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253节

选择2,拒绝给小舅子买房,跟妻子离婚,奖励1300套特区房子!

哗啦啦,1300本房产证堆成山!).

第943章

在公孙度19岁的时候,被举为有道,担任郎中,讲的是公孙度正式步入仕途的起点。

在东汉时期,官与吏指的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官是朝廷任命的正式官员,吏只是被官员自行招募帮助工作的人员。其中“诏举有道之士”中的“有道”是一个专有名词,特指察举制下的一个特设科目,顾名思义指的是某人因为特别有道德,而被举荐为官。相对于“茂才”、“孝廉”这种常设科目,“有道”要少见得多。然而众所周知,察举制的一大弊端就是裙带关系盘根错节,举荐上去的所谓人才都是熟人与关系户。“举25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首流汉桓帝时期流行的童谣,便是对察举制腐败现象的讽刺批判。这当中的寒素、清白、高第、良将也都是察举的科目。

按照东汉末年的行政程序,被察举推荐的人要到朝廷锻炼考察一段时间,然后再分配到各地方或中央各部门担任官职。公孙度的尚书郎实习期满,应该表现不错,居然被任命为冀州刺史。这可是号称天下第一大州的地方,在汉末这种动荡时期刺史权力正在不断扩大,绝对是肥缺。相对应地,惦记这个职位的人自然也很多。公孙度一个出身边地的乡巴佬,何德何能占着这个位置?于是公孙度屁股还没坐热,各种对他不利的谣言就传入京城,很快被罢免了。

到了公孙度40岁的时候,董卓成为汉朝的实际掌权者,公孙度的好运又来了。原来董卓身边有位大将徐荣正是辽东人,与公孙度是旧相识,向董卓推荐公孙度担任辽东太守。其实这件事是违反汉代官员的任职回避制度的,最基本的一条,官员不得在本人籍贯地担任长官。不过董卓连皇帝都废了,自然也不会在乎规则,加上边境郡县本来都没有人愿意去当官,制度卡得太严更不现实,所以公孙度还是得以衣锦还乡,做了自己家乡的一把手。

既然是董卓任命的公孙度,很明显群雄割据的时代正拉开序幕,辽东这块山高皇帝远的苦寒之地,更加没人注意,公孙度开始当起土皇帝,“有道”完全成了对他的讽刺。

咱们之前说过,公孙度最初在玄菟郡做郡吏,还是因为避难才从辽东郡搬的家,所以辽东郡不少人看不起他,这当中史书没有明说 的另一层原因,恐怕正是借公孙豹名字跟玄菟太守攀关系,才被人看不起。

在此之前,辽东属国人公孙昭就故意羞辱公孙度,公孙昭做襄平县令,把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征召去做了伍长。所谓“五人为伍,伍设伍长”,这是军队中最低级最下层的军官,比大头兵也差不多。要知道公孙度好歹是经过朝廷察举制选拔的官员,这是一种莫大的羞辱。这回公孙度做了辽东太守,反倒成为公孙昭的上司,怎么报复呢?简单粗暴,直接抓起来绑到襄平的集市上公开用鞭子活活抽死。.

第944章

公孙度对于当地的统治,就是铁血爆裂的,郡中大族凡是没有主动巴结他的,全部诛杀,史书称“夷灭百余家”,在辽东实行恐怖统治,凡是势力较大又不肯俯首帖耳的家族全部灭掉。

这在当时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三国时代,不论东南西北哪个方向,凡是能够在边境地区站稳脚跟混出名堂的诸侯,都绝非善类。辽东也好,西凉也罢,包括东南与西南的山区,因为生存条件的恶劣加上受少数民族剽悍作风影响,这里的人天然要比中原行事凶狠。

公孙度这样的手段还是能够起到非常显著的效果,既然公孙度曾经被许多辽东家乡的人看不起,这就说明至少公孙度家族在当地并不算大族,所以公孙度并不能像袁绍、曹操等人凭借出身来给自己增加威望,那么杀鸡儆猴的强硬手段就是最有效最便捷的方式。想在乱世中的辽东苦寒之地立足,公孙度的角度来说理由也很充分。

