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三国:开局投资霸王项羽 第188节

第542章

接下来的时间里,郭嘉就把曹操的所有秘密告诉了刘阳。

郭嘉之所以愿意出卖曹操,不只是因为刘阳这些日子神乎其技地让他变强震撼到了他,更是因为这些日子刘阳不断跟他做思想工作,让他认识到曹操的残暴不仁不得民心,让郭嘉越来越厌恶曹操,最后顺理成章地出卖曹操!

不过,虽然曹操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全身充满漏洞的人,甚至有点不堪一击,但是刘阳还不准备先打曹操。

因为曹操毕竟现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自己攻打他,有点出师无名!

还是先把其他诸侯灭了,最后再收拾曹操!

……

郭嘉现在在刘阳这里感到很舒服,因为刘阳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可能比曹操还要不拘小节。

之前历史上,郭嘉在曹操那边,屡次被陈群当庭检举“不治行检”。

他们两个人都是颍川郡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一起长大的,郭嘉到底是做了什么事儿,让陈群非要跟他死磕,屡次三番都要检举他。

就要看一下陈群的官职,陈群是建安三年吕布兵败后归属曹操的,给他委任的官职是,司空西曹掾属。用现在的职位等级衡量就是曹操内府里的人力资源部副部长。

因为是这样的官职,所以监督、考核干部的品行、业绩是陈群权利范围内的职责。

郭嘉郭奉孝则是建安元年经荀彧推荐,弃袁绍投曹操,到建安十二年病故。

算起来,陈群和郭嘉他们两个人共事的时间不过八年,却让陈群对郭嘉有了这么深的成见,说他“不治行检”。

如果从陈群说的四个字来看,字面理解,就是行为不检点的意思。

后来的人们就往往会曲解成为,郭嘉这个人酗酒话多还爱撩妹,生活作风不好。

可问题是,看了看陈寿的《三国志》以及裴松之的作注,基本上找不到有关郭嘉生活方面的评述。

·· ·····求鲜花· ·····

可能是因为史料不全,确实找不到相关的例证,《三国志》虽以言辞简约著称,但也留下了史料欠缺的遗憾。

或者是因为事关帝王隐私,不足为外人道,不能写,《三国志》尊魏为正朔,当然要考虑到这个问题。曹操和郭嘉的关系非常好,“行同骑乘,坐共幄席”,曹操的爱好是什么,想必世人皆知,郭嘉真和曹操干过些什么,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不是所有史官都会像太史公那样愤世嫉俗什么都敢写。

0 0 0

还有一种可能,芝麻小事,不足道哉,因为陈群数次当廷检举郭嘉,郭嘉的表现则是“嘉意自若”,而曹操的反应更是出乎意料“太祖愈益重之”。

但是,他们这一对君臣绝非是一个肆意纵容下属而另一个则恃宠而骄。

所以郭嘉这个人的所作所为,可能根本不是后来人们想象的男女作风问题或者酗酒问题。人.

第543章

郭嘉作为谋士,他给曹操制定的策略有个非常奇妙的共性,都建立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完全参透对方的性格。

在当时的通讯环境极度不发达的情况下,郭嘉看人的本事已经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在此之前,曹操三征吕布的时候,郭嘉直言“吕布有勇无谋……陈宫有智而迟……进急攻之,布可拔也。”

   在历史上,曹操在黎阳击败袁氏兄弟后,在是否继续进攻的问题上,郭嘉又进言“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当初在官渡之战前夕,众臣都反对曹操东征刘备,唯有郭嘉明白刘备是真正的人杰,必早图之而坚决支持曹操。

郭嘉最神的当然是成功预言孙策之死,“策轻而无备……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

郭奉孝这段话简直堪比神棍,连死的方式都能完美命中,当然很有可能是他负责的校事府负责了这次刺杀?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像郭嘉郭奉孝那样一个工于心计、达于事情的人精怎么可能不了解他领导的性格特征呢?

为什么郭嘉根本把陈群说的话当屁,因为郭嘉非常清楚,自己做的那些事情在他的主公曹操眼里看来根本就不算什么事儿。

当陈寿写史书的时候,应该搜集到了一些跟郭嘉相关的事情,可是他就觉得那些事情根本不值得写在那么重要的史书上,干脆没有写。

现在的问题是,在曹操眼中什么样的事情才算是事情呢!

在历史上关羽关云长北伐襄阳,曹操派徐晃去营救,曹植以南中郞将并代理征虏将军的身份随军队准备出征,临行曹操可能是要吩咐一些行军时的注意事项,叫他来参见,结果没有想到,才高八斗的公子哥曹植竟然喝高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事情,曹操勃然大怒,将曹植从立嗣的名单中彻底删除了。

从这个事情能够看得出来,曹操对人酒后误事非常反感,对自己非常欣赏的儿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别人。

郭嘉应该不会总是喝得酩酊大醉,毕竟他掌控的是搜集情报监控百官的校事府,需要时刻保持清醒!

