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233节
麦卡锡主义盛行的时期,卓别林被公开指控为共产主义者,一气之下他在1952年移居瑞士,此后20年没回美国。
现在卓别林终于重返美国,美国电影人报之以12分钟的掌声。至于麦卡锡,他人十五年前就没了....
第44届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中国和苏联各获得了一个提名。获得提名的苏联电影是《柴可夫斯基》,中国电影是《壮锦》。
《壮锦》改编自漫画《美丽的壮锦》,漫画则取材自壮族民间故事。
在广西壮族人的山村(取景在桂林),有一户人家。这户人家的阿爸被老虎咬死了,只留下阿妈和三个孩子。
一天,阿妈在梦中学会了织锦的手艺,当她醒来时,屋子里出现了一台崭新的织机。她用这台织机织壮锦以此养活全家。
在一次逛集市的途中,阿妈买下了幅美丽绝伦的画,她看了很喜欢,决心以这幅画为样本,织一幅最大最美丽的壮锦...
用电影的分类方法,《壮锦》 是一部歌舞 风光故....
十年前《刘三姐》的原班人马大部大分加入了《壮锦》 剧组,导演苏里、编剧乔羽,黄婉秋、刘世龙都在,这就让电影先天就有热度。《刘三姐》 自1962年上映后,这部电影从中国火到东南亚,在
华人区流传甚广,甚至在欧美也有些知名度。
此次黄婉秋(刘三姐)、刘世龙 (阿牛) 等再度出镜亮相,桂林山水也再度出镜亮相,至少这保底的粉丝团就保证了。
在风光和演员阵容之外,电影的剧情也雕琢得不错。
这里的雕琢不只是说处理细节、设计台词,而是整个剧情架构。
电影上映后如《刘三姐》一样,首先在中国及东南亚火起来,然后就传得比《刘三姐》还广了,在欧美甚至都拍进了档期。
由于电影火起来了,解构(过度解读)的影评也来了。
这时候,有个日本影评人麻波一永写了 篇影评:
《从《壮锦》的隐喻看阶级斗争的残酷本质》
影评是这样解读《壮锦》的:
壮族人的山村隐喻地球村。
锦)
阿妈隐喻的是中国?不,格局小了。阿妈隐喻的是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她发现了革命的真理(买下了一 幅美丽绝伦的画),看了很喜欢,并且决心带人类走进共产主义(织 幅最大最美丽的壮
壮锦刚刚完成一半,就被狂风吹走了,阿妈因此病倒在床,这隐喻马克思提出了革命的理论但没有时间看到它实现就病逝了。
阿妈去世后的三兄妹大哥、二哥、三妹,麻波一永认为这也是隐喻,这三人分别代表巴黎公社、苏联(俄罗斯) 和中国!
找到了这个定位点之后,接下来的情节就非常明显了:
为了追回壮锦,三兄妹进入大山,在密林悬崖跋涉时,大哥被上次咬死阿爸的老虎咬伤死了,隐喻巴黎公社最终失败了。
完,
二哥的故事就太多了,从电影中段到后面结尾,二哥始终都在情节冲突的最中心(实际上扮演二哥的演员是男一,三妹的演员是女一)。追回了未完成的壮锦的残片后,二哥和三妹决定两人把它织
后来两人产生矛盾。
这隐喻现在中国和苏联出现了矛盾!
最后二哥因为和三妹因为壮锦的织法产生矛盾,两人分裂了,二哥坚持要用自己的办法"快快地织完它",另开一个作坊用粗制滥造的工艺织他的“壮锦"”,甚至二哥还度害怕吃苦和贪恋荣华富贵,三
妹却不为所动,还在昏暗的屋子里,针针地织壮锦上的每个小花纹小细节。
这隐喻现在中国和苏联发展路线出现了不同。
其中还穿插了好多故事细节和配角龙套细节,麻波一永都一找出了 其中的隐喻之处。
(导演苏里、编剧乔羽:艾妈呀,我的电影这么牛逼我怎么都不知道?)