当然了,公孙度还是很有手腕的,如果公孙度只知道一味对内残酷镇压,那也不可能长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还主动向外扩张。公孙瓒和袁绍他当然哪个也打不过,他的目标是东北和高丽半岛,当时北方草原上有鲜卑,半岛上有高句丽,扶余国夹在中间,势力范围大致以长春为中心,包括辽东北部与黑江南部。

本来,幽州本就人口较少,偏远的辽东郡更少。公孙瓒早期在辽西就常年跟胡人作战,辽东的情况也不会好多少。公孙度明智地选择与夹在高句丽与鲜卑两大强敌中间的扶余交好,以便在险恶的地缘形势中生存下来,把女儿嫁给了对方的国王,到底是宗族之女还是公孙度自己的女儿倒也不重要,关键在于此举展示了公孙度不寻常的意图。

虽然扶余这个国家跟大汉比起来是小国,但一介太守主动跟扶余国王搞和亲,这其实并不正常。毕竟涉及到外交领域事务,公孙度是无权和亲的。这样做就代表着公孙度内心已经对大汉不抱希望,他已经把辽东看做自家基业,并选择远离中原诸侯的争斗,而向北去跟各少数民族政权竞争去了。

随着公孙度跟扶余国王和亲,高句丽也感觉到了压力,当公孙度征剿山贼时,高句丽国王伯固竟然派部下大加优居、主簿然人带兵助战,可见公孙度在东北各少数民族势力之间游刃有余,相当强势。

公孙度如此热心向东北发展,摆明了就是要脱离大汉搞单飞。

(推荐新书《从拒绝给小舅子买房开始》

老家房子拆迁,得(吗了好)到1500万拆迁款。

丈母娘要求刘阳拿出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不然就让女儿跟他离婚……

选择1,拿1300万给小舅子买房,跪舔扶弟魔妻子,奖励1300亩绿色草原!

选择2,拒绝给小舅子买房,跟妻子离婚,奖励1300套特区房子!

哗啦啦,1300本房产证堆成山!).

第945章

在历史上,这个公孙度很是闹腾,先东征高句骊,再西击乌丸,还跨海占领胶东半岛,建立营州,封柳毅为营州牧,威震八方,海外皆服。当公孙度在取得功绩后,就幻想能当个土皇帝,正好,一些愚民在神社看到一块像汉宣帝皇冠的大石,还有谶言孙登当为天子。公孙度见到后对手下柳毅和阳仪说,我姓公孙,字升济,升济即为登,这就是咱们要图谋王位的时候了。随后,追封父亲,自封辽东侯,出入用皇帝的銮驾,并祭祀天地。

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要平定天下的曹操自然也关注到这里,派使者征召公孙度为武威将 军,封为永宁乡侯,公孙度见到使者后,哂然一笑,我在辽东就是王,还要永宁干什么?

曹操打败乌桓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就不敢再行兵攻打公孙度。

但刘阳不同,他现在在并州、司州、荆州等地留守大将都非常善于防守,政通人和,根本不怕曹操袁绍进犯。

所以刘阳可以放心领兵攻打公孙度,彻底平定辽东!

刘阳自带十万人马,赵云典韦在中军,让关羽张飞担任前锋大将,因为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北方人,习惯北方的气候,特别是赵云还在北平呆过一段时间。

在刘阳大军来之前,他之前派来讨伐草原部落的冉闵和岳飞已经各带十万人马,把公孙瓒麾下郡县全都占领。

好不容易在易京将公孙瓒击败的袁绍,得到了个寂寞。

袁绍整顿人马,跟岳飞打了一仗,溃败而逃。

现在袁绍总算了解了刘阳的厉害,就是麾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岳飞,都能把自己打的落花流水,还是南下欺负曹操去吧。

所以袁绍得到刘阳的书信之后,就决定跟刘阳签订一年互不侵犯的协议,然后把主力人马弄到黄河边,准备对付曹操。

当曹操知道刘阳的主力人马要去打公孙度,也放心了,就(cfbf)把主力人马调去对付袁绍。

袁绍和曹操就像历史上一样,在官渡开始鏖战起来。

此时的刘阳,统率10万精兵,来到辽水。

按照以前的惯例,先派人去劝降。

像公孙度那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割据军阀,当然不愿意就那么轻而易举的归降!

