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55节

  张绍群:..

  张爹:“莫格武72年在厂里砸断了脚,后来瘸了,后来用赔的钱做本钱开了家店,我就给他帮忙了。“"叮叮叮”

  便利店的电话响了,张爹离得近,抄起电话:“雷猴?

  张绍群:

  《衡阳人在广东过了十二年》

  “要8个鸡肉汉堡,2个猪肉汉堡,3张pizza。好。凉茶要咩?可乐要咩?”

  张爹放下电话,“达东公司的人点了吃的,让我5点以前送到。现在4点半,把货准备好我就去送。”

  莫格武:“张叔,您今天呆店里吧,我送。”

  “不用不用,直都是我送的。

  “今天张大哥难得回来一趟,我送就行了。来,先给他们打包准备东西。

  张爹和莫格武准备货物,打成两大包,莫格武就出去送了。他腿脚果然有点瘸,不过骑自行车慢点骑还是能行的。

  张绍群这次回来带的行李不多,把一箱一包搁在门口,和自己老爹起看店。

  “爸,你今年都六十六了,不是有养老金吗,怎么还在这儿干着。”

  张爹:“还干得动,就干一点呗。人闲下来可就不舒服。绍群你知不知道,张易仁前年在家里上吊了。”

  张绍群:“张易仁,易仁伯?这,哎,怎么好端端的一个人就上吊了呢?

  张爹:“张易仁迁到这儿,过了两年就六十岁了,工厂不请他了,在家拿着移民养老金,大儿子二女儿都成家了,都有工资,养着老人没什么问题,可张易仁他呢就是想家,想十里坪,想到最后,那个叫啥子,抑郁了。抑郁了后来就上吊了。

  张绍群:“哎呀,真可惜。想家如果想得实在不行,那就回趟十里坪住个十天八天的呗。”

  张爹:“这养老金,吃饭日用是够,回老家探亲的车票钱,就不一定够了。不过也可能其实他家也有这个钱,他儿子女儿大了,孙女又不用他操心,但就是张易仁舍不得花。喷。就因为有老人上吊自

  杀,咱们整个街区的干部那年年底都扣了一个绩点。这个张易仁啊,真是何必呢

  张绍群:“就是。花点钱又没什么,何必想不开。张小新今年毕业了吧?工作落在哪儿?”

  张爹:“广州,读书在广州,工作也在广州,广汽什么丰收?毕业就在广州租了房子,现在上了一个多月班,看样子是不想沾家啦!你们家那娃,张亳新,几年级了?”

  张绍群:“大一,暑假完了大二。”

  张爹:“我现在啊,就想让张微新去当兵。”

  张绍群:“张微新不是说成绩也不错吗,绍山既然都让他念到高中了,明年不得搏一把,看看高考能考上大学不。而且呀,爸,现在当兵可难当了,到征兵月,那兵役办门口都密密麻麻的家长。

  张爹:“微新高中成绩远不如毫新,也比不上小新,我看这样子,明年不一定考得上。我们家第三代已经有两个大学生了,够了。

  张绍群:“是不是张绍山觉得,儿子读了大学就都远走高飞了,留下个不读大学的,以后能留在身旁。”

  张爹:“hiahia,哎,这不本来就是这样吗?绍群,你看看你,这些年回来过几次。

  张绍群:...这不对,我是当兵,不,考军校去了,然后走远了。张微新如果去当兵,复原,安排工作,如果他安排在别的城市,这不还是走远了?”

  张爹:“啊,这,唉,那以后的事谁知道呢。”

  张绍群:“我们家娜娜,我是随便她自己发展的,想考大学,支持,想走别的也支持。

  张爹:“这也对,我们家还缺个女大学生。纳新成绩怎么样?”

  张绍群:“娜新现在读高一,还早着呢,到时候再看吧。’

  ...

