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393节

  这个射程当然是可以攻击莫斯科、基辅这样的城市,甚至在地中海航行时就可攻击伦敦,但要攻击苏联纵深目标比如乌拉尔就有点吃力了。现在法国海军想的是在可畏级第5、6艘上面采用M4潜射导

  弹,最大射程增加到5000公里。

  5000公里就足可攻击苏联在乌拉尔的工业区。只不过,5000公里 的射程并不能保证可畏级在法国沿海巡航时就攻击华盛顿,所以有点难办。不增加射程吧,有点尴尬;增加射程吧,现在的可畏级的

  结构和动力潜力又差不多挖光了。

  中国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比法国难得多。现在确定的是弹道导弹核潜艇会在黄海东海台湾海峡这一片区 域隐蔽待机巡航,但这就要求潜艇上的潜射导弹射程13000公里。

  什么,把巡航海域换到更安全点的南海海域?那射程得达到14500公里。

  这真是让入挠头的一件事。所以中国潜射导弹、弹道导弹核潜艇在十年前就有了,但一直难称得上是战珞核威慑力量,除非你认为在战时核潜艇从中国出发,向太平洋深处挺进5000公里再发射导弹

  能轻轻松松完成、不受到一点损失。

  1977年3月,能直接攻击美国东海岸的潜射弹道导弹终于搞出来了。

  巨浪3导弹的试验弹从东北打到新疆,高弹道测试表明导弹的运载能力确实达标了。在安装3枚50万吨的第三代轻量化核弹头的时候,巨浪3的射程是13600公里,能够得着首要目标了。安装7枚核

  弹头的时候射程是8300公里。

  与巨浪3配套的潜艇也是全新设计的,水下排水量16300吨,中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的潜艇,装16具巨浪3的发射筒。

  这样一艘潜艇就可 以搭载48枚洲际投放的核弹头,是不是还挺强的?

  美国人笑了。

  1976年4月10日,俄亥俄级首艇“俄亥俄"号已经下水了。

  三叉戟1导弹试射时间就在"巨浪"3之后一周,也是打了个高弹道试射。

  这种导弹在安装8枚W76核弹头的时候射程7400公里,这还只是比较保守的设计。专门设计的更大号的三叉戟2打算能够搭载14个核弹头,最大射程11000公里。

  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竞赛,看样子又要开始了。

第98章 中苏同盟有效期30年,该续费了

  总之在很多年之后,中国核潜艇和潜射导弹的研制团队才意识到,中国这个巨浪3的尺寸重量比三叉戟1还大,大概介于三叉戟1和三叉戟2之间。

  苏联、美国、法国、中国的新弹新艇研发项目都是不公开(不完全公开)的,在这一时间截面,两大阵营彼此不知道对面的潜射导弹具体性能,只知道"大概他们在研发下一代型号"。

  英国没有?啊对,英国准备支票就可以了,“我那远房侄子啥时候研制出导弹,研制出来了我直接买点"。

  而且,中国陆基洲际导弹早就达到7枚分导式弹头现在甚至有14枚分弹头的导弹在设计,最新的潜射弹道导弹如果攻击美国只能带3枚弹头,这的确有点“不够量”。

  但是海基核武器的生存能力的确大大优于陆基,因此战略核武器的构成,就现在来看,还是应该陆海并重。

  现在中国知道美国在建造新代核潜艇,1973和1974国会的拨款里就有"New SSBN"项目,每年都是一笔巨款。

  美国现在有几十艘华盛顿级&华盛顿升级版,新的战略核潜艇和最后一艘华盛顿升级版开工隔了大约10年时间,所以这个新潜艇到底怎样,大家都很感兴趣。

  苏联的新弹道导弹核潜艇中国路知道一些性能参数。

  这主要还是苏联那边想扩大军备出口,因此透露了一些武器 或者核潜艇上的分系统的参数看看中国有没有购买的兴趣。

  现在中国今年初苏联开工了种叫做941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搭载的是R39"礁石”潜射导弹,量很大,一艘艇能装20枚。

  这种941型潜艇个头也十分夸张,苏联核潜艇专家透露它的水下排水量大概有3.4万吨,是中国现在正建造的096型(16300吨) 的两倍多。

  它的内部结构也完全是反常规的,在钝圆的艇体外壳内部其实包裹着两条1万吨的核潜艇 分成左右两个独立的耐压壳体,每个壳体内有台反应堆、套推进系统。操纵系统、成员居住、救生等

