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407节

  ,“BTR60PB装甲车,坦克警惕而忠实的伴侣。但正像在任何家庭里都能看到的那样,有些伴侣并不那么亲密无间,雌性和雄性有时会相隔几公里远。这一辆装甲车就因为疏忽大意,陷入了沟壑之中

  (画面:陷入欧加登高原沟壑中的BTR60PB,车辆四周黑人士兵的尸体枕籍)

  “在未来的几个月,她仍将留在这里,直到漫长的冬季来临..

  “你这什么解说词啊喂!怎么跟Diovery的野生动物节目似的!“新华社的新闻采编组,摄影兼记者不满地探头说道,“要不你干脆调到央视的科学频道算了!我们这是报道战争!欧加登战争!”

  “啊不好意思,一到非洲,我脑袋里就不由自主地灌进来了这些台词,“央视新闻主持人赵忠祥挠挠脑袋,“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由于与交战双方都无利害关系,新华社&央视的新闻摄制组获得了双方许可,小心翼翼地进入了战区,报道欧加登战争的状况。

  7月中旬,索马里动员了12个旅的国民军,加上“西索马里民族解放阵线”的两万多游击队,五万大军对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发起大规模进攻,欧加登战争爆发。

  索马里号称“东非之角”,其实它更像是东非这个木包铁的桌角外面那层铁皮。如果索马里整体陆沉,那埃塞俄比亚就成了东非之角,尖角就是索马里东南部的欧加登地区。

  所以索马里的国土看起来就是一拐一折的回旋镖形状。现在,索马里掌权的穆罕默德巴雷将军认为这个形状太不好看了,我要吞并欧加登,把索马里的形状从回旋镖变成一个三角形,不是,巴雷给

  的理由是欧加登地区也属于“大索马里”,同民族。

  巴雷给的理由其实可能不是真的理由,他就是想扩土开疆,借此加强索马里国民军在国内政治上的话语权,压制反对派,建成像朝鲜那样的先军政治。

  为了和埃塞俄比亚打一仗,巴雷自1969年上台以来,不断宣传大索马里的理念、宣传1963年埃索冲突中索马里所受的奇耻大辱,宣传1973年瑞典石油勘探公司发布的“欧加登发现石油矿"的重大消

  息。

  瑞典石油勘探公司为了抬自己公司的市值而搞出的这条新闻,不到半年就从世界石油行业资讯中被遗忘了,但是在索马里国内那可是一波又波的炒作。

  (直至2023年8月,埃塞俄比亚的石油产量仍然是“日产量不足100吨因而不做统计")

  1974年,门格斯图发动政变,推翻国王塞拉西一世,在1975年获得苏联的支持后,门格斯图和他的军官团政治势力”德格大肆清洗原埃塞王国的军官,而此时苏联武器苏联训练的军官还未成型,埃

  塞俄比亚三军战斗力进入低谷。

  1977年,厄立特里亚发生叛乱,埃塞俄比亚军队前往镇压,疲于奔命。巴雷觉得索马里的机会来了,于是在7月份集中了5万大军猛攻欧加登。

  这场战争对苏联而言是个烦恼,因为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此时都受苏联支持。

  索马里的巴雷政权自1969年政变后就向苏联靠拢,但巴雷也不是彻底一边倒,对美国、英国、意大利(宗主国)释放了不少缓和信号。埃塞俄比亚铁杆亲苏,但他是1975年才投靠过来的。

  索马里是东非之角,地缘战略地位很重要。埃塞俄比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比索马里好。

  索马里是自我标榜的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也是,而且还把“科学社会主义"写进了宪法。

  索马里是假社会主义,巴雷强势突突国内的左翼和共产主义政党。

  门格斯图也是假的,德格宣称要在国内消灭"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但推翻塞拉西一世之后德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灭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党,第二件事是消灭“全埃社会主义运动“,

  这个政党是五十年代苏联一手 扶持起来的。

  同时拥有两个相邻又相互敌对的小弟,确实可以起到1加1小于2的“好效果。

  在犹豫了很久之后,苏联终于做出了选择:支持埃塞俄比亚。至于“全埃社”的中央委员串成一串被门格斯图吊死这件事?就先把“全埃社打成托派吧。

  7月到8月,苏联努力呼吁双方停战,但索马里根本不听,直在猛冲猛打,到8月 中旬已经占领了欧加登65%的地盘,兵临欧加登中心城市吉吉加。

  8月份,苏联做出了决断,严厉要求索马里停止进攻,将军队撤回出发地,否则将断绝索马里军队的重武器及弹药供应。

  巴雷:“你威胁我?”

  转身索马里开始频频和美国释放友好信号,表示要重新当回美国的小弟。

  苏联:...

  ..