  14年前,张绍群回十里坪是带着任务的,回去要给主席写 份报告。今天这次到东莞看看自己的“老家”,也带了任务,回去给邓主席写 份报告。

  ..他不只是“写"报告,时代不一样了。

  走在东莞的大街上,张绍群手里是一部微型摄像机,在街头随机录点儿什么,不挑选地拍拍路人。也不贴脸近距离拍人,就是以第三者的角度拍下来东莞现在什么样。

  除了微型摄像机,张绍群还带了台照相机。这卫星摄像机是临行前领的,算是借用,照相机倒是自己的。

  不远处的一一个小区,外墙上面刷着的标语引起了张绍群的注意。

  [人在哪里,故乡就在哪里]

  夷,作为宣传语刷出来,看来这是这里的街区工作的重点。

  过去十五年的移民大潮,是由国家统一“整建制迁移"、政策杠杆引导迁移、就业杠杆引导迁移三个部分组成的。整建制迁移初期起到了撬动西南人口稠密农村的作用,虽然人数比例不多,但是起到的

  带动作用不可估量。

  整村安置过来之后,很明显发生的变化就是文化与生活习惯的相互交融。比如在这儿一片地方,湖南老乡的口音开始夹杂着粤语,而当地东莞人越来越能吃辣。

  拐过一个弯,张绍群看见了刷墙的另一行标语:

  [文明理性看球,拒绝球场流氓]

  再走走,又是一行标语:

  [赌球就是赌博]

  张绍群:...

  东莞有足球队,东莞衣神。在广东各城市球队里面水平中上,但是东莞球迷武德有点过于充沛,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是著名的。

  “衣神“这个名字取自 东莞传统的优势制造业:纺织业和成衣业。由于纺织业发展得早,现在已经形成了群聚效应,纺织业产能越来越高。而且围绕纺织业,东莞的化纤等上游产业也扎堆了,下游周边

  产业也扎堆了,比如纽扣和拉链一在东莞能找到全 世界所有样式的纽扣,拉链产量则是一城占世 界拉链产量的32%。

  排在纺织业成衣业 之后的是造纸业和印刷业。最初东莞的造纸业起步是因为这里地处广州的下游,几乎就是在珠江的出海口旁边,而造纸业是个污水排放量较高的产业。到现在东莞的造纸业对排污

  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于是又在东莞兴起了一个新产业:水净化设备。

  东莞的水净化设备甚至跨山过河,打入了西北多个城市的水供给市场。在工业城市给排放的污水做简单净化的设备有人做,把生活污水净化转为中水的设备也有人做,后者的市场也不比前者差多

  除此之外,东莞的骨干产业还有:基于成衣业而衍生的玩具制造业、食品饮料加工企业、由造纸业建立的供应链而衍生出来的家具制造业。

  这是东莞在过去十年人口猛涨到260万人,人均产值跃升广东前三的主要依托。

  当然东莞不是过去十年人口膨胀最厉害的广东城市,它旁边的深圳才是。

  深圳从1954年宝安县的一个村子建城,然后成为深圳县,到1974年成为深圳市,只用了20年时间。变成深圳市的这五年,深圳的规模又扩大了40%,现在有400万人口。

  ....

  1979年是三十年大庆。到8月份,报纸、电视台关于“新中国三十年”的内容越来越多。

  现在主流的宣传词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走完了西方国家两百年I业化所走过的路。

  新中国成立七年后,中国的工业总产值就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到1979年,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达到了50.1%,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这意味着中国无论采用哪一一个标准体系,都已是无可争议的工业

  国。

  用中央的话说就是“一个初步的工业国矗立在东亚”。

  而外国并不认可中国自认为的“初步的工业国”的称谓。

  中国的制造业产值已经是世界第二....

