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573节
“他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是真的提高起来了。”
吉尔特斯基:“在中国,他们说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第一要素是工资。”
韦乐辉:“工资不高肯定没积极性。不过呢,东德原来的工资标准就很高。其实工资高影响也不大,公司也能赚钱,但是得把人用好。
“柏林的那个共和国宫知道吧?是什么东德的十大建筑之首。其实也就是跟我们现在盖的布吕歇尔大厦差不多的工程量。结果呢,共和国宫是东德举国之力重点建造,才按期完工的。工人有一半是吃
闲饭的,于是另一半工人干得就不积极了。东德就再多招一倍的工人去干这个活。为了让工人干活,再来多一倍的人监督他们,喷喷。10亿东德马克,还加上苏联援助的建材,就盖了个这个东西。
吉尔特斯基突然注意到了什么:“布吕歇尔大厦?东德政府恐怕不会用布吕歇尔的名字命名建筑吧?
韦乐辉:“这是特区嘛。名字怎么起东德政府管不着。
吉尔特斯基:“我似乎有点明白了。所以,如果苏联的工厂也可以让没有利益纠葛的外人,比如你们全权管理,那么或许有救?”
第117章 别信外国政治谣言!勃总会退休的!
伦敦外汇交易市场。
“1986年2月10日”[日元] 233:1 [美元]
“1986年2月11日”[日元] 230:1 [美元]
“1986年2月12日”[日元] 221:1 [美元]
“1986年2月13日”[日元] 208:1 [美元]
日元起飞了!
去年8月底召开的第二次广场协议,日本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终于顶不住了,签下《广场协议》。
从去年9月起,日本央行一日本银行按约抛出自己吸纳的美元,收购日元。随着美元的抛出,日元相对美元逐渐升值。到1986年1月1日,日元已从260多升到了240日元兑换1美元。1月份到2月初继
续缓慢升值,2月中旬突然来了个阶梯式升值,突然开始冲击200:1大关。
从60年代中期起,日本依靠低汇率优势,以外向型经济带起了自己的经济奇迹。美国在其中干涉过一一次,让日元取消360:1的捆绑汇率,但很快日本就又恢复了出口的强劲势头。
从1976年到1985年,日本对美出口增加了6倍,对中国出口增加了5.5倍,对欧洲出口增加了6.9倍。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对日本的出口增长率却不太样。美国对日出口增加了2.9倍,中国对日出口增加了5.8倍,欧洲对日出口增加了2.1倍。
这说明什么?说明除了中国之外,欧洲和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都是巨额、不断扩大的逆差。
美国不得不出手了,如果第二次广场会议前,白宫放话:如果日、德还不就范,汇率操纵国+贸易制裁+惩罚关税,所有的招数都会用上。
对中国,里根也放话了:中国必须在1986年,将人民币汇率调整到1982年两国商定的数字。
如果中国不调呢?