这个家伙知道自己不是刘阳的对手,就连忙向旁边那几个国家请求援助,有高句丽和扶余,还有三韩。

却说这个高句丽,总是会被后来的高丽棒子认为是他们的母国,实际上关系并不是特别大。

刘阳这次攻打到不只是公孙度,而是想趁着曹操和袁绍对峙的时间,把整个辽东拿下,他想要灭了还有高句丽!

第946章

现在那个郑和锦衣卫在一年前就派人在这里刺探情报,现在对高句丽国了如指掌。

郑和就跟刘阳汇报:“高句丽在辽东以东千里之外,南面和高丽、濊貊,东面和沃沮,北面和夫余接壤。都城在丸都,方圆约两千里,户籍数约三万。

高句丽国的领土大多是高山和深谷,没有平原湖泊,居民依山谷居住,饮用山涧水。因为没有良田,虽然竭力耕作,但却经常不能温饱,所以风俗中提倡节约食物。

高句丽国的国民喜欢修筑宫室,在所居住场所的左右建立大屋,用来祭祀鬼神、灵星~和社稷。

高句丽国的居民大多脾气暴躁,喜欢攻掠(这也是后来高句丽为隋唐数代君王憎恨的一个原因-)。

高句丽设有国王,其官员分为相加、对卢、沛者、古雏加、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等,上下尊卑等级-森严。

他们原来有五个部落,分为涓奴部、绝奴部、顺奴部、灌奴部和桂娄部。原来的涓奴部为王,后来势力衰落,被桂娄部取代,他们经常从玄菟郡去取朝廷服饰,后来骄横放纵起来,不再到郡中拜谒,而是在东部边界筑起小城,把朝廷赏赐的服饰衣帻放在其中,在年首岁尾来取。沟溇是高句丽的名城,现在这胡人还称这座城为帻沟溇。

高句丽官吏设置规则是,有对卢官的就不再设置沛者官,有沛者官就不再设置对卢官。国王宗族中的大加,叫做古雏加。涓奴部原来是这个国家的宗主国,现在虽然不再是王,但仍然是首领,所以还叫做古雏加,也可以设立宗庙,祭祀星辰和社稷。绝奴部因为和王族通婚,所以也叫做古雏加。各个大加官的下面都有自己的使者、皂衣先人,他们都要经过国王批准才可以。如果是卿大夫的部臣,在朝会起坐时不能和国王的部属同列。这个国家的豪强大户从来不干农活,他们一共有一万多人,由他们的仆役供给粮米油盐。

·· ·····求鲜花· ·····

高句丽当地土著喜欢唱歌跳舞,每当夜幕降临时,各个部落经常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嬉戏。国郡中没有太大的仓库,但每家每户都备有小仓库,叫做桴京。

高句丽当地人爱好清洁卫生,擅长酿酒。他们走路速度很快,跪拜时要伸出一只脚,这一点和夫余不同。

.... .. ...

高句丽国在十月份要举行祭天仪式,国家大会叫东盟。在大会时,人们多穿锦绣衣服,并用金银装饰。大加、主簿头戴围巾,像头巾却又没有飘带。小加戴折风,形状像帽子。

这个高句丽东部有个巨大的洞穴,叫做隧穴。十月份国中召集大会、迎接隧神时,都在隧穴国举行,到那时要在神座上放置木隧迎接。

在这个高句丽国中没有监狱,凡是犯罪的,由众人加以评议,然后再杀死罪犯,并把其妻子孩子贬为奴隶……”人.

第947章

郑和又继续介绍高句丽当地古怪的风俗人情:“当地的婚姻风俗中,双方定婚后,女家到屋后盖个小屋,叫做婿屋。女婿在晚上来到女家门外跪拜,要求和女孩同宿,要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恳求,女方父母才让女孩到小屋中和女婿同宿。两人共同生活,积蓄钱财,等生下的儿女长大后,让妇人回娘家。男女结婚后,便开始筹备送终 的衣物。丧事仪式很隆重,都要陪葬金银财宝。坟墓用石头填封,然后在上面种植松柏。当地的马匹个头很小,登山时轻便快捷。

