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当暴君

我在大明当暴君 第296节

武帝投入了帝国最精锐的十万铁骑,以大将军卫青五万,冠军侯霍去病五万,兵分两路北上,跨越大漠,深入漠北,决战匈奴。

而这十万铁骑的后勤呢?

动用了四十万后勤部队,十数万马匹。

为何大明朝开国之初,武力之盛,依然无法彻底击败蒙古?

因为漠北啊!

那个地方离关内纵深千里,而且幅员辽阔,中原王朝想要对那个地方进行大规模的清扫,是需要天文数字的财力的。

所以,车臣汗一旦回了漠北,你猜他还会不会回来?

所以,你猜土谢图汗和札萨克图汗会不会听车臣汗的话乖乖臣服大明?

如果他们愿意臣服,早在明初就臣服了。

草原这个地方,是必须要大明有更加强大的一支军队,将他们彻底打服了,才会稍微安定下来的。

用曹文诏的话就是,不要说话,先杀一半,杀一半之后再谈。

那么,崇祯为何还要放车臣汗回去?

原因很简单。

远交近攻!

这是国家层面的大战略。

放车臣汗回去的意义有两点:

一、让漠北知道大明朝的真实实力,让他们仔细掂量掂量和皇太极的关系,断了皇太极想拉拢漠北蒙古的想法。

二、给车臣汗一个背叛大明的机会,这样在以后才会师出有名,上下同仇敌忾。

现在将车臣汗弄到北京去有什么鸟用呢?

还不是养了一个废物。

不如好好利用利用,放回去。

崇祯道:“朕答应你。”

皇帝此话一出,诸将皆是大惊,张煌言与阎应元连忙道:“陛下,切勿放虎归山。”

“无妨,车臣汗答应了朕的,朕身为天子,自然是要相信天下臣民之心。”

翻译官将皇帝的话翻译给车臣汗,车臣汗一听,连忙大喜,跪下来叩拜道:“小臣定不负天子重托。”

接下来,皇帝赐给他爵位头衔,直接给的王爵,辽王。

隐含的意思仿佛是要将辽东之地封给他,随后又给了他通关文牒,让人护送他一路北上。

给通关文牒才是重点。

因为北面是北府的势力范围,目前有许多明军,车臣汗就是因为担心自己北上遇到明军,才来投诚。

他哪里能想到皇帝皇帝这么好骗,自己随便三言两语,就封了自己一个王爵,还派人护送自己回去。

车臣汗是回去了,但是他的几千兵马全部留了下来,自己只带了一百人。

张煌言还是不太懂,他问道:“陛下,愚臣不太明白,为何陛下要放那鞑子回去?”

“放回去了,漠北鞑子才知道我大明的强盛,必然会与皇太极保持距离。至于车臣汗会不会回来,肯定不会了,等朕平定辽东,就派大军北伐漠北,一举荡平漠北,永除后患!”

第358章 吐血的皇太极

眼看已经进入七月了,草原上的战争基本上已经进入尾声。

北府的明军也接到了皇帝的指令,开始兵分多路,大规模清扫建奴残余。

至于草原的秩序,也慢慢开始恢复。

军政院的人除了在统计各个部队的军功外,还在清算那些临阵脱逃的人,例如张家口临时关闭城门的人。

这些整理完后,皇帝也没有亲自去看,就让他们送到军委会去处理。

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崇祯现在正在思考更大的问题。

这一战,应该已经打得皇太极再也不敢来漠南草原了。

至于辽东的局势,也已经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而现在制约明军的已经不是军队的战斗意志了,而是火器的大规模普及。

说更深一点,就是钢铁等原材料的供给。

要解决这些,是绝对不能随意在民间强行征收的。

为什么?

民间的钢铁有民间的用处,这事关乎到民生经济。

治理大国,不能为了快速发展军事,而破坏了社会运行的规律。

例如轻工业和重工业的产量,是需要均衡的。

20世纪有一个超级大国之所以解体,就是因为重工业的严重失衡。

重工业,尤其是军工业非常发达,可是老百姓的日子呢?

