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347节

  于是春、夏季服役者便加了两套。

  这一来那服役的百姓就不一样了,一个个兴高彩烈士气十足,无论是什么事都尽最大努力完成,生怕犯了什么错往后就没有服役的机会。

  但在沈兵看来,这劳动力也太廉价了。

  因为之前算过,一个劳力的工钱至少也要每日八钱,这么一来一个月就是240钱。

  五套夏装若按市场价便是225钱,再加上服役其间的伙食免费,按均值每日两钱计算百姓都有赚。

  何况北地伙食普遍偏好均值通常在三钱以上。

  这主要是由于沈兵希望百姓能更强壮一些以便将来加入军队时更有战斗力。

  但这是按百姓的算法。

  沈兵这边的算法……那一套夏装的成本才只十五钱,五套下来也只需七十五钱,加上伙食也只一百多钱,这与普通劳力240钱的价格一比自然就相当廉价。

  另一方面,就是像河内兵这样的正卒,他们不论是否劳动都要伙食且还根据其爵位需支付一定的粮晌,那为什么不让他们闲时参与劳动呢?

  于是山区的放牧及川区的灌溉水利便同时进行。

  另外还在西套大兴土木修桥铺路……想致富先修路,这是不变的法则。

  沈兵则因为五原一线的战局稳定,得以抽身在西套统筹分配。

  这天正在沈兵与许应商量着如何开渠并让兵士先屯一部份田种菜的时候,就有几个“野人”找了上来。

  亲卫老远就将他们拦住,不过因为“野人”那身装扮过于显眼于是沈兵还是发现了他们。

  让亲卫放他们进来后,“野人”就冲着沈兵比划着“吃”的手势,一边比划一边叫着“可酷”。

  沈兵初时还不知道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才明白,感情他们这是忘不了葱油饼的味道又来向他讨来了!

  沈兵有些哭笑不得。

  不过这或许是个机会……

  沈兵朝正在屯田种菜的兵士方向扬了扬头,然后拿着工具往他们手里一放,再拿出葱油饼指了指。

  “野人”很快就明白了,这是要让他们干活换葱油饼。

  其实“野人”并非真的是“野人”,他们只是生活状态比较原始而已,住的地方要么是洞穴要么就是用毛皮、树枝搭起来小窝蓬……就像印第安人那样。

  这几个“野人”明白后当即就点头拿着工具干了起来。

  不过那干活的样子让沈兵大皱眉头,他们毫无章法的乱挖一气,虽然力道十足却根本没有松土、累垄挖沟的概念。

  沈兵让人教他们,但他们也只是“呃呃”一阵点头,然后又再胡挖一气。

  这时沈兵就意识到想把他们转化为农民耕地或许很困难了。

  同时也明白为什么他们能生存到现在……

  在此之前统治河西的是月氏和匈奴,他们可都是奴隶制的。

  就算这些“野人”一点财富都没有,但对于奴隶制国家而言,人就是一种财富。

  但前提是这些人是能交流能守规矩、能干活的人。

  而这些“野人”却似乎只知道在山间游牧、狩猎,其它的一无所知……于是就算把他们抓了当奴隶都是件麻烦事。

  就在沈兵大感头疼时,那女首领就带几个人匆匆赶来了。

  她一上来就怒气冲冲的对沈兵叫道:

  “放了他们!”

  沈兵初时还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一想才明白,原来女首领是误会沈兵抓了她的人强迫他们干活。

  沈兵也不解释,只是摊了下手。

  他相信那几个想要“葱油饼”的“野人”自然会说清楚。

  果然,“野人”说了几声后,女首领紧张而充满杀气的眼神就缓和了下来。

  顿了下,她就问沈兵:

  “你们要在这呆多久?”

  沈兵不答反问:

  “你知道匈奴吗?”

  “就是之前在这里的人,他们骑马、射箭。”

  女首领初时还不明白,但很快就反应过来:

  “你是说淳维?”

  呃……“野人”把匈奴称作淳维。

  沈兵点了点头,说道:

  “他们是我们赶走的。”

  “所以这里是我们的领地了,我们想在这多久就多久!”