最后的大结局,就是个更明显的比喻了:
三妹织完壮锦的最后一一个图案,铺开壮锦,副绝美的景象呈现在所有人的面前,然后壮锦变长变宽,覆盖切,壮锦上的景物、建筑、牛羊变成了立体,个个活了过来,成了真实的世界,壮锦
变成了现实。
这不用说,是隐喻共产主义在未来成为了现实。
而这个崭新的世界是由阿妈最初发现的、一家人都为此努力过,最后由三妹(中国)变成现实的。
不管怎么说,这部片还真成了“文化输出”,吃瓜群众看的是桂林山水、嘹亮而又婉转的壮族民歌,以及这个时代还非常前卫的女性主角电影。并且吃瓜群众还把它抬进了奥斯卡,因为获得了提名,导
演兼制片苏里也坐在44届奥斯卡的颁奖现场。
至于其中的隐喻什么的...
苏里:“艺术,永远在政治之上。其中的隐喻,每个入都有自己的解读的角度,因此各位随意。但是我觉得,中国无需被隐喻,中国就是最大的隐喻。”
反正只要我不说,什么隐喻不隐喻的就永远是你们开脑洞猜的。
伦敦。剑桥大学。
“一副刺绣画,变成了真实的世界。呵呵,呵呵,好玩。
罗杰彭罗斯和史蒂芬霍金从电影院出来,两人 边走还一 边讨论着 《壮锦》中的情节。因为电影院里的阶梯开不进轮椅,霍金又驻回了拐杖,步步慢慢挪动着。
霍金:“罗杰,这是个深奥的理论物理学问题。
彭罗斯:“这是个神话,神话故事改编的电影,和理论物理学有什么关系。”
霍金:“我这两年一直在想,为什么宇宙是三维的?为什么宇宙不多不少正好三个维度,而不是二维或者四维?难道更多的维度真的不存在吗?如果大于三的空间维度不存在,为什么我们的数学体系
可以用几个简洁的公式就能完美阐述四维和多维空间呢?
彭罗斯:“似乎有人做过纯理论的推算,更多的维度可能被禁锢在了微观粒子当中,我们看不见他,也无法把他释放出来。”
霍金:“我昨天在草稿纸上也算了这个公式,我算出来的结论是微观粒子实际上是有11个维度的,但在我们的宇宙中,只展现三个维度,其他的维度都被禁锢了。如果人类能掌握特别强大的力量,将
微观粒子中的11个维度释放出来,就会像这部电影中的那幅壮锦,个二维平面突然实体化为一一个宇宙。
彭罗斯:“这可真不简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电影中的那部织布机可就太厉害了,它在织壮锦的同时向锦纤维中输入的能量足以把太阳系炸掉。”
霍金:“这时候你就不要抠技术细节了,它还是一一个神话,不过是揭示了宇宙秘密的神话。”
彭罗斯:“如果能做到的话,那可能不只是一一个二维平面了,一条无限长的一维线也可以实体化为一个宇宙,甚至一个微观粒子也能展开成为一个宇宙。可是,史蒂芬,我们似乎应该考虑另一一个问
题,降维。降维比升维容易,它是释放能量的,也就是说,如果能量达到某个阈值,从三维到二维的崩落会是连续的链式反应。
霍金哈哈哈笑了:“如果我们的宇宙从三维跌落到二维,那么此时能够拯救整个宇宙的只有韦小姐了。”
韦小姐就是三妹韦秋,《壮锦》 中的女一。
国际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协会(GRN) 在七十年代的话语权、知名度都比以前高了。在老科学家们的多年奔走之下,欧洲国家和美国终于从财政中拨出了部分款项,用来做这种没什么短期收益的基
础物理学研究。
不过欧美的拨款并不是最大的助力,现在GRN高度评价中国在贵州的“天眼’以及现在正在运行的天宫2号上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舱。
贵州的“天眼”和美国的阿雷西博天文台不同,前者没有任何军方要求占用的情况,纯纯的理论物理研究工具。而阿雷西博天文台到现在为止还有5%的时间归美国空军使用。
天宫2号上的观测舱获得的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只能说“"完美",和地面观测站观测到的波形对比,在太空中接收到的辐射畸变非常小,因为没有大气层的干扰也没有人类地表电磁活动的干扰,几乎
得到的就是原始的辐射数据。
不仅如此,观测舱在有人上太空的时候,还掀起了全世界的热度,这种热度和阿波罗登月是不同类的。
H阿波罗登月的垫度犀于。对不起,现在它都没啥热度了,四月份阿波罗16号上了天,可阿波罗16号几乎没人关注了。而英国和中国宇航员在天宫2号上吃喝拉撒、工作、休息、耍宝的画面,让全