.白宫的多管齐下的狠话是对日、德说的,当然不是说仅限于日德、但美国也没在公开宣言的时候就把中国和日德并列起来。
因为最近10年,中国对美出口额增长了4.5倍的同时,美国对中国出口也增长了4.2倍。
而中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广场会议中的立场样:如果世界的主要货币都朝这个方向运动,中国也会朝这个方向运动。但中国不会独自与美国签署"某年某月汇率调整到某数字"的协议。
在2月13日的伦敦外汇市场除了日元不断上升,已经稳定了1年多的人民币汇率也终于松口了。
[人民币] 3.41:1 [美元]
2月14日则是:
[人民币] 3.34:1 [美元]
,一动起来就从3.51升到 了3.34,这才过去两天。中国允诺的是"如果日元和西德马克调整汇率,中国就在1986年把汇率调整到3",现在来看,不用1986年整年,从2月份起跳,到5月或者6月人民币
就能跳到3兑1。
总之,经过这次马拉松的折腾,现在各国经济专家、机构对1986年世界经济的基本预测是:
中美G2。
之前大家是比较担心美国的。现在,美国用汇率武器把日德摆平了,这让美国国内产业获得了额外的利好机会;中国江主席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后,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和美国是在这条路上
高速飙车的。所以中美G2的格局会继续强化。
互联网时代,一个又一个的新产业概念蹦出来,每一一个概念甚至每一个新的互联网应用的设想都会带来巨大的震荡。无论是中国境内的津、沪、广,还是伦敦、华尔街,“互联网股”都在嗖嗖增加。
达斯达克.NET最新的统计,美股上市的股票中,已经有26.2%的股 票与互联网概念相关。当然,有的是本来就相关,有的是拼命给自己找联系,和互联网捆绑起来。
在要把钱投入互联网概念股的投资者眼里,中美几乎是等权重的互联网蓬勃发展之地。中国提出概念最早、芯片和半导体技术总是领先半步;美国有巨大的经济体量和资本,这是两国各自的长短。
但是在I技术业内,程序员们知道的底细比较多,他们的观点比投资界谨慎:最早提出互联网概念的中国,在对互联网应用的理解以及互联网生态的建设方面,其实也领先美国半步。美国在这方面不太
好赶上来。
因此投资者如果仔细咨询资深码农和技术流的IT从业者,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 投中国优于投美国"。
1985年,中国铺设的光缆总长是1984年的五倍。1986年 中国的互联网基础建设规模比1985年还庞大。国家信息高速公路不是白说的,三年之内,完成覆盖全国所有省市的宽带光纤主干道工程,中
国说能做到,那就能做到。
大型数据中心建设,国家的大型数据站建设,这些大规模工程也在进行中。
在用户端,拨号上网与ISDN并行。过去三十年建设的电话网可让用户以比较低的成本完成互联网接入,ISDN专线则是新代的高速上网接入方式。1985年的第一 个普通ISDN用户,接入速度就达到了150K,是最快的“猫”的五倍。
中国与越、老、東的光缆工程;中美跨太平洋光缆;中苏光缆(这个是扩建);中日海底光缆。总之,整个中国周边就只有两个国家拒绝“触网”:朝鲜和印度。
其实印度也不是主动拒绝触网,而是印度信息化程度实在太低。
多少。
全世界在讨论“京津轴心”会不会成为未来数字世界的中心。在讨论对廊坊的恐怖袭击会对全世界经济造成多大的打击(互联网根服务器所在地)。甚至讨论廊坊的涮肉店突发火灾会让世界网速拖慢
这是真事儿,就在不久以前的2月5,廊坊胜利涮肉店发生火灾,里面的食客有1/3是互联网根服务器的网管。当然火灾没造成人员死亡的严重后果,但惊魂未定的网管们第二天都没上班,有人感觉第
二天网速变慢就是因为这个。
世界的焦点在IT圈,全世界的目光在投向“国际互联网"这个新事物,以至于绝大多数人都忘记了2月底还有件大事:苏共二十七大。
东星软件公司首席程序员康斯坦丁:塞利维斯托夫直到他的好基友维克多谢因突然从阿拉木图飞来天津,这才想起来这么件事。
“维克多,怎么不继续你的全国旅游行程了?这才走完三分之一吧?”
维克多谢因:“不了,我要来中国躲避一段时间。”
塞利维斯托夫:“躲避?”
维克多谢因:“苏共要开二十七大了。”
塞利维斯托夫:“等会儿,给我点时间理解理解。你是说,苏联会乱?”
