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72节
主席开门见山,问金英柱,你那侄子现在培养得咋样了?
金英柱说金正日同志是朝鲜劳动党中青年干部中最优秀最出类拔萃的。
主席:“岸英在五几年六几年,大家也都说他是我们党中青年干部中最优秀最出类拔萃的。只是大家这么说,我不相信。金日成相信。”
金英柱笑笑,说道:“是劳动党中央的同志们一致这么认为的,民主决定,一人一票嘛。”
主席:“这个时候就强调民主决定啦?
在见主席之前,金英柱先会见的邓主席,邓主席说话比较谨慎。主席和金英柱是私下谈话不是官方会晤,言论就尖锐多了。
金英柱头顶冒汗地和主席聊了一个小时,其中说了50分钟的车轱辘话,才终于熬到谈话结束。
其实金英柱对金正日接位不置可否虽然他是金氏家族,侄子坐了上去也好过”外姓人”当一哥。但是.是金英柱也是抗战老兵,和他哥一起打的普天堡战役(战斗),二十多岁在苏联入党,心里
头还是有那么一点共产 主义理想的。
甚至西方媒体以及南边的媒体还把金英柱捧为有可能接班金日成的人毕竟他比他哥哥金日成小了十几岁。
现在,这个内部问题被主席当面戳开,面子上有点儿挂不住。
在金英柱抵达北京之后不久,剑桥学派的第二代主力、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乔安罗宾森也从平壤飞到了北京。
乔安罗宾森直在研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运行形态,并且总结其中的规律。
按照麦卡锡的说法,信奉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都是潜在的共产党。比如乔安:罗宾森,她在1942年就写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随笔》、1953年出版 《生产函数和资本理论》,1959年连 续访问朝
鲜和中国,然后得出了她的论断:
朝鲜和中国之所以飞速进步,是因为国家处于“弥赛亚状态”。
1973年冬,乔安罗宾森再次连轴转访问朝鲜和中国,和上次样也是先去的朝鲜。
“我曾认为朝鲜处于弥赛亚状态,但再访朝鲜之后,我只能这么说:朝鲜的弥赛亚消失了。”
...
在朝鲜战争结束后,19521956年,朝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中国同步。
朝鲜的"一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率高达26.2%,甚至比同时期的中国发展速度还快。
19571961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3.7%。
1962年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执行到1964变成了八年计划,到1968年底又改为九年计划。原定的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10%,最后是用了9年时间达到了工农业总产值增加60%的目标,折
合每年的增长率是5.4%。
1971年,朝鲜将五年计划改为七年计划,这个周期19711977年,年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目标是5%,现在勉强达标,但1974年之后不好说。
在朝鲜,乔安:罗宾森听到了一些朝鲜工人和底层干部的说法:“我们也就前10年发展得快,然后惯性发展10年,再然后静止了”。
“朝鲜在战争结束之后,经济建设初期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实现了外延型发展,但之后却没能实现内涵式发展。”
“我在1959年访问朝鲜的时候,朝鲜还处于外延型发展蓬勃开展的时期,到处 片繁荣的景象。而1973年,他们的外延型发展已经到头了。”
“我在当时提出的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弥赛亚理论’,看来并不那么准确。
乔安罗宾森在中央财经学院表示自己的理论需要“修正”。
“我当时以为,在朝鲜苏联这样的共产主义国家,第一代领袖以其巨大的威望,身边聚集了个优秀的群体,从而获得全国民众的高度支持。在这样的齐心协力之下,国家可以排除一切困难高速发
我。”
“然而在朝鲜我看到的事实是,第一代领袖还在,还很健康。但他们的人民已开始疲惫。”
顾准:“听陈总理说,1959年您来中国,与他见面的时候说出这个弥赛亚理论的时候,他也觉得很不可思议,并不是十分认同。”
乔安罗宾森“我在朝鲜的时候想,看来弥赛亚不是一一个领袖带来的,而是一代人带来的。这代人疲倦之后,弥赛亚也就结束了。但在中国,我的这个猜想又不够正确了。中国与朝鲜几乎同时结束战
争状态转入和平建设,在过去的二十年,朝鲜的主力劳动者换了一代人,中国也换了一代。然而中国人并没有疲倦。
顾准:“我们确实和朝鲜走的不是条路。其实刚才你说的一代人,其实就算是第一代人,在他们刚开始的时候,也并非不知疲倦。只是我们给了这代人一个好的、且可以达到的未来,让所有人都意
识到,朝这个目标努力是值得的。
乔安罗宾森:“然而,许诺未来并非只有中国一家做过许诺。
顾准:“首先,我们对他们的承诺不是虚的,而是实际的未来。当然也有一些算是 虚’的,比如强国理想,比如四个现代化,但我们在承诺当中有非常切实的东西。对农民来说有温饱,温饱达到以后是
小康;对城市和工人,我们一直在不断地增加工资,然后,
顾准继续说,“然后,我们做到了这些承诺。为此我们这20年一直在不断地改革、尝试、升级自己的产业、升级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思路,让我们的企业能给工人发得起越来越多的工资。”
乔安罗宾森:“所以就是说,向民众的许诺,那些遥远的理想其实不是关键,关键在于民众得到的利益?”