  等也都是双份。

  这还不算,在外壳内部还有第三个独立的耐压结构:耐压中央舱段,里面主要是指挥控制系统和指挥人员。所以如果看它的中部剖面,其实是3个耐压结构呈品字形布置。

  壳子内还有四个独立的可住人的耐压结构,首部的鱼雷舱。

  除此之外,有20个导 弹发射装置也是耐压结构,导弹没装在左右独立耐压壳体里头,而是被左右两条耐压壳体夹在中间。

  对941这种水下巨兽,中方在喷喷称奇之余,也只能摆手说"不买”。除非苏联腰斩报价,亏本卖艇,否则真不够划算,941型的经济性太差了。

  中国不可能砸几十个亿去买一条战略核潜艇,几十个亿够建一座核电站,供应一个中等省份50%的电力需求,或者够唐山市重建工程一年的经费。

  唐山地震后到1977年1月(春节前)是唐山的“临时重建”阶段,在这几个月,用预制件筒子楼、集装箱屋、木屋(加拿大捐赠了5000幢预制板独栋木屋的材料),不管什么方式,反正要让唐山市民

  住上有取暖设备的屋子。

  从1977到1981年,则是正式重建阶段,在原地矗立起 座新唐山。

  唐山市重建工程五年总投资230亿人民币,其中1977年投资37亿人民币,恰好就是苏联开出的一艘941型核潜艇的报价。

  1978年投资55亿人民币,这大概相当于中国首艘航母“辽沈"号的总价。不过这个价格包含了研制费用和一些长效固定投资,二号舰"淮海”号就没那么贵了,现在编列预算的时候发现二号舰可能只需

  要28.4亿人民币就能拿下。

  在七十年代,尼米兹级航母3号舰"卡尔文森”号要20多亿美元(1968年建造的首舰不到10亿美元,由此可见美元与黄金脱钩以及石油危机之后美元的通胀幅度),折合近百亿人民币。所以“大决战级

  航母”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

  总之一切都是钱。在年初,财政部给1977年加塞增加37亿人民币的唐山重建开支,1978年先占位预留55亿财政开支,都没什么波澜。

  “1976年,全国的GDP达到了25420亿人民币,全国的财政收入也突破了5000亿,具体的数字呢,是5661亿人民币。

  “在5661亿的广义财政收入里面,公共财政收入为3415亿,占比为60.3%。”

  “政府性基金收入为328亿,占比5.79%。”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为982亿,占比17.3%。”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32亿,占比16.5%。”

  “财政收入相比比1975年,增长率为17.2%,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增长21 .4%,在1977至1978年,要考虑解决国企、国资收入增长过快的问题,释放出一部分利润,让国有支柱企业加速发展和增

  虽。”

  “1977年将要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是农业税的取消,综合开支的削减与农业税收入的削减,1977年的实际财政收入,在农业税这一块,减少的量现在预估是100至120亿人民...

  陈沄做的1976年工作报告,这一组数据公布后,让列席参会旁听的苏联国家计委代表团好一阵头晕目眩。

  其实中国的财政收入结构、财政支出结构都与现在的苏联有巨大的差别,但有的项还是能找到对应的。

  苏联政府通过财政和信贷手段动员和分配使用资金,以此保证苏联社会再生产的顺利实现。

  在六十年代,苏联的国家预算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0%。到七十年代..现在已经增 加到60%左右。

  1976年苏联的“国家收入“是2400亿卢布,折合3200亿美元,或者12800亿人民币。

  比中国高出一倍还多..

  但苏联国家计委的同志纳闷的是,咋钱就这么不经花呢?

  苏联去年国家收入的2400亿卢布里面,国企上缴利润大约800亿卢布,周转税大约800亿卢布,居民税、所得税、公债加起来200亿出头,大概就是这样。

  且慢,这些收入加起来总共才1800多亿,不到2400亿卢 布啊。

  差额可以抹掉的,因为苏联在1976年初,预计的国家年度开支就是2400亿卢布,所以它的国家收入必须有2400亿卢布。

  好了,这差值其实是财政赤字,换了个说法而已。当然最后苏联政府在1976年实际花了2365亿卢布,还有点剩的。

  开支的这2365亿卢布里面,用于"国民经济”的开支1200亿,“社会 文化和科学发展800亿,行政管理20亿卢布,“国防”180亿卢布,还有其他的就是杂项小开支近200亿卢布。

  180亿卢布国防费用相当于财政收入的7.5%,按照苏联公布的GDP数字(6400亿卢布),“国防”费用只占苏联GDP的2.81%,这比例比中国还低。

  所以这个180亿是怎么来的?