  安哥拉。

  古巴派驻安哥拉作战的志愿军已经有好几个月不打仗了,这两个机械化步兵旅难得地拥有了一段和平时光。

  南边的安盟已经只剩下残余势力,而且3月份已经接受了停火条件;北边的安解阵在和安人运协商联合政府的事。

  虽然安解阵和安人运都对对方不服气,第一轮谈判的时候安解阵甚至提出了“双话事人”的想法,但这终究还是可以协调的。双方先是想搞成总统总理二元制,后来各方都觉得这不合适,将来府院之

  争可不还得打起来。现在双方比较认可的方案是安解阵、安人运领导人轮流执掌总统,每方1年。

  苏联军事顾问团的马克西姆福明上校这时候又专程去找古巴志愿军的总指挥奎托纳。

  “奎托纳上校,我想您定得到了哈瓦那的通知吧?

  奎托纳:“是,是的,我接到了卡斯特罗主席的命令。”

  福明点点头:“那就没有问题了。古巴驻安哥拉志愿军的全部,两个旅,从中南部收拢部队和装备,个月之内集中到罗安达。”

  奎托纳:“是的,我已经在让参谋拟定集结计划了。我们的下一站是埃塞俄比亚,对吗?”

  福明:“是你们的下一站是埃塞俄比亚,我不去。不不,我不去纯粹就是我的级别不够高。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运输与行动将由苏联陆军第一副司令 彼得洛夫大将指挥。古巴也一样,阿纳尔多奥

  乔亚将军会成为你们的新上司。

  奎托纳:“是的。唉。”

  福明:“嗯?”

  奎托纳:“我就是感叹,非洲的战争为什么这么多。”

  其实卡斯特罗发给奎托纳的不只是命令,还有封长电报,跟信件似的。

  首先卡斯特罗提升他为准将,到埃塞俄比亚之后他负责指挥所有的古巴志愿军地面部队,阿纳尔多:奥乔亚少将主要工作是统管陆军和空军(古巴已经在准备派空军参战了)。

  其次是确认,在埃塞俄比亚没有那么多敏感问题了,中国人不在那儿。但是,古巴人上战场的时候还是得惜命。

  卡斯特罗还解释为什么古巴定要跟着苏联在非洲打着打那:因为古巴需要苏联。

  确切地说,是需要苏联每年10亿美元的援助。

  没有这10亿美元的物资供应,古巴的工农业生产根本就没办法开展,甚至民生都会有问题。

  虽然上个月美国和古巴正式建交了,但在美国国会那儿,古巴还是一个受制裁的对象,60年代通过的那几部对古巴制裁的法案仍旧有效,因此,现在古巴不能和苏联脱钩,脱钩就完蛋。

  古巴是一一个经济上不可能自给自足的国家,必须依靠贸易才能让国家正常运转。问题是古巴最适合的贸易伙伴是美国.. .而美国在制裁古巴。

  古巴革命成功之后,头几年的经济增长率是3.8%,这是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国民经济还未完全恢复?不。19661970年,古巴实施了第一一个五年计划,这五年的工农业产值年均增长0.4%。

  而这五年古巴人口年增长率1.5%,.所..... 古巴的人均工农业产值还特么的倒退了。

  现在苏联每年无偿支援10亿美元都不太够,还得额外加贷款才能喂饱古巴人,至1976年古巴欠苏联的外债折合美元已经达到55亿,并且还在以每年34亿卢布的速度在增加。

  除了苏联的无偿支援,还有和中国的贸易。中国现在对蔗糖的需求永无止境,然而问题就是古巴的糖产量总是达不到预期。1971年 古巴计划生产1000万吨糖,结果只产出了850万吨。为改变这种状

  况,古巴咬牙从苏联贷款引进化肥、更新种植机械、糖业机械,把这些投资撒到古巴的甘蔗园里,结果1973年,古巴蔗糖产量是 820万吨。

  1975年,古巴蔗糖产量再创新低:620万吨。

  所以不是中国不帮古巴,实际上古巴出产的蔗糖,苏联要走个固定的份额,其他剩下的几乎中国全包。绝对没有滞销现象。但要是你古巴种不出那么多糖,这就真的没办法。

  在1975年古巴蔗糖产量跌到620万吨之后,中国的贸易代表甚至在会谈时旁敲侧击地问古巴人:你们是不是故意限产,想抬高世界糖价?

  古巴代表:

  在欧加登爆发前,古巴中央委员会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考虑现在的情况。

  古巴一直照原先的路子走,倒也不是不可以维持,不就是保证社会稳定而已,有一个美国天天在那儿呲牙,古巴党内肯定是团结一致的,只是这样过日子比较灰头土脸。

  在会议上 名古巴的中央委员提出了灵魂之问:咱们遇到的这些情况,我就不信苏联苏没有。苏联都活得好好的,我们担心个啥?

