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两会代表的公文包穿越了 第124节

  题在于一一我们试得还不够多。如果说这个基因是抑制稻穗中的奇数位,这个是抑制偶数位,那么一定还存在另一种基因,它是两者都不抑制的;还会存在第四种基因,两者都抑制。我们因为试得不够多,还没有找到这两种性状。

  颜龙安:“...啊?还要继续试啊!”"袁隆平:“我现在到任何地方出差都要抽半天时间去所在地的山子里找野生水稻呢。”丁颖:“张先程,你在云南,袁隆平在湖在南,我看,你们两个小组,每组负责一省,展开一次全面的寻找野生稻的行动吧。”张先程:“好的,丁院长,那我就让我们小组再分成若干个小队,进山去了。”谢华安:“那我负责广东福建?”丁颖:“各位研究员,你们要辛苦一点了,把所有的可能的杂交配对都配一次,7次不够,70次、80次,至少要把这条路的前头全探一遍,无论前方有没有路,我们自已得知道。”

  1962年的秋收季节无疑是全国都在期盼的。这是三五计划的头一年,而且,1962年全国的自然灾害总体上比1961年有所减少。除此之外,1962年,国内的化肥使用量首次超过200万吨,一一虽然这看起来还是微不足道,但考虑到1961年只有145万吨,而1949年只有8万吨,现在大家都想知道50多万吨的化肥使用增量,会带

  来多大的农业增产效益。

  在1960年,湖南湖北推广了2200万亩水稻良一一农科院从全国各地挑选稻种、育种优化之后的灿稻。在1967年夏季,两湖地区的稻田收成统计,良种稻田的平均亩产为220公斤,非良种稻田的平均亩产是170180公斤。

  这些用作对比测试的稻田都没有大规模施用化肥,而是以农家肥为主,土质倒是较好,都是耕作了70年以上的熟田。能达到这个增产幅度,湖南湖北政府是非常满意的,并且也表示要在全省推广良种釉稻。不过农科院总是不满足于现在的这些水稻良种,他们的终极自标是杂交之后的高产水稻。或者说,他们追求的目标是可以大规模育种和廉价生产种子的高产水稻。在北方稻区,水稻良种试验也在进行。通过中日的农业技术合作协议,东北的水稻种植区引进了最新的日本稻种,和本地的梗稻对比之后,证明这种新稻种的确是优于本土水稻一一这其实也是三

  十年代经过日本改良的。

  农业技术引进的案例不止日本水稻一种。玉米一一最重要的饲料作物,现在中国华北地区玉米面还要担当一部分口粮职责,它的良种引进也在进行。“苏联引进的就是这种玉米品种吧?”在河南南部的黄泛区,从美国引进的玉米种下了第一茬,这一茬就直接种了2万亩。见周口的地方干部这么问,河南农科所的同志回道:“没错。”“等一下哈,这就是说,这是耐寒的玉米种,种在我们周口不大行吧?周口夏季可是很热的。”农科所的同志挠挠头:“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这不是耐寒玉米,至于苏联同志为什么引进它,我也不知道。但总之你可以相信,在夏天,在豫南三十七八度的高温,这种玉米不但一点事没有,而

  且还长得特别好。

  周口的干部”

  苏联的玉米种植面积在1962年达到3700万公,约占当年全苏播种总面积的1/6。之所以说是播种面积,是因为苏联的耕地并不是全都每年都会播种。除了休耕之外,还有的高纬度地区要看天。这些半永久冻土带如果年均气温偏低,到了春末地还没化开,那就没得玩了,今年种

  不了庄稼。

  到1962年秋冬,好家伙,黑风暴来了。仅哈萨克斯坦新垦区农田就被毁约20万平方公里(2000万公顷),连千里之外的叶卡捷琳娜都是黑尘弥漫。可是一一1962年10月,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发布的1962年农业产量预计数字里面,全哈萨克斯坦的农作物产量预计是一一增产1%!没办法,莫斯科要你增产,你就必须增产。在赫鲁晓夫的强力推动下,1957年之后的苏联兴起了一股全面“玉米热”:农业部创办了《玉米》杂志,建立了玉米研究所,农机部也加紧生产播种和收获玉米的专门设备。苏联还拍摄了《玉米魔法

  师》电影,甚至还有模仿玉米果穗的圆舞。

  戏已做到这份上,你也就没有退路了,从政治上就要求你的玉米必须增产,农业必须增产。不增产,如何让苏联人在几年之后的肉食量达到美国标准?

