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239节

  项伯这话说的是很好听,但要知道此时掌军权的是项燕,他张崎就算是柱国将军也不敢自己先撤把项燕的儿子丢在这里殿后。

  不过张崎也算是找了个台阶下,他叹了口气,道:

  “罢了,今趟就便宜了沈兵那厮,往后再来取他性命。”

  “项将军勇气可嘉,然战局已定勿需再攻,你部便随我一同撤往寿春吧!”

  众将大喜,哄然应诺。

  于是没过多久,楚军就像潮水般的退去,只留下一顶顶被遗弃的帐蓬、攻城器械以及尸体。

  沈兵及一众黑甲军见此那是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只一屁股坐在城墙上。

  人在紧张时肾上腺激素加速分泌于是感觉不到累,这会儿一放松下来就感觉全身骨头都像散了架似的。

  过了好一会儿,王贲才笑了起来:

  “此战痛快!”

  “以三千人力抗楚军七万精锐,王贲此前便是想也不敢想。”

  “但在副将带领之下,此战却成真……”

  陈端拿着水袋喝了一口酒,接着又递给了沈兵,说道:

  “我便是到现在还不敢相信,我等当真打退了楚军,七万楚军?!”

  王贲反问:

  “你还希望楚军胜了不成?”

  “楚军若是胜了,只怕那张崎非得将我等碎尸万段才能泄恨。”

  陈端无力的笑了下:

  “有此一战,便是碎尸万段又有何憾……”

  话没说完嘴里就喷出一口血。

  沈兵见情况有些不对,赶忙上前扯开陈端的皮甲……发现其腹部竟有用麻衣裹着的两道剑伤,且从伤口的化脓程度看已有些日子了。

  原来陈端为了不影响黑甲军的指挥竟一直带伤作战。

  看他这伤势,如果是几天前就养病或许还好,但现在伤口已严重感染,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只能等死。

  沈兵叹了口气,只问了句:

  “你可有家人?”

  陈端断断续续的回答:

  “正有一老母,望副将……”

  沈兵点了点头:

  “什么也别说了。”

  “你放心,我会待她如亲生母亲。”

  陈端松了口气,然后就像着凉似的打了几个寒颤便没了声音。

  周围的兵士纷纷低头致意,雨水也越来越大,淋在众人的脸上流下也不知是雨还是泪。

  沈兵缓缓将陈端的尸体抱起,一步步走到城下,然后将其平躺在地上……那里已有一千多具尸体,阵亡的黑甲军兵士尸体。

  古人十分忌讳客死异乡,因为他们认为在客死异乡又埋在别处的话,灵魂会找不到回家的路于是无法转世投魂。

  因此,所有这些尸首都没有处理,为的就是有机会运回大梁安葬。

  望着一地的尸体,沈兵心下不知是什么滋味。

  他们相信自己,跟随自己出生入死,但最终还是这样的结果。

  虽然他们获得了胜利,也得到了功劳。

  但是这些胜利和功劳对他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

  有时沈兵都不知道自己参与到这世界的纷争里来是对的还是错的。

  就在沈兵发愣的时候,城头就有兵士兴奋的大喊:

  “副将,援军,援军来了!是上将军的部队!”

  来的正是杨端和的部队,因为知道汝阴战事紧张,他亲率五千轻骑五千战车兵前来增援……秦军重步不重骑,临时能凑足这规模的骑兵已算不错了。

  原本杨端和还以为要在汝阴打上一仗才能解围,不过显然他是多虑了。

  秦军赶到时楚军已经撤走。

  由于时间紧迫,楚军甚至连尸体都没来得急搬走也没有埋葬……这有一部份原因是渗透战时死伤太大,一晚死伤两万余人,便是想埋都来不及。

  另一部份原因就是楚军编制混乱互相不熟识,无亲无故且数量如此之多,自然就顾不上了。

  这遍地的尸体让杨端和及其制下的骑军目瞪口呆。

  杨端和甚至问身边的李岩:

  “我军可有其它人增援汝阴?”

  “否则沈兵以三千之数,如何能让楚军如此伤亡?”

