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50节
在中国,勃兰特提出了一个新想法:东方岛"计划。
西德增加对中国的投资,这部分投资由德国政府来负责找钱。
在中国投资兴办的产业,员工由西德、东德、中国人组成,但其中东德人应占有比较高的比例。
东方岛计划起因是近年西德逐渐了解到了从东德去中国工作几乎成了东德高学历人口的潮流,而且这些德国人在中国的生活状态很好。
在中国想干啥就干啥,可以骂史塔西,可以骂昂纳克,可以骂苏联,可以奇装异服,可以听摇滚,工资数字上比在东德时低,但是实际购买力却比在东德拿的工资高。
而且购物不用排队。
与去西德相比呢,去中国又不需要翻柏林墙。
东德蔡司在上海设立了一个分公司,几年之后,上蔡 以不到东蔡本部1/4的员工数,搞出了相当于东蔡本部80%的专利,上蔡 推出的换代新产品最后被蔡司本部采纳的就有七八个。这些统计都是只统
计上蔡中的东德员工,没有把上蔡的西德员工包含在内。
这些事实最后的结果就是,德国议会在进行了 次内部听证会之后,通过了“东方岛”计划,让更多的东德人离开东德到中国来。
中国对西德的“东方岛”计划没有表示反对,但中国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如果中国出于自己建设的需要,开公司,从东德招聘“请"来一些人,其实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东德政府发现,这不是中国自己开的公司,而是西德开的公司,而且是非常有目的性的公司,那反倒会坏
中国并不是把这个计划给否决掉,毕竟真金白银谁不喜欢呢。中国是提醒西德,东德政府可能会反对东德人到这个什么东方岛计划中开设的公司就职。
经过中国和西德双方的磋商和修改,东方岛计划以后就不再提了,提这个计划确实只会坏事。
但这件事还是继续做,只是改成西德向中国银行提供专项贷款,由中国选定项目,中国兴建工程或者创办公司,公司办起来之后招募东德人来中国工作。
西德提出的要求是某个数量的投资要招够一定数量的东德人,这一条件中方 表示可以。
除此之外,接下来双方的具体事务谈判中,中方提醒了西德几个问题。
派往
“可能你方了解到了一些情况,比如来中国工作的东德员工我们筛选甄别出了几乎所有的史塔西线人和情报员,保证了整个人文环境的纯净,但我提醒你们注意的是,1965年我们也筛选出了一个贵方
国家安全部的吴处长对西德的东方岛项目团队进行敲打。
“无论是哪个国家,东德西德,苏联、英美,我们中国的态度是一致的,那就是禁止任何外国机构在我们境内搞情报活动和政治活动。谁也不能影响中国境内的政治稳定,哪怕是出于一个不坏的目
的,我们也不允许。”
“嗯,我们了解。”
施。
吴处长:“我不是要你们了解,我是希望你们记住这一条高压线。如果发现在你们投资项目派来的员工当中有这种人,被查获的情报人员本身会受到相应的制裁,而公司或者项目组,我们也有惩罚措
“最好的办法就是你们自己心里面有那么一根红线。在我们开始干活之前,希望你们先想明白了,我是不是招聘了奇奇怪怪的人?我是不是把一些不太正常的人派往中国了?你们最好是好先自己过一
遍,免得到时候这个东方岛计划在中国开设的公司遭到我们的处罚,甚至是请离。
勃兰特在中国8天的访问行程,最终还是在最后一天谈到了汇率问题,中国与西德在这方面统一了意见,那就是应该一直撑到今年年底,撑到美元自然贬值为止。
理论.上来说人民币确实有升值的理由,而且小幅度升值对外贸的影响也没有那么大,但是,能晚一点算一点。
莫斯科。
“苏联部长会议、国家计委、财政部、外贸部宣布,从1973年4月1日起,卢布对美元的汇率调整。”
“从0.9卢布兑换1美元,调整为0.8卢布兑换1美元。”
嘿,抢在中国和西德前头,苏联让卢布对美元先升值了!
第109章 要不,苏联试试价格双轨制?
