给不起。

  根据OGAS的分类统计,在全国的工厂企业职工中,军事工业职工人数占30.18%,怪不得简氏防务周刊前不久说苏联的军费不是占GDP的4%,算上隐形国防开支有30%。

  (但是30%是各种估测版本的上限了,4%不合理,直接用30.18%的数字也不合理)

  给其他工业部门的职工加工资,目的是能以此刺激生产,尤其是轻工业和消费品的生产,如果市场供应的消费品数量上去了,那么上涨的工资总额也就不成问题了。

  1986年的统计,苏联制造业(第二产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约为中国的35%,美国的31%。

  也就是在投入相同价值相同技术水平的设备、人力的时候,苏联工厂的产出是中国的35%,美国的31%。

  自苏联成立开始就一直为劳动生产率的事儿奋斗。在其他国家,“劳动生 产率"只是经济学家著作中才可见的名词,但在苏联"劳动生产率"到处都在说。

  越说什么,越缺什么。

  为了挽救劳动生产率,苏联累计采用过如下办法:

  契卡,专业枪毙,已失效。当然现在苏联还是有人说我觉得当年斯大林是不是枪毙水平不高,现在应该再试试看枪毙效果。苏共中央决定枪毙这人。

  “祖国母亲正遭受侵略"剧本,有效,但现在这剧本唱不起来。

  安德罗波夫反寄生虫,反怠工,契卡的弱化版本,不枪毙只发配去种土豆,已失效。

  精神文明,提倡"共产主义新人”,也就是灌鸡汤,勃列日涅夫早期的口号,已失效。

  除共产主义新人之外,还批发社会主义劳动英雄金星,发动苏联全部媒体喉舌宣传劳动典型,从普列汉诺夫开始,平均每5年宣传一一个劳动英雄典型,现已失效。

  党政机关干部亲自抓,强化管理体制,开展劳动技能大赛,提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搞一次运动,直失效。

  现在得试试多发钱了。

  .

  “劳动生产率是决定劳动者的收入的几个关键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

  上海财经学院。

  从两三年前开始,在上财进修或者留学的苏联学生变多了。从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经济学本科毕业来中国读硕士的研究生、来深造的苏联地方干部,总计有120多人。其中进修干部占了一半左右。

  在说到戈尔巴乔夫最近的新改革措施,讲师张雪丹和台下的苏联学生讨论很热烈。

  一名学生:“劳动者的收入跟一一个区域内劳动力过剩还是紧缺有很大关系。”

首节 上一节 593/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