  500多万军队的津贴+薪酬,全年一共118亿卢布。军营建设、训练场建设、演习和打靶补偿(坦克开出去压了农田牧场,要给地方政府和农庄补偿钱)大约60亿卢布,这180亿卢布就是这样构成

  的。

  所以那些飞机、坦克、大炮、核导弹、核潜艇、航母每年到底要花多少财政预算?这特娘的真是个好问题... ..直至2023年世界各国、各经济研究机构、各经济学家仍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只能给出一

  个估计区间:在七十年代,苏联的直接+间接国防费用大约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15

  530%。

  “你们过去的军队员额是220多万人,现在你们公布了个远期的员额调整方案,也就是裁军方案,打算把全国的武装部队裁减到200205万人。当然这也未尝不是好事,不过在裁军之后,可能还是

  要保持军队规模在短时间内扩张和恢复的能力。

  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元帅访问中国。中国的新任国防部长杨德志比林三虎爱说话多了,不过杨德志说话也和林三虎 样 针见血,有时候还不太给对面的听众面子。

  “我国一直在执行完善 的和有效的预备役制度,而且我们也在对预备役体系进行改革。但如果要说短期内能充实、拉出来作战的预备役部队数量,坦率地说,在未来数年可能也会有所减少。90天动员

  能力会从350个师降低到200个师左右。

  乌斯季诺夫:“这,我们的陆军现役部队就有200个师。

  杨德志:“坦率地说,贵方的陆军重兵集团实际上在扮演近似于战略核威慑的角色,而... 我国,因为陆地接壤的国家当中没有北约国家,所以就算我们想用重兵集团进行战略威慑,也找不着输出的地

  方。当然,海、空军力量还是要继续增强的,在国防投入持续增加的背景下,海空力量是未来我们的建设重点。

  乌斯季诺夫:“这我也部分同意你们的看法。现在太平洋方向,我国国防部有这样一个设想:中国海军与苏联太平洋舰队及航空力量举行一系列远海联合演习,如果可能的话,1978年正式开始。

  杨德志:“这个提议非常有建设性,我们会认真考虑的。”

  人口是苏联四倍的中国直把军队总人数控制在不到苏联一半的规模。中苏同盟体系并没有规定各方必须要有多少常备军,苏联也对此不太在意。

  不过苏联还是会想起大规模全面战争下该怎么解决人力问题。

  在二战中苏联的人力也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1941、1942两年 苏军遭受了巨大的人力损失,1943年7月才 打赢了库尔斯克转守为攻,此时苏军总参谋部提出要尽快反攻乌克兰,这样才能在乌克兰征

  募新的兵员。结果苏军赢了库尔斯克又开始浪,下第聂伯河攻势出动265万人、伤亡110多万,差点就浪翻了。

  幸亏下第聂伯河攻势苏军终于还是收复了半个乌克兰,苏联解放这些地区之后立即开始征兵,而且毫不挑食,就算这个人极有可能当过纳粹的“乌克兰解放军”,也来者不拒。

  就凭着血条比德国长一点点,浑身挂彩的苏联才挣扎着捅死了纳粹德国,从此就对下场“世界大战”中的人力问题惦记了几十年。

  1950年2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署以后,苏联是这样想的:现在苏联红军多了一个5亿人口的兵员来源地。

  打完朝鲜战争之后,苏联是这样想的:如果援助中国能让它自己生产武器装备,苏联东面就彻底安全了,打起世界大战来解放军还能沿着西伯利亚铁路增援欧洲,是带着武器来增援的,不是新兵空

  手过来要我发枪发坦克的那种。

  1977年,乌斯季诺夫诺是这样想的:

  “妈耶,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30年,就快到期了,得续费了。

  不仅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在考虑这个问题,苏共中央主席团许多人也注意到了同盟条约快到期的问题。

  乌斯季诺夫借这次访问中国的机会,在与杨德志会谈时探口风。不过杨德志对这个话题模糊化处理,没有给乌斯季诺夫什么准信。

  乌斯季诺夫希望中国能同意续签这个条约。苏斯洛夫、柯西金也希望续签。

首节 上一节 393/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