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93节

银行经纪人到底是做什么的?

和21世纪的银行经纪人一样坐在办公室打电话或者等客户上门?

当然不是!

大明朝目前的银行经纪人是要出去跑业务的,例如去周围的县里,甚至甲里。

去那里见地主老爷,向他们介绍银行目前“金融农业”,让他们把田挂靠出来。

并且还要去甲里去向没有田的老百姓宣传,现在银行有不少田,是可以贷款购买的。

这样可以大大的加速田产的交易,加快瓦解田产兼并。

在八月二十日,王府街的中心那一块,出现一个很大的立牌,是木头做的,可以遮挡雨,伫立在那里。

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北京王府街交易所。

一些穿着皇家银行制服的人,把一些纸贴在上面。

上面有不少信息,例如大兴县田老爷家里有良田售卖,例如昌平县的张安家里有良田售卖……

不少人感觉新鲜,便前来围观来了。

关于最近北京城这种种怪相,大臣们都看在眼里,有不少大臣们心底还是不认可皇帝的这种玩法,怎么看都觉得不对劲。

有人甚至笑称银行今年绝对会完蛋,那些人来买田,根本只是图一时心血来潮。

一旦后面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欠债效应。

说这种话的还有不少人。

例如钱龙锡就给崇祯奏疏一封,阐明目前“金融农业”的弊端,他认为农民根本拿不出钱来偿还。

半年之后,就会大动荡、大危机,到时候换不起钱,银行的钱收不回来,在银行存钱的老百姓就会觉得自己的钱也拿不出来了,就会产生民间恐慌。

很快,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八月下旬,这种声音就开始在朝堂上占据主流。

并且开始影响所有人的人心。

甚至连陈子龙都感应到了这场看起来很顺利的事情背后的重重危机。

一旦真的爆发了,银行将会顷刻之间报废。

八月二十五日,就有不下一百位大臣奏疏,阐明了他们心中的担忧。

甚至一些新政派也开始忧虑重重起来。

但这种恐慌暂时还没有蔓延到民间,至少现在大家还是非常热情地去银行贷款买田的。

这些问题,崇祯知不知道?

他当然知道!

大明朝的金融规则就是他一手设计的,他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所在么?

金融最害怕的是坏账。

坏账产生的原因就是贷款人还不起钱了。

例如某人找银行贷款买田,但是因为粮食卖不出去,赚不到钱换钱,就会逾期,按照规矩,超过两期未还,就要收回良田,并且上银行黑名单。

不仅如此,还要惩罚服徭役三个月,并且终身背债,这是为了防止有些故意钻空子的人到期了故意不偿还。

既然知道有这个风险,那为什么崇祯还要大肆推行下去这个“金融农业”?

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这样的确可以快速消化没钱买地的老百姓对良田的需求。

二、他有后手,也就是后面的准备工作。

什么准备工作?

朝廷收粮,减轻老百姓卖粮食的压力。

朝廷为什么要收粮?

因为在新军政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在各个州府建立中大小型粮仓,做战略储备。

就在八月二十六日这一天,崇祯宣布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成立大明粮食储备局!

这个大明粮食储备局现在暂时挂靠在农政院下面,归属宋应星来管理。

很快,一道政令下去,全国各地州府,必须开始兴建粮仓。

大臣们这才震撼地发现到,新军政的粮仓建设,竟然与“金融农业”有着莫大的联系!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原来皇帝早就已经全盘规划好了,起初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银行,竟然与田产有了联系,后来又与粮食储备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119章 边军总督全部回京师

八月二十七日,天气已经明显转凉。

树上的叶子慢慢变黄,落在地上,满地金色,秋风一起,煞是好看。

一大早,北京城外水泥大道两边就站满了人。

皇帝御驾也早早就出了城,还有满朝文武大臣。

他们要迎接一支凯旋归来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是在辽河打败建奴的天雄军。

不多时,前方就出现了一大队人马。

包括天雄军、御林卫,还有辽东督师袁崇焕带领的八百关宁铁骑。

这一次的胜利,直接奠定了辽东未来五年的和平。

为了进一步巩固新军政的成果,崇祯将卢象升、孙传庭和袁崇焕全部召回来了。

召回来做什么?

当然是参加九月一日建军节的北京大阅兵!

不仅如此,秦良玉也在赶往京师的路上了,还有宣府总督洪承畴,大同总督张宗衡,西北三边总督杨鹤,以及蓟镇总督刘策,都回来了。

另外登莱巡抚袁可立也回来了。

还有宁夏巡抚郑崇俭。

总之,九边各个总督都回来了。

这一次的建军节对于崇祯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大明来说,也是全新军政的开篇。

富国强兵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切切实实落在实处的。

御林卫和天雄军在京师外驻守,卢象升、孙传庭、袁崇焕等人翻身下马,齐声道:“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崇祯也翻身下马,走上前:“都快快免礼。”

“谢陛下!”

崇祯一只手拍了拍卢象升的肩膀:“伤势如何?”

“承蒙陛下垂怜,臣只是皮肉之伤,在太医的治愈下,已无大碍。”

“好好好,卢象升是好样的!”崇祯扫了一眼众人,笑起来,“一万天雄军,击溃了三万建奴精锐,这十几年还是第一次吧?”

“都是陛下圣明烛照,臣不敢贪功自大。”

“咱们就不要在这里谦虚了,今天你们都回来了,就随朕入京,我们君臣好好聊一聊。”

在一众人的簇拥下,皇帝带着臣子们进了京师。

袁崇焕巡视周围,发现京城外与两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崇祯元年6月,袁崇焕被从广东召回北京陛见,7月任辽东巡抚,便在辽东待了整整两年。

两道的老百姓,那是呼声震天的,兴高采烈。

为什么老百姓会有如此高的热情?

一般来说,古时候不少军队名声都比较臭,动不动抢劫、欺压老百姓。

除了像岳飞那种岳家军一路收复失地,在民间赢得巨大威望以外,其实很少有老百姓真正关心军队的。

就例如明末,老百姓自己都活得很艰难了,谁会去管谁打了胜仗呢?

打胜仗又不给他们这些京城老百姓发钱!

不过,现在还真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了?

之所以这么多人出来欢迎,一是有人围观看热闹,二是皇帝在民间的声望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了,皇帝都亲自出来迎接军队了,三是这一段时间的灌输,让老百姓对军队的印象也有了转变。

到底灌输了什么?

当然是灌输了军人不畏生死保家卫国。

这种理念是要不断灌输给民众的,让民众知道军队的真正作用,让他们从字面上和口头传闻上真正感受到战争的残忍。

让他们认识到,现在平静的生活,是有人在前面挡住了敌人的屠刀。

这些人,就是军队,是京卫军和辽东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军人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也在提升。

而且忠烈祠也进一步强化了老百姓对军人的认可。

崇祯道:“卢军帅,孙军帅,袁督师,你们看,今天有很多老百姓出来欢迎你们,他们也尊敬你们,他们知道,是你们将建奴挡在了国境线之外。”

袁崇焕道:“都是陛下英明布局,臣等不过是遵循陛下教诲。”

崇祯开玩笑道:“咱们一向性格张扬的袁督师,今天也学会拍朕的马屁了!”

袁崇焕笑了笑,没有继续说话,他的性格的确比较张扬,比较冲。

不多时,便到了紫禁城,进了乾清宫。

君臣之间聊的也不是什么重点,崇祯问了一些军中的情况,倒是听着卢象升说起当日的战况。

到了下午,秦良玉、袁可立、郑崇俭、张宗衡、洪承畴这些人也都到了京师,入宫陛见。

首节 上一节 93/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