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90节

皇帝说的很简约,但这七条牵扯到粮食、商业、医疗、教育、工业和新城市。

每一条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每一条都有着非常明细的规划。

但实际上,其中有一个核心点。

什么?

国营商社!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这七条,几乎每一条都与国营商社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粮食的集体采购、分发。

例如医疗体系中的药材种植、采购。

例如工业中的织布厂、自行车厂、水泥厂等等。

例如新学中学生的就业。

例如新城新政中的基建。

这些,全部要由国营商社带头去完成。

所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核心:建立完善的国营商社,推广开来,以管理国营商社的行政手段,来为商业时代搭起骨架子。

这叫商业时代1.0版。

那么各地如何快速建立国营商社?

在大明朝这个农业大国上,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国营商社体系,肯定是很难的。

但是又是可以做到的。

为什么?

因为北京已经打造出标准模板了啊!

这五年,北京制造局、北京粮食局、顺天府钢铁局、北京水泥制造厂等等,全部已经建立好了。

这些都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已经验证成功的。

中国和欧洲在经济发展上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中国的语言、文化传统都是统一的。

这就给商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好处。

例如某一个地方证明成功了,就可以大量复制到其他地方。

例如北京制造局的模式就可以复制到南京或者武昌。

不会受到语言、文字和习俗的影响,而无法进展。

那么接下来,由北京印刷厂印刷《北京国营商社》,分发各地官府。

各地知府、布政使、参政等等官员统一学习《北京国营商社》,每季度进行考试,考试成绩纳入到吏部的年终考核里。

这就是一套完善和强大的行政体系。

而这一套完善、强大的行政体系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这样才能保证新政在全国推行的时候,不会失控。

那么国营商社如何有条不紊扎根到各地的各个行业呢?

由国营商社总府做总体规划,对各地国营商社做标准管理,呈报内阁,皇帝做审批。

这就是一条垂直化的高效管理模式。

粮食、矿产、冶铁、水泥、制造等等民生行业,都要涉足。

基本上就是指哪儿打哪儿了。

而民营商社的机会也不算少,例如粮食、矿产、轻工制造业都有机会。

不过比重肯定不会很大,商务部也要做好招商完善的准备。

第二个五年计划的重头戏肯定是国营商社。

从轻工业制造,例如香皂、洗发水、卫生纸、香水、布料、自行车等等入手。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

什么问题?

一旦进入全面建立国营商社的阶段,就势必会造成官员人数的膨胀。

现在的朝廷已经有40000官员编制,如果是大力建立国营商社,就意味着人数的空前暴增。

这就给行政管理带来空前的压力。

人越多,越难管理是肯定的。

所以,就更需要完善司法体系和媒体体系,以及官员的思想建设。

所以,接下来改革的难度,只会更大。

并且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难度还要大。

这一点,崇祯自己心里清楚。

即便难度再大,也要推行下去。

正月十六日一大早,《大明日报》的头版就是关于朝廷正式颁发的新政内容。

一时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而且所有的内容都以邸报的形式发放到各地,然后刊登他《大明日报》上,让每一个老百姓都知道,都听到,都看到。

最后,都知道朝廷新政的决心。

建立一个空前伟大的国家,不是靠一小部分人,而是要动员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他们也许只是在田里种地,但是他们种的粮食,在将来可能就会被酿成酒,被精心包装放入高档的酒店里。

大时代之下,缺一不可。

而眼下,新政一出,民间显然迅速刮起了一阵风潮。

什么风潮?

第463章 都在寻找那位神医?

什么风潮?

考大学的风潮!

为什么?

因为能进国营商社啊!

这是铁饭碗!

民间许多人必然会这般想。

就像过去大家都想着考科举做官一样。

而这对朝廷来说,则是大大的增加开支。

第一个睡不着觉的肯定就是毕老爷了!

天启七年,大明朝所有的官员加起来2万人,开销只需要200万两。

加上所有的官员福利,平均一人一年只需要100两银子。

到了崇祯六年,大明朝已经有40000官员,新增加的部门大力扩张。

例如北京制造局、大明国土管理部、国税局、治安总府、市舶司等等都在增加人。

崇祯六年一年的官员开支就有1200万两了。

平均每人一年是300两。

给官员涨俸禄是没有问题的,高薪养廉也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在于再增加人,开支会更大。

崇祯的财务压力只增不减。

而现在朝廷摆明着告诉天下所有人:你皇帝老子有钱,都快来吃铁饭碗吧!

那么问题又来了。

制度的确改革了。

改革制度就可以么?

不不不,社会的进步有两大关键:一是制度,二是技术。

眼下崇祯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为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开始打下基础。

什么事?

青霉素和蒸汽机!

正月十七日,崇祯召集了所有御前大臣在乾清宫讨论接下来新政具体执行的问题。

王承恩突然进来说道:“陛下,吴有性吴大人有事求见。”

“快让他进来。”

吴有性来的正好,正可借这个机会将他介绍给大家认识认识。

不多时,吴有性便进了乾清宫:“臣参见陛下,圣安。”

“免礼。”崇祯笑道,“朕给诸位介绍一下,这位叫吴有性,吴先生是江南名医,朕已经任命他为北京医学院博士,大明卫生部部堂大臣。”

他又看着王永光道:“官印和入仕文档都办理好了么?”

王永光道:“回禀陛下,都已经办理好。”

众人与吴有性打招呼。

首辅韩爌道:“吴大人,接下来的医院体系还请多多烦心了。”

“韩阁老言重了,都是为陛下分忧,为社稷谋福。”

首节 上一节 390/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