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326节

  1小时前,抵达石漫滩水库检查的淮河流域水坝巡视组三组报告消息,石漫滩水库的大坝坝体出现裂纹。

  纵裂,1条,从坝顶向下延伸30多米,几乎就是大坝"断成两节”了。

  幸好石漫滩水库在两天前就开始降水位,如果还是110米的水位,巨大的水压作用下,这条裂纹足以导致大坝溃决。

  然后巡视组还发现,石漫滩水库的总部里没有水库的原设计图纸,于是 边向总部求援,现场也边采取应急措施。

  石漫滩的这条裂缝,让全国本年度废弃的水坝总数达到了103座。

  在台风菲利斯“来袭之前,全国各地的水库当中已有87座溃坝或者发现致命危险而不得不排空水库废弃。一场“菲利斯”让这个数字增加了16,破了百。而”菲利斯“给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带来的破坏还未

  结束,接下来随时还会发现新的出现致命问题的水坝。

  (原历史位面1975年废弃1100座,包括板桥水库)

  石浸滩水库。

  周建华和彭空前撤回了岸边,但离大坝也不远。在大坝出现裂纹的地方有两组人在做修补工作,彭空前手持对讲机不停地在指挥。

  这座大坝是重力坝,并不是堵墙而是一个横截面为梯形的长土堆,但就这个土堆居然也被巨大的水力推到向后移位、移位超过限度之后坝体撕开裂纹,这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地步。

  在大坝裂缝两侧修补的两组人向下游看,能看见裂纹处水面的涡流一这 是水库里的水透过裂缝涌了出来。目测现在的管涌水量还不大,但这种涌水的流速极快,会不断冲刷裂缝导致其越来越大、越

  来越宽,最后裂缝变成大豁口。

  变成大豁口之后,倒是不用24小时才能将水位降到90米,可能四、五个小时就可以。但这样一来 下游就遭殃了,因为水排得太快,下游其实就发洪水了。

  儿

  修补小组向大坝裂缝处投放填料,涌水量有点儿减少,但并没有完全消失。看来关键是得把坝底部的裂缝给堵住。可坝底部离修补小组所在的地方又太远了,水平距离20多米,怎么扔都扔不到那

  “小李,小李,今天就看你的了!还有你的直升机!”

  在大雨中,周建华激动地拍直升机飞行员的肩膀,“小李,你是航校直升机系第五名毕业的,我看好你!‘

  “我,...“小李快哭了,“第五名是不假,可我们那一一届一 共六个学员..

  周建华仿佛没听见:“很好!有什么问题没有?”

  小李:“挂着个一吨重的大兜,如果风大就很危险,直升机会偏。还有雷电,气候正常的时候我倒是能飞过去,可要是天上来个炸雷劈中我,我就没了。”

  周建华:“"不管多危险,定要试试!把这一兜子投下去,投准了,就能挽救石漫滩大坝!还有大坝下游的十几万群众!。

  小李和副驾以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神情,转身登机,发动,起飞。

  或许是老天开眼,就在直升机螺旋桨加速的这会儿,水库库区一直在稀稀拉拉 下个不停的小雨竟然完全停止了。

  雨停,大坝.上空能见度改善。风力也变小了,而且风向更稳定。最重要的是,雷电应该没有了!

  在彭库长、断裂处的修补小组的对讲机指挥下,米8飞到大坝中央,一点一点地对准裂缝处。

  “差不多了很好,再向正东方向移动两米。

  小李:“我没法移动得这么精确!

  彭库长:“那你就向正东方向踩一下油门,踩下去就停,然后我看看效果!

  小李:“我就试试看吧!

  米8在悬停状态稍稍移动了一下,又停下来,下面挂着的大兜晃荡来晃荡去。

  彭库长:“不好意思,又飞过了,能不能...再回过头来飞三米?”

  小李:“啊啊啊啊啊啊.

  副驾:“啊啊啊啊啊啊

  彭库长:“好了准确!投!”

  .