第59章 中美对抗的9个战场

  赫鲁晓夫现在没空管西伯利亚黑风暴导致的苏联东部地区农业普遍收问题。现在他忙着和肯尼迪腕子呢。赫鲁晓夫VS肯尼迪,让全世界看看谁是赌神。1962年10月是古巴在全世界最高光的一个月,地球人类从来没这么关注过这个加勒比海的岛国。一一在以后的几十年,古巴也没再被这样被世人关注过。10月14日,两架从德克萨斯州劳夫林空军基地起飞的U2侦察机飞越古巴拍照。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明确地显示了导弹的存在,经美国空军情报局研判,这些导弹是布署在古巴西北部圣克里斯托佛附

  近的SS4导弹,它们可以打击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10月17日,美国一天之内派出6架U2侦察机前往古巴,在2万米高空拍摄SS4和SS5的导弹发射场。照片分析的结果简直是触目惊心。苏联在过去两三个月向古巴运输的导弹已经全部组装完毕,并且有16枚导弹处于起竖状态。在这些弹道导弹阵地附近,美国还发现了至少24部S75(萨姆2)防空导弹发射器。

  并且,U2还拍摄到了在弹道导弹阵地附近,树林之间有异常坚固的半地下掩体,研判这是平时储存弹道导弹核弹头的核武库。确认这个消息之后,肯尼迪有点晕。说实话,这种事如果就他一个人来扛,他可能扛不住。不过他身后还有白宫办公厅的十几个高参幕僚,再身后还有民主党的一群老政客。经过反复和出主

  意,肯尼迪终于有了一个基本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他决定先封港,并召集各大报纸的主编来白宫,让他们对这件事情先不要过度渣染。

  同时,10月20日,美军的战备等级悄悄提了一级,从四级升级到三级戒备状态。封港之后,美国本土东南部的民船暂时不能出发前往加勒比海地带,但美国部署在大西洋的约200艘军舰倾巢而出开始向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中北部集结。10月24日,“埃塞克斯"号航母战斗群率先就

  位,卡在苏联船只开往古巴的必经之路,并且舰上起飞的舰载机在第二天下午找到了一艘开往加勒比海的苏联货船。

  事情严重了。在“埃塞克斯”号航母战斗群就位前一个星期,10月17日,主席和总理就召见了苏联驻华大使契尔沃年科“关于古巴与美国的军事对峙,现在似乎苏联正在介入其中,对于古巴的形势,贵方可否向我方通报一些事情?”总理问契尔沃年科。

  “这件事的焦点仍然是苏联已经多次提出的柏林非军事化的问题。我想,美国此次对古巴的威胁,尤其是封锁的威胁,是美国试图挽救他们的柏林政策。”一一契尔沃年科只能回答这些。总理:“就在昨天,美国五角大楼发布了一则很短的声明,声明字数虽少,而且美国的各民间媒体出奇地一致不对此进行炒作,但声明中提到的事情非常重要。五角大楼认为他们在古巴发现了苏联的

  核导弹阵地,美方表示要继续加强侦察确认这一信息的准确度。这件事情,我想从您这里了解到最准确的真相。

  契尔沃年科:“这个,那个,这,这件事情,...是的。”契尔沃年科味半天终于把准确的信息告诉了中方。到10月份为止,已有5个团的苏联弹道导弹部队部署到古巴。其中已有2个团24枚导弹已经组装完毕处于发射状态,其他的团的导弹正在运输途中。这24枚导弹中已有8枚核弹头,另16枚核弹头也在