高句丽依傍大河居住,在西安平县北有条小河,南流入海,高句丽的旁支依傍小河立国,所以叫小水貊,当地盛产名弓,又叫貊弓。

高句丽人非常尚武,好武斗,沃沮、东濊先后都依附他们。在王莽时期,强迫派高句丽出兵讨伐胡人,高句丽拒绝出兵,很多人逃到塞外后做了强盗。辽西大尹田谭追杀这些人,结果反而被杀。州、郡、县都把这些罪过归于句丽侯騊,王莽派严尤进行讨伐。严尤诱骗騊赴会,在会上杀死后把他的头颅传送到长安。王莽很是高兴,向天下发布告示,把高句丽改名为下句丽。

100多年前,高句丽的国王宫派人向朝廷进贡,开始自称王。在汉殇帝和汉安帝年间,高句丽王不断侵扰辽东,朝廷把它划归玄菟郡。辽东太守蔡风、玄菟太守姚光把宫视为两郡大害,派兵讨伐。宫假装投降请和,两郡军兵力退回。宫借机派兵进攻玄菟郡,焚烧候城,进入辽东城,残杀官兵百姓。后来宫又侵犯辽东,蔡风派小投部队追讨,结果被宫打败。宫死后,他的儿子伯固继位。汉顺帝、汉桓帝时,伯固又侵犯辽东、新安、居乡等地,并进攻西安平,杀死了带方县令,掳走乐浪太守的妻子和孩子。

30年前,玄菟太守耿临出兵讨伐高句丽,斩杀了几百人,伯固投降,其地归属辽东。

前些年,公孙度称雄时,伯固派遣大加优居、主簿然人等协助公孙度击讨富山叛贼,大获全胜。伯固死后,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拔奇,次子叫伊夷模。拔奇无德无才,当地人拥立伊夷模作了国王.. .....自伯固时起,高句丽就不断侵扰辽东,又接纳了逃亡的胡人五百多家。”

接下来,这个高句丽国在三国时期发生的事情,刘阳通过系统也有一些了解。建安中期,公孙康率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城邑,拔奇因为自己身为长子不能继承王位而怨恨,就联合涓奴部加官,统领部属三万多人向公孙康投降,公孙康仍然安排他居住在沸流水。这时投降的胡人也背叛了伊夷模。伊夷模只得迁徙到南边。拔奇迁移到辽东后,他的儿子留在高句丽国,古雏加马交位居就是拔奇留守的儿子。他们又进犯玄菟,玄菟联合辽东,大败句丽。伊夷模去世后,他的儿子位宫继承王位。位宫很勇武,善骑马,会射猎。

   到了公元前238,太尉司马懿率军讨伐公孙渊,位宫派主簿大加统领数千人助战。

纵观高句丽和中原朝廷的关系,就是畏威而不怀德,对他们好,他们只会蹬鼻子上脸,把他们打痛了,他们会暂时的老实巴交一阵,可一旦中原朝廷衰弱,他们又故态萌生,又要造反!.

第948章

说起来,高丽棒子就是这样一个德性,如果从民族的卑劣习性上来看,高句丽和后来的高丽棒子确实是一脉相传。

当我们仔细回顾历史,就会发现,高丽棒子真的太恶心了,即便是积贫积弱的北宋,都被高丽棒子轻而易举的骗了钱。甚至武功赫赫的汉唐也在半岛攻略中损失惨重。还有垂垂老矣的明清,曾因高丽问题而加速了王朝的倾覆。更有转瞬即逝的隋朝,因不计后果的经略半岛而闹的国破家亡。历朝历代,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25,对于这块贫瘠土地的过度投入,最终都面临着得不偿失的惨重,这个看似人畜无害还有些无助的小国,在历史上居然不止一次的让我们大汉民族为之大出血。

虽然自高丽出现在历史记载以来,其体量与实力较之中原王朝而差距言极其悬殊。但在以京城为都城,以河北为京畿直属重地,以辽东为绝对领地安全圈的明清两朝看来,高丽半岛的风吹草动都能牵动王朝的局势安危,因此,为高丽半岛的变局动用辛苦积攒的兵马钱粮,也就无可厚非了。哪怕这样的孤注一掷,可能让王朝自身实力严重受损,也在所不辞。

