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351节
“瓦列里萨布林在这方面,与我们"1968纲领运动“是完全南辕北辙的。”
“我不认为拉雅杜娜叶夫斯卡娅所做的评价是客观的。。
“瓦列里萨布林的主张虽然并不符合第四国际的革命理论,但这种主张是代表进步面的,至少相对于现在的苏联而言。”
第一书记。
西里尔詹姆斯,曾经在第四国际里面和杜娜叶夫斯卡娅是同派的伙伴,但现在已经分道扬镳了,杜娜叶夫斯卡娅成立了“1968纲领运动"并自认秘书长,而西里尔詹姆斯组建了“回归运动”,他担任
对了,这两人在还没分道扬镳的时候,曾经一同前来中国,从香港进入广州之后时兴起组织了 场罢工,杜娜叶夫斯卡娅被驱逐出境,西里尔詹姆斯在考察了中国西南农村贫困山区之后离境。
大概是由于西里尔詹姆斯在中国西南贫困山区体验生活时留下了过于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回美国之后他和杜娜叶夫斯卡娅的观点分歧越来越大,最后在1968年正式分裂。
西里尔詹姆斯也在一家报纸当专栏主笔,专栏就叫“第四国际回归运动”。
他以这个专栏为根据地和杜娜叶夫斯卡娅笔战是常态,今天这篇文章也 样是在反驳杜娜叶夫斯卡娅。
“官僚化工人国家内官僚政权日益严重的危机,是当今世界形势的两大走向之一。”
“种种色色的计划,官僚的集中化和分散化,想以所谓的全苏自动化系统OGAS为倚靠工具实施起来却配合杂乱一一苏联 工人对于企业组织、计划施行、供应水平和产品流通没有任何发言权和任何民
主控制监督的能力。
“斯大林时代的工厂级的官僚的特权并未消失,只是用新的矛盾来代替了每次改革想要和缓的旧矛盾。赫鲁晓夫的改革换上了国有农场里的‘地区自我中心。李普曼的改革则是再采用工厂自我中
心但官管理的效果并未大为增进。
“改革的第二个矛盾,是它和们所利用的相对政治自由化不可分离的,至少在科技知识分子方面是如此,为了要实施改革,官僚要求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自动自觉。但是,这会引发和激发起所有方面都
要求民主:不只是知识分子而包括了工人、农民、士兵,他们的呼声演变成威胁到中央政治官僚的严重危机。
西里尔詹姆斯的文章洋洋洒洒地对苏联进行了一番深刻分析和批判,最后的论点是瓦列里萨布林的行为有进步的一面。
其实吧,这俩人都几十年没去过苏联了...
中国代表团说走就走,天之后,代表团的成员不但下了飞机,而且各奔各的岗位了。江副团长恢复成了河北江书记,而习团长恢复成了习副总理。
“苏联的情况是不是变得比上条线的时候更糟了?”
“老习,我们在这里碰头就是想研究清楚这个问题。”
陈沄:“其实吧,我们收到的这三个公文包,苏联都跌倒了。有的跌倒得很彻底,有的红旗倒了之后又立起来了。有的跌倒得晚,有的跌倒得早。我们先从第一个公文包说起。这个公文包里面的文件不多”
陈沄拿起第一个公文包里的建党百年历史决议的复印件。
习:“别念序言,念了这本书容易被封。”
“不念那一...这里面描述的国际重大事件,就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国那一C也是一段非常困难的时期。”
“第二个公文包里面,苏联坚持到了九十年代末,直至999年12月31日爆发欧洲战争
“第三个公文包,苏联在1986年内部重组,分成若干个独立国家,继承原来苏联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的是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
陈运:“但是,现在我们这个时间线的情况是,苏联在1976年就遇到了一个不小的麻烦。在苏共25大召开期间竟然有一艘军舰起义,开往列宁格勒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被镇压了。按照你没
回来之前几位同志在这儿开会讨论的结果:被镇压之后必然产生的反弹,必然向另一侧剧烈摆动的政治风向,这会让苏联的未来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
习:“是得好好研究了。而且,可能要社科方面的同志对这件事做一做系统的研究,我们拿到他们的研究成果,再做进一步的分析。
陈沄:“没错。我们进一步分析的时候,在第三个公文包和我们的时间线都出现过名字的瓦列里萨布林,恐怕可能是比较重要的参照坐标系。
第53章 苏联提前进了ICU
3月6日,苏共二十五大闭幕。
在一天前,3月5日,两会开始。
1976年的两会不是换届大会,但是会讨论一件(或者说两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1、是否可在1977年1月1日,取消全国的城镇居民粮食配给制度(粮票制度)?
