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851节

“民间一件做工稍微好一点的棉袄,现在卖到了10两银子!”

10两银子!

“是有人恶意在抬高价格?”

“不是,是棉袄的供给的确太少了。”

“不应该,我朝并不算太缺棉花,南方各省都有种植,棉衣的普及已经不错了。”

崇祯有些疑惑起来。

棉花的确在明朝开始普及,中后期一些平民都有棉衣穿。

而经历了这些年的新政,轻工纺织业大力发展,棉衣应该更便宜才对。

柳如是迟疑了一下,说道:“臣去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的范围主要在大兴县和海淀新区,有棉衣穿的人的确很多,但大部分人穿的棉衣,棉含量并不多,是属于很便宜的那种。”

“少部分加厚的棉衣,价格非常昂贵,而达官显贵则热衷于穿貂皮大衣,尤其是最近两年,从关外进来的貂皮数量再剧增。”

“普通百姓的御寒,还是有些困难的。”

她有补充道:“当然,这是北京。”

她的意思很简单,陛下,这里是北京,物资生活条件都很好。

其他地方可能能穿得起好一点的棉衣的就更少了。

柳如是依然很贴切地补充着:“臣也去北京制造局做过调查,不是纺织效率不高,是原材料匮乏。”

棉花匮乏!

“有些私人商社已经开始断供便宜的棉衣,只做贵的,然后高价卖给有钱人,这样他们可以节约时间,且卖更多钱,利润更高。”

你看,这就是私人商社的商业行为。

你要对这种行为进行道德审判吗?

倒也不至于,因为商业本身如此,一切是利益驱动。

你总不能规定,商人不许生产加厚的棉衣吧?

那样的话,他们会生产棉量很少的棉衣,多卖几件。

你总不能直接规定每件的含棉量吧?

这就完全是百分百计划经济了,商人们为了赚钱,依然可以动手脚。

到头来,问题没有解决,一切白搭。

所以这个时候,国营商社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朝廷可以直接指定国营商社的行为,来平衡市场需求。

柳如是继续说道:“国营商社的几个织造厂的棉含量还是合格的,价格也适中,不过由于棉花涨价,国营商社的利润比往年薄了许多。”

“这些都是小事,能稳定民生,少赚点钱也无所谓。”

崇祯站起来,走到地图前,他陷入了沉思中。

看来得收复西域了!

棉花的产量要提上日程!

刚打完南洋,现在还能打西域?

能打!

国库账目上还躺着1亿两!

随着南洋的布局,未来每年的收入还会增加。

而且随着铁路修到嘉峪关,辎重补给送到玉门关的难度大大降低。

嘉峪关和玉门关之间的城寨也修建起来,算是完全控制住了河西走廊。

为什么大唐打西域打得这么快?

李世民刚登基十几年,就西征干掉高昌国?

其实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唐朝以前,关中自然环境很好,那个时候甘肃的自然环境也很好,甚至还没有出现大规模沙漠化。

玉门关外人口也很多。

但是宋代以后,尤其是明朝,西域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居住的人口也远不如唐朝。

中间出现大规模的真空地带。

这个时候在想随便西进打一场仗?

比唐朝时期难度要大得多,没有充足的补给线,就算朱元璋活过来,也绝对不会赞同打西域的。

但是张凡这个年代又不一样了啊,虽然玉门关外依然有许多空地,人口稀少,但是补给体系和朝廷的财政全部都能跟得上了!

就说现在东方的海贸体系,在武力扫除一些障碍后,基本上开始搭建了。

等银钞在南洋普及,朝廷就真的有钱了。

如果下一步让欧洲那些海洋大国也都使用银钞,下一个十年,大明朝将直接开挂!