顾准:“不要小看这些所谓私利。比如碗里能不能多几块肉、衣柜里多几套衣服?比如单身青年能不能从合租宿舍升级为小单间,结婚的青年他的工资能不能买到一套小房子?再高级一点,如果成为
技术骨干,他能不能买得起一辆小车,带着老婆带着娃出去兜兜风?不,这不是私利,或者说,这些工人的私利,其实就是我们当初为之革命为之奋斗的理想。
....
1968年2月,《真理报》 总编米哈伊尔齐米亚宁来北京,考察中国的对口单位《人民日报》。在人民日报社,齐米亚宁被报纸的报道深深震惊了。
他看到的是《人民日报》报道的美国罢工新闻。在苏联,英文原文中如果有“罢工工人要求将工资从X美元提高到Y美元”的字样,编译时是要删掉的,否则国内读者看到美国工人月薪700美元还喊太
穷,而苏联工人月薪90130卢布,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很荒诞。
人民日报的报道全文放送,不删不改。
人民日报的总编对齐米亚宁解释道,信息不可能封锁,迟早会被所有人知道,与其让工人从私下流传的渠道得知信息,不如就从我这里得知信息。你们的工人为什么会觉得荒诞呢?哎呀,你们的报
纸一直都在剪裁消息?对不起打扰了再见。
至于美国和中国的巨大反差,首先我们承认我们还很菜,其实我们承诺以后会越来越好,就这么简单的事,很难解释吗?能出什么事吗?
乔安罗宾森其实也知道这个现状。她是剑桥大学的教授,不外出考察的时候就住在英国伦敦。
这就是她提出“弥赛亚状态”的缘由:在领袖光环之下,民众能接受当前的生活现状,并100%奉献出自 己的劳动。
只是,通过在朝鲜"回访”的所见所闻,这种状态不是没有,只是持续时间比他原先料想的短得多。
或许,需要找到一条长期的、持续有效的方法?
第133章 常凯申觉得身边到处是共谍
《李大师评常凯申3:祸国殃民之人》
.....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最后做这样的结语:‘常凯申不是大独裁者,他缺乏做独裁者的工具。他也不可能成为一个民主斗士。纵使他有此宏愿,他也无此机会。”
“黄仁宇这是煞费苦心地给常凯申开脱。”
“常凯申就是大独裁者,他也并不缺乏独裁的工具。除了直接控制军队外,还有中统、军统等特务机关,所谓蓝衣社根本是效法墨索里尼的黑衣社与希特勒的褐衫队,只是比不过希特勒的权术,又因
中国幅员辽阔,魔掌尚不能涵盖全域耳。
于西太后。
“西太后统治中国四十七年,常凯申统治中国四十六年,当然,最后二十五年他统治的只有台湾岛。他们都是祸国殃民之人,常凯申还没有死,还在继续祸害中国,.就深度广度而言,常凯申其实甚
“从帝王的角度看,常凯申的野心、权术与际遇,已使他实际上成为开国之君,他的名义是常总司令,但实质上与操生杀大权的皇帝无异,他手批枪毙实在比皇帝批杀头更无拘束、更可不按程序。但
是他马上得天下,却不能马上治天下,奋斗了一辈子、忙碌了生,落得满盘皆输、蜗居孤岛的结局。
“1924年国民党改组,请共产国际的鲍罗廷当军师,的确组织并发动了群众运动,但是常凯申自从清党之后,已与群众运动划清界线,视为暴动,采取敌对的态度与镇压的政策,工会、农会一体解
散,工运、农运头目,迭遭杀害。
“被清除的共产 党倒是在朱毛的领导下,大搞特搞工运农运学运,与常抗衡。足见常自执学大权之后,始终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他虽然革命不离口,以革命做标榜,实际行动根本是反革命的,最后也
就是被革命暴力所击渍而失去大陆、退居海岛的。
“一个自称革命的人结果被入革了命,不知是“反讽“还是“吊诡"?至于说抗战时期“统 的军令”,只是常凯申的"梦想而非“实际”,那”洪荒以来所未有”的“动员",悲壮有之,凄惨更有之,几乎毁掉了一
个国家,于中国现代化绝对有碍,遑言“铺路"?