2、在取消粮票制度后,是否可在19771980年,从试点省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取消农业税?
取消粮票制度,这在全国范围已经讨论了很久,基本上是众望所归。
现在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已经超过400公斤。原历史位面全国人均粮食产量稳定突破400公斤是在90年代初,原历史位面取消粮票也是在90年代初。
所以,此时群众对粮食、粮票的看法与90年代初也是差不多的:自家粮本上的粮食,基本上吃不完。
个成年男性一一个月36斤粮食,女性32斤,如果是重体力劳动者比如煤矿矿工,一个月45斤。饭店里点碗米饭,那里面大米其实只有5060克,两多点。
国家粮食供应稳定充足,这时候粮票就成了让农民和居民感到不方便的"碍事"因素。
出个差要往自己钱包揣一叠粮票,拿粮本到粮管局/粮管所兑换。在粮本上写"10公斤”,发你10公斤全国粮票,一两二两,大叠。虽然现在粮票能随便兑换,可你总得跑一趟粮管局,这不烦嘛。
说到粮管局,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庞大的机构,粮票的发行、管理机构,从粮管局粮管所一直往上到国务院,50年代曾有一个单独的“粮食部”,与农业部并列。后来并入农业部了,但粮食部的业务也
归农业部了,相关的编制大堆。
让这一套粮食管制系统运转起来,每年的人力成本是27亿元。
取消粮票没什么悬念,农业税出台取消的步骤方案也有大概率通过。
当前农业税税率是10%,全国粮食产量接近4亿吨,所以农业税收入4000万吨...并没有。实际上是3200万吨,因为此前部分特别困难的地区农业税已经免了。粮食农业税的收入折合200亿人民币,
再广泛一点,经济作物、林木等等广义的农业税收加起来400多亿。
1975年财政收入5000亿人民币,即相当于GDP总星的22%。
几年前农业税在财政总收入中的占比是10%15%,现在已经下降到不足10%了,从口袋的充裕度来说,可以取消农业税了。
不过,对于发达地区,农业税取消与否是不太重要的,部分地区则要财政返还。这主要是一些粮食产出占经济总量很高、工商业相对不发达的县。在过去,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则,收上来的农业税是
先就地满足本县公职人员以及城镇人口的粮食供给,如果还有剩才上调在全国范围内统分配。
如果取消农业税,这些公职人职员吃的粮就要花钱了。如果是农业大县兼工商业不发达县,那么地方财政就入不敷出。
因此,此次两会会在这方面引出大量的话题。
取消农业税是个人都能想到肯定是好事,国家声望+10领导人声望+10,每届领导人都知道,甚至古代王朝的君主都知道。但知道归知道,能不能实施就是另一回事了。田赋占岁入半数的古代王朝
做不来,某些时期全国财政收入只有20003000亿人民币,中央也没胆子取消500亿的农业税。
在中国的报纸和电视新闻节目中,两会召开的消息也覆盖了苏共二十五大和“警戒”号镇压事件,不报道这些烂事了。
不过,在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之外,其他的报纸媒体还是有一些持续的报道。
经济观察报对柯西金最后做的苏联经济总结汇报做了长篇分析。
作者首先注意到柯西金说的,1980年 苏联钢铁产量要达到1.61.7亿吨,由此得出结论就是在中国或者说中苏的这个小经济体系内钢材会持续紧俏。
因为1.61.7亿吨的钢铁产量预期非常怂,简直太慢。苏联现在的钢铁产量1.4亿吨,1980年才 提高到1.7亿吨?
