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83节

  吉米卡特还发现,自从两岸和谈取得突破之后,美国政府每年省下了5亿的对台特别援助额度,而中国台湾地区的对美贸易额、美国在台投资额不但没减少,最近3年还都以10%的速度在增长,他觉得这很好

  卡特决定裁减对韩国的军援。

  朴正熙:

  卡特裁减对韩国的军援其实主要原因是韩国军政府最近几年的表现实在可以用臭名昭著来形容,金大中都逃亡美国了朴正熙还派特工跟到美国恐吓、暗杀。

  除了裁减政府开支、裁减军援,卡特政府还对欧洲加大压力,要求欧洲进一步放开市场。对中国施加压力敦促人民币尽快升值。

  美国去年的通胀率是4%,过去五年总和通胀率达到32%,因此美联储认为中国应该尽快将人民币从现在的4兑1美元升到3兑1美元。

  决定。

  中国央行表示反对,说过去五年中国同样在实施宽松的财政政策,美国有32%中国也有17.4%,人民币升值确实是在央行的考虑日程内,但人民币升值的幅度以及升值的时间中国得自己根据实际情况

  除此之外,中国央行发布的声明中还表示,中美贸易当中,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机器设备量并不少,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刺激中国进口(美国出口)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

  由于中国国内的基础建设、新建工业企业需要大量的机器和基础设备,美国许多装备制造的企业意外地获得了续命效应,从纺织机械生产到工厂、水电站等等使用的大型设备,美国每年有上百亿美

  元的对华出口订单。

  中国央行的声明在美国那边又引起了回应。经济学人杂志很快刊发了一篇文章:

  《中美贸易在改变美国的产业结构,可能是扭曲》

  文章认为,中国央行说的没错,中国国内的基础建设、工业化给美国许多装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商机,但是,中国电子半导体产品的强势出口又压缩了美国国内半导体产业的扩张。

  1980年中国外贸总额是2500亿美元,其中出口1300亿美元进口1200亿美元。当中国出口670亿美元的半导体信息/产品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就有670亿美元的市场份额被抢了。当

  中国从外国进口550亿美元的工业母机、设备和流水线的时候,世界其他国家的机械、机电企业就增加了550亿美元的市场。

  也就是说,由于中国的存在,尤其是中国在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当中越来越活跃,美国的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对这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经济学人的文章表示未来难料。

  机械、机电企业的特点是雇员较多,这些企业活着、活得更好,能高效率地解决美国的就业,降低失业率。比如底特律和匹兹堡,在几年前有人认为美国的钢铁业、汽车制造业会在抵达巅峰后走下

  坡路,但现在这个趋势并没有这么明显。

  但是半导体行业的市场份额"增长不如预期",有可能对未来产生巨大影响,毕竟这是高科技的玩意。

  但是这篇文章同时又精分地认为美国农产品的对中国出口份额也“增长不如预期",这可不是什么高科技的玩意。

  文章认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太少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农业大国、第一农产品出口国,中国去年的农产品进口中,从美国进口的份额只占19.5%。实际上中国从任何一国进口的农产品都不会超

  过总进口量的20%。文章作者认为这是中美缺乏互信的表现。

  卡特正在想尽各种办法刺激美国的经济,扩大出口、减少失业率,这时候必须得所有招法都用上。

  用CNN电视脱口秀主持人的一句话说就是,“只要国会解锁法案,纽波特纽斯会毫不犹豫地卖给中国一艘尼米兹级”。

  1980年,美国的经济增长总的来说疲软乏力。GDP从1979年的2 .63万亿美元增长到288万亿美元,接近10%的样子,去年的增长率还有11.9%呢。

  世界老二中国在去年的GDP增长率是15%,从1.08万亿增至1.25万亿美元(50173亿人民币),相当于美国的43%。

  苏联...苏联不是世界第三。第三是日本1.11万亿美元,和前年的1.06亿相比只增长了5%。这是因为日本央行在去年一直在让日元贬值,去年的汇率中位数是233日元兑1美元,前年的中位数是218。

  你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可也没让人民币贬值啊,日本这做得真是太过分了。

  但是日本央行觉得这很好。通过日元汇率的手段,日本对美国、欧洲的出口在持续增加,国内经济片繁荣一 GDP用美元计价的增长率是5%,但是用日元计价是超过10%的。

  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仍然不是苏联,是联邦德国。联邦德国去年的GDP总量9550亿美元,也逼近万亿了。苏联9212亿美元,第五名。