苏联统计自己的GDP那叫一个敷衍,那叫个不情不愿。
而且至今为止,在苏共中央和国家计委,他们用作决策参考的主要数据仍然是工农业总产值,G....这这这,就是中国同志搞的国家统计局新玩法而已吧。
苏联第一次公布自己的GDP统计数据是在1964年,比中国晚了10年。还真就是在中国这边的带动下才勉强搞起来的。当时苏联国家计委认为GDP这个数据主要用途是能和国际(西方国家)接轨,比
较好对比发展状态。但是指导工农业生产和国家计划的制订,苏联人认为那还得是工农业总产值。
苏联发行的这一版卢布实际上叫新卢布,1963年进 入流通,把汇率从4卢布兑换1美元提升到了0.9卢布兑换1美元,并且规定了新卢布的含金量,也是1美元含金量的1.11倍。不过卢布不能找苏联央
行兑换黄金,个人不行,银行也不行。
苏联让卢布升值首要考虑的是货币升值利于进口,这是很明摆着的。在利于进口的同时会对出口有不利影响,但一个国家在以自然资源出口(石油、天然气、木材、矿产和初级金属锭)为主的时
候,货币升值对出口的抑制作用也没那么明显。
苏联让卢布升值的第二个原因,这不是苏联说的,而是外界猜测的:让自己的GDP数字好看一些。
如果不升值,那么日本的GDP就已经达到苏联的2/3了,中国的GDP也有苏联的3/5了。在几年前中国的GDP才刚刚达到苏联的一半,到1972年,“超速三马车”之 的中国悄悄把这个比例从50%提高
到了60%。
那,GDP是社会所有经济活动创造的总价值,不算数不算数,对比一下中国和苏联的工农业总产值?
好像也不太乐观。
比如1972年中国钢铁产量9000万吨。苏联现在是世界第一,1.24亿吨,美国第二1.21亿吨。日本第三1.05亿吨。
1.24亿吨对0.9亿吨。
其他的主要工业品总产值,中国也没有差得太离谱的。
倒是有高得特别离谱的:民船下水吨位。苏联:中国是1:6。手持造船订单总吨位,苏联:中国是1:22。新增造船订单总吨位,1:8。
1970年中国首艘超大型原油轮(VLCC) 下水,用了三年时间,中国建造的VLCC已经在国际市场站稳了脚跟,其中希腊船王奥纳西斯在中国为他的船队订购了4艘VLCC成为国际船舶市场著名的风向
标,希腊船王都来中国买船了,中国VLCC绝对值得信赖。
现在全国的造船企业,有4个船坞在开工建造VLCC,此外还有一个船坞在建造超大型矿石船 (VLOC)。这两种船都是载重2530万吨,满载排水量30万吨以上的巨物。
“中国的河北省,现在成了中国的鲁尔区。”
苏联国家计委时不时有工作团队或者考察团到中国的,因此在莫斯科国家计委的会议上,说到苏联与中国的经济对比时,有不少人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言。
“河北省遍布着铁矿,虽然品位很差,即使按照苏联的标准品味也很低,但是储量巨大,全省几乎到处都是矿山。与此同时,河北也蕴藏着很多煤矿。甚至如果河北的煤矿不够用了,在与河北相邻的
山西省,那里有储量更加可怕的煤矿。
“河北省大部分地势平坦,清末和国民政府时期就已经修建了密集的铁路网,但在过去二十年,河北的铁路和公路交通又进一步强化了,现在这里有全国最密集的铁路货运网络。”
“在过去十年,河北省的钢铁行业就是依托煤矿和铁矿资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发展了十年之后,河北的钢铁企业又悄悄地把自己的主要工厂以及新建高炉向渤海湾移动,据说这是中国的国家总
规划,将从使用国内铁矿石为主,改为使用进口铁矿石为主。
苏联国家计委主席尼古拉巴伊巴科夫:“是说在未来,河北省的铁矿将会不够用?可你之前说过,河北省有极其巨大的铁矿储量。
“主席同志,中国人告诉我,低品味铁矿石需要繁杂的选矿工序,能耗高,成本也高,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铁矿砂。中国同志打了个比喻,说一吨含铁量63%铁矿石,从淡水河谷的露天矿坑中挖掘出
来,运到几十公里外的港口、装上VLOC开往中国,在秦皇岛的码头卸货,只需要支付5美元。而在河北省,要打井到地下400米深处,从那里挖出来含铁量35%的矿石,从隧道里运上地面,粉碎、选矿将
含铁量提高到60%,运到三百公里外的钢铁厂,则需要支付40元人民币。