  相当于美国的40%,并且,中国说得对,现在确实只是一个初步的工 业国,因为中国特么的还有一大堆地区是潜力发展区”,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当日本全国上下已经完成基建,渐渐进入现有产业体系调整提高来增加GDP的时候,中国仍然是在两条腿走路:方面是潜力发展区迅速纳入大工业体系内,另一方面 是已完成工业化的地区在高科

  技领域劈杀。

  而且,这两条腿都有巨大的利润空间。潜力发展区的平均工资只有东南沿海大城市的5060%,这让在内地开厂具有更高的利润空间只要交通运输成本能够控制下来。

  在高科技领域,比如今年中国发布激光唱片机和光盘系统之后,短短一周之内就涌入了20亿美元的风投,全都是围绕着这一一个产业的:

  比如中国国字号引擎生产光驱的核心激光器件,生产光盘系统的压盘母机,除此之外之外的中下游产业,比如花里胡哨的激光唱片机、花里胡哨的音响系统都是一大堆跟进的厂 商,甚至还有音像公

  司要给自己旗下的艺人抢先发激光唱片。想象力更丰富的厂家则考虑研发装在小轿车上的车载激光唱片机+音响系统,用于上一点档次的小轿车。

  总之,这不太像是一一个初步的工业国,尽管按照中国官方的逻辑"城市人口刚刚超过农村人口”确实就是一一个初步的工业国。

  8月20日,新华社终于正式通发了条新闻:

  《建国三十周年阅兵式、庆典活动将于10月1日上午举行,阅兵部队已准备就绪》

第166章 妈宝常经国滚粗台湾!

  台北。

  中山路。

  《夏潮》杂志社楼外。

  “民族统一、政治民主、经济平等、社会正义!”

  “黑道K党滚粗!”

  “妈宝常经国滚粗!‘

  街上数百名民众举着各种游行标语,正打算以这里为起点,发起一场游行。

  《夏潮》杂志社的四层小楼现在一片狼藉,大部分的外窗玻璃被砸碎,包括其实并不是《夏潮》租用的1楼和2楼也殃及池鱼。

  在两天前,杂志社突然被伙黑道分子闯入,挥舞棍棒、西瓜刀,见东西就砸,见人就打,杂志社的七八名编辑记者个个带伤,主编苏庆黎头被砸破缝了12针,身上也有淤青。

  这些黑道是真黑道,但闯入杂志社打砸肯定是受人指使的,因为这儿并不属于这个帮会的地盘。哪个帮会的地盘都不是,这是台北中山路的中心地段,能看见国父纪念馆,要是说这而的场子有黑帮

  活动,那可能得把国民党算在内。

  其实苏庆黎和杂志社工作人员、杂志的读者会(夏潮联合社)都知道,这伙黑帮应该就是国民党指使的。

  1978年,苏庆黎以《夏潮》杂志社读者会“夏潮联合社”为基础,申请成立台湾工党,遭拒。苏庆黎起诉打官司,后在1979年上半年又改名为"夏联党继续申请,这次注册成功了。

  再然后,七月底八月初,夏联党又被注销了,给的理由是苏庆黎是“境外势力”:

  苏庆黎的父亲苏新是台共党员,而且是领袖之。但是,1947年 苏新为躲避228之后的抓捕而移居上海,此后就一直 留在大陆。苏庆黎那时候1.....在上海住了 段时间后母子两人都很不习惯,

  经常生病,母亲就带着苏庆黎回到台湾。

  关系就是这么个关系,但此后两边就没有联系了。所以境外势力的理由从法律上也不成立。坊间传说的消息是:常经国允许了夏联党的申请注册,这时候常宋美龄从美国打来电话,要求常经国取缔

  夏联党。常经国顺从了他妈的要求。

  这就是游行队伍当中频频出现"妈宝”字样的来由。

  这场”9.3大游行”,队伍出发时700多人,走了不到两公里变成7000多人,最后聚集在 起在广场示威的有两万多人。

  夏潮事件大约要从两岸签署停火协议,进行政治接触的时候说起。

首节 上一节 455/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