“常凯申建筑的“高层机构”,无非是说他成立了一个南京中央政府,但此一机构并不比北洋政府更高层,而同样缺乏中下层的基础,何足深论?
“常凯申口口声声先总理,0口声声实现三民主义,他可曾实现民权?可曾开放报禁让我在台北办报?并没有,他还抓我坐了3年牢。”
“这部《评常凯申》还在连载,余下还有30期,李敖敬敖请各位读者持续购买《千秋评论》报纸,我们下篇再见。
台北。
“这个李敖,其父李鼎彝,吉林人,中学校长,也曾在吉林大学兼课。民国三十七年李鼎彝迁台,李敖也随父亲来到台湾,在台大历史系上的学。”
“职业作家,1961年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后出书《传统下的独白》,书出版后入狱六个月。1966年再度入狱三年,1969年出狱,1970年移民美国,1971年... 投共,1973年 在天津定居后办
了《千秋评论》,他是报社社长兼主编兼主笔。
常经国向自己老爹解释为什么天津出现了张天天说台湾问题和常凯申的报纸《千秋评论》。
而且这份报纸还被别有用心地定期通过福建投放到金门,甚至在冬季的时候,有的气球还飘到了台湾岛。
常凯申拿到的这张报纸,李敖的《李大师评常凯申》正好连载到第三篇。浏览遍之后,常凯申不动声色,问了 句身边掌管情报系统的儿子:“这个李敖的父亲母亲,还健在莫?可在台岛居住?”
常经国:“李鼎彝1955年病逝,其时李敖才二十岁。1967年李 敖正在坐牢的时候母亲去世。家人.. .李敖的情人极多,怕是有三四十人,但无法定妻子,也无子女。
常凯申略为失望地哦了一声。用手抖了抖报纸:“酸臭文人,摇摇笔杆子就是一篇文章 内容嘛大多造谣生事,三十多年了都是如此。不让他们掌权,他们就搬弄是非说三道四。这种文人铁腕整肃是
对的,是对的啊。
常经国点头表示父亲你说得对,可脸上还是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常凯申:“那些闹独立的台湾人,为什么这么久没听见消息了?情报部门是一直 在努力侦缉吗?
常经国:“十余年下来,那些以香港和日本为基地的台独组织大多已被剿灭,现在余下的是一些根基在 美国的组织,这些人背后有美国背景,骨干还多有美籍,不太好整治。”
常凯申一拍桌子:“美国国籍又当如何?只要同时也有民国国籍,不也受我们的管辖么?不必瞻前顾后,该抓就抓!大不了不判死刑而已!”
常经国:“是。”
常凯申:“去年台大学生闹事,有没有查出其中有共谍在其中煽动?”
常经国:“抓捕的学生、教员在美国的压力下全部释放,不过我们对其中几个可疑的骨干人物一直保持着跟踪监视。”
“就是说,你们跟踪监视了很长时间,始终没有找到证据是么?”
常经国:“是。”
常凯申:“岛内一定有很多共谍,我有感觉。不仅文人和大学生被赤化得严重,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军队也到处是共谍!史与为案侦破,牵扯出了空军的一个少校,这个少校是怎么冒出来的?他一定
不是史与为亲自发展的。
常经国:“史与为身处保密局调查科,郭子渊少校是我们在调查过程中意外抓住的,这两人平时工作生活没有交集,可是现在暂时还找不到是谁发展的郭子渊。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