有不少人连吃饭都吃不起了。

民生问题在内部爆发,就是一颗大炸弹。

这种例子在中国古代也比比皆是。

崇祯现在当然可以一声令下,从民间强征大量的钢铁回来让北京制造局造火炮、火枪、震天雷、铠甲等等。

但是,一旦如此,就破坏了民间冶铁的生态链,这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朝廷自己没有大规模的冶铁商社,此后一旦铁量短缺,就会又依赖从民间强取豪夺,这是在饮鸩止渴。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进入到第四年,土地的新政在黄河以北、长江以北,甚至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逐步落实下去。

这些年又开凿出了大量的水渠。

也该开始执行下一步计划了:工业兴国。

不过不着急,下一个五年计划至少要等到后年再发布,从今年开始可以做整体的一个筹划。

到时候灭皇太极,一定还是需要大量的火器的,便需要后端产能能够提供更多的钢铁。

为什么灭皇太极一定要有大量的火器?

火器只是直接因素,到时候发动战争,就是灭国之战了。

灭国之战可不是打下沈阳就结束了。

作为21世纪穿越过来的人,张凡深刻的明白,灭国绝不是摧毁一个国家的都城,俘虏一个国家的元首就结束了。

要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就要毁灭这个国家的统治阶层,是整个阶层。

如果无法做到,在往后的几十年里,辽东的女真各部贵族,还会持续闹各种幺蛾子。

如此,还如何北伐漠北,南征南洋,西进西域?

看这些问题,得站在地球仪前面去看,下这盘棋,得往往后一百年的格局去下。

崇祯脑海中正在想这些问题了,而皇太极呢?

皇太极自然也没有闲下来,他这半年,一直都在盯着这样几件事。

一是他自己的新政。

二是火器生产数量。

三是财政和人口问题。

这些都是关乎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问题。

就说这一次辽东半岛之战,如果皇太极没有在辽东颁布一系列新政,大大缓和民族矛盾,恐怕现在辽东的汉人已经造反了。

眼下给鳌拜再增援了5000人马,鳌拜退守到耀州,百里之外的岫(xiu,四声)岩尚有5000八旗精兵,如此形成了一道防线,明军短时间内肯定是不可能再北上的。

鳌拜趁着这段时间就开启了练兵模式,在耀州拼命地练兵。

而皇太极则开启了火器批发模式,敦促兵工程天天加班批量生产火器。

辽东半岛失守,皇太极的心情还不算太糟糕,至少他还不知道草原的十万大军已经全线溃败。

但是,在七月初三的这一天,身在朝鲜的多尔衮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却让皇太极眼皮子跳了几下,开始骂娘了。

到底是什么消息呢?

朝鲜大臣金尚宪反了。

倒不是反朝鲜国主,而是反了他大金。

金尚宪在内部一呼百应,组建了一支军队,和多尔衮对着干了起来。

当然,朝鲜军队的战斗力连渣渣都不能算,最多是个粉,粉末的粉。

朝鲜军队一跳,就立刻被多尔衮给摁了下去,一边奔跑,一边摁在朝鲜军队疯狂摩擦。

这对于多尔衮来说实在是小事。

但问题来了,这件事发生后,立刻引起了朝鲜国内舆论的反弹。

朝鲜人不干了!

不干什么了?

不运输粮食了。

这事也好办,杀一批贵族老爷,另外一批就老实了。

可问题又来了,一支明军突然在这个时候深入到朝鲜境内,而且是从海边直接进入黄州道,兵锋直指京畿道,离汉城只有百里的距离。

这个距离,行军最多只需要两天时间。

如果多尔衮这个时候在汉城对朝鲜贵族老爷搞大清洗,朝鲜人不但不会老实,还会仗着明军的到来,将局势搞得更加混乱。

“蠢猪!”皇太极将多尔衮的信揉成一团,砸了下去,“这头蠢猪!早就让他分批快速运回粮食,就是不听,现在局面搞成这个样子!”

跪在地上的范文程连忙道:“大汗息怒。”

首节 上一节 296/10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三国集美录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