可能在男女方面会有些问题,但这个问题也不会有多大的问题,毕竟在这个时代女人的地位非常的低,基本上等同于男人的附属品,就像刘备每次都是抛妻弃子,先后有四次抛弃妻子,也没有人过度鄙视.. .....

像曹操那样喜欢美色的人,看到自己的下属好色,也不会说些什么。

在那样的封建王朝时代,单凭女人的问题就能够把一个帝王身边的高级幕僚弹劾是无稽之谈,作风问题根本不算什么问题,所以陈群作为内部的人,应该不会揪着这样的事情说三道四。

只有什么人才会揪着作风问题说三道四,无耻1.5的敌人,像非常喜欢篡改史书的周朝,把只有几个孩子的商纣王说的荒yin无度,可周文王有一百多个儿子,有一百多个儿子的成为圣人,有三个儿子的却被称之为荒yin无道,史书从周朝开始就歪曲了,所谓周礼就是个屁……刘阳准备以后渐渐地做一番移风易俗,把这个时代的礼仪改成自己习惯接受的!.

第544章

郭嘉在建安十二年病逝的时候,曹操十分痛苦,对群臣说出肺腑之言“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竟事,欲与后事属之……”

他的意思是想要托孤给郭嘉郭奉孝。

三国历史上还有一次更为众人所熟知的托孤,刘备白帝城托孤。

甭管刘备刘玄德对诸葛亮说的多么冠冕堂皇“君才十部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他还是立了另外一个托孤大臣李严来遏制诸葛亮的权力。

郭嘉了解曹操,曹操自然也了解郭嘉,他25对郭嘉有过托孤的心思,绝对不会对司马懿有着同样的心思,不会像曹丕曹睿那么傻逼,曹操能够看得出来,郭嘉的权力欲望并不大,并不会取而代之,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大臣,有了这点忠诚,又非常有能力,就已经足够了,至于郭嘉是不是酗酒贪财好色什么的都无关要紧,反倒是这样的重臣,有一点这样的道德瑕疵更好!

汉初三杰里面的萧何就曾经被刘邦忌惮过,因为萧河的人格太完美了,后来萧何的幕僚就给他献策,让他去霸占百姓的田地,用自污的方法打消刘邦的疑虑,后来刘邦果然笑了。

再看看郭嘉郭奉孝在官渡之战之前曾经给曹操写过的十胜十败论,那里面曾经写过一点,“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从那一个篡改史书非常喜欢仪式感的周朝开始,这个郭嘉已经变得非常注重所谓的礼节,袁绍出生于顶级世家豪门,所谓的诗书礼仪是根植于他们骨子里的,显示出他们跟普通寒门不同的高贵,但是他这样一来,就会使得他们效率低下!

曹操则跟袁绍截然不同,不喜欢那么多繁琐的礼节,不喜欢繁文缛节。

郭嘉也是如此,所以曹操和郭嘉他们看似君臣实则是朋友一样,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性格都很相似,都不喜欢繁文缛节,不喜欢拘束。

而陈群则是一个世家大族出身,颍川郡陈家从好几天开始都是在诗书礼仪方面不会让人敬仰,而且一以贯之,陈群之所以后来提出所谓的九品中正制,那也是因为他们颍川郡陈氏人才辈出,用这样的一个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他们家族的利益。

就打个比方,陈群之类的世家子弟们会认为,人在着装方面就应该一丝不苟,像曹操和郭嘉他们在穿着方面就有点太随便了,那就是大不敬。

古代的服饰比较繁琐,武关的还稍微好一点,甲胄在身就由不得自己了,一切按照军礼来,但是对于那些文官000们来说,还是必须要穿着鹅冠博带,他们的穿着很像后来的袍子,没有后来的裤子,所以他们平时是跪坐着,一旦如果他们像后来的人那样端坐着,那就非常容易暴露,展现出非常无礼的一面!

而在这一点,刘邦就是如此的不拘小节,以至于史太公司马迁就在史记上写了。

刘阳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所以他对不拘小节的郭嘉很是欣赏,反倒讨厌过于在乎礼仪的世家大臣们,他们的礼仪更多的是一种限制君主的套子,如果相信他们那一套,反而有害自己的统治!.