  女首领只看了看沈兵周围,就带着不屑的神态说:

  “你们能赶走淳维?”

  “他们是被月氏打败的!”

  “所以这里不是你们的领地。”

  看来女首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沈兵只反问了一声:

  “那么月氏为什么还不回来?”

  女首领回答:

  “他们会的!”

  说着不容分说的带着“野人”就离开了。

  这次的经历至少让沈兵明白了几件事。

  一是他原想让“野人”加入屯田大军的计划怕是行不通,屯田虽说看似简单但依旧有些技巧,“野人”似乎不能胜任。

  二是“野人”似乎以为月氏才是最强大的,其次才是“淳维”,最后才是他们这些秦军……

  沈兵不解的朝周围看了看,秦军有这么不堪吗?

  看到身上的藤甲时,沈兵突然明白了什么。

第三百七十九章 交集

  人家匈奴和月氏至少都是皮甲吧,还有少数有青铜甲,而且个个都骑着马。

  反观秦军,藤甲是什么鬼?

  就是用山上采的老藤编的盔甲,这也能作为装备吗?

  而且大多是步兵,还以种地为生。

  所以当然没有匈奴没有月氏厉害啊!

  沈兵只能在风中零落……他从没想到自己会被“野人”鄙视。

  不过管他呢,反正跟这些野人也没什么交集,被鄙视就被鄙视吧!

  沈兵狠狠的咬了一口葱油饼,以此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

  然而,让沈兵没想到的是,秦军与这些“野人”并非没有交集。

  这天沈兵指挥第二批羊群进驻,第三批羊群进入河西走廊。

  羊的繁殖规律是这样的:

  母羊大概两年三胎、三年五胎,一胎两到四只。

  而小羊长成需要六到八个月的时间。

  在牧草充足的情况下五千只羊大概够一千人生存……在匈奴人手里甚至可以养活更多人,因为他们可以充分利用羊奶,知道怎么接生如何保护以提高羊的成活率,甚至还知道该吃什么羊才能保持更好的循环。

  比如吃公羊尽量保留母羊就能保证产羊量,这也是匈奴人的羊群往往母羊比例更多,每天都有喝不完的羊奶的原因。

  秦人在养殖水平上的不足则可以通过屯田种菜补充,再加上还有粮食不只是用羊充饥……就完全可以将羊越养越多了。

  于是以西套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再设四个点的话,就需要两万多头羊才能保证一千人的城寨持续发展。

  沈兵的打算是这样的。

  靠近西套这一头就由北地大批购羊往河西走廊赶。

  靠近西域那一头因为路途过于遥远将羊赶去不现实,就运去丝绸、布匹与西域或当地百姓交换,尤其越往西域方向需要的就不只是羊,还有骆驼、马匹等牲畜,就更需要更灵活的方式视情况而定。

  不久沈兵就发现这似乎不需要太过操心。

  因为此时剺一行人已经赶到西域并找到了他的族人。

  剺的族人也是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的生存方式就是手中有大批的牛羊并放牧……虽然这其间被匈奴抢了许多,但牛羊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是根本,他们总会想办法再集蓄起来。

  比如一段时间省吃俭用或者依靠打猎补充让羊群尽可能多的繁殖。

  否则要是羊吃光了又没有多余的财富,那就只能等着饿死了。

  剺和他的族人以至西域许多要来投奔北地的牧民,他们就是带着大批的牛羊穿过河西走廊……

  正好河西走廊的点需要牛羊,那还来来回回的做什么呢?

  于是要么写下欠条,要么给银票,要么就用丝绸换……不管选什么方式,直接把牛羊留在北地所设的城寨中就行。

  其中欠条就是欠某人多少多少只羊,然后到北地就如数还他。

  银票就是按价值计算可以去钱庄兑换。

  这两种方式都比较少人使用,因为牧民还不习惯使用银票,他们不相信就是几张纸就能换得了钱,甚至都不知道钱是什么。

  同时他们对欠条也不放心。

首节 上一节 347/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