  劳尔卡斯特罗严肃地告诉他,国内发展的策略方法别看苏联,看中国。

  卡斯特罗兄弟会后向中国发出了请求,请中国国资委和国务院经济政策部]组团来古巴考察,给古巴的经济提一些意 见和建议。

  中国的财政经济代表团就来了,而且也不客气,既然两个卡斯特罗都放话了要真找出古巴现在的问题,中方就给古巴提出了几十条意见。排在前面的几条是:

  1、古巴农业部对各地农业协会(农场)的管控完全不合理,仿效苏联集体农庄但实际效果比集体农庄还差。

  2、农协的农民对财产/生产资料没有处置权利,因而也没有保管义务,古巴自1961年到1976年 从苏联进口了多达5万台拖拉机,到1977年仅有487台能正常使用,其余不是损坏就是失踪。

  3、由于无论售出多少甘蔗,榨多少糖,农业协会的总收入几乎都不变化,因此古巴甘蔗的平均产糖率从1960年的12.7下降到1970年的11.5%,再下降到1976年的10.5%。农民永远无法按时收完农

  场成熟的甘蔗,如果不从城市动员市民下乡收割,80%的甘蔗会在田里变质。

  4、从1972年起古巴年年都要动员城市市民下乡,但市民因为根本不熟悉甘蔗收割技巧,劳动效率极低,而他们的工资却还按照在城市标准发放,这导致仅仅甘蔗收割期所花费的人力成本,就超过

  了这些甘蔗售出去所能挣到的钱。当然,这种城市动员的甘蔗收割工的薪酬是古巴财政支付的。

  5、甘蔗收割的动员开支只是古巴财政瘫疾的一个原因,其余的还有几十个原因,比如从1971年起,古巴竟然出现了市场上烟草供应不足、烟民要从黑市买烟的情况。

  6、不只有古巴的农业搞成这样,工业虽然古巴的工业规模不大,但问题一样的严重。比如苏联援建的一一个热电厂,因为缺了几个关键零件,全电厂的工人就开开心心地耍起来,一躺就是两年。

  财政经济代表团最后的结论是:古巴生产的低效问题如果想解决,就应该现在就解决,趁着苏联的援助还很充沛的这几年,完成打散重生的过程,中间即使有一段时间很不舒服,勋宗的百亿补贴应

  当也可以让古巴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第114章 反正左右是挨骂

  中国财政经济代表团前往古巴。

  同一个月,朝鲜驻华大使玄峻极提出建议:朝鲜可以派出工业经济报告团来中国,向中国同志传授朝鲜国家建设的经验。

  黄华表示,朝鲜在国家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一直敬佩朝鲜所取得的成就,因此黄华提出另一个建议,由中国派学习考察团前往朝鲜,学习朝鲜的经验的话就应当用更优诚意的态度,怎

  么能让人家上门来教呢。

  玄峻极听了这个建议也笑起来,两人在笑声中默契地切换到了下一一个话题。

  其实中国是真心想派出一个官方考察团到朝鲜看一看的,因为现在中国对朝鲜国情的了解很不详细。

  朝鲜自1965年之后就不再发布国家统计年鉴。从那以后,朝鲜的统计数据就是中国、苏联、韩国三国在共同努力“解谜"的状况。

  韩国综合中苏两国学术研究成果再加上自己的情报,得出的结论是在1974年,最迟1975年,韩国的人均GDP就超过了朝鲜。不过朴正熙也没把韩国经济研究院的这份报告当什么了不得的成就,因为

  朝鲜对韩国的压力一直都是军事压力比经济压力大。

  (在本位面韩国人均GDP超过朝鲜是1970年左右)

  有时候朝鲜也会主动公布一些国情数据,比如1 976年朝鲜宣称当年的粮食产量达到800万吨。韩国则靠情报渠道一他们一 直能持续得到朝鲜两江道的粮食产量数字,根据与1965年官方公布的两江

  道粮食产量数据对比,再推到朝鲜全国,韩国认为朝鲜在1976年的粮食产量数据可能是550万吨,1975年 是520万吨。

  中国则靠科技狠活,估算出朝鲜1976年的水稻产量是450500万吨,玉米产量5060万吨,红薯杂粮50100万吨。

  不过朝鲜有一些数据是 对外交流时产生的,真实性没问题,比如1976年朝鲜对外出口54万吨稻米,进口30万吨玉米,进出口如按纯重量折抵,朝鲜还是个粮食净出口国。

  朝鲜是粮食净出口国还要和另一项应该也是“保真"的数字放在一起看。1975年,朝鲜近20年来首次削减居民粮食配给标准,煤矿工等最重体力劳动者从每月20公斤(40斤) 粮削减到每月19公斤,其

  他等级的居民粮食配给量削减幅度5%10%不等。

首节 上一节 407/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