第545章

看看人们对于陈群这个人做的事情,就从他搞出什么九品中正制,就知道他是封建守旧的世家官僚,像郭嘉这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心界、眼界都很高,传统官场的那些人在他眼里想必是满满的迂腐、愚蠢。

封建时代的官场各种明暗规矩多得数不胜数,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导致他人的非议,这样以来,在跟其他同事共事的过程中,产生矛盾也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代表传统世家官僚的陈群数次检举郭嘉很可能是有关着装、礼仪、官场制度方面的问题。

曹操对陈群检举揭发的东西,就不以为然,因为他本身也是这样的人。

刘阳在这方面跟曹操有点相似,他也相当讨厌那些世家官僚指定的繁文缛节!

甚至因为对于周朝虚伪虚假的历史深恶痛绝,他甚至想要废掉周礼,让大家慢慢接受现代礼仪。

但这一点,还是要慢慢的来。

不过,有一点,他永远不会像曹丕曹睿那些沙比那样重用陈群、司马懿之类的世家大臣,曹丕曹睿还让他们托孤,真是沙比透顶啊!

……

此时的刘阳得到了郭嘉的效忠,心情非常好。

曹操的心情则无比糟糕,之前击败吕布得到徐州的喜悦,现在全都没有了!

吕布的人马现在几乎全都归刘阳所有,吕布手底下两个能用的人才张辽和高顺现在也全都归顺刘阳,那三个酒囊饭袋魏续宋宪侯成也被刘阳射杀了,曹操感觉自己花费了那么大的气力击败吕布,最后得到了一个寂寞!

连自己最喜欢最欣赏的谋士郭嘉也被刘阳生擒活拿!

徐州的百姓跟随刘阳走了十几万,兖州的百姓跟着刘阳走了好几万,还在不断的流失着,自己还得给刘阳三四十万担的粮食!

他甚至觉得,自己当初不来攻打吕布,反倒没有这么惨!

曹操心有不甘,却也投鼠忌器,根本不敢发起攻击!

曾经一度他想过,要不干脆不顾一切把刘阳灭了算了,不要受这样的窝囊气。

可是他现在根本输不起,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刘阳在许都到底安放了多少的探子。

如果他胆敢对刘阳展开攻击,就怕刘阳安插在许都的探子灭了他满门!

更何况,凭刘阳现在异常恐怖的武力,恐怕曹军未必就能够困得住刘阳,只要刘阳杀出重围,集合所有的人马对付曹操一方势力,恐怕真的有可能会灭族,因为他现在的势力还真的远不如刘阳!

曹操现在只能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之前曾(的的好)经依附过袁绍,现在大不了认刘阳为老大,一起来对付袁绍。

他寻思着,如果能够击败袁绍,获取一些力量,没准儿未来对抗刘阳的时候还能有几分把握。

当曹操这样想之后,就派人来见刘阳,问刘阳到底还想怎么样,该怎么样才能把环夫人和曹冲送还给自己,两个人之间互不侵犯的协议到底还存不存在。.

第546章

因为曹操知道刘阳向来喜欢把别人的能人留在自己的军中,所以他派出的使者是个垂垂老矣没啥才能的家伙,正是杨修的父亲杨彪!

曹操觉得,刘阳对于这样的一个老头应该不会有什么兴趣。

而且,曹操派遣杨彪来到刘阳这边,就跟之前他派遣祢衡前去刘表黄祖那里是一个意思,就是想要借刀杀人,既能除掉杨彪,也能借着杨彪之死,让刘阳站在天下世家大族的对立面,可谓用心险恶!

历史上,在20年后,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失败被迫撤兵,不是因为鸡肋鸡肋食之 无味之类的话,杀了主簿杨修,而是用“前后漏泄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主簿杨修处死,那个时候,杨修的父亲杨彪还活的好好的。

其实曹操一直都很想杀杨彪,想杀人不敢杀,可能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曹操是一个权臣,可以随意杀戮,为什么他就不敢杀杨彪呢!

杨彪是弘农杨氏的家主,因为他自己的声望以及家世背景,在汉灵帝统治的时候,杨彪已经位列九卿之一,到了董卓的时候,杨彪首先接替董卓出任司空,又取代黄琬担任司徒,后来关东联军起兵讨伐董卓(cfbf),杨彪等一些大臣反对迁都长安,结果被免去职务,接替杨彪的正是后世熟知的司徒王允。之后,杨彪依然是朝廷的重臣,历任司空、太尉等职务。

杨彪在长安朝廷,设计挑拨了李傕郭汜两个人的关系,让他们反目成仇,结果这两个家伙,一个挟持天子,一个挟持着公卿大臣,连番混战,让杨彪算是搬着石头砸自己的脚,苦不堪言。

首节 上一节 188/2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朝堂,女帝是昏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