以离开现在时间最近的清朝为例,1894年--1895年之间爆发的甲午战争,就是一个王朝为高丽问题而几乎倾其所有的典型。虽然战争在前期只发生在高丽和辽东边境一带,后期也仅仅扩大到了冀北部分地区。但战争的失利让清王朝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除去最著名的2亿白银赔款与割让宝岛、澎湖领土,清王朝中后期极其倚重的军事力量也遭到重创,耗费巨资组建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苦心经营的刘公岛与旅顺基地被摧毁,作为国家现代化陆军力量的淮军也几乎被打了个精光,这也使得原本已经初露端倪的洋务运动被强行打断。此后的清廷虽然继续肯在国家现代化进度上投入成本,却因巨额战争损失而显得心有余力不足。沉重的战争赔款使得清廷无力维持对国内的建设与控制,也失去了原有的公信力。战争的失败更让清朝无法继续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失去获得不久的尊重。由甲午战争生成的内忧外患终于在几年后引发了骇人听闻的义和团运动与惨痛的庚子八国联军战争。清廷在前几十年闷声 发大财的成果,最终全部付诸东流,王朝本身也在十多年后寿终正寝。

第949章

高丽棒子坑我们的历史,在近代早期的十六世纪末也发生过一回。定都京城的明王朝同样在高丽与志在吞并半岛的倭国军队鏖战多年。1592年—1598年之间,前后两次战争与对峙长达7年。明朝从日益萎靡的军队中凑出了数万尚有战斗力的精锐部队参战。虽然击败了缺乏对外作战经验的军队,但自身也由于战斗损伤、补给缺乏等原因,损失了不少国内的精锐部队。战后,靠近高丽的辽东驻军较之战前减少了进一半以上。更要命的是战争期间的开支高达近八百万两白银,让靠吸纳美洲白银来缓解财政的明朝元气大伤,无法补足损失的军备。万历高丽战争结束后不到50年,明王朝便在内忧外患之中走向覆灭。受益者不是别人,正是后来同样因高丽问题而加深内外交困的满清。从这点来看,明清两代对于高丽问题都可谓是倾其所有了。

当然,明清两代介入高丽问题时,本身已经处于王朝的中后期,实力大不如前。但即使是一个处于上升期的王朝,也可能因为对高丽问题的过度痴迷而导致自身的覆灭。最著名的例子无疑便是立国不久的隋朝,用三次花费巨大的远征,耗尽了自身的财力与民力。

隋朝所面对的对手,并非渡海而来的倭国,而是从东北长白山地区南下的民族政权高句丽。这个在东汉时崭露头角的国家,利用中原的数百年乱世,成功的在东北地区扩张势力。到了隋朝建立时,已经将辽东半岛、大半个高丽半岛和大量东北地区的土地收入囊中,还将首都搬迁到了半岛上的平壤。

逐渐强大起来的高句丽,曾经主动试探向辽东西部继续扩张的可能性,但被当地守军成功击退。作为回应,隋文帝派出水陆两支大军征讨高句丽。结果陆军因时逢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而不了了之。水军也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最后是高句丽国王主动服软,让隋文帝不再有继续花大力气用兵的念头。毕竟,相比后世的明清两代,京畿重地位于关中的隋朝,并不会将地处一隅的高句丽,太当成一回事。

但当好大喜功的隋炀帝继位后,高句丽便成为了涂抹功绩簿的优质战利品。这位以一代雄主自居的帝王很快便以对方不遵籓礼为借口,集结天下的军队,并且大量征发民力为远征效力。公元 年,号称总数达一百一十三万三(吗了赵)千八百的隋军,浩浩荡荡的开往辽东。同时还有从江南等地征调的水军从山东出发,直扑平壤。结果,陆军在辽东城下损失惨重,而水军也因为轻敌冒进而在平壤城下被击败。隋炀帝无奈下令班师回朝,但过度征发民力已经造成了数十万人挤满了道路,昼夜不停,死者相枕,一些地方也开始爆发农民起义。.

第950章

棒子让我们在隋唐时期空流血,隋炀帝杨广不愿意承认失败,又在第二年征发了更多军队和民力攻打高句丽。礼部尚书杨玄感因为表示反对而被隋炀帝猜忌,遂决心反叛刚愎自用的皇帝。当隋军已经成功杀入高丽境内并围攻平壤时,隋炀帝突然接到了杨玄感在后方谋反的报告。迫于无奈的隋军只能回国平叛,而将大量军械物资和粮草,连同全部营地一起,丢在了高丽。第二次远征,也宣告失败。

首节 上一节 253/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