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47节
“0.5微米的芯片有谱了!我得回来记上一段。”
蒋筑英急匆匆走进中南海的小屋。
凡是涉及到未来文件的信息都不能走出这间小屋,但根据未来文件的方向做了哪些工作、接下来该做哪些工作的“工作日志"是必须要记的,这就得回到这间小屋才能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下来。
看蒋筑英憋成这样,他应该是至少两个星期没回这里了。
钱学森:“你又把有机和无机材料的人压榨成什么样子了?”
蒋筑英:“"不逼一逼,他们就不会发现自己有多厉害。我们现在要开始加速科技进程了,但国内的源技术供应得有保证,因此大家的压力都变大了。”
钱学森:“小蒋,我在想,今年是1979年了,还会不会有第四个未来物品穿越回来呢?如果有物品穿越回来,会掉落在哪里呢?”
蒋筑英:“这真是个好问题,我自己琢磨这个问题也快十年了。这恐怕是这个世界最少人知道的不解之谜。.我想,物品的穿越是受到控制的,受到...或者...宇宙的其他智慧体的控制。”
钱学森:“我猜的大概也是这个。那么,如果是一个智慧体把这 些物品穿越几十年拿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捡到,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蒋筑英:“这我暂时还猜不出来。至于如果有第四个公文包会掉落在哪里...聂老 总说他有个比较中意的能替代他的人选,周兴明?”
钱学森:“对,院士兼总装的副部长,少将,1974年一 手促成 了越南空军打了一场绝无仅有的的外线空中截击。你是觉得第四个公文包可能与他有关?”
蒋筑英:“我只是凭直觉瞎猜啊。因为李副总理说,1969年国庆前他琢磨接班人的时候,排第一位的就是我。只是我当时有很多工作要忙,他舍不得把我从光刻机研制那边抽调出来。”
钱学森沉思:“下次聚在一起开会的时候跟聂老总说说,让他侧面提醒周院士,注意...身边有没有突然出现的可疑物...
陈沄走进小屋。
快要过年了,大家都来得勤了。
英说道:
陈沄进小屋直奔书架,那里摆的都是拍屏转印出来的电子书和手打出来的档案节目解说词。一声不吭地找出几叠简易装订的书翻了很久,陈沄这才像刚注意到屋里的两人似的,转头对钱学森和蒋筑
“巴列维国王已经逃出伊朗。第二次石油危机的先决条件出现了。国家经济得做好准备,你们俩负责的科技方向,可能也要有一些准备。”
蒋筑英:“战略原油储备设备我们的技术是最先进的,原油年损耗小于千分之三,储备库维护成本每千吨每年不到200元,国内开工建设的油库数量应该也不少吧。”
陈运:“是存了四千多万吨。但是战略储备是应对中短期油价上涨,这波石 油危机是长期的,可能持续四五年,这么长的波峰,战略储备的意义有限。我关心的还是国内工业企业的节能化改造的情
况,以及汽车行业。
第二次石油危机,将会把油价水平从现在的10美元上下,推到30美元上下。
即便在发生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石油消耗量仍旧在不可遏制地上升。1978年美国的石油+天然气消费量折算为9亿吨石油当量,2022年美国的石油消费量其实也就和这
个差不多。
石油消耗量相近,2022年 多出来的工业产值和GDP靠的都是节能环保技术的进步。
但就在石油消费量猛涨的时候,伊朗革命给全世界的经济玩了把过山车。
1978年伊朗原油产星占世界的8%,平均日产530万桶,1980年 下跌至仅占世界原油产量的2%,平均日产148万桶。
伊朗原油产量低迷一直持续到1981年,之后才有好转,但是在原历史位面,伊朗的石油生产重新组织起来了,但是,两伊战争爆发了...
等一下,现在霍梅尼和美国的关系呢?
根据1月份霍梅尼发表的公开讲话,他对美国的态度是"冷淡敌视",稍微好点儿。
一个不是视美国为仇敌,只是冷淡敌视美国的伊朗,会不会勾引得萨达姆出兵攻打?