  综合情况来看,1980年的世界经济格局是:“1超4强,在世界贸易体系下有1超3强"。

  1980年之后呢?虽然细节不好预测,但是大方向还是能预测出来的。经济学人或者别的经济学期刊的预测有多个版本,但各个版本都有个意见致的地方:10年后世界经济格局可能是两超N强’,中

  国和美国是两超,日、德、以及些新崛起的经济体是N强。

  战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经济已经差不多到了上限,人口和资源体量摆在那儿,最多你也就能发展成那样。

  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经济学人》 认为有两个:中国和印度。《公共经济学杂志》 认为只有一个:中国。

  《公共经济学杂志》的观点是,人口多不 定管用,印度现在的识字率只有55%,而中国已经达到90%以上,其中40岁以下的中国公民文盲率不到1%,30岁以下的有90%接受过中学文化教育,所以

  中国人可以进厂,印度人只能养牛种地。

  除此之外,印度至今对外资说NO,尤其拒绝西方国家投资,外资只能借壳入境要由印度 人投资,外资把钱给一个印度企业,然后这个印度企业再在印度办厂。并且这个企业原则上从管理层到工

  人也全是印度人。

  即便这样,借壳入印的外资也经常被“关门打狗"。

  到现在为止,印度工业化的主要助力仍旧是苏联。苏联在60年代初期在印度援建的约200个重点工业项目至今仍是印度工业的骨干,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又陆续从苏联引进了90多个工业项目,加

  上英国撒退前给印度留下的铁路等基建底子 印度现在的工业水平就这样。

  所以到1980年,8亿多人口的印度GDP只有1863亿美元,不到中国的六分之一。

  3月底,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访问中国。这次访华保罗沃尔克要求尽量低调,尤其是具体的会谈最好不要报道。

  在北京与李葆华会谈时,保罗沃尔克提出了美联储的想法:

  中国这边,人民币确实有必要升值,但如果中国在1981年和1982年暂时维持4:1的汇率,美联储也能接受。

  美联储的想法是:中国能不能和美国携起手来,让日元升值?

  “保罗沃尔克说,如果中美一起施加压力,让日元从现在的230多升到180左右,那么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好处。”

  央行行长李葆华在国务院汇报这次保罗沃尔克谈的事情。

  陈法:“日元升值对中国的好处,他是不是说减缓日本对中国的出口,增强中国对日本的出口?”

  李葆华:“基本上是。”

  陈法:“中国从美国、日本的进口货物当中,有不少是同一类甚至是同一种,比如机床、生产线这些。我们过去几年观察的结果是,日本货和美国货相比,综合性价比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并不是日本

  利用了汇率工具压价导致日本的机器设备比美国便宜很多。

  李葆华:“这是很明显的。美国提出让日元升值,重要的还是想让日本的出口减缓,让美国本国的产业有更多的机会。不只是日本商品向美国的出口,日本商品向世界其他国家,只要是将美元作为国

  际交易硬通货的国家的出口,都会受到日元升值的影响。

  陈沄:“那看起来,并非对中国和美国都有好处,主要是对美国有好处。

  李葆华:“所以保罗沃尔克才又抛出了一个条件,意思是如果日元在今年和明年的汇率能升上去,美国就不着急了,他就会在这两年不再要求人民币升值。

  陈法:“日本出口的核心优势不是靠他们的汇率,而是工资,日本到现在平均工资也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左右,当然我们更低。我们的人均工资在上涨,但日本社会平均工资的提升放缓了,去年就没

  怎么提高。美国提出的这个请求,我看可以原则上赞同,但具体措施不采取,毕竟我们现在的金融手段也没那么强,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面,主要的话事人还是美国。

  李葆华:“那么对他们就这样回应了。”

  陈沄:“这件事其实保罗沃尔克还有一个目的没有说,他当然不可能说,那就是阻止东亚的几个国家在贸易和金融方面搞到一起。”

第24章 加班不给加班费的国企

  “您好,请问先生您找谁?”

  “我找我表哥。”

  “请问您表哥是?”