  运输途中。

  10月14日,苏联下令2个弹道导弹团在无遮蔽的空地展开,二十多米长的导弹直指天空,这摆明了就是让美国的侦察机发现的,而美国侦察机果然拍到了这些照片。但是,主席和总理都想知道,苏联向古巴运送弹道导弹是为了什么?让已组装好的弹道导弹无遮蔽展开是为了什么?立即向美国发动进攻肯定不是,主席和总理都知道现在赫鲁晓夫不想打世界大战。那么一定是有政治和战略博奔的目的。苏联博奔的底牌或者说底线是什么?契尔沃年科说他也不知道啊,您稍等,我向莫斯科发电报询问,稍后我有消息了我就约你们再次见面。17日第一次召见,18日、19日,到10月20日凌晨1点,契尔沃年科收到了莫斯科的密电,他马上就在1点20分打电话约见中国同志。30分钟后,苏联大使的汽车开进中南海,见到了总理。“苏共中央对此事之前并不知情?"总理拿着契尔沃年科递过来的资料,町着契尔沃年科的眼晴问。资料上并没有直接写“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之前不知道赫鲁晓夫的计划”,总理是从字里行间看出来的政治局书记处书记、副主席们的名字没有一个出现在上面。如果这是苏共中央的集体决定,参会的决策者都会牵涉到其中,并且会分头在各自负责的工作领域落实这个计划,但现在没有。这份文件

  没有说苏共中央是如何决策的,也没有说苏共中央的几位大佬们各自为这个计划做了什么相关工作、放了什么话,那就证明,此次古巴事件的决策只是赫鲁晓夫一人做出的。

  总理眉头微微皱起,但并没有说什么,而是认真地把契尔沃年科递过来的文件从头到尾看完。赫鲁晓夫的确不是打算用核武器攻击美国,而是打算和美国做博奔。但是,这份文件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提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导弹。【没有提土耳其】。赫鲁晓夫拟向美国开出的条件是:苏联可以从古巴撤走核导弹,条件是北约驻军从西柏林撤走!

  也就是要英美法军队从柏林滚蛋,让西柏林回归东德。这样一年前立起来的柏林墙也就不需要了,整个柏林都归于社会主义阵营之下了。“契尔沃年科同志,1948到1949年,美国用了几千架运输机,给西柏林的市民和驻军供应从食品日用品到武器燃油在内的所有物资,这用去了他们年度军费的10%,今天,要想让他们放弃西柏林,恐

  怕很有困难。

  总理表示了自己的疑问。契尔沃年科:“.他也无法做出说明。他不了解此事,赫鲁晓夫发过来的电报说了什么,他就知道什么。契尔沃年科与总理讨论古巴危机的中途,主席匆匆走进会议室,他是睡觉的时候被叫起来的,而总理在1点半的时候还没睡,于是就顺势坚持到2点半。主席:“契尔沃年科天使,如果肯尼迪就是不放手西柏林,赫鲁晓夫同志打算怎么办?”契尔沃年科(笑):“那我们,就在古巴一直有近百枚核弹头部署着。”主席:“去年我们爆炸了原子弹,现在在菲律宾有50枚核弹头对着我们,在日本有30枚,也是中程导弹,核弹头的。在台湾本来也有十几枚,现在撤走了,可能也是撤到日本去了。可是,这影响到我

  们了么?没有。我们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契尔沃年科:“可是,美国不会这么冷静,美国民众会非常恐慌,并且会把这种恐慌带来的愤怒发泄到美国政府头上。”主席摇摇头:“有点儿一厢情愿哟。”总理:“西柏林是西方国家在冷战前线的一个标杆,这个标杆的政治意义太重要,以至于他们不可能放弃,用古巴的中程导弹来做筹码,美国大概率是不会放手的。如果美国坚决不放弃西柏林,并

  且,美国可以利用他们目前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对古巴进行封锁,你们后续的核弹头输入不进去,而且还有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古巴的民生物资供给也完全停止,最终美国会占据主动。

  主席和总理谈论这些,主要还是想让契尔沃年科把中方的意见反馈回莫斯科,反馈给赫鲁晓夫。这些意见,契尔沃年科发一份过去,中方也以主席和书记处的名义发一份过去,以表示慎重。在主席总理见契尔沃年科的同时,赫鲁晓夫也召见了中国驻苏联大使潘自力。“中国方面能给美国多增加一些压力吗?”赫鲁晓夫说得非常直白。潘自力也是刚刚知道赫鲁晓夫在古巴部署核导弹是真的,因此他就接着这个思路说道:“我国的核导弹数量非常的少,而且洲际导弹的目标确实就设定为美国城市。中程导弹的目标则设定为日本与菲