这还真不好说。
......
《自12月21日起伊朗已停止石油出口32天》
《伊朗多处油田停工并处于无人看守状态》
《中石油(印尼)希普油田投产,第一艘灌注原油的VLCC开出》
《中石油公布希普油田储量数据,年产量900万吨,可采储量1.4亿吨,远景储量3亿吨,》
来了来了,中石油的金手指又来了。
在印尼勘探出来的希普
“恰好‘投产,虽然这只是个中型油田,但每年也能有近千万吨原油注入国际石油市场。印尼是欧佩克成员国,但这第二次石油危机不是欧佩克挑起的,所以在印尼投资勘探
的油田不会受到特别的限制。
除了印尼之外,尼日利亚、安哥拉、扎伊尔这几个地方,中国投资的油田也陆续宣布扩大产能,累计能在1979年多抽出3000万吨原油。
除此之外还有个石油的投资地: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其实是个不小的潜力股,只不过玻利维亚主产天然气(是拉美仅次于委内瑞拉的第大天然气储藏国),又是个内陆国,因此暂时没加入“油价大战”。但在将来,与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的
天然气管道修通之后,天然气出口将是玻利维亚很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管怎么说,玻利维亚也是切格瓦拉取得革命胜利的第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换了新政府之后过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切格瓦拉革命”的声誉。
中国与玻利维亚的资源合作不仅限于石油和天然气。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也在玻利维亚革命胜利后进入,什么话都不说先甩出2亿美元,拿下了乌尤尼和奥鲁罗两个盐湖的开采权。
阿根廷、玻利维亚和智利,这任国家在业内有另一一个称号:“锂三角"。
其实现在矿业圈也都知道这三个国家有大锂矿,而且知道乌尤尼和奥鲁罗两个盐湖有锂盐,只是大家还没有意识到锂到底意味着什么。
用陈沄在中南海小屋里说的话来形容就是:“就连这个切格瓦拉,今后说不定也要被大家称为锂王。
第157章 死神来了
在1979年,锂的主要工业用途是制造高温润滑油,锂化的油脂分子/碱皂分子熔点沸点高,喷气发动机的润滑剂基本都是它。
高温润滑油产业每年要用掉2000多吨锂,除此之外,还有很小部分锂用来做同位素分离,生产氘化锂6。
因此,这个时候锂是一种用 量不大,看起来也不算很重要的金属元素,最大的锂生产国是美国,因为美国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占全世界的55%。即便如此,美国国内那些中小型锂矿的产出就足够用
了。
只有中南工学院的“轻金属国家实验室在孜孜不倦地寻找锂在其他领域的工业用途,并且现在把京都大学工学部拉了进来起研究,日方的首席研究员是吉野彰。
轻金属国家实验室是李强设立的,李强真正的目的当然是直奔锂电池,但为了不引起外界过分的猜想,实验室名为轻金属实验室。
由于实验室丛主任以下所有人都不知道李强的“真实用意”,所以实验室不但研究锂,也研究铍、镁、铝及化合物的工业用途。当然,在过去十年,通过李强和蒋筑英看似无意的“"引导”,轻金属实验室
的大致发展方向是对路的。
现在轻金属国家实验室的高能电池研究小组基本已经确定了锂钴氧化物(LiCo02) 用作电池的正极材料时效果“非常奇妙”。
按照蒋筑英的估计,锂电池接下来应该快要到工业设计阶段了,也就是从原理研究转入如何大规模廉价生产的研究。
“蒋组长,这个锂电池除了用锂,还要用钴呢!我们中国的钴够用吗?”
轻金届实验室主任童奇江是个思路很开阔的研究人员,他从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马上就联想到,未来锂电池很可能会替代现在消费电子产品上几乎所有的电池,池所以锂、钴的用量未来会特别巨大,
光做电池消耗的这两种金属,可能就是现在世界总产量的十倍。
毕竟到目前为止,锂最大的用途是生产润滑油,钴的最大用途是做染料。稀土最大的用途是一大学化学系实验室的样本、药剂、教具。不过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发现芯片生产过程中要
用到一些稀土族元素了。
蒋筑英:“你想到这一一层说明你想得很远了。不过国家已经在做这方面的布局。但是这也要看你们啊,如果未来,过个二十年三十年,你们研制的新代电池又不用钴了,甚至不用锂了,到那时候,
全球的矿产资源就重新洗牌了,不是么?