第二百四十三章 寿春

  其实有没有其它人增援汝阴,杨端和又哪会不知道。

  他只是不敢相信这场仗会打成这样。

  不过当杨端和走进汝阴城看到满地都是黑甲军尸首时以及幸存者脸上的疲惫时就信了。

  虽然伤亡一千余人对杨端和来说算不了什么,但他从未见过有哪支部队累成这样,那些兵士包括沈兵在内简直就没有人形。

  他们中相当一部份人在知道援军来时没有欢呼,而是第一时间找个干燥的地方倒下就睡,这其中许多人就像陈端一样倒下之后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杨端和第一时间找到了沈兵。

  沈兵已等不及见杨端和在城垛里睡着了,杨端和马上让随军巫医上前察看一番,待巫医回报沈兵只是几处皮外伤后,杨端和才松了一口气。

  他担心沈兵也会像黑甲军那许多人一般靠着意志带伤作战,此时突然放松下来反而不妙。

  杨端和没有叫醒沈兵,他只是让秦军入驻,另一边用飞鸽将战况报予邯郸。

  嬴政在收到杨端和的战报后激动得手中的酒卮都掉在了地上。

  在此之前没有人能知道汝阴的情况,因为那时汝阴已被楚军团团围困而秦军主力又在百里之外。

  便是在前线指挥作战的杨端和也不确定汝阴是在沈兵手里还是已被楚军攻下,更别说嬴政了。

  此时嬴政知道详细战况,不由感叹道:

  “以三千之兵面对楚军七万余人。”

  “不只保汝阴不失还杀敌数万,也只有沈兵能做到,也只有黑甲军能做到。”

  “李斯,此战当居何功?”

  李斯拱手回道:

  “禀大王,以三千之兵杀敌数万可晋爵一级。”

  “保汝阴不失致楚军汝水防线无用武之地,进而使寿春失去屏障对灭楚大有益处,可晋爵两级。”

  “属下以为当全军晋爵三级。”

  嬴政想也不想便应了下来:

  “好,便全军晋爵三级。”

  “另赏金百两公示全军以为榜样,并赐名……神武军!”

  嬴政这做法是明智的,尤其是在这秦军急需用兵的时候,对黑甲军这种立下奇功的军队予以重赏,就能带动其它部队纷纷效仿。

  尤其这黑甲军还是由魏国降兵组建。

  所以这其实也就是在公示天下:不管是哪国的军队,秦国也好魏国也罢,甚至楚国、燕国、齐国,降秦之后只要立功就一样能得封赏并受重用。

  于是……这就不只是重赏和激励秦军的问题了,更是引诱它国兵士来降的问题了。

  另一边的楚王负刍却在寿春愁眉不展。

  项燕逃过汝水后第一时间就到寿春去请罪。

  项燕是带着他的帅印去的,他一到宫中只往楚王负刍面前一跪,将帅印和头盔用托盘装着一并送了上去:

  “末将无能,致使汝水全线失守敌军兵临城下。”

  “末将责无旁贷,请大王治末将指挥不力之罪!”

  楚王负刍虽然对项燕接连败仗心有不满,但他却知道这并不是项燕无能而是秦军过于强悍了。

  或许说是那沈兵之诡计也过于出人意料了。

  汝水防线原本防得好好的,谁又会想到沈兵居然能以诈败引楚军出击,然后再以奇兵突袭汝阴并守住十余天……结果就是今天的窘境。

  早知如此,便放着淮北大片土地不占只守汝阴就成了。

  但这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已至此尽想这些也无用。

  项燕之败非用兵之过,而是计不如人。

  更何况,若是把项燕撤了又能换谁呢?

  昭氏?

  屈氏?

  还是刚回来的张崎?

  昭、屈等贵族自然信不过,兵权若是交到他们手里只怕马上就反了,甚至以他负刍的人头去求和也不一定。

  张崎虽是信得过,但是……带了三万精锐出去又集结了七万兵,竟连三千人驻守的汝阴都攻不下,这还能与二十万秦军作战吗?

  所以思来想去,也只有项燕可用。

  于是楚王负刍上前扶起项燕,道:

首节 上一节 239/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