当然,这是后话。

荷兰船队战败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西非一带,估计很快就能传回欧洲。

崇祯做了一些预测,荷兰人和葡萄牙人在远东的殖民算是全完了,在印度的势力也折损了一大半。

接下来,荷兰东印度公司为了保全股票,必然不会在想着越过马六甲,但还是会派船队到印度做香料贸易。

其主要势力范围可能会放到非洲、美洲的殖民上。

海洋上的事,让它自己消化消化吧。

十月十二日,军委会向西部战区发出最高的战争指令。

十月十五日的清晨,一队队穿着军绿色大棉袄的士兵,在北京西站列队。

小伙子们身姿挺拔,每一个人背后都背着一个包,带着火枪。

等火车停下来后,军官们开始大声喊:“第一师第一旅,上!”

士兵们井然有序地开始上车,上车后,每一个位置都有一个编号,对应着每一个人。

火车站外面有很多民众,那些都是士兵们的亲人,有母亲和父亲,还有妻子和孩子,他们挥洒着眼泪和上车的人道别,希望他们早一点回来。

第985章 朕只给十个月时间

等到所有士兵都上了火车,崇祯自己也收拾了一下。

第一次坐上大明朝的火车,张凡仿佛回到了21世纪,想起自己读大学的时候坐的绿皮火车。

从北京嘉峪关的线路设计,基本上的遵循了21世纪的线路设计。

这是中国的地形结构有关,华北平原的西边是南北纵深千里的太行山,几乎很难从北京修直线到西北。

所以只能从北京南下,穿过北直隶,进入河南开封,从开封向西,经过洛阳,再向西到长安。

然后再从长安到兰州,进而从兰州抵达抵达武威,穿越张掖,最后到嘉峪关。

这样就避开了太行山,从太行山与秦岭之间进入关中,再从关中到西北。

绕了绕了一点,不过却连接了华北的几个重要城镇。

例如大名府,邯郸,还成就了一个叫石家庄村的地方,那里在快速成为火车枢纽,华北大平原未来经济重镇之一。

而进入开封后,又将开封与洛阳、长安连接起来,形成了黄河经济带。

河南大批的粮食可以源源不断运往长安,给长安的扩建提供充足的粮食。

最重要的是,让兰州这样进入青藏的门户,与关中、中原经济带连接起来。

中原的经济,第一次如此紧密的与青藏地区有了高度的连接,对朝廷有利的控制青藏地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十月中旬坐火车南下,一路就开始飘雪。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崇祯坐在窗边,这种窗户的玻璃非常厚,所以视野穿透性肯定不会很好。

这是为了防止玻璃破碎。

毕竟在没有塑料做密封的年代。

不过也不是没有做密封,例如用漆胶和蜡进行了密封,在密封的衔接处做的还不错,不透风。

只是制造成本非常高而已。

但这些轻工业产品,对于现在的大明朝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窗外的华北大平原已经是一片白茫茫,所有的田都成了雪原。

偶尔可以看到路上还有一队队商队正在运输货物。

可能是粮食,毕竟火车有不少停站点,每一个停站点都是一个粮食调度中转站。

崇祯所在的这个车厢,是专门的独立车厢,空间非常大,应有的设备都有。

隔壁的车厢则是单独的会议室,是随行的几位军事大臣以及高级将领们和皇帝议事的地方。

从北京抵达嘉峪关,足足用了四天四夜。

这对一个21世纪的人来说,简直是蜗牛的速度。

但是对于17世纪的人来说,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如果是一个人从嘉峪关送军情到北京,四天四夜要抵达也不是不可能,在驿站不断换千里马,把马儿往死里跑,日行八百里,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唐朝时期杨贵妃要吃广东的荔枝,也一样吃得到。

但是,想要将数万大军在五天之内从北京运到嘉峪关,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

这是什么概念?

以前从北京到山海关,骑兵行军还要8天,步兵行军要12天左右。

至于从北京到嘉峪关,骑兵也得一个多月,步兵至少要好几个月。

现在有了火车,对于北京来说,打玉门关外的战争,比20年前,北京打山海关外的战争还方便,信息传递、物资运输、兵源增派,全部都快了整整一倍!

首节 上一节 851/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