苏联钢铁产呈提高得少,中国从苏联进口钢铁满足国内建设需要就没那么方便,看来主要还是得从国内产能想办法。
文化生活用品和日用杂品,到1980年 苏联的产量将提高60%。这是柯西金说的。如果按这个数字估计....增长率是挺高的。所以理论.上,苏联抑制从中国进口轻I业品在今后几年应该还是常规操作。
只是走私这件事就不好说了。
农业产量,柯西金也展望了1980年的前景,农业产值会增加20%,其中粮食总产量增加不多,棉花总产量要从400万吨增长到700万吨!
这主要是因为乌兹别克第一书记沙洛夫 拉西多夫拍胸口表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将在未来四年迅猛增长。
在会议.上,勃列日涅夫问拉西多夫,乌兹别克的棉花增产有没有可能达到500万吨?拉西多夫站起来说道:“太小看我了,在1980年,乌兹别克的棉花产量将突破600万吨!”
勃列日涅夫听了之后带头鼓掌,台上台下的代表和中央委员们也都热烈鼓掌。于是,在柯西金最后经过审议定稿的决议上,苏联1980年的全国棉花总产量预期,就从500600万吨改成了700万吨,
其中乌兹别克产出600万吨。
对苏联的棉花种植业,经济观察报只能暂且认可柯西金的目标。按照这个目标,苏联的棉纺织业也会在今后几年规模大为扩张,不过苏联的化纤工业,按照柯西金的报告,五年增长20%,这个速度
反倒落后于棉花产量。因此苏联的化纤纺织品的需求在未来几年是不会下降的。
....
苏共二十五大6号闭幕,3月8号,新届苏共中央主席团就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这次会议当然是要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当然,由于两会正在召开,苏联高层的这次会议在讨论什么暂时也不是中国普通人关注的大事。除了些"特别”的动向之外。
聂荣臻匆匆走进中南海的小屋,邓主席正在屋里看文件和笔记摘要。
聂荣臻:“邓主席,这本书的第六章第四节,是不是在讲苏联海军八十年代出事,的时候,先顺便介绍了戈尔什科夫的生平?”
邓主席把《19171986:苏俄兴衰69年》翻到第六章第四节:“有。‘谢尔盖格奥尔基耶维奇戈尔什科夫,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曾在1956年 至1985年任苏联海军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
聂荣臻举起今天刚出版的报纸,把头版版面偏下方的豆腐块报道展现出来:
《戈尔什科夫被解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职务,弗拉基米尔卡萨托诺夫接任》
聂荣臻:“.. 现在才1976年。”
由于发生了此前的时间线从未发生过的“警戒"号起义并被镇压事件,戈尔什科夫的海军总司令也当到头了。
苏共中央主席团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其实主要就是讨论怎么处置戈尔什科夫。因为苏联元帅的授予或降档必须要主席团的会议决议。
在处置戈尔什科夫之前,从里加基地司令政委、波罗的海司令政委,条线上的将军已经被开了好几个,就差最大的那位了。
从这件事造成那么大的影响,也决定了苏联处理海军的将领不能只处理到舰队司令为止,海军总部肯定也得被问责。所以,戈尔什科夫丢官算是一一个意外,但如果事前仔细分析的话也能分析出来这
件事的发生概率并不低。
在苏联那边,随着戈尔什科夫”下课”,从军队到党政干部,现在必须面对一个与每个人都相关的新玩意:
党的“再教育系统”。
..鉴于最近发生的种种严重事件,党中央提出了改进意识形态工作和政治教育工作的任务。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每位党的干部、军队的干部都必须履行的义务性工作。”
“过去,党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它的效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具有什么政治思想?在国际国内发生诸多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党员干部应该持有设么样的立场?能不能按照党和国
家的真正要求去行动?
“话句话说,我们希望党的思想理论工作、政治教育工作能达到真正的效果,提高党员干部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而不是走过场。”
“要把学习班、政治学校及大学办起来,这是党的再教育系统的主要形式。
“在再教育中,人们自己应该努力让自己的思想向上提升,从正确的角度讨论党的迫切的理论问题与政治问题,统一每一 一个学员的思想认识。”
...
总之,现在苏联提出的应对萨布林事件的招是"党员干部再教育”。
从苏共中央发出的通知字面上看,这就是个再教育系统,把军队和地方的干部再教育一次。
但在字面之外,恐怕这会是苏共干部系统的新次内部筛选。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