童奇江:“这的确是个好思路...
....
1月31日。
巴西航空港公司B967号航班满载从日本东京起飞。
,B967号是一架波音707323C货运型飞机,除了6名机组成员外,就只装载了一些航空邮件、快递包裹,以及批艺术品 油画。这些名家油画的价值不菲,当时估值在数百万美元,刚在东京进行
完巡展,现在要在里约热内卢接着展出。
从东京起飞22分钟后,B867 号航班与东京机场进行了最后一次无线电通话联系。再然后,预定经停加油的夏威夷机场就一直等不到B967号航班。夏威夷联系东京,东京表示B967没有返航,正常飞
走了,再联系所有的中北太平洋机场都没有发现B967的任何消息,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不太妙。
这是航空史上最大的谜团之一一,大家都猜它应该是坠毁了,可至今为止都没找到这架飞机的任何残骸,因而也不知道事故的真正原因。
关于B967空难还有一个花絮,那就是它的机长吉尔伯托达席尔瓦。此人以前是巴西瓦力格航空公司的飞行员,1973年,瓦力格公司RG820航班在巴黎降落时坠毁并起火,机上134人中123人遇难,
达席尔瓦是幸存的11人之一,当时他是副机长。
五年之后,当上了机长的达席尔瓦再也没能逃脱他人生中遭遇的第二场空难。
....
2月1日。
油价暴涨日。
伊朗的石油出口仍然没有恢复,1月份油价一直在持续上涨,到2月1日,北海轻质油期货又突然从14.04美元/桶窜到15.12/桶,终于突破了15美元。
自1973年12月之后,国际油价一直在912美元波动,各工业国一开始很不适应,到处萧条,但过了两年之后也逐渐适应(接受现实)了。
然而刚刚适应过来,油价又要上调啦。
中国方面,对未来5年国际石油行情的预测还有一个无法避开的未知事件:两伊战争。现在中南海小屋里的讨论是:两伊战争还有很大概率爆发。
表面上看两伊战争的诱因是伊朗与美国翻脸,让萨达姆以为咬一口伊朗不会有事,甚至还会得到美国的默默赞许。但实际上萨达姆考虑的因素比这要多,不仅仅是“美国不会力挺伊朗”这一条原因。
什叶派穆斯林攫取伊朗政权之后对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造成强烈的鼓舞,他们也想掀翻伊拉克的世俗的阿拉伯复兴党政权。
两伊存在的领土争端,尤其是争议领土可能还有石油。
萨达姆刚刚从内斗中脱颖而出成为伊拉克哥,需要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来稳固自己的统治。
种种原因,都指向战争这个结局。
两伊战争的白热化使得伊拉克、科威特的石油生产也受到影响,最终在1984年把国际油价推向35美元/桶的高峰。
现在的中国自产1.5亿吨石油,进口8000万吨。而且在未来石油进口的量还会增加。
当然,中国海外投资的油田每年就能产出1.5亿吨石油,加上欧佩克诸国(甚至包括伊朗)与中国的关系一切正常,中国需要的石油买肯定是买得到的,就是贵。
所以,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如何平抑油价、油价维持在多少美元对中国的利益最大化,这还真是个值得仔细考虑的问题,或许有可能会像1973年那样,进行广泛的意见征集然后做出决定。
油价突破15美元的消息传到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当然觉得这是个好消息,这意味着罗马尼亚的海外投资收入暴涨,按照这个趋势到年底甚至收入会增加50%。
这是齐奥塞斯库1979年得到的第二个好消息,第一个好消息是在一月份的罗 马尼亚共产党中央全会上,高票通过了齐奥塞斯库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