  “三满,黄三满。”

  前台小姐恍然大悟,拿起电话:“老板,有一位说是您表弟的说要找您。”

  韦乐辉迷迷糊糊地走进广州天河商贸大厦,按小卡片上的地址上28楼,找到了“三满公司”的门牌,前台服务员领着迷迷糊糊的韦乐辉进去,在总经理办公室,韦乐辉见到了曾经的打工人,三满公司

  的总经理,大表哥黄三满。

  38岁的黄三满身体已经发福,发际线后移了四分之一个脑壳,只是全身的皮肤还是黝黑,看来晒不晒太阳他都黑。看见韦乐辉,叼着一支大雪茄的黄三满站起身来,“古疼塔,卡津!哈哈哈哈!

  十七年前,是黄三满把初中刚毕业的韦乐辉劝动出村,从广西全州到广州打工。只是黄三满干了四年五年,觉得在工地打工没前途,出来自己做小生意去了,韦乐辉硬是在工地扎了十几年钢筋。,

  最近十年韦乐辉见到黄三满基本都是在春节回乡探亲的时候,有时候春节也见不着,不是黄三满没回家过年,就是韦乐辉没回家过年。不过两家人 直是有联系的,毕竟两人是亲表哥表弟而不是远

  房表亲。

  “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在天河商贸买了400平写字楼做总部吗?“黄三满说道,“因为这楼盖的时候咱们就在工地上打过工!还干得特别长,干了快两年呢!我就想,这楼我修的,小腿还蹭掉一大块肉,等

  老子有钱了,可得在这楼买一两个房间,住下来。你这么多年,还在干建筑工那

  韦乐辉:“是啊,不过我现在是技术大工了,也没那么辛苦,手底下还有3个人。”

  黄三满:“乐辉表弟,不是我讲你,格局,格局还是有点小了。在工地扎钢筋这活还是交给二十多的小后生吧,来我们公司,我给你一个总监当。”

  韦乐辉:“表哥,你们公...是.做建材生意的吧?要我到建材厂当经理?”

  黄三满:“我们业务挺多,先是做建材,后来做商贸,又特地成立了个分公司做外贸,后来又做了化肥,我还搞了个化肥厂..

  韦乐辉:“我叼,表哥啊,化肥厂你也搞?那个东西经常爆炸的啊,我们64年刚来广州做工,那天宿舍旁边就有个化肥厂爆炸了,夜班工人从工厂里飞出来。”

  黄三满:“那个是被问谍炸了,又不是工厂自己炸的。乐辉,我想请你做的不是化肥厂,是我拿到了贷款,要盖一栋楼,你当这栋楼的工程 总监,给我盯着那些人别给我的楼搞豆腐渣,这你总熟悉吧

  “啊,原来还是盖楼啊,那我熟悉。”

  韦乐辉还真是熟悉盖楼。他砌过砖,扎过钢筋,拌过水泥,做过内装,还读过两年制的技校,现在甚至还会开压路机。

  黄三满:“"只是有一点,我这个楼,是在东德盖的,你要出国克那边盯人盖房子。”

  韦乐辉:“啊?我不懂德语。

  黄三满:“有翻译,有翻译。我们这次成立的建筑公司,专门搞东德那个罗斯托克港经济特区,德国人盖房子不会盖,要我们去才行。在罗斯托克盖楼呢也顺便帮我盯着罗斯托克的建材生意,盖楼这

  没时间我们三满公司的建材还是往那边卖的,时不时就有一 条船靠岸。

  韦乐辉:“是不是要搞一两年?”

  黄三满:“三年五年都有可能,就算一栋楼盖好了,你还是工程总监,工资照发,这不比你在工地,干完一个工程闲两三个月好多了?”

  韦乐辉:“表哥,是这样的,你是结婚生崽了,我还没。我爸急得不行,说哪有32岁还不结婚的道理,他下个月从全州来广州,要给我定一一个老婆,就水寨村的如花,三年之内必须生个崽。”

  黄三满:“老婆哪是说定就能定下来的?”

  “要是这个没定,再过一个月我爸他再找一个邻村的姑娘,再相亲,直到相中为止。”

  黄三满:“乐辉,婚姻的事自己作主,等你去了德国,在东德找一一个不就得了。”

  韦乐辉:...

  ....

  东德要在"一市一 港"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不只是中国企业在入场,东德、以及西欧的许多国家都开动了。只不过由于东德政策的区别对待,以及经济特区的消息在酝酿期间中国国内就

首节 上一节 483/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