维克多谢因点头:“我是文科僧,你是码农,听我的。沙皇要加冕,不可能不乱。”
维克多谢因以前是标准的躺匪。进场抡大锤他不干,安排别的零杂活他也心不在焉,躺着躺着还被蓝裤子当做寄生虫抓去种土豆。但偶然间他接触到了自己擅长而且喜欢的领域,顿时整个人的潜力
就焕发出来了。
给东星的游戏写脚本。除此之外过去一年维克多 谢因还出版了 本讲俄罗斯上古历史的小说。虽然小说稿酬并没有游戏设定挣钱,但维克多谢因自己觉得写得舒爽。
像这样一一个熟络历史和政治、满脑子故事的年轻人,的确会比塞利维斯托夫这样的程序员敏感度更高。
勃列日涅夫要连庄这件事,12月是各国只有少数高层通过自己的信息渠道了解情况。1月份,开始有些急不可耐的媒体披露内幕。到2月份,欧洲、美国、中国、日本全都在讨论这件事了。
境外的讨论又出口转内销,传回了苏联国内。虽然境外的消息其实也就是苏联高级干部圈子里泄出去的,但出口再转内销的时候,知晓这件事的受众就是另一波了。
2月11日,《真理报》 在第一版的非头条位置刊登了严厉批评西方造谣的声明。
但是,西方到底造了什么谣?《真理报》 的豆腐块巧妙地避开了。不太长的两段话通篇就是反复复读“西方媒体编造政治谣言,别有用心”。
....
《共青团真理报》。
总编办公室里,加尼切夫和报纸的“文胆”戈卢边科在谈工作。
“总编同志,您要我写一篇文章 回击西方的谣言吗?
加尼切夫点头:“是的。但是记住,以真理报的口径为基准,你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戈卢边科:“明白了。总编,那么批评部分人卑躬屈膝,事事以中国为参照的文章呢?”
加尼切夫:“那篇不影响。你写完了吗?写完了就刊登。”
戈卢边科:“总编同志,我问一问,二十七大之后,格里申书记会提拔上去吗?或者谢尔比茨基书记?总不能让戈尔巴乔夫那个家伙上去吧。对了,雅科夫列夫大叔这一次该进政治局了吧?”
加尼切夫头都疼了。“戈卢边科,这些事情,我也不知道。”
加尼切夫其实知道,他是苏共二十七大的全国代表,而报社社长是二十六大的中央委员,二十七大估计也继续是中央委员。但是加尼切夫可不敢在这样的场合直言不讳地把吹风会的内容吹出去。
戈卢边科力挺的是格里申,因为格里申学管莫斯科的各路媒体,而且倾向保守,这与戈卢边科本人的三观完美契合。而且在他看来,在格里申任上,莫斯科成功举办了1984年奥运会,这政绩够大的
吧?所以,格里申上位是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加尼切夫从吹风会上听到的消息是:格里申根本没戏,在几个月前的中央全会上,格里申受到了好几个加盟共和国第一书记的批评,在会上格里申自己表示,1986年二十七大开完之后就退
休。
“这篇文章你写成这个样子了?不行!绝对不行!把它下了,换另一篇。”
两天之后,加尼切夫看到了戈卢边科的文章的样稿,吓得立刻就打电话让戈卢边科上他的办公室。还好还好,共青团真理报的审查制度还在,要不然就出大事情了。
戈卢边科:“怎么啦?”
加尼切夫:“我让你批评西方搞政治谣言,你就只批评西方搞政治谣言这种手法!不是让你写这个!你看看你都写了什么:”
“这是对伟大苏联的社会制度的抹黑“社会主义有社会主义的民主“苏联不是沙俄,领导人的退休更替就会在二十七大完成”
加尼切夫看了看办公室的广]确认关好了,然后咬牙切齿地说道:“勃列日涅夫书记这一届会连任!戈尔巴乔夫担任部长会议主席!!”
戈卢边科:“总编同志,我没想到你也是境外政治谣言的信仰者。”
加尼切夫:“我是二十七大的代表,你不是。你以为是只会从CNN和华盛顿邮报看新闻吗?”
戈卢边科脸上肌肉抽搐:“二十七大... 那又怎么样?”
加尼切夫:“你不要再存什么侥幸心理。戈卢边科,你被停职了,不是休假,是停职。”
...
莫斯科街头。
大清早,街道上有几辆自行车掠过。
这不是送早报的邮递员,是一些青年学生和工人 都是戈卢边科过去几年到各高校和工厂 做主题演讲、国内外形势报告的时候吸的铁粉。但这些人虽然不是邮递员,却和邮递员一样,在每一个住宅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