阿波罗登月的热度属于...对不
太空生活。
当然太空生活不是普通人可以过上的,把一个人射上太空要花几千万美元,般的富豪都出不起这钱。但至少,普通人可以通过电视看到这种新模式的生活。
1972年4月,国际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协会还做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决定。这项决定没有以往的任何条例和规则支持,但在表决的时候获得了一致赞成和通过:
GRN宣布,聘请中国退休的国家主席毛润之为国际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协会理事会的荣誉理事。
“我就知道你们聘请我是为了啥。
主席拿出一副写好的书法:“国际广义相对论与引力协会,给你。英文的我就不写了,英语字母的书法和毛笔凑不到一起。
前来北京的GRN秘书处首席秘书:“蟹蟹蟹蟹赫格特主席说,您让相对论研究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开展起来了,而且这个国家因此而走上了科学技术的快车道,这不仅是对GRN的重大贡献,而且
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理事会在会议投票中是一致通过了任命您为荣誉理事的决定。
主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都是为了探寻这个宇宙的真理。但在这几十年,我们对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边界,是有过争论,有过不成功的尝试的。自然科学揭示了这个宇宙的物质运动规律,
社会科学要揭示的是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它们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秘书:“在十几年前,理事会与一位来自台湾,中国台湾省的物理学家有过交谈,那位物理学家知道了中国在浙江大学开展了相对论研究之后说,中共这是在城门立木,或者说是千斤买马骨。”
“他说,在红色中国如果连广义相对论这种天马行空、又没多大实际效益、还经常跟哲学扯得不清不楚的自然科学都能包容并允许其发展,那么其他任何的科学门类,任何的学科,在红色中国也必定
会蓬勃发展,各种研究机构和研究所会获得极大的助推动力,因为这表明在中国他们的一切科学探索都是自由的。
主席看着首席秘书,没有接过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这位台湾的物理学家是这么猜的一但他肯定猜不中,真正的原因是中央一直在 试图找出物品穿越时空背后到底有什么科学原理,而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看起来是比较有可能获得突破的口子。
主席:“这位物理学家看问题的角度很有中国传统特色。他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回大陆看看?
秘书:“他就是现在的台湾省中央研究院院长钱思亮,据说他现在正在联络在美国的你们的人,想办法回中国大陆参与和协助大学的组建。”
(嗯...今天又回来晚了,第二更会在明天凌晨,睡得早的可以明天再刷新)
第90章 你的这个想法非常有前途!
“这个《壮锦》,最后的场景是用模型摆的吧?”
“模型做得是挺精细的,这幢房子肯定不大,但是道具组把窗户上的木条条都做出来了,真不容易。”
“但是模型的精细是有头的,再精细也不能...
别人看电影,要么看故事剧情要么看角色,蒋筑英看场面,尤其是特效场面。
《壮锦》的最后一幕,那幅壮锦展开成为现实,是用模型搭建的。
剧组的道
作师
的把
些模
型都是制作在一张可以卷起来的地毯上的,5米长3米宽。拍电影的时候毯子从半卷起来的状态展开,地毯上的模型在光影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