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300节

即便灭了皇太极,大明朝目前的行政体系也不能消化辽东广袤的地盘。

即便勉强派人管制,也会激发出更大的矛盾,从而影响关内各项新政的持续深化。

所以,无论从自身实力还是时机来看,都还不是灭国的时候,

此次的总体花费户部也做了估算了,包括军粮、运输军民的俸禄、抚恤金、犒赏,对张家口的赈灾款,以及对伤员的治疗,保守总花费是3000万两。

这么大一笔开支,朝廷目前的财力,肯定是有的。

毕竟去年刚从南直隶抄了一亿多两。

唯一面临的问题就是,目前朝廷没有那么多现金银钞,需要打开印钞机。

那么问题来了。

是不是现在有了皇家银行,就不差钱了,想印多少印多少?

当然不是!

钱是不能乱印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违背经济规则。

朝廷本身有一亿多两的储备银,相对应的是可以印这么多钱的,不会出现太大的经济风险。

不过按照目前的盘子,这一亿多两,基本上最多两年就用完了。

想想就知道,现在最花钱的水泥路已经完成了一半了。

第一批水泥路主干道属于国家级别的公路,肯定是朝廷掏钱,和地方上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

而就水泥路的最新情况,从北京到武昌的国道已经从北京到修到了郑州,还有三分之一就到武昌了。

而从武昌修到西安府的水泥路,也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

至从武昌抵达广西的路,可能因为南边山区很多,路修的有些饶,才修了一半。

不过,两年半时间,能修到这个地步,动员能力已经非常高了。

若是换做以前的大明朝,恐怕没个几十年是修不下来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

摆在崇祯面前的新问题已经出现了。

为什么问题?

因为新政引发的经济问题。

什么经济问题?

通货膨胀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通货膨胀?

因为朝廷通过搞基建,把银钞都发到了老百姓的手中。

为什么发到老百姓手中,就出现了通货膨胀?

因为皇家银行这两年大量的印钱放水啊,不少省的钱明显增多,虽然市场上的商品也相应在增加,但是增加的速度,远远没有银钞增加的快。

钱大大增加,商品的数量却跟不上,市场上自然就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如此一来,商家当然就涨价咯。

例如,以前可能卖0.8两一石的粮食,现在就会卖到1两一石。

这种涨价,在顺天府尤为明显。

因为北京城在扩大,外城的外面在建立新区,新区建设了诸多大学、商业街等等。

北京城需要的工人也最多,那些工人以前原本是佃户甚至无业游民,现在他们手里有钱了,去酒店消费了。

这部分人就是突然增加出来的需求者。

而商品的数量虽然也增加了,毕竟新农政也促使了粮食的增加,可明显跟不上需求了。

这就是新问题,并且这个问题,会在接下来的大明朝成为新常态。

因为宏观调控主导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适度的引发通胀。

朝廷要做的就是控制通胀的速度。

如何控制?

一、控制银钞流入市场的速度,即皇家银行的印钱需要克制,需要准守市场规律,不能太任性。

二、快速增加商品的数量。

那么这第二点,其实本质来说,就是发展商业经济了。

而增加商品数量也有两种办法:

一、自产自销,即大明内部自己生产。

二、从外部购买。

第一种速度会很慢,第二种,速度快,但是一般情况下需要军队参与进来。

那么,对于现在的崇祯来说,很显然两种都需要。

这第二种,最直接的就是在安南采购大量的粮食,运回国内,通过外部粮食的补给,来稳定通货膨胀的速度。

有了粮食,很多商品都可以制造出来了。

目前向民间释放银钞引发的通胀还算可接受的范围,但未来几年再不从外部引进大规模的粮食和商品,国内的经济可能就会出现大危机了。

最典型的就是银钞贬值带来的金融危机。

这一次的危机可不是某些传统势力的阻挠,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客观问题。

所以,发动一场收复安南的战争,已经刻不容缓了。

而发动对安南的战争之前,就必须扫清东南沿海的局势。

否则粮食的运输通道受阻,即便收复了安南,也没有用啊。

如此分析下来,和皇太极的较量就更应该先缓一缓。

第363章 收天下山川河流

想要平定东南?

得有充足的战舰和火炮吧。

现在战舰是有的,但火炮炮弹的数量明显不够了。

那么就要大肆制造炮弹。

所以,需要大量的铁。

铁从何处来?

当然是铁矿。

而且缓解目前的基建综合征,还需要扩大商品的生产,增加市场上商品的数量。

这就延伸到另一个问题。

工业革命。

因为只有工业革命才能提高生产效率。

也就是说,现在民间的消费力已经有了一点点提升了,而生产规模,还需要扩大化。

八月十四日,崇祯在建极殿召见了内阁大臣、军委会大臣,还有财务大臣,以及大明国土管理部御司使王在晋,皇家银行御司使陈子龙,立法院顾炎武和黄宗羲,国税局郑三俊。

另外徐光启、宋应星也来了。

先是内阁首辅韩爌汇报了这段时间来各个地方的进展汇总。

目前各地的推进都在有条不紊,行政和地方司法的进度都没有出现大问题。

随后郑三俊出列,汇报了今年刚刚结束结束的夏税的税收。

税收正处于新税和旧税的过渡期。

什么叫新税?

就是用银钞交税。

什么叫旧税?

就是用粮食交税。

因为各地不可能直接发银钞,银钞是通过生产产出释放到老百姓手中的。

例如贷款买田,例如基建的工资,例如官府从民间采购粮食。

所以,即便是目前银钞已经开始在民间普及,也不是所有人都有银钞。

所以,今年还是有不少人用粮食缴税。

至于全民用银钞交税,肯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度。

孙承宗出列道:“陛下,眼下关于北伐建奴,大臣们各执一派,老臣以为,当有一个决断,以免人心不稳,影响了民生社稷。”

其他大臣也道:“请陛下早做决断。”

崇祯扫视一转,笑道:“朕知道不少人都想北伐建奴,收复辽东,但眼下朕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要问诸位,待解答之后,再定不迟。”

“请陛下明示。”

崇祯拿起桌上的一小袋大米,说道:“这是朕昨晚让王承恩出宫,去李记粮铺买的大米,一共5斤,花费了70文钱,大米在北京的确不多,人们主要以小麦为食,朕记得前年的时候,大米的价格是每石1.2两,现在这个价格每石都快到1.7两了。小麦也从每石0.7两,涨到了现在每石1两银子。”

“来,顾炎武,你来跟朕说说,为何会突然涨价这么多?”

顾炎武出列道:“陛下,这两年频繁战争,自然会引发物价上涨,今年北方是一个丰收年,臣以为,恢复物价需要些许时日。”

“韩爌,你是内阁首辅,民间物价上涨,你来说说原因。”

“回禀陛下,臣以为是去年南直隶动乱,运到北京的粮食减少,粮价自然就上涨了,待需要些时日。”

韩爌和顾炎武说的都没错,也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根本性原因却并不是这两点。

陈子龙道:“陛下,从皇家银行建设到现在,流入到民间的银钞,超过了8000万两,其中主要以北京、武昌、大名、郑州、江陵、襄阳为主,从去年到今年,金陵、苏州、松江、杭州等地也陆陆续续开始流入。尤其是顺天府,顺天府的银钞已经高达2000万两。”

“臣以为,民间的银钞数额已经足够多,不少老百姓以前手中并无银两,而现在有了银钞,对商品的购买需求增加了,但商品的数量增加缓慢,物价自然就涨了。”

首节 上一节 300/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