巴伊巴科夫:“可是40元也只是 人民币,而从淡水河谷买铁矿,中国得支付美元。.喷。
“中国同志真就是直接对比的,把5美元转换为25人民币,25小于40,于是得出了结论,进口铁矿石更划算。
另一 名苏联国家计委委员补充了一句:“如果人民币升值,比如从现在的5人民币兑换1美元升到4,那么进口铁矿石与中国自己挖掘铁矿石的成本之比就会变成20:40,差距更大,进口模式就更有诱
惑力。
巴伊巴科夫:“我注意中国的钢铁工业是因为他们在三年前就做到了吨钢成本低于苏联,而且发展到现在,中国的吨钢生产成本只相当于苏联的70%。”
去过中国考察的计委委员:“中国在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追求的是吨钢成本达到或接近美国的水平,大概从1965年起,中国钢铁业把追赶的目标从美国转换到了日本,因为那时候日本已经成为吨钢成
本最低的主要钢铁生产国。”
巴伊巴科夫又夫陷入了沉思..
虽然柯西金改革现在已经彻底蔫菜了,但苏联国家计委仍然需要在"不影响国家战略性生产目标”的前提下,提高苏联国内工厂的劳动生产率。
通常劳动生产率可以具化为同质产品的生产成本。
尤其是现在国家计委还有这样的看法:最好是在OGAS系统部署之前,把主要工业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再做一次提高。
因为这些老人们凭自己的经验意识到,旦某个工业品的劳动生产率被录入到OGAS系统中,这个系统会一直按这个固定的数字进行全国生产的计算和计划安排,很难针对其中某一个参数进行改动。
基本参数不好改,也就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不会再提高了,因为不会再有人琢磨如何改进和革新。
这可不是这些老人们希望的未来。
但问题在于,些老人对此着急,而另一些老人们却对此无动于衷。
“巴伊巴科夫主席同志。”
会议结束后,尼古拉:雷日科夫想找巴伊巴科夫私下谈谈。
“不如,我们也试一下,中国同志用的那套办法?”
巴伊巴科夫:“用市场调节的方式?’
雷日科夫点点头。
巴伊巴科夫:“可苏联哪来的市场?好吧,日用消费品有商店,可是钢铁、铁矿、煤炭,这些都是生产资料,几十年来都是完全受国家计划管制....你能把铁矿石放到百货商店里挂牌出售吗?
雷日科夫:“不迈出第一步,就永远不会有市场。
巴伊巴科夫:“只要朝这个方向迈步,就会带来混乱,你知道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怎么强调的吗?不能乱,不能乱。这等等再说吧。
雷日科夫:“主席同志,如果这一套改革不好进行,那么我们能不能翻新硬件设备?中国与日本在联合进行钢铁业设备的生产,并且在设计下一代的高炉系统。
“我看了上钢研究院与日本八幡制铁联合研制的巨型高炉,这个设计相当棒。八幡制铁生产的高炉原本就是世界最好的,中国插手进去,这样就导致八幡制铁的大型构建制造经验结合中国的精密仪器
和工业芯片技术,使得高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我去中国的时候看到了上钢宝山钢铁厂正在搭建的最新的高炉,仅仅是多点红外感知系统和工控计算机,就使得炉前工人数量减少了4人,这个高炉总体来说,对上一代产品,产量翻倍了,但是操
作人员数量减少了30%。
“如果我们无法对体制进行改革,那么通过技术革新,我是说,从日本进口高炉本体,从中国进口感知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对我们的一部分钢铁厂进行技术改造,也是有望在两三年之内,改出几个
比较现代化的钢铁企业的。
巴伊巴科夫“您的这点想法与我的大致吻台。是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从西方进口机器设备的额度,现在我正在为一些急缺技术革新的工业行业申请外汇额度。谢天谢地,由于卢布马上就会汇率调
整,我手里的额度还增加了一些。
雷日科夫:“那么,经济体制真的就无法做改动吗?”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