  律宾。不过我们的中程导弹数量也是不太多。

  赫鲁晓夫:“中国能否增加几个压力点,让美国更加的分散精力。”

  潘自力非常认真地说道:“我们确实在很多个方面都在对美国施压,到现在为止已经有8个了,我们正打算开辟第9个战场。”.潘自力说的是真的。中美现在打得可热闹了,8个战场都是实打实的:德州仪器与中国的电子计算器专利冲突、IBM与浦西数据的硬的盘专利诉讼、美国广播公司对天电集团丁香牌收音机的专利诉讼、广州国资委与摩根大通的资产冻结起诉案、广州棉纺集团对美国商务

  部的反倾销诉讼

  现在被爱炒作新闻的美国媒体称之为计算器战争、硬盘战争、收音机战争、显示器战争、摩根战争、袜子战争、衬衫战争,再加上越南战争(大家都知道有中国在后面),一共8个战场。潘自力说的正打算开辟的第9个战场,是北电集团起诉IBM7094大型计算机侵犯北电的专利。IBM7094计算机是在1962年9月开始交付到预付款的客户手中的,中国在北美也是有消息人士的,很快就找人接近到了IBM7094的实机,观察一番之后找到了IBM7094上面疑似有一些设计与中国的

  计算机雷同,再检查一卡专利文档,好像有起诉的空间,于是就起诉了。

  因为IBM咬西数的硬盘咬得很狠,中国方面对IBM也不客气,请的律师团都是很强的人选,三个律师最低的那个年薪12万美元。这都什么跟什么。赫鲁晓夫有点哭笑不得。但是潘自力就是说,中国和美国现在确实就是在进出口贸易领域打得不可开交,这也是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美国的精力。不过潘自力也有一些情况没说。这一些情况在前段时间披露的时候,也确实是让全世界的下巴掉了一地。中国和美国的公司到处在打官司,可是,美国商务部与中国外贸部在洽谈第三个年度的中美

  配额贸易的时候,双方居然心照不宣地把贸易额提高到了4.5亿美元对3.9亿美元。

  第一年是1亿/6000万,第二年是4亿/3.5亿。基数已经这么高了,第三年,嘿,还涨了?

第60章 台海演习?不,台海示弱

  1961年美国的出口总额是137亿美元,但在1962年,美国的出口总额增长得没预期的那么明显。根据110月份十个月的数据预测,今年的出口总额很可能在140亿美元左右现在全世界贸易总额以年递增10%以上的速度发展,但是美国的出口增长率有点儿疲软,不,有点儿落后。二战结束已经17年了,西欧、日本的制造业早已恢复,日本的制造业总产值甚至远超战前最好的年份。这些国家因战争而破坏的基础设施重建工程也已经完成了。市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缩水。如果不找到新的小水洼,鱼可能就得渴死在现在这个坑里。什么是新的小水洼?战争算是一个,比如现在的越南。但是派几白个军事顾问、搞点空军基地掌飞机炸炸是不足以形成水洼的,得天打。但是肯尼迪对是否全面卷入越南战争还持疑虑态度,苏伊士战争之后,英法的殖民体系瓦解,美国举着自由贸易的大旗杀入这些前殖民地。一开始美国还很开心,可过了几年,美国沮丧地发现:这些前殖民地没多少购买力。唯一有巨大规模市场的印度,现在对西方国家很抗拒,不但抗拒英国,美国也抗拒。印度倒是和苏联走得很近,不过美国一点都不担心印度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安全构成威胁,咋地,难道印度还

  能称霸印度洋?