  在裂缝扩展成豁口之前,石漫滩水库的干部职工以及直升机协力,终于遏制住了这场危机。

  人力堵漏、直升机投料,投料卡住大体位置之后干部职工栓上绳子游过去手投小填料,惊涛骇浪的三个小时,虽然奇迹般地没有人员伤亡,但地面上的人和天上的飞K机都是冒着巨大的危险在工作。

  这一切都是在3个小时内完成的,时间越拖后,水流就会把裂缝冲刷得越大,最后就只能放弃治疗。但现在水库大坝的裂缝竟然勉强给堵上了,不管堵口的东西有多乱七八糟只要能撑过24小时,水库

  水位降到90米,那即使石漫滩水库大坝轰隆倒塌了,也不会对下游构成什么威胁了。

  图纸从北京水利设计总院送至水利部,水利部传真到淮河防总,淮河防总用了半个小时才读到图纸中关键的部位。当淮河防总立即抄起电话通知石漫滩水库的时候,水库上下所有人正在直升机的协

  助下自发地对裂缝进行抢修。

  周建华回到水库总部的楼里,比对淮河防总提出的抢先方案,这才发现彭库长只用了3分钟想出来的抢险计划,基本上是正确的、与防总建议的方案吻合的。

  彭库长:“我虽然没有看过原设计图纸,但这十几年我一直在水库工作,跑上跑下,它的结构还是基本上熟悉的。

  ...

  9月11日,台风"菲利斯”造成的影响终于过去。

  在石漫滩之后,淮河流域又有3座水库紧急停用、事后废弃。这场台风捣毁了19座水坝。

  亡事件。

  “菲利斯”过后,国务院、水利部联合发文,排查全国所有的水利设施。公文肯定了 在台风“菲利斯’侵袭当中各地的水库都严格做到了保安全、不逞强,坝虽然废了不少,但没有溃决,没有产生重大伤

  但是,建于50年代60年代前期的2 7万座大坝是该重新整顿了。结构强度不足的、使用多年后土质坝体被冲刷侵蚀得太厉害的,律无条件停用,等待加固或重建。

  对水库的整顿算是一一个“就事论事的整改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的措施,现在国家也在重新思考:

  给淮河挖一个出海口。

  挖掘一条人工河道,让淮河有自己的入海口,能从根本上解决淮河水患问题。这个计划在五十年代就提出过,但再粗略地算工程量,立即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转而采用水库蓄水、断头河道蓄洪

  、改宽淮河长江转运河道等措施。

  到了1975年,中央发现,最终还是得用“大力出奇迹”的方案生挖出一 条淮河的出海口。

第28章 歼15首飞,这啥飞机?

  沈阳,北陵区。

  沈飞御用试飞机场。

  歼15的01号原型机在机场的跑道尽头侧蓄势待发。飞行员从休息处起身 跑向战机,两名工程师、8名地勤人员在做起飞前的最后准备。

  在两百米外的塔台,顾诵芬、瓦列里瓦西里科夫、机场塔台指挥三人攒在一块儿,透过窗户看跑道上的歼15的准备情况。

  顾诵芬:“瓦西里科夫同志,其实在你们厂造的原型机也能顺当完成第一次起飞。”

  瓦列里瓦西里科夫:“说是这么说,可我还是想在沈飞制造这种飞机。你们过去制造的歼12的品质太好了。”

  顾诵芬:“就算试飞的时候用沈飞版原型机试飞吧,可最后苏联空军装备的量产型,应该还是在苏联总装下线的版本,样的。”

  瓦列里瓦西里科夫:“可如果用沈飞版原型机,在试飞阶段我们就更容易创下航空器的各种“飞行极限记录。

  顾诵芬:...这倒是真的。

  “准备就绪!”

