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45节

  但如果说没有干系……又觉得哪里不对。

  这时杨婷策马上来问:

  “我且问你,你是如何发现他们是赵军所扮?”

  沈兵据实回答。

  当然,给田被错误信息那一段自是被省去。

  完了他还加了一句:

  “二五百主只怕也是发现破绽是以才上前查问。”

  “不想却……”

  说着还真悲天悯人一边摇头一边重重的叹了口气。

  杨婷听着连连点头。

  沈兵说的合情合理而且毫无破绽,容不得杨婷不信。

  何况杨婷自始至终都没怀疑什么。

  剺在旁听着虽觉得有些出入,但大致确是如此。

  而且就算有所怀疑也不会说破。

  杨婷赞道:

  “却是好眼力,你又立下一功。”

  “若是让这些赵军混入长城,我等便危险了!”

  “待我军接回主力后再论功行赏!”

  沈兵不由奇道:

  “校尉是说,我等还要去马头山?”

  杨婷面色一沉:

  “你莫不是被这一群小贼就吓住了吧!”

  “不去马头山又如何能救回将军?”

  “本校尉自有主张!”

  也难怪杨婷变脸,这件事沈兵已说了好几遍,杨婷听得都有些烦了。

  然而沈兵依旧坚持:

  “校尉明鉴!”

  “这并非区区五百伤兵这么简单。”

  “这是李牧的调虎离山之计。”

  “先将我等调出长城,再以骑兵伪装成我军巧取长城。”

  “长城一丢,我等不仅救不出主力,反而同主力一般被围。”

  “是以这马头山是万万去不得,路上必有李牧埋伏……”

  杨婷闻言不由愣住了。

  这又是合情合理让人无可辩驳。

  甚至那探子或许都是假的。

  “杨端和重伤”可以使杨婷心急如焚。

  “李牧及千余人位于马头山”可以让杨婷轻敌……

  于是秦军就中计了,确切的说是她杨婷中计了。

  这时一枝响箭飞上半空,杨婷暗道不好,李牧大军要来了。

第三十九章 连环计中计

  话说这李牧也着实是心计过人。

  这一招不仅是用了孙子兵法的“调虎离山计”,还用了现代战争常用的“信息战”、“心理战”、“特种战”,外加一个连环计中计。

  调虎离山就不用多说了,原本就兵力不足的长城愣是被调了七千主力出来。

  信息战便是用一个假探子送去半真半假的情报。

  心理战则是抓住杨婷救父心切的心理,然后见坑就往下跳。

  特种战则是伪装成秦军敌后偷袭……特种作战其实自古就有,只是近现代才定义而已。

  至于连环计中计。

  沈兵认为李牧亲率千余骑兵拿下马头山是真。

  只不过马头山并非李牧真正的目的,那不过是诱饵。

  甚至李牧自己也是诱饵,引诱杨婷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初生牛犊出城。

  只道能乘着李牧兵力还没集结到位一战而胜……

  所以李牧厉害的其实不是兵法,也不是功夫。

  而是那心计,将敌人心理摸得一清二楚再以之设下陷阱的心计。

  只不过李牧千算万算最终还是漏算了一点:他没算到沈兵。

  沈兵初时也没发现这是计。

  但无意间发现伪装的赵军于是就打开了突破口。

  然而,虽是如此却没有太大的区别。

  因为李牧已在沿途布下了探子,刚才那么大动静自然逃不过探子的眼睛。

  于是就一枝响箭……

  埋伏在密林中的李牧看到响箭心下一阵意外。

  这代表着自己的计划已被敌人识破。

  李牧皱了皱眉头。

  不难猜测,定是那伪装成伤兵的队伍出了问题。

  可李牧想了几遍也不知是哪出了问题。

  此次李牧派去偷袭长城,或者也可以说是内应,兵力只有五百而非一千甚至更多是有原因的。

  李牧知道秦军查验甚严。

  所以,李牧每打完胜仗之后就命部下小心收集秦军兵士带在身上的“验”。

  然后再凭着“验”所描述的样貌、身高等去军中挑选。

  是以这批只有五百人的赵军经得起查验,甚至便连那伤口都有一部份是真的……

  赵军在作战中也会带着伤,另外自己还可以制造些皮外伤。

  这些都已到了可以以假乱真的地步。

  然而就算这样还是出了问题,甚至连长城都没赶到……

  这让李牧有些难以想像。

  他又哪里会想到问题是出在骑兵身上。

  李牧是翻山越岭绕过杨端和的部队直击其侧后,所以带的大多是骑兵。

  挑选伪装兵士自然也要从骑兵中挑选。

  然而这一切都不重要。

  既然被敌人识破那便只有强攻了。

  想着李牧往前一挥手,其身后原本看似空荡无物的密林突然站起许多兵士。

  接着一队队骑兵就从密林中涌出,分成左右两队井然有序的朝响箭传来的方向掩去。

  秦军这边已在鼓声中升起一面圆阵旗,传令兵策马大喊:

  “圆阵,圆阵!”

  阵形在古时冷兵器作战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是冷兵器战场兵力一般十分庞大,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甚至十数万。

  与之矛盾的是通讯设备极度落后头尾无法顺畅的联系。

  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这么多人短时间知道并站在自己的位置上显然十分困难。

  于是就有了阵形。

  兵士听鼓声、听命令、看旗帜,再按平时演练有条不紊的展开。

  这就是一支精锐之师与乌合之众的区别。

  精锐之师在危急时刻可以用最快的速度依令摆好阵形做好战斗准备。

  而乌合之众,往往毫无阵形队列,临战时还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跑。

  秦军当然不是乌合之众,他们很快就在鼓声中摆好了阵形严阵以待。

  杨婷不愧是出身将门,这时使用圆阵是恰到好处。

  因为不难想像李牧所领的军队必定大部是骑兵。

  同时周围地势平坦利于骑兵穿插。

  于是,任何一种阵形都很容易让骑兵寻到破绽并乘虚而入。

  只有圆阵,它将马车辎重在外围布设一圈以防骑兵冲击。

  其后是防御较强的步兵,再后便是弓弩手。

首节 上一节 45/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