  在1962年底,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手头既有购买力、国内也有广泛的工业品进口需求并且未得到充分满足、人口体量还特别大的国家。前一年,美国对中国的4亿美元出口额虽然只占美国出口总额的3%,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头,有4亿就有5亿,过几年说不定能出口10亿。对中国的出口也引起了白宫和美国一些研究所智库的担心。中国从美国进口的商品里面工业设备占比极大,虽然都是巴统协定范围内允许出口的机械设备,这等于是在增强中国的工业能力。三十年

  前,美国向苏联大规模输入工业设备,结果是产生了一个敢和自己腕子的超级大国。大规模向中国出口设备也有可能会是这个结果,在东亚诞生一个可以和美国腕子的国家。

  智库专家们的见解当场就被拍死了。通用、福特、休斯、摩根、标准、可口可乐:“这位专家你谁呀?你在我们公司有股份吗?你没股份,你不在董事会,没有发言权,那我劝你少管闲事。”被这些公司"包养"的另一拨专家则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向中国输入工业设备利大于弊:

  第一,中国不是资源出口国,他现在大部分的出口商品都是制造业的产物,向中国输入工业设备,中国扩大自己制造业的规模,出口会更多,那么中国手持的外汇也会更多,这是一个正反馈,长远来看,中国会因此在未来有更强的进口能力。

  第二,中国现在进口的消费品很少,这是因为国内购买力不足,国内购买力不足是城市人口、工业人口比例不高。向中国输入工业设备,中国的城市不断扩大,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就会不断增多,中国人就有可能购买更多的消费品,从远期来看,反而有利于将来美国向中国购买更多的消费品。

  第三,如果美国和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额外的、比苏联还严厉的工业设备禁运令,那么中国别无选择,只能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工业设备,这既是让美国丢掉了一个7亿人口的市场,也会让中国和苏东阵营的关系更加紧密。

  第四,美国三十年代向苏联出口工业设备,让美国的战制造业在大萧条之后的很多年都有订单可做,一直续命续到30年代末期,如果没有苏联订单这一波续命,30年代末国际形势急转直下、美国要扩大军工生产时,美国可能会因为工业母机的产能消失了而无法大量扩充军事工业。

  第五,虽然美国三十年代帮助苏联实现了两个五年计划,搞得他二战能爆坦克海淹死德国,但崛起的苏联一直都是个泥足的巨人,并不是什么美国的心腹大患。公司请的专家虽然是拿钱办事,但办得这叫一个专业,分析论断也不是瞎胡说,一条一条有理有据都经得起推敲,除了第五条以外。现在的苏联不是什么美国的心腹大患?这好像有点政治不正确啊。但是美国商界看事情的角度,和白宫那些国际战略研究所的专家一直都不是一致的。白宫的战略家倾向于夸大苏联的威胁,这样美国可以维持在欧洲乃至全世界的军事力量存在、维持对西欧的控制。美国商界的专家则认为威胁没那么大。他们能拿出很多证据,证明苏联从三十年代到现在,一直都在大量进口西方的工业设备,从1958年到1963年,光化工厂进口了70多座。苏联进口不到就瞄一眼

  然后山寨,瞄不到就用间谍偷,总之,苏联这个经济体,由于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它的产业科技是无法自持升级的,从根本上他就脱离不了西方体系。

  应该说两方专家都对事实有所夸大,一个夸大了苏联的威胁,一个对苏联的产业科技的落后染得太过分。但是,商界专家的这一句话发表在1962年的12月,似乎就很经得起推敲,因为就在上个月,苏联服软了。10月底是古巴导弹危机的最高峰。在大西洋上苏联军舰和美国军舰发生对峙,美国也史无前例地将备战等级从4级提到3级再提升到2级,这是冷战期间仅有的一次2级战备状态10月24日,美军首次拉线阻止苏联船只进入古巴,但苏联油轮“布加勒斯特"号强闯,美军军舰上报之后,白宫和五角大楼决定不予拦截。26日,美国海军对第二波苏联船队实施拦截,这次动真格的

  了,截停"马克卢拉"号货船对其登船检查。

  整个大西洋上美国有180艘军舰,而苏联进入太平洋的水面舰只有2艘火炮巡洋舰,2艘导弹驱逐舰,2条护卫舰,水下有潜艇,但估计数量也在个位数而已。

  美军建立的离古巴海岸500海里的封锁线越来越牢固,第三波船队最终放弃冲关,与苏联军舰一起掉头返回。美国的海空封锁成功。这意味着古巴岛上的苏联部队,无论是中程导弹还是坦克团,都再也不会得到后续补给和维护支持,要么在4周之内把导弹(其中有8枚核弹头)打到美国本土,要么等着导弹锈掉。甚至还有更糟糕

  的情况,虽然美国现在表示向古巴运输民生物资的船只在临检之后可以通行,但如果美国不发善心了,不给你通行呢?