  塔台指挥:“准予起飞。”

  从这架战斗机的体型与身边的地勤人员的比例就能猜出,这又是一款重型战斗机。

  双发、双垂尾,双座。发动机喷口直径相当夸张,在战斗机中算非常大的。与之配合,进气口也十分巨大,两个后斜的矩形进气口布置在主机体两侧,进气道舱的宽度都快和安置了两名飞行员的主

  机体差不多了。

  这架歼15是重型战斗机的另一个例证是它的起落架,前起落架双轮,两个后起落架也是双轮,而且前后自行车式布置。

  现在,歼15被拖车拖到了起飞点,拖车离开。歼15的发 动机启动,向后喷出长长的尾焰,一时间机尾后面差不多100米的一整条区域,背景都变得摇曳不定。

  歼15动起来了,在跑道加速、加速、前轮离地翘起,后轮离地。动力充沛的歼15就算没开加力,可加速和爬升能力也相当不俗,转眼间"飞机就消失在塔台人们的视野中,首飞成功。

  塔台的几个人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顾诵芬:“棒!真棒!歼15首飞成功!

  总设计师瓦列里瓦西里科夫:“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米格31在沈阳首飞成功!”

  米格31 (9F.15) 是米格25 (歼12) 的改进型。米格25是七年前首飞的,到现在为止仍旧是世界各国空军战斗机的速度之王,没有竞争对手。但中苏空军还是对米格25的性能有些不满意,因而前

  几年就开始研制米格25的后续型号。

  在飞机机体方面,米格31做了几项改进:

  首先是改掉米格25的短腿(这是中苏空军飞行员最为诟病的缺点),通过增加内油、换用更省油的发动机,米格31携带4枚空空导弹时的航程达到了3000公里,比米格25增加了60%。

  此时它的制空作战半径大约720公里,截击作战半径1350公里。

  (截击作战是飞到某点“啪啪"打完导弹就返回,制空作战要飞机在某空域晃悠30分钟)

  经过一次空中加油后,米格31 (歼15) 的战斗航程甚至能达到5400公里。

  米格31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40.6吨,比米格25重不少,但是米格31换用了D30发动机,加力推力15.2吨,这让米格31的推重比反而比米格25还高。

  在速度和高度方面,米格31和米格25持平,最大设计平飞速度是3000公里/小时(2.83马赫),可在2 35马赫的速度巡航,这个速度指标对于截击机来说完全够用了。

  米高扬格列维奇做的工作就是上面这些。

  沈飞做的工作是成立了歼15航电大系统设计团队,在米格31 (F:15) 上面集成了 几个新玩意:

  机载雷达安装1部无源相控阵雷达,全球首款安装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

  与机载相控阵雷达搭配的火控计算机和霹雳9空空导弹系统,全机可同时跟踪36个目标并攻击其中威胁最大的6个。空中目标的威胁度由机载计算机自动判断识别。

  卫通数据链战场情报共享系统,最大传输速率达到1 2Mbit/s

  米格31 (歼15) 列装之后,F14就不再是导弹截击效率最高的战机了,米格31也样同时攻击6个目标,而且杀伤率更高。

  由于安装了卫通数据链战场情报共享系统,米格31 (歼15) 必须搭载2名飞行员。其实在安装了高度自动化的火控系统,计算机具备目标自动跟踪和自动选择能力之后,1名飞行员也是基本上可以

  兼顾操纵飞行和打导弹两项工作的。但加上数据链之后,不行,还是两个人为好,否则忙不过来。

  所以现在米格31 (F15) 的前后座分工是:前座有操纵杆负责开飞机,后座有数据链终端,负责上网聊天(x) 负责数据链操作和战场信息管理(V)。

  至于发射导弹?前后座都有霹雳9的发射按钮,都有块显示相控阵雷达扫描范围的天价彩色液晶屏。

  不过,在今天首飞的原型机上,上面这些雷达、导弹、数据链终端都没有,01 号原型机就是试验飞机的基本性能的,其他的以后慢慢往上装。

  米格31在1974年制造出了第一架静力试验原型机,静力试验通过后由米格联合体的工厂试制第一架原型机。1975年2月,原型机在进行地面高速滑行测试的时候出了好几个小故障:起落架出了问

  题,机身结构铆接出了问题,发动机散热系统的安装出了问题...

首节 上一节 326/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