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秦工程兵

大秦工程兵 第116节

  不论犯人最终是被劫还是被杀,这罪责都不是他们能担得起的。

  若要护送的话,那又要以多少兵力护送才够呢?

  几千?

  上万?

  这都不现实。

  兵少了不起作用。

  多了又意味着要在路上走很久才能到咸阳,且三郡兵力奇缺无法派出这么多人手。

  思量一番,王翦就下令道:

  “你去封锁消息便可,其它事我自会处理。”

  杨端和应了声这才退下。

  王翦什么都没做,他只是修书一封将前因后果说了清楚,然后又说明了无法将犯人及证物送往咸阳的原因。

  简单的说就是将皮球踢给嬴政。

  如果嬴政硬要将犯人送到咸阳,到时犯人或证物在路上被劫,他王翦也能撇开点干系。

  这事可是十万火急,王翦为了信件能安全送到咸阳还派了一队骑兵护卫。

  同时嘱咐邮人若是有流匪劫件,定要乘骑兵挡着敌人时将信件毁掉。

  这倒不难,古时送件尤其是送军事信件的邮人为避免军情外泄都有准备:

  送件时随身带上一觥墨汁,一旦有危险预计信件不保,便将墨汁灌进竹简毁去字迹。

  十分幸运,信件两天后便送到嬴政手里。

  嬴政一看便火冒三丈……

  自小受够死亡威胁的他最恨也最怕有人想要他的命。

  其实谁都怕,当然也恨。

  但嬴政更特殊,这就像他不可触摸的逆鳞,一旦感觉到死亡威胁,他便会疯了般的嗜杀,直到他感得安全为止。

  所以,嬴政一点都不关心那什么犯人或是什么证据。

  这事只要王翦这么一说在嬴政心里就已敲定了:必是姬丹那厮想要取我性命。

  嬴政之所以一猜就猜姬丹是有原因的。

  这姬丹原是嬴政好友,两人同在赵国为质时那是同病相怜。

  那时的嬴政若有谁可以掏心窝子说话,就只有姬丹了。

  可若干年后,嬴政成了秦王而姬丹却到秦国为质……

  若嬴政念旧情也罢,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时的嬴政哪里还会理会姬丹这患难之交,于是马上就将其晾在一边。

  这姬丹也是气量小,受冷遇后竟一气之下逃回了燕国……

  他嬴政不计较这事就罢了,你姬丹居然还暗中派人刺杀?

  活腻了是吧?!

第一百零四章 好奇心

  别看姬丹刺秦有那么多冠冕堂皇的借口。

  什么为了国家、为了社稷,为了百姓……

  其实姬丹这么做主要是私心,其中相当一部份是妒忌。

  要知道姬丹和嬴政在赵国时是同一起点:都是落魄的他国质子。

  甚至当时嬴政还为赵国百姓痛恨,而姬丹还算正常。

  那时的姬丹愿意以嬴政为友都算是看得起嬴政了。

  可是现在……

  嬴政一转眼就成了一国之君,成了中原最有权势的人,成了跺一脚就让六国瑟瑟发抖的秦国大王。

  而他姬丹,却依旧是个公子依旧像以前一样做人质,甚至到秦国为质还受了冷遇。

  姬丹觉得这是莫大的侮辱,心理极度不平衡之下这才假公济私决定刺秦。

  如果姬丹只是一介平民或臣子会有这样的想法也就罢了。

  但姬丹是一国太子,他将个人荣辱带进国家战略中就未免有些小气了。

  嬴政拿着王翦写的竹简再看一遍后便暗自心惊:

  此计果然歹毒。

  其先是以樊於期的首级骗取寡人信任,待寡人分心时再展开地图。

  是时寡人的注意力必会在面前将要获得的土地上,图穷之后那刺客便抓起短刃……

  那短刃可是由精钢所制,并且淬了剧毒,这要是来上一刀他嬴政哪还能有命在?