  一一那可就是就饥荒。古巴是不怎么产粮食的,他是出口蔗糖、咖啡换小麦的。10月27日,肯尼迪的弟弟、商业部长罗伯特肯尼迪约见了苏联大使多勃雷宁。一见面罗伯特肯尼迪就对多勃雷宁说,白宫从某些渠道了解到,美国军方计划于29日凌晨对古巴发动进攻,这件事非

  同小可,你们得小心了。

  多勃雷宁大感震惊,但仍提出了苏联的条件。罗伯特肯尼迪对多勃雷宁提出的条件置之不理,无论多勃雷宁开出什么价、提出什么条件,罗伯特肯尼迪都不回答他。要拿走西柏林?想都别想。罗伯特肯尼迪表示,苏联必须从古巴撤出核导弹,这是美国一定要达到的目的,而不是美国要用什么条件来交换的东西。

  在外交领域工作了十几年的多勃雷宁被这个比他小两轮的美国总统弟弟给傻了,谈判看起来已经破裂,但多勃雷宁却不想结束这次会谈,但他也不服软。因为苏共中央没授权他服软,也没授权他主动关闭会谈大门。

  尴尬了很久(罗伯特肯尼迪故意让现场冷场的),罗伯特肯尼迪告诉多勃雷宁,如果苏联要美国做出一个让步,美国愿意为了平息这次危机做点让步,但让哪里不是可以由苏联选的,而且,这应该是由肯尼迪总统与赫鲁晓夫直接连线谈才能界定的事。

  赫鲁晓夫在华盛顿时间28日凌晨通过热线电话与肯尼迪私下谈判。28日,苏共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赫鲁晓夫在会上告诉政治局成员,美国要求苏联部署在古巴的核导弹、核弹头全部撤走,作为交换,美国愿意保证不入侵古巴,并撤出部署在意大利、土耳其的中

  程导弹。而且,美国从土耳其撤走中程导弹这一消息不会公开,也不会与苏联方面签署任何密约或文字协定,只是肯尼迪的口头承诺。

  政治局一时无法接受。赫鲁晓夫解释说肯尼迪总统受军方和执行委员会的压力不能书面出具同意撤回意大利和土耳其导弹的文件,但总统保证将实现这一点,而若赫鲁晓夫执意要书面保证或因此而拖延的话,总统将难以

  压制军方,局面将有可能失控,

  最终苏共成员表决认可肯尼迪的口头承诺,同意苏联从古巴撤出中程导弹。根据双方协议,苏联同意撤出导弹过程需接受美国监视,古巴开放部分港口的领空,让美方侦察机低空近距离拍摄中导装船过程。肯尼迪利用这个机会,让公众媒体实况电视转播了苏联导弹的撤离

  过程。

  《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美将对共产国家实施核弹覆盖》在肯尼迪与赫鲁晓夫谈妥之后,又过了两天,台北的中央社发新闻报道了。哎,这大概只是常凯申的愿景吧。但是最近这两周,台湾海峡的形势也颇为紧张,作为对古巴导弹事件的配合,我方首先在福建进行了一次近海火力演习,130、180毫米岸炮和各种野战炮对着一个

  近海岛屿演练了对金门炮火覆盖的打法。

  再然后是台州两栖演习,海军陆战队、陆军部队在空海军的支援下,进行了团级两栖突击演习。除此之外还有空军的空中拦截、对地、对海攻击演习。这些演习大多在东南沿海进行,为了不影响过往商船、渔船,每次都是提前48小时发布禁航通告,于是很自然地,美军飞机就被这禁航通告吸

