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52节

  沈兵解释道:

  “王柏是李牧手下得力干将。”

  “并且两人私交甚密,据闻王柏甚至将李牧视为再生父母。”

  “如此……王柏归降,为何就不能是李牧的授意?”

  杨婷这才明白过来,她愣愣的望着沈兵好一会儿才叹道:

  “有理。”

  “李牧授意王柏来降并与我等谈判。”

  “另一面却假意进攻长城。”

  “这不是通敌又是什么?”

  “却是好计!”

  但顿了下,杨婷又问:

  “可我等又如何将这些说与那赵王知道?”

  “收买赵国奸臣?”

  杨婷皱了皱眉:

  “只怕时间不足。”

  “且我等随身并无财物用于收买。”

  这的确是个大问题,要知道史上秦国收买赵国奸臣可是用了万两黄金……

  万两黄金!

  这些黄金运到赵国并且还能神不知鬼不觉的交到奸臣手中,所需的时间和工夫都不会少。

  而此时秦军的危急却是迫在眉睫。

  这样下去只怕不出几天时间,等赵步兵赶到秦军就彻底完了。

  然而沈兵信心满满:

  “所以我们需要那两队骑兵。”

  “他们便是替我们给赵王送信的。”

  杨婷恍然大悟:

  “我等只需对那两队骑兵谎称李牧有心投秦,并辅以王柏信件招降。”

  “那骑兵若是从了,便会跟着投秦。”

  “若是不从,定会暗自逃跑。”

  沈兵点头道:

  “便是如此!”

  “我等假作封锁消息,这会让骑兵越发相信。”

  “等他们逃回赵国后,必会将此事告知赵王。”

  “到时……”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多说了。

  杨婷和柳絮已无话可说。

  尤其是杨婷,那心中是一阵翻江倒海。

  此计可谓环环相扣、天衣无缝,平空将李牧、王柏与来降的骑兵联系在一起。

  李牧虽无通敌之心,但这么一联系只怕就再也难逃干系了。

  毕竟这王柏的确是他亲信,那骑兵也是他制下的北地精骑。

  若是还有书信为证……

  杨婷在心里感叹:

  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设下这样的计策?

  又是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智慧。

  杨婷甚至无法相信此人就站在面前,便是自己的意中人……

  等等,哪是什么意中人?

  不过是知己罢了!

  对,只是知己。

  如此而已。

  然而,杨婷不明白自己为何要尽力说服自己……

第四十五章 恩威并施

  柳絮还担心的问了声:“小姐,若是此计不成呢?”

  杨婷想也不想就回答:

  “即是不成我等也没有其它办法。”

  “并且此计无需兵力甚至无需多少功夫。”

  “来去都是死,试一试又何妨?”

  这话说的是,这样下去反正都是死,就当是把死马作活马医,试试又没损失。

  于是几人就再不迟疑了,决定按沈兵的计划行事。

  然而当杨婷带着沈兵和柳絮去安排时,却见几名秦将一起来见杨婷。

  张眩赶了上来有些无奈的向杨婷拱手报道:

  “校尉,他们执意要来见你。”

  “属下阻拦不住……”

  杨婷举手制止了张眩。

  会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说很正常。

  虽然杨婷之前打过一场胜仗并且官居校尉,但这并不足以服众。

  因为对别人而言,那胜仗只不过杀败一队上千人的赵军。

  这对戎马生涯的众二五百主而言不过就是稀松平常的小事。

  官至校尉也是倚仗杨端和的威望和权势。

  说资格、排经验或是讲功劳、论爵位,何时才能轮到杨婷这小丫头来指挥军队。

  甚至杨婷这女流之辈更应该主管壮女去保护粮草周全,这行军作战的事便该少操心。

  因此,一众二五百主才会屡次联合谏言。

  这说是谏言其实是逼杨婷让出指挥权。

  更具体些便是要撤军。

  所以说杨婷不简单。

  她内部要面对二五百主的威逼,外部又承受李牧大军压境的压力,可以说是内外焦困。

  于是才有唤上沈兵借酒消愁的一幕。

  不想这一喝就喝出名堂来了……当然不是那名堂,而是找到了解决方法。

  此时的杨婷已是胸有成竹。

  她扫了一众二五百主一眼,便拱手说道:

  “诸位勿需操心,我等已有了克敌之法。”

  “长则五天短则三两日胜负便见分晓。”

  “到时立功请赏自是不在话下。”

  说着脸色一变,语气转为严肃:

  “但若是有人心有不服自作主张。”

  “便休怪我杨婷心狠手辣。”

  这时沈兵才算见识到杨婷的厉害。

  那气场,那气势……

  寻常十七、八岁的女子面对这一众虎背熊腰杀气十足的二五百主,只怕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声吧。

  不说是女子,沈兵自问面对这情况也要双腿发软、心惊胆颤。

  而扬婷却能镇定自若的恩威并施。

  不愧是女中豪杰,不愧是将门虎女,不愧是……

  那一众二五百主或是被镇住了,又或是听闻只需三、五日。

  他们之所以谏言撤军说到底是为性命着想。

  秦军虽是作战勇猛、军纪严明。

  但那更多是因为功爵制度,也就是利益所致。

  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为此而死甚至无谓的送命。

  此时他们就认为继续坚守长城就是“无谓”的送命。

  实际上更多的原因是摄于李牧的威名和对其战术的无奈。

  既然注定要兵败李牧,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首节 上一节 52/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