  是以这当然是姬丹设下的计谋,他对寡人极为了解,便投寡人之所好设下此计。

  接着嬴政又暗自庆幸:

  好在刺客在邯郸就被拦下,否则今趟就危险了。

  这沈兵真乃寡人的福将,搜查流匪居然也能搜到这利刃坏了刺客奸计。

  往后可要好好奖赏这沈兵一番。

  一直立于身旁没说话的赵高此时见嬴政神色稍有好转,就小心的插了句:

  “大王,此事非同小可,应谨慎行事。”

  “若另有隐情或只是燕国使节个人所为……”

  “由此改变战略便非我大秦之福了。”

  其实这赵高并不只是个察颜观色、阿谀奉承的宦官。

  赵高在当时是相当有名的书法家,除此之外还能将秦律倒背如流,只要嬴政一问便能给出答案。

  所以赵高的身份是中车府令,也就是嬴政的秘书。

  甚至嬴政还看中赵高的能力让他当小儿子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法和狱法。

  当然,这是在将来,此时的胡亥才只有三岁。

  从这一点来看,就知道嬴政一直以来都是偏向让长子扶苏成为继承人。

  因为扶苏的老师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大儒淳于越,教导的是儒家的三纲五常及治国道理。

  而胡亥的老师赵高,虽说有才但毕竟是个宦官,教的也是书法和断案,与拓展战略眼光的治国没多大关系。

  这赵高的高明处在于他并非无底线的奉承,时不时还会说些明事理的公道话。

  比如现在,嬴政也的确需要考虑下“行刺”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秦燕两国的关系,不能只听王翦一面之词就发动战争。

  然而嬴政却“哼”了一声,回道:

  “要知道这行刺是燕国还是使节个人所为那还不简单?”

  “只需一试便知!”

  说着嬴政便如此这般的命赵高去安排。

  这一番话只听得赵高瞪目结舌。

  他在嬴政身旁服侍多年自认十分了解嬴政,却不想嬴政还有这般城府……

  嬴政表示:这就是所谓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有沈兵那么聪明的人协助,我这个大王又怎能表现得如此无能?

  沈兵这边当然不知道嬴政作何打算,他只知道仞和剺几个人眼光时不时瞄向他欲言又止。

  这其中尤其是那个剺,有时甚至急得直挠头,就差没有以头抢地了。

  他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心里一大堆疑想问个明白却又不能问……

  杨端和已下了禁言令,也就是当晚在场捉拿燕国使节的所有人都不许说也不许讨论,违令者立斩不赦。

  然而,问题憋在心里却不好受。

  尤其剺那急性子,不让他问便跟杀了他差不多,只气得吹胡子瞪眼的模样十分古怪。

  沈兵倒觉得这十分有趣,在一旁乐得欣赏他们那副表情。

  不就想知道沈兵是如何确定那地图里有短刃的?

  不就想知道沈兵是怎么就搜到那燕国使者头上去的?

  不就想知道沈兵是怎么知道那荆轲会对他动手的……

  好奇心害死猫明白不?

  就在这时,苍将着一张由麻绳织起的网递到沈兵面前,说道:

  “师兄,已按你的要求编好了。”

  “师兄看看是否合心意?”

  沈兵“嗯”了一声,看也没看就下令道:

  “将四条引绳分绑在树上!”

  苍应了声是,便招呼手下依言行事。

  等他们绑好后,沈兵走上前用手试了试,然后一翻身就躺了上去。

  那个酸爽……

  这时代要么睡地上要么就睡木板上,好久没有这样享受过了。

  沈兵在吊床上伸了个懒腰,顺便扭了扭屁股让吊床轻轻晃动,再拿件褐衣往身上一披,就闭上眼打盹。

  沈兵这举动立时就砲师工匠们瞪大了眼睛。

首节 上一节 116/48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牛吏之帝王崛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