  引过来了,演习期间美军侦察机、预警机不停地在演习区边缘,或是12海里领海线之外偷看。

  在近距离观察了中国的几次演习后,五角大楼撰写了对这段时间台海演习的分析报告:“1、中国海军的登陆舰力量严重不足。在演习中出动的8艘登陆舰,有6艘为美国二战剩余物资,仅有2艘为中国自建的登陆舰。”“2、,中国海军的登陆技巧极为落后。在演习中,登陆舰队在演习的预定登陆场外停留了整整19个小时,这甚至达不到1944年美军霸王行动"的调度效率,在喷气机时代的海空对抗中,这意味着中国的

  登录舰队在集结、航渡和停留等待过程中会损失巨大。

  “3、中国空军的对地支援火力演习中,我们仍然看见了大量二战技术水平的伊尔10螺旋桨攻击机,这些攻击机的对地攻击方式也没有发生变化:机炮、机载火箭弹和小口径航弹。”

  这份报告出台的当天,第一架强5攻击机原型机开始试飞。在报告出台一个月后,一架伊尔28/轰5近程轰炸机在西北靶场成功完成了首次激光制导弹药的投放试验,

第61章 我个学会了自主研制飞机

  1958年,强5强击机(攻击机)立项。最初的强5设计目标就是搞一种喷气式超音速的近距离对地攻击机,替代伊尔10。伊尔10的确就是二战后期的技术水准,活塞螺旋桨动力太慢、生存能力提不上去。如果只是替代伊尔10,那真是很简单的事情。陆孝彭在南昌很快拿出了一款超音速强击机方案:采用歼6的动力和后机身,双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1.3马赫,典型挂载作战半径400~600公里,机

  载武器和伊尔10几乎一样:机炮、航弹、火箭弹。

  当然了,强5比伊尔10快太多了,就是打火箭弹打得也比伊尔10好。不过.到了1959年底,陆孝彭已经拿出了设计草图的时候,空军、海航、外加科技小组的组长聂荣臻出面了:强5这个样子不行,要大改。因为这时候空军终于搞明白了自己要的是什么飞机..不,应该是说空军终于学会了跟踪现代空战、对地攻击、地面防空系统的发展现状,并推测未来的空战战场。在此基础上,空军重新考虑自己下一代的主战飞机应该是什么样。“强击机在突破中采用的是高空突防还是低空突防?从现在来看,高空强击机群突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可行。在交战对手普遍装备预警雷达、歼击机、地面有充分的中程防空系统覆盖的环境下,中高

  空突防不应该是一项可考虑的选项。

  在南昌,一名上尉把空军对强击机的意见阐述了出来,让南昌以及整个航空工业系统重新考虑。是个上尉.而且绝对是很年轻的上尉,眼角和额头一点皱纹都没有。“采用低空突防模式会遇到什么困难呢?会遇到密集的地面防空火力。从现在高射炮的技术水平往后推,10年以后,各军事强国的地面防空系统将有可能以自行式的小口径高炮、自行式的近程防空导

  弹组成,且自行小口径高炮有可能实现全履带化。

  但中低空突防仍旧是优于高空突防的选项,但是,以近距离火力支援为主要作战模式的强击机,必须考虑应对地面防空火力。”

  空军讲了自己的意见后,聂师补充道,“新的强击机将不再强制要求超音速,升限在15000米以内,但是,要求有良好的电子对抗和干扰能力,要求飞机对飞行员座舱、发动机、舵面等关键部位敷设装甲防护。”陆孝彭:“啊...等于推倒重来。”聂帅:“等海军航空兵部队的同志说完,你就不会这么认为了。”“海军航空兵现在的对海打击任务缺乏合适的机种。”海航派来的也是个上尉,这个上尉和空军那位一样年轻,还戴着一副眼镜。“根据海司和海参的作战预想,海航的最远作战范围应该达到离岸1000~1500公里,能达到这一作战半径的目前只有图4和轰6。轰6我们和空军在争,可能会晚一点才能拿到,但是,即使是轰6,

  也不是完全满足海航的作战想定。

  “轰6大、起飞准备时间和反应速度慢,突防能力稍差一一这方面海军和空军做出了类似的推定,在未来10年甚至20年,舰载防空系统和舰载机的对空防御能力是不断上升的。因此,我们需要一种作战半径1000到1500公里、超音速、具备超视距对海打击能力的远程强击机。

首节 上一节 124/6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我拿剑